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稠油油田热采进入中后期开发 ,吞吐周期高 ,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 ,地下存水多 ,导致注蒸汽开采时油汽比低 ,采注比低 ,吞吐转汽驱后达不到经济油汽比 ,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困难。为此 ,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稠油热采采收率、蒸汽热能利用率和稠油开发综合效益的新型高效蒸汽增效技术。通过扩大蒸汽波及体积和提高蒸汽驱油效率来提高采收率 ,通过提高油汽比和采注比来提高蒸汽热能利用率 ,而且一周期实施 ,多周期受效 ,特别适应高周期吞吐的油藏。  相似文献   

2.
稠油热采开发中后期提高注入蒸汽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稠油油田热采进入中后期开发,吞吐周期高,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地下存水多,导致注蒸汽开采时油汽比低,采注比低,吞吐转汽驱后达不到经济油汽比,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困难。为此,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稠油热采采收率、蒸汽热能利用率和稠油开发综合效益的新型高效蒸汽增效技术。通过扩大蒸汽波及体积和提高蒸汽驱油效率来提高采收率,通过提高油汽比和采注比来提高蒸汽热能利用率,而且一周期实施,多周期受效,特别适应高周期吞吐的油藏。  相似文献   

3.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油汽比低,周期含水量高,开采效果差,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已经成为1种提高超稠油开采效果的有效手段。与常规稠油油藏不同,超稠油对于注氮参数以及筛选条件有更严格的限制。模拟研究得知,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不同时期宜采用不同的注氮模式。因该类型油藏对原油黏度、油层厚度、采出程度敏感性较强,从而确定超稠油油藏选井标准。该研究对同类油藏注氮辅助蒸汽吞吐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超稠油油藏进入多轮次吞吐后期普遍存在蒸汽驱替效率低、油汽比低、经济效益差的问题。部分区块由于注汽压力高而导致无法正常注汽。室内实验研究表明,伴蒸汽注入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可以明显地降低注汽压力,提高注汽周期的产量及油汽比,提高蒸汽的驱替效率。该项技术应用于单家寺油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提高该类油田的开发效果及经济效益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种计算蒸汽吞吐阶段可采储量的统计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辽河油田蒸汽吞吐开发稠油的实际生产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发现处于蒸汽吞吐阶段的稠油油藏,其积累注注汽量和累积产油量之比与累积注汽量的在直角坐标系,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利用这一线性关系,以油藏的油汽比确定注汽量,可解决稠油蒸汽吞吐阶段的配产问题,又可根据蒸汽吞吐阶段的极限油汽比,计算该阶段的可采储量,通过实例测验表明:该方法在蒸汽吞吐两周期以上使用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辽河油田蒸汽吞吐开发稠油的实际生产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发现处于蒸汽吞吐阶段的稠油油藏,其累积注汽量和累积产油量之比与累积注汽量在直角坐标系上,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利用这一线性关系,以油藏的油汽比确定注汽量,可解决稠油蒸汽吞吐阶段的配产问题;又可根据蒸汽吞吐阶段的极限油汽比,计算该阶段的可采储量。通过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在蒸汽吞吐两周期以上使用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特稠油油藏注氮气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蒸汽吞吐是特稠油油藏开采的主要方法,但随着吞吐轮次增加,地层能量下降,周期产油减少,开采效果变差。结合新疆九7+8 区地质特征,建立理论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蒸汽吞吐后期采取注氮气改善吞吐效果进行可行性分析,对混氮比、注入时机、注入方式、注入速度等注氮参数进行优选。模拟结果表明,注氮气后单井周期产油量平均提高6146.9 t,含水率平均降低15%。注汽过程中注氮气的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超稠油的开发效果,为有效开发此类难动用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JL油田零区试验区浅井薄层稠油油藏为例,总结了该油藏注蒸汽开采具有周期生产时间短、产油量递减快、产油量及油汽比低的特点。在分析了油藏地质参数,注汽参数及注汽方式对开采效果影响的基础上,得出:①提高蒸汽干度可增加单位厚度油层周期产油量;②第1周期合理注汽速度为100t/d左右;每米油层最佳注入热焓为2.5×10^8kj,以后各周期按15%递增;在蒸汽干度为40%的情况下,每米油层周期注气量为130  相似文献   

9.
W8块属深层稠油油藏,已进入开发后期,为缓和开发矛盾,改善注汽吞吐开发效果,开展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研究。分析了稠油油藏注空气催化降黏技术增油机理;论证了W8块注空气技术的可行性;通过稠油注空气催化氧化实验,筛选出高效催化剂ONi-2,设计了完整的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工艺。进行现场试验1井次,注入空气18×104m3,催化剂4 t,投产后已稳产期超过660 d,与上轮相比,累计增油743 t,含水量下降3.5%,延长生产周期300 d以上。W8块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成功开展,为改善W8块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其他类似油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非烃类气体辅助蒸汽吞吐技术,主要针对吞吐后期地层亏空严重、能量不足的矛盾,在吞吐过程中注入空气、N2或者CO2以及烟道气等气体,增加地层能量,提高油藏压力,提高单井周期产油量。  相似文献   

