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某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某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分析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2019年12月1日-2020年5月31日)与非疫情期间(2019年6月1日-2019年11月30日)手卫生的执行情况。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原来的70.67%提升至9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及不同的手卫生时机的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非疫情期间,其中抗疫储备志愿者的手卫生依从率也高于非抗疫储备志愿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明显增强,手卫生依从率的提升效果明显,且抗击疫情储备志愿者手卫生依从率高于非抗疫储备志愿者。手卫生依从率的提高,有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感的防控。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提升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效果。方法 于2015-2016年采用WHO颁布的手卫生直接观察法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法,对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手卫生项目满意率进行调查,并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综合干预前后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74.29%和82.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均P<0.05);不同手卫生指征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除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其余均较干预前提升(P<0.05);除加强手卫生督导外其余手卫生意识、手卫生知识、手卫生奖惩落实、医院负担手卫生成本、手卫生设施改善、流动人员手卫生项目满意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持续干预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增强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增加手卫生知识,进而改变手卫生行为,提高手卫生依从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PDCA循环对重症医学科(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到手卫生中,研究干预前后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及手卫生相关监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手消毒剂及洗手液每床日用量较前明显提高,手卫生依从率从64.8%提高到87.4%,正确率从68.9%提高到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不同的职业中,医师、护士及护理员手卫生依从率在PDCA实施后均明显上升(P<0.05),医师、护士手卫生正确率在PDCA实施后均明显上升(P<0.05)。手卫生“五时刻”的手卫生依从率均有提高(P<0.05),其中“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手卫生依从率较前提高最为显著。结论 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手卫生管理中,可有效提高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应不断提高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并始终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无线射频追踪 (RFID) 技术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棉拭子采样和平板倾注法对PIVAS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检查,并对工作人员使用RFID前后手卫生依从性及手卫生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启用RFID前后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由48.00%提高为93.67% (P<0.05)|手卫生的正确率由32.00%提高为91.67% (P<0.05)|使用RFID后工作人员手表面的细菌菌落总数比未追踪前明显减少 (P<0.05)。结论〓使用RFID有效提高了PIVAS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入职医务人员干预前后手卫生变化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干预前后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利用现场演示法及观察法比较干预前后手卫生正确性及依从性,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 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率不断提高,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的回答正确率由30.21%上升到86.98%;干预前后医疗(54% vs 85%)、护理(58% vs 89%)、医技人员(53% vs 81%)、其他工勤人员(51% vs 72%)的手卫生正确性变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手卫生依从性较前有所提高。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工作太忙顾不上、洗手设施不便、冬季洗手用水温度低等。结论 对手卫生的错误认知及消极态度会影响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应根据其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2017-2018年安排调查人员2次暗访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情况,并对暗访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17-2018年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30.3%和29.5%,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要明显高于其他岗位。结论 2次暗访调查的手卫生依从率均较低,尤其是门急诊科室。因此,需继续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制定确实可行持续改进干预措施,落实院科两级手卫生管理制定,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质量状况,以便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方法 采用现场查看和采样检测方法,对深圳市11家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手卫生质量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从该市11所公立医院共抽检110名医护人员手,在规范的手卫生指征下的手卫生依从率为24.37%,其中医生和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13.51%和47.66%。所调查的医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手卫生质量检测合格率为79.38%,医生和护士洗手时间分别为10 s和13 s。结论 深圳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手卫生质量合格率均较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手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手卫生成本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为制定科学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3年1月-2015年12月手卫生的投入成本,以及相对应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医院感染发病率。 结果 2013-2015年手卫生成本投入分别为1.8065万元、8.9049万元和9.8519万元,出院患者人均成本分别为8.67元、33.71元和29.95元。其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32.5%、46.5%和48.5%,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3.17%、1.51%和1.43%。2015年和2014年与2013年相比,手卫生依从率提升了16%和14%(χ2=10.624, χ2=8.202,P<0.01);医院感染发病率下降了1.74%和 1.66%(χ2=19.446,χ2=14.538,P<0.01)。结论 适度增加手卫生成本的投入,可明显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模式,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将PDCA循环法应用到手卫生管理,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强化每个环节的管理,周而复始,注重过程与反馈,进行持续改进,观察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采取PDCA循环法管理后,手卫生依从率由35.89%提高至71.81%,手卫生正确率由29.63%提高至44.86%,手卫生知晓率由55.43%提高至95.65%,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速干手消毒剂平均每床位日消耗量由2.74 mL提高至5.65 mL。结论 应用PDCA循环持续质量改进,可促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HT5"SS〗了解某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加强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对临床科室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干预前后的现场调查。随机抽查医师、护士、保洁员和实习生,评估手卫生知晓率、手卫生依从性和洗手正确率。