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中国钨业》2016,(6):3-8
江西某白钨矿为夕卡岩型矿石,含WO_30.39%,脉石矿物含量较高,属于低品位难选白钨矿。针对该矿特点,进行了磨矿细度试验,并对矿浆pH值、水玻璃用量、水玻璃模数、捕收剂种类及用量等对选矿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了以Na_2CO_3为p H调整剂、水玻璃(m=2.5)为抑制剂、ZL为捕收剂的药剂制度,经一粗三精二扫的粗选闭路流程得到白钨粗精矿;白钨粗精矿在经一粗四精三扫的加温精选闭路流程,最终可获得含WO_368.70%、WO_3回收率79.26%的白钨精矿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2.
根据湖南某含WO_3品位为0.26%的夕卡岩型高钙钨矿的特点,分析了原矿矿物组成及钨的赋存状态,制定了预先脱硫—白钨粗选—白钨加温精选的原则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白钨矿回收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调节矿浆pH,以水玻璃为抑制剂,ZL为捕收剂得到白钨粗精矿,粗精矿在加温条件下进行白钨矿精选实现了白钨矿与含钙脉石矿物的分离。经闭路试验,最终得到WO_3品位为65.26%,回收率为78.02%的钨精矿,为该矿石中白钨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类似夕卡岩型白钨矿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钨业》2020,(1):23-28
以高钙白钨矿为研究对象,针对矿石中与白钨矿可浮性相近的含钙脉石矿物含量较高的特点,对WO_3含量为0.296%的原矿进行常温粗选-加温精选全流程闭路试验,常温粗选段使用对含钙脉石矿物抑制力更强的改性水玻璃为抑制剂,粗选段和精选段均采用选择性好,捕收力更强的新型捕收剂ZL,获得WO_3品位为69.54%,回收率为87.30%的钨精矿,取得了理想的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4.
赣南某深部浸染型白钨矿原矿品位低,嵌布粒度较细,矿物种类多且组成复杂,属于难选矿石.白钨因其良好的可浮性常用浮选的方法进行回收,白钨浮选依据浮选作业条件又可分为加温浮选与常温浮选,加温浮选虽然具有对矿石的适应性强,浮选指标稳定等优点,但需提供加温设备,选矿成本较一般工艺高,其应用也受到了限制.本试验采用白钨常温浮选的方法,在确定了最佳的碳酸钠用量、水玻璃模数和水玻璃用量的基础上,探究了白钨精选试验,确定了最佳的精选条件,在保证回收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精矿指标.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通过一粗二扫五精(其中包括一次空白精选)的浮选工艺流程,在原矿品位仅为0.22%的情况下,获得了WO3品位为69.84%、回收率为70.76%的白钨精矿.  相似文献   

5.
江西某低品位白钨矿,由于含有大量可浮性与白钨矿极为相近的钙、铝离子脉石矿物,浮选分离极其困难。试验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采用硫化矿浮选-白钨粗选-白钨常温精选-白钨加温精选的选矿工艺对其进行了浮选探索性试验研究,小型闭路试验获得钨精矿品位WO_350.23%、回收率71.26%的选别指标,有效地实现了该低品位白钨矿的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6.
江西某矽卡岩型白钨矿中钨矿物与萤石、方解石、石榴石等脉石矿物以各种产状紧密共生,嵌布粒度为以细粒为主的中-细粒不均匀嵌布,属难选白钨矿石.在对其矿石性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采用731氧化石蜡皂、油酸钠及配制的组合捕收剂LGW进行对比试验,同时对工艺流程进行了加温与不加温常规精选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捕收剂LGW对该矿具有较强的选择捕收效果,经一粗二精二扫的闭路流程获得白钨粗精矿;粗精矿经过加温预处理后2次精选可获得含WO369.20%,回收率78.30%的白钨精矿,粗精矿通过磁场预处理及长时间强烈搅拌后经5次常温精选可获得含WO359.00%,回收率79.60%的白钨精矿.  相似文献   