11.
稠油乳化降粘剂S-5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注蒸汽开采稠油油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制出耐高温高效稠油乳化降粘剂S-5,并对其提高注汽采油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伴蒸汽注入S-5可明显降低开发初期注汽压力,提高蒸汽驱替效率,降低产出液中含水量,提高注汽周期的产油量及油汽比。将降粘剂S-5用于井筒降粘,可有效提高稠油井产量,解决井筒举升困难的问题。该项技术在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推广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结合哥伦比亚CAP油田B2井区的油藏地质特征,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平井蒸汽吞吐后期采取注氮气改善开发效果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对混注比、注氮时机、注入方式、注入速度等参数进行优选。研究结果表明,混注比为40∶1,注氮时机在吞吐的中后期,注氮方式为氮气+蒸汽混注,注氮速度为8 000 m3/d。对第7、8两个周期进行注氮后,周期生产时间明显延长,周期产油量、油汽比等指标明显增加,经济效益显著。水平井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工艺能够有效改善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方法 应用油藏工程技术 ,结合矿场试验 ,进行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研究。目的 优选该块油藏开发方式 ,为经济高效地开发超稠油油藏创造条件。结果 块状超稠油油藏水平井按照目前注采参数实施蒸汽吞吐开采 ,除遵循一般的蒸汽吞吐开采规律以外 ,还表现出单周期产油量高、周期长、回采水率低的特点 ;注汽强度、注汽速度均较低 ,注汽压力随周期增加而降低。结论 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在技术和经济上均是可行的 ;选择合理的注汽参数是提高蒸汽吞吐效果的关键 ;采取配套合理的采油工艺技术是提高产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工艺技术是稠油蒸汽吞吐后期稳产的必要工艺措施之一,该技术具有提高地层压力,驱油助排,空气调剖等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辽河油田蒸汽吞吐开发稠油油藏的实践,通过数理统计分析,认为处于蒸汽吞吐阶段的稠油油藏,其累积产油量和累积注汽量之间,在半对数座标系上,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用注采特征曲线,以油田的油汽比确定其相应的产量,解决蒸汽吞吐阶段的配产问题;又可根据蒸汽吞吐阶段的极限油汽比,计算该阶段的可采储量。曙1-7-5断块已开发10年,应用该方法证实了它的适用性,并在其它油田应用较好。该方法应在蒸汽吞吐两周期以上才能适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稠油油藏粘度高、埋藏深、敏感性强、边底水活跃、开发难度大;热采油井多轮次吞吐后期产量递减、地层压力降低、能量下降,开发效果和效益明显变差等问题,我们探索高干度复合气辅助蒸汽吞吐工艺,通过提高注汽干度、扩大蒸汽热波及范围、增能助排等协同作用,提高多轮次吞吐井的生产效果,实现稠油油藏的效益开发。目前在草4、草705、郑411等4个稠油区块共应用28井次,注汽质量提高,排水期缩短,累计增油5803吨,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特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蒸汽吞吐是增加稠油产量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克拉玛依油田九7区稠油在50℃时,地面脱气原油的粘度为2400~961000mPa·s,平均452029mPa·s,属超稠油油藏。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九7区浅层特超稠油油藏的特点,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蒸汽吞吐的主要注采参数。对注汽强度、注汽速度、周期注汽量、注汽压力、焖井时间和蒸汽干度等注汽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推荐了注采参数的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对蒸汽吞吐井的吞吐效果进行了预测,得到了不同周期的周期产油量等。计算结果对于克拉玛依油田九7区特超稠油油藏进行蒸汽吞吐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深层稠油油藏桩139块部分井注汽压力高、注汽质量无法保证,导致周期产油下降的问题,进行了DCS(油溶性复合降黏剂及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根据桩139块的油藏特征,优化降黏剂和二氧化碳的用量以及注汽强度,施工费用下降50%左右.矿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提高蒸汽利用率,降低注汽压力,提高油汽比,增加产量.在深层稠油油藏桩139块进行4口井DCS技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已累计增油8000多t.  相似文献   

19.
齐40块607井区属于中厚互层状稠油油藏,随着蒸汽吞吐周期的增加,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利用各种测试资料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分层注汽、单层注汽、同注同采、调补层、大修侧钻以及调剖堵窜等措施,解决了生产中的矛盾,既提高了油井的周期产油量和周期油汽比,又提高了油层的采出程度,为稠油油藏开发后期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杨肖  郑勇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10):323-325,328
针对下二门油田浅北稠油目前已进入高轮次蒸汽吞吐开发中后期,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地下存水多,油汽比低,排水期增长,高含水低采出率,开发效果差,提高采收率困难等问题,通过采取调整注汽参数优化、提高生产压差及氮气泡沫调剖等技术对策,提高了蒸汽吞吐热能利用率和吞吐周期产油量,缩短了排水期和减缓了汽窜问题,有效地改善了稠油热采的开发效果。实现了下二门油田浅北稠油高轮次吞吐期的可持续开发,同时也为其他同类型油田持续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