结果 在规定的手卫生指征下,手卫生依从性从干预前的30.33%上升到干预后的60.63%(χ2=70.186,P<0.001);手卫生知晓率从70.30%上升到90.91% (χ2=44.634,P<0.001);洗手完全正确率从67.07%上升到95.77%(χ2=22.278,P<0.001)。结论 通过手卫生培训和现场干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手卫生依从性大幅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以便规范手卫生方法和提高手卫生依从率。 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方法,对解放军某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 影响医务人员的主要因素是认知不足、担心皮肤损害和工作强度等因素。医务人员中,男性手卫生依从率为31.3%,女性手卫生依从率为52.5%。内科医生和护士手卫生合格率分别为74.4%和82.8%;外科医生、器械护士和麻醉医生手卫生合格率分别为77.8%、87.5%和76.7%。经过整改,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改善明显,合格率由整改前的78.9%提高到93.9%。 结论 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注重洗手细节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效果。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认知、依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培训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某医院医务人员认知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和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医务人员1 332名,认知合格率为83.11%,行为合格率为94.82%。医务人员对“室内通风和空气消毒谁更重要”的认知正确率仅为20.50%。多因素分析表明,定点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和设置发热门诊是影响认知合格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医务人员工龄和职称是行为合格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医务人员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依从性较高,但认知水平仍有待提高,应强化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医务人员的卫生手现状,为改进和提高手卫生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检测和调查方法,对兰州市辖区部分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质量和依从性进行监测。结果 本次调查三级和二级医院各1所,共监测271人次医务人员卫生手,平均总合格率为77.12%。医院不同科室中,以新生儿室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最高,为93.75%;其次是ICU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82.61%。不同级别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平均为40.67%,护士手卫生依从率高于医生。结论 本次调查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卫生手质量和手卫生依从性较低,需要加强培训,完善制度。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了解妇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状况,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通过现场查看和实际考察方法,对某妇产医院妇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共观察该医院妇科在岗护理人员48名,依照规范的手卫生指征,手卫生依从性率为53.0%。影响妇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包括工作繁忙,认为手上无明显污染物、怕麻烦等。经过手卫生培训和加强管理1周后,该医院妇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提高到85.7%,但3个月后手卫生的依从率又降低到58.8%。结论 医院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经过加强管理可以得到提高,但管理松懈后随之降低,提示必须加强管理,以制度巩固效果。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评估隔离病区常见物体表面新型冠状病毒污染风险。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某新冠肺炎收治医院隔离病区环境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等部位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状况进行检测与评估。结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从某医院隔离病房采集各种对象样本共计298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样本20份,总阳性率为6.71%。从医务人员手套表面、新冠患者皮肤表面及物体表面检出新冠病毒的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1.76%、14.29%和5.56%。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周围环境物体表面存在污染风险,重症患者病房环境污染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在新冠肺炎疫情前于儿科住院的患儿1 188例以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于儿科住院的患儿91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季度、年龄段及发生部位进行比较。结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不同季度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肺炎疫情期第一季度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新冠疫情前(P<0.05)。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及疫情期,不同年龄段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肺炎疫情前与疫情期儿科住院患儿在医院感染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多种防疫措施的实施,显著降低了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年龄小的患儿医院感染高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研究无菌操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提高手卫生依从率。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某医院临床科室行无菌操作的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采取干预措施,并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涉及该医院90个临床科室的10 394名医护人员,手卫生平均依从率从干预前的64.34%提升至干预后的72.65%。手卫生时机中以清洁无菌操作前手卫生依从率提高最明显,以换药前和经皮注射/针灸注射前提升最显著。结论 该医院实施干预措施,可提高无菌操作前手卫生依从率,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华区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卫生质量,以便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深圳市龙华区部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深圳市龙华区38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采样132份,手卫生质量平均合格率为91.67%。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社区健康中心和诊所医务人员手卫生指征知晓正确率分别为93.33%、86.00%、85.33%和81.00%,依从率分别为34.75%、40.00%、22.00%和31.25%。结论〓该区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合格率91%以上,手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尚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9.
〖HT5"H〗摘要 目的 〖JP3〗观察手卫生依从管理系统结合临床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rm,HIS)在降低医院感染方面的实际效果。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数法将某院第一神经外科66名护士平均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护士臂卡不予开通洗手提醒报警功能,仅开通识别功能|试验组护士臂卡开通识别及报警功能。同时,将60名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作为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参考样本,观察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手卫生依从性。结果 试验组手卫生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卫生依从管理系统结合临床HIS系统在提高手卫生依从率、降低医院感染率中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HT5"SS〗了解外科医生换药手卫生执行情况。方法 随机从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肿瘤外科和小儿外科5大科室抽选108名外科医生,观察记录其在换药中手卫生的执行情况。结果 108名外科医生换药前100.0%戴手套,手卫生执行率为51.9%;换药后手卫生执行率为91.7%。在不同患者之间换药手卫生执行率为49.3%,在同一名患者不同部位换药手卫生执行率仅为2.1%。外科医生手卫生相关知识考核总体合格率为88.8%,认为影响其执行手卫生的最主要因素是每日上午工作繁忙(占71.3%)。结论 外科医生在换药中手卫生执行率不高,应提高手卫生意识,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