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现场原油储罐排出气体扩散浓度的影响。分析了这种扩散与空气污染扩散和高压纯烃气体扩散的区别,计算对比发现空气污染扩散和高纯烃气体扩散的有关计算公式不宜用于原油储罐排出了气体扩散的计算。理论分析简化了高斯扩散公式,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回蚂昨到了公式的经验参数,考虑到现场风流的不稳定性和紊流脉动,利用风洞模拟实修正了公式,最终得到的公式能较准确地预测固定顶的原油储罐排出气体的扩散浓度。  相似文献   

2.
原油储罐是油气生产上游环节中不可忽略的温室气体逸散排放源。为探究原油储罐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对储罐温室气体排放过程进行分析,建立基于气体状态方程、连续性方程和绝热条件下的能量方程的储罐小呼吸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模型,修正Vasquez-Beggs(VB)闪蒸排放模型,得到一次、二次沉降罐和净化罐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并与实测数据、API经验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储罐温室气体排放的理论计算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所修正的VB模型与小呼吸损耗模型可准确地评估原油储罐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储罐小呼吸损耗与闪蒸损失相比不能忽略,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制冷剂有限时间泄漏扩散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斯模型不能计算有限时间泄漏扩散场浓度的缺陷,研究并得到了储罐系统制冷剂泄漏时质量泄漏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建立了制冷剂一维、三维扩散数学物理模型,通过求解模型解析解和数值解,解决了制冷剂储罐有限时间泄漏扩散的浓度分布问题,比较了点源有限时间泄漏扩散模型和高斯烟雨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前者更能反映泄漏制冷剂的实际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4.
矿井封闭火区内气体运移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气体传质理论,煤矿井下火区封闭后,火区内生O2和有害气体运移平衡系统破坏,造成封闭火区内的O2浓度减少和CO等有害气体的积聚。当火区内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封闭火区内有害气体浓度逐渐减小,该过程是以气体分子在多孔介质中扩散为主要运移形式的质量传递过程。分析O2、CO通过封闭墙和煤层等多孔介质的扩散机理,并推导了有效扩散系数的计算公式。由公式计算封闭火区内O2降低5%的时间to和封闭火区内CO下降到0.001%的时间t,综合考虑封闭火区内的温度,计算出火区从封闭到启封的参考时间。  相似文献   

5.
天然气储罐一旦发生泄漏后,会对人体及周围造成损害,以西安天然气厂作为对象,针对泄漏扩散、火灾爆炸主要的事故类型等,从分析影响天然气泄漏的因素出发,通过高斯烟羽模型和TNT当量法,计算天然气储罐一旦发生泄漏,产生的危害范围。研究认为参照天然气爆炸上下限以及人可接触浓度阈值三个值为分界点,距离泄漏源下风向313 m,甲烷浓度达到了对人体有害的阈值,距离泄漏源下风向135 m处,天然气浓度处于爆炸下限,以爆炸源为中心,距其440 m以内的范围属于死亡区。高斯烟雨模型极大程度的考虑了影响扩散的因素,TNT当量法是计算爆炸能量的通用方法,得到的计算具有很高的合理度,可作为气体泄漏扩散危害的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6.
以2003年度天津武清区燃煤大气污染源(未包括电厂)为调查对象(分为采暖期和非采暖期两套数据).课题建立了天津武清区基于燃煤污染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数据库,通过大气扩散模型计算分析了各类污染源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并模拟了不同的空气污染控制对策的环境效益,为空气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伪势两相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研究了非增湿条件下碳纸和碳布气体扩散层(GDL)的流体流动状态。通过随机方法和X射线扫描法构建了气体扩散层样本。为确保模型中表面张力和接触角计算的准确性,采用玻璃微珠模型进行验证,随后通过调整气体扩散层的亲疏水特性,分析流体在气体扩散层中流动的实时状态,得到了亲疏水特性对孔隙结构内水饱和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疏水性气体扩散层中的水分布与亲水性气体扩散层中的水分布明显不同,较大的疏水性更有利于气体扩散层内水的排出;疏水性更强的气体扩散层显著提高了液态水进入气体扩散层的入口压力,导致催化剂层(CL)更容易受到水渗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高凝原油阳海才相互溶解度试验和原油在海水中浓度分布规律的分析, 探讨了两相传质机理,提出油水置换过程中的传质数模,应用数模可以预测排出海水 的含油浓度。试验结果表明.高凝原油采用油水置换工艺是可行的,界面移动速度在 1—6m/h内,不产生乳化,原油含水量的增值小于 0.03%(重),原油在排出海水 中的浓度小于 3 mg/L.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小于 10mg/L),因此从环境 考虑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扩散排烃模拟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在烃类初次运移中的扩散作用.在费克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扩散模型,并以开鲁盆地为例,用不同的扩散系数对C_1~C_7的正烷烃扩散量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评价了扩散作用作为初次运移的效率和影响扩散排烃的因素.由于扩散排烃只对轻烃有效,因此研究扩散排烃不仅对于天然气的聚集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而且对研究天然气的逸散山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罐区油品储存量大,具有较高的泄漏风险,一旦发生泄漏,可燃气体遇火源易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甚至引发后果更为严重的多米诺效应,而可燃气体探测器作为重要的保护层持续监控现场,对保障现场安全生产和风险预警具有重大意义。以某罐区汽油泄漏为例,通过FLACS软件建立汽油储罐泄漏扩散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模型,根据现行标准GB/T 50493—2019在泄漏源周围设置候选监测点,结果表明:部分距泄漏源10 m范围内的监测点不能检测到可燃气体,说明探测器的设置应遵循可燃气体扩散规律;对于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的检测,建议探测器的最佳安装高度为0.3 m。  相似文献   