7.
云南某低品位白钨粗精矿WO3品位为6.37%,CaF_2品位为22.68%,矿石成分复杂、萤石含量高,导致白钨选别困难。以该白钨粗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温浮选法,开展了水玻璃用量、抑制剂种类和用量、捕收剂种类和用量等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选用水玻璃和氟硅酸钠作为组合抑制剂,能够较好地抑制萤石,使白钨矿与萤石得到有效分离,显著提高了钨精矿中钨的品位及回收率。731捕收剂相比于其他捕收剂具有较好的捕收效果。在最佳条件试验的基础上,当水玻璃用量为8 000 g/t,氟硅酸钠用量为1 500 g/t,731捕收剂用量为300 g/t时,对白钨粗精矿进行了精选闭路试验,试验流程为一粗七精三扫选(中矿逐级返回),获得WO_3品位为56.63%、回收率为96.10%的钨精矿,取得了较好的浮选效果,为选别同类矿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新型捕收剂YP及白钨粗精矿加温精选工艺,对综合回收浮钼尾矿中的白钨矿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加温工艺闭路试验得到的白钨精矿品位为65.07%,回收率为82.82%,较常温工艺闭路试验所得结果分别提高5.97%和5.92%。  相似文献   

9.
《中国钨业》2017,(3):36-41
某硫化矿尾矿中含WO_30.41%,其中白钨矿含WO_30.29%,并含有少量黑钨矿。该尾矿粒度较细,矿物基本单体解离,为了综合回收利用其中的钨资源,不造成资源浪费,试验采用"预先脱硫—强磁选富集黑钨—白钨浮选"的工艺流程,综合回收其中的钨矿,白钨浮选流程采用碳酸钠作为调整剂、CMC和水玻璃作为抑制剂、硝酸铅作为活化剂、ZL和GYB作为组合捕收剂的药剂制度。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一粗三精二扫的白钨粗选流程和一粗五精三扫的加温精选流程,可以得到含WO_3品位为62.37%,回收率为66.67%的白钨精矿,为该低品位含钨尾矿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河南某含WO3品位为0.164%的矽卡岩型高泥高硅钨矿的特点,分析了原矿矿物组成及钨的赋存状态,制定了白钨粗选-白钨加温精选的原则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白钨矿回收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采用碳酸钠调节矿浆pH,水玻璃为抑制剂,FW为捕收剂得到了白钨粗精矿,粗精矿在加温作用下进行白钨矿精选试验实现了白钨矿与含钙脉石矿物的分离,经闭路试验,最终得到了得到了WO3品位47.97%,回收率为84.91%的钨精矿。  相似文献   

11.
某难选白钨矿浮选工艺及流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矽卡岩型白钨矿有用矿物白钨嵌布粒度细,萤石、方解石等含钙矿物含量高,属于高含钙矿物的细粒难选白钨矿石.现场生产采用单一捕收剂及脉石抑制剂,白钨精矿质量及回收率均较低,为提高该白钨矿的选矿指标,进行了该矿石的大量工艺条件及工艺流程试验,结果表明:矿石经全浮脱硫后,采用水玻璃和六偏磷酸钠为脉石的组合抑制剂,油酸钠和731为白钨的组合捕收剂,经一粗三扫一精的闭路流程获得白钨粗精矿;粗精矿经过浓缩加温后,再经过一粗三扫五精的闭路流程浮选,获得了白钨精矿品位为65.16%,回收率为76.49%的较好的选矿指标,可为现场生产提高指标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非洲某夕卡岩型白钨矿,主要有用矿物为白钨矿,含少量辉钼矿、辉铜矿等硫化矿物,脉石矿物主要有透闪石、阳起石、石英等。用浮选法回收,通过流程探索试验,磨矿细度试验,抑制剂、调整剂、捕收剂种类和用量等条做试验,确定了试验流程和条件。通过常温和加温精选试验对比,确定加温精选效果好。通过预先脱硫,以氢氧化钠+碳酸钠+水玻璃作抑制剂,ZL作捕收剂,通过常温粗选、加温精选,对原矿品位为0.21%的单一白钨矿,可获得品位63.58%,回收率为82.60%的白钨精矿。闭路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很好地回收该低品位单一白钨资源。  相似文献   