11.
对集油管线输运、单井储油罐拉油两种生产模式进行建模并实现动态模拟,进一步探究了两种模式的加热负荷变化规律及最优加热参数的确定。分别设计了单井集油管线输运及储油罐拉油两种生产模式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方案,包含水套加热炉、电伴热、太阳能集热装置、太阳能蓄热装置、空气源热泵。对5种热源进行热力计算,在此基础上建立两种分布式能源系统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对两种分布式能源系统进行优化,给出不同模式、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所需电伴热占比,可达到对热源的合理利用,使得投资费用与运行费用最小,同时对几种分布式热源进行了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遥感大气中汽态水和液态水含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微波在大气中的辐射传输理论,采用接收1.35cm和8mm波段的大气噪音,推算大气中水汽和液态水含量,研制了双通道微波辐射计,进行遥感实验,文章中对微波辐射计测得的数据如何校正,展开了详细的讨论,这将在监测和利用空中水资源的科学实验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e issue of source of oil/gas in the platform basin area in Tarim Basin has been debated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debate is focused on whether the marine oil/gas resources that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basin were originated from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Cambrian-Lower Ordovician or in the Mid-Upper Ordovician. In this paper a summary was made in regard to the major points and supporting data by the predecessors, and a discussion was conducted toward the core issues related to the study on the oil source in the Tarim Basin area, such as choice of correlation parameters, influence of maturation and physical differentiation on oil source correlation parameters, and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relevant correlation indices. It is quite probable that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results could arise from the oil source correlation due to choice of parameters severely affected by the thermal maturation and physical differentiation effect, and insisted that only those parameters that come with clearly defined geochemical significance and are less affected by thermal maturation and variations occurring during secondary evolution process are valid ones. The marine crude in Tarim Basin covers contributions that were originated from two set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as mentioned above but dominated by the one from the Mid-Upper Ordovician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Here oil of mixed sources occurs extensively, and crude from Cambrian sources was also discovered. It is suggested that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origin of marine crudes in Tarim Basin, the parameters used for correlation of oil sources shall be optimized, and a comprehensive set of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methods shall be adopted for this purpose.  相似文献   

14.
辽东湾海域原油及生油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辽东湾海域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及同一构造的不同层系,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很大.不同层系及同一层系生油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亦不完全相同.以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为基础,并综合其它资料,对辽东湾海域的原油及生油岩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区不仅有低成熟原油、成熟原油,并且还发现有未成熟原油.这可作为今后勘探的目标之一.该区沙三段生油岩分布广,沉积厚度大,母质类型好,成熟度高,为主要生油层系.  相似文献   

15.
小管径强化管内R410A-油混合物流动沸腾阻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环保制冷工质R410A-润滑油混合物在5 mm小管径内螺纹强化管内流动沸腾的摩擦压降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纯制冷剂R410A,摩擦压降随着干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出现在干度为0.7~0.8左右;R410A-油混合物的摩擦压降随油平均质量分数、干度和质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油平均质量分数从0增长到5%时,在干度为0.9的高干度工况下,摩擦压降最大可增加120%.R410A-油混合物在5 mm强化管内流动沸腾的摩擦压降与7 mm强化管的相比约增大10%~30%;用已有的7 mm强化管的压降关联式预测5 mm强化管的压降时,误差为±40%.以R410A-油混合物在7和5 mm强化管内摩擦压降的实验值为基础,建立了基于混合物物性的R410A-油混合物在不同管径强化管内的摩擦压降关联式.该关联式的预测值与95%的实验值误差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16.
空调冷热源方案经济技术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石家庄市某医院空调冷热源为例,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四种冷热源方案,从初投资、年经营费、能耗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了蒸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加蒸汽换热器为该工程的冷热源方案。  相似文献   

17.
10 000 m3的立式内浮顶储罐在成品油站场中数量最多,为研究汽油泄漏扩散行为,考虑相邻罐之间的影响,通过FLACS软件,按照标准建立罐区三维模型,基于pool模块,分别讨论液池和可燃气云在不同泄漏速率、温度、风速影响下的扩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双罐区的液池和气云扩散主要受相邻储罐的阻挡而绕流扩散,随后与单罐区一样,受到防火堤的约束;根据在30 s形成的液池面积大小及可燃气体扩散最远距离来评价汽油泄漏后的灾害严重程度,发现泄漏速率越大、风速较小且稳定时,液池及可燃气云扩散速度越快,危险程度越高,而温度对液池扩展及气云扩散影响较小;结合监测点的实时气体浓度信息及GB 50493——2019相关规定,建议罐区可燃气体探测器设置在泄漏源附近,高度设置为0.3 m。  相似文献   

18.
探讨微量水分影响机理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监控绝缘油的运行状态.首先配制不同微水体积分数的绝缘油样,通过实验测试油样的凝点、倾点值;再对每组油样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得到油样中石蜡质成分(特征波数为722 cm-1)、水分(特征波数为1 640,3 400,3 450,3 615 cm-1)的吸光度值;最后对每组油样中水分子在不同红外波数处的吸光度值、油样中石蜡质吸光度值、油样凝点倾点实验值之间进行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并建立了722,1 640,3 400,3 450,3 615 cm-1波数吸光度值与凝点倾点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的拟合优度分别为0.987 3和0.993 6,模型对油液凝点倾点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范围为0.033%~0.350%.结果表明微水对绝缘油凝点倾点的影响规律是随着油水分散系中水分体积分数增加,油液的凝点倾点值均呈现小幅增加趋势,水分对油样石蜡质成分吸光度值影响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据凝析油轻烃组成、甲烷及其同系物碳同位素组成、天然气与源岩吸附气指纹时比、双环倍半萜组合特征及地质结构的综合分析,查明O、C—P大多数提析气藏的油气主要来源于石炭—二叠系煤系腐植型有机质,混入了部分下第三系的油气。对石炭—二叠系成烃特点的分析表明,R。=0.6%~1.3%,以成气为主,生油为辅,原始油气比一般大于1OOCm3/t。成熟期的石炭—二叠系有机质的成烃特点和具备油气富集的良好地质条件是O、C—P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内径190mm、高5500mm的流化床实验装置上,采用方便可靠的点源示踪技术测定气体的浓度分布,进而探讨气固流动特性及混合规律;依据气泡粉碎机理表征湍动流态化的基本流型结构,以揭示床中总体上的表观均一性,从而建立拟均相扩散模型,线性回归得到气体的轴向、径向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床中存在着明显的混合,且发现流化气速是影响混合的主要因素;模型计算表明轴向及径向扩散系数皆随气速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