13.
对甘肃某白钨浮选尾矿再回收白钨进行了可选性试验,考察新型白钨浮选剂FX-6对低品位白钨矿的捕收效果。粗选试验结果表明,药剂用量在碳酸钠为1 800 g/t,水玻璃为2 000 g/t,FX-6为1 800 g/t的条件下开路一次粗选,白钨粗精矿WO3品位可以达到1.29%,回收率可以达到69%。粗精矿加温精选,在水玻璃用量70 kg/t时,两次精选后得到了白钨精矿WO3品位为56.86%,回收率为51.93%的良好指标。同时验证了FX-6新型白钨浮选药剂可以有效地用于尾矿白钨再回收。  相似文献   

14.
从钼尾矿中回收低品位白钨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钼尾矿中的白钨进行了综合回收试验研究。采用适宜于低品位白钨浮选的新型捕收剂EP进行白钨粗选试验研究,采用"彼得罗夫法"对白钨进行了加温精选试验,研究表明,粗精矿中含有大量的方解石、白云石是影响白钨精选的主要脉石矿物,入选粗精矿品位是影响最终精矿品位的关键因素。对WO3品位为2.88%粗精矿最终闭路试验结果为白钨精矿WO3品位32.34%,回收率为71.10%。  相似文献   

15.
某白钨矿回收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钨矿的主要钨矿物为白钨矿,采用优先浮硫-白钨常温粗选-钨粗精矿加温精选的工艺回收钨矿物。试验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2%的条件下,以碳酸钠和水玻璃为调整剂,ZL为捕收剂浮选钨。当原矿品位WO3为0.593%时,可获得品位WO3 65.97%、回收率81.98%的白钨精矿。  相似文献   

16.
《中国钨业》2017,(1):47-50
白钨浮选技术是当前钨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柿竹园硫尾矿进行了白钨矿综合回收粗选试验研究,进行了"GY法"、"低碱度731法"、"高碱度731法"浮选工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碱度731法"比较适合该矿体白钨矿浮选,对于钨给矿WO_3品位0.20%的脱硫尾矿,采用"高碱度731法",以NaOH作为矿浆的pH调整剂,水玻璃作为脉石矿物的抑制剂,731为捕收剂,经过一粗两精三扫的粗选闭路试验流程,获得白钨粗精矿WO_3品位6.43%、作业回收率为80.54%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17.
湖南某白钨矿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优先浮硫-白钨常温粗选-钨粗精矿加温精选"的工艺流程及"碳酸钠-水玻璃-F9"组合药剂制度,对含钨(WO3)0.39%、其中白钨矿占有率为85%左右的原矿,取得了钨精矿品位(WO3)67.35%、回收率(WO3)80.09%的选矿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8.
江西某白钨矿资源随开采的深入,矿石逐渐贫、细、杂化,选厂原工艺对该类型矿石适应性较差,指标波动大。根据矿石性质,采用"预先浮硫化矿-白钨粗选-钨粗精矿加温精选"的工艺流程,从含钨0.33%的原矿中,获得含WO_364.37%,回收率为78.02%的钨精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钨业》2016,(2):26-31
赣北某钨矿属于夕卡岩型白钨矿床,根据主要化学元素及物相分析结果可知,主要有用矿物为白钨矿和辉钼矿,含有少量黄铁矿,且辉钼矿嵌布粒度较细,和黄铁矿结合密切。其中Mo品位为0.026%,WO_3品位为0.16%,钨、钼含量较低。根据矿石性质特点,选择采用钼硫混浮-再磨分离、混浮尾矿常温浮选回收白钨的原则流程,进行磨矿细度、捕收剂用量、碳酸钠用量、水玻璃模数及用量等条件试验。在最佳试验条件下进行闭路试验,获得钼精矿钼品位为46.14%,回收率为88.73%;钨精矿WO_3品位为65.1%,回收率为85.44%,取得了良好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云南某白钨矿选矿回收率,分析了云南某白钨矿选厂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矿石性质,进行预先脱硫和钨粗选条件试验,对脱硫工艺及钨粗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在脱硫流程结构以及钨粗选药剂制度优化后进行闭路试验,获得含WO35.76%、WO3回收率81.14%的白钨粗精矿,与流程优化前相比,品位及回收率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以上,白钨粗选回收率提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