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2.
吴国英  朱玲 《口腔医学》2004,24(6):337-340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mR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以及hTERTmRNA与PCNA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对口腔黏膜单纯性增生 (HP)9例 ,轻度异常增生 (LD) 11例 ,中度异常增生 (MD) 10例 ,重度异常增生 (即原位癌 ,CIS) 9例 ,鳞癌 (SCC) 11例 ,进行hTERTmR NA及PCNA蛋白检测 ,结果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 口腔黏膜上皮从HP、LD、MD到CIS、SCC ,hTERT、PCNA蛋白的阳性细胞面积指数及吸光度 (A)值均逐渐上升 ,鳞癌最高。在HP及LD ,hTERT、PCN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基底层 ,但随着细胞异常增生程度的加重 ,阳性表达细胞从基底层向角化层进展。在高分化鳞癌中 ,主要分布在癌巢周边 ,分化较差的鳞癌则散布于整个肿瘤组织中。PCNA与hTERTmRNA表达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hTERT与PCNA均参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PCNA与hTERTmRNA表达的正相关 ,表明hTERT激活细胞多处于高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3.
整联蛋白连接激酶在口腔白斑及早期浸润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整联蛋白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在口腔自斑及早期浸润癌中的表达特点及演变规律,以期为口腔癌前病变的诊断、治疗及口腔癌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联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过碘酸希夫反应(periodic acid Schiff reaction,PAS)方法研究ILK在19例正常口腔黏膜(正常黏膜组)、43例白斑伴上皮单纯增生(单纯增生组)、84例白斑伴上皮异常增生[异常增生组,包括轻、中度异常增生44例(轻中度异常增生组),重度异常增生和原位癌40例(重度异常增牛组)]及54例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组)中的表达情况及分布规律.结果 ILK在正常口腔黏膜中呈阴性表达,在其他3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可高达90%(163/181),并且ILK在间质的表达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χ2=41.585,P<0.001).白斑从单纯增生至癌变,ILK的表达呈现从上皮浅层向基底层下移的趋势,基底细胞由阴性转为阳性着色,并且伴随从胞质向胞膜的分布改变.重度异常增生组基底层和间质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ILK在早期浸润癌的癌巢表达较癌旁上皮浅,间质阳性的病例[76%(41/54)]较重度异常增生[45%(18/40)]增多.结论 ILK在口腔白斑的癌变中可能起莺要作用,确切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PCNA、p53和hTERT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PCNA、p53蛋白和hTERT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口腔黏膜单纯增生(HP)9例,轻度异常增生(LD)11例,中度异常增生(MD)10例,重度异常增生(原位癌CIS)9例,鳞癌(SCC)11例中p53蛋白、PCNA和hTERTmRNA的表达。结果:PCNA、p53和hTERT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中均有表达的异常。结论:hTERT、PCNA和p53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的发生发展有关,它们的异常表达有助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的早期诊断,为研究癌前病变癌变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Stat3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汤根兄  吴国英 《口腔医学》2008,28(5):256-258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细胞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9例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OLP)和白斑(OLK)共8例,OLP、OLK伴异常增生22例,OSCC19例中Stat3的表达。结果Stat3阳性表达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正常口腔黏膜、单纯增生、异常增生和OSCC中Stat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1%(1/9)、12.50%(1/8)、59.09%(13/22)和84.21%(16/19)。OSCC与正常口腔黏膜、单纯增生、异常增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异常增生与正常口腔黏膜、单纯增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单纯增生和正常口腔黏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tat3与口腔黏膜癌变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对Stat3表达的研究将有助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的检测和OSC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口腔癌前病变、口腔鳞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10例正常口腔黏膜、8例上皮单纯增生、2 0例上皮异常增生和 3 2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OS的表达。结果 正常口腔黏膜iNOS阴性表达 ;上皮异常增生组和鳞癌组中iNOS的表达较上皮单纯增生组均显著增加 (P <0 .0 5 ) ;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加重 ,iNOS的标记指数逐级显著上升 (P <0 .0 5 ) ;上皮异常增生组与鳞癌组之间以及鳞癌的各病理分级之间iNOS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iNOS的表达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衍进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抑癌基因PTEN与趋化因子CXCR4在口腔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收集口腔癌及癌前病变标本共111例,其中正常口腔黏膜15例、单纯上皮增生22例、上皮异常增生16例、口腔鳞癌58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这些标本中PTEN与CXCR4蛋白表达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TEN在口腔鳞癌中阴性和弱阳性表达占74%(43/58),显著低于正常黏膜、单纯上皮增生、上皮异常增生组(P<0.05);CXCR4在单纯增生、异常增生和口腔鳞癌中阳性或强阳性表达分别占40.91%、43.75%和66.13%,显著高于正常组的表达(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TEN与CXCR4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1.000,P<0.001)。结论口腔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PTEN和CXCR4均起着一定的作用;口腔癌中PTEN与CXCR4的蛋白表达存在负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端粒酶hTR基因在口腔癌前病变及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hTR基因在口腔癌前病变及鳞癌中的表达。方法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2例标本,其中正常口腔粘膜7例,上皮单纯性增生7例,上皮异常增生30例,原位癌、鳞癌38例。结果正常口腔粘膜及上皮单纯性增生组织中hTR表达较弱,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基底层,检出率28.56%(4/14)。癌前病变中随着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hTR表达逐渐增强,阳性细胞逐步由基底层向棘层波及,检出率60%(18/30)。原位癌及鳞癌均有较强的hTR表达,检出率为81.58%(31/38)。结论端粒酶的激活可能出现在口腔癌前病变的晚期阶段,在口腔鳞癌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整合素β1在口腔白斑癌变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研究整合素β1及Ki-67在12例正常口腔黏膜、10例单纯增生白斑、24例异常增生白斑、14例早期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关系.结果 在正常黏膜及单纯增生白斑中整合素β1表达于基底及副基底层细胞的胞膜;Ki-67在基底及副基底层的胞核中表达.在异常增生白斑及早期浸润癌中可见整合素β1表达于基底层、增生的棘层细胞及癌细胞胞膜;Ki-67表达于基底层、增生的棘层细胞及癌细胞的胞核.整合素β1在异常增生及早期浸润癌中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7/24)、57%(8/14);Ki-67在异常增生及早期浸润癌中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10/24)、57%(8/14).整合素β1、Ki-67在4组病变之间的阳性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51,P=0.014;χ2=14.831,P=0.002);整合素β1在正常黏膜、单纯增生组与早期浸润癌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13).Ki-67在正常黏膜组与异常增生组、早期浸润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01),单纯增生组与早期浸润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整合素β1与Ki-67的表达显著相关(R=0.442,P<0.01).结论 整合素β1在口腔白斑异常增生及早期浸润癌中表达增强,可能与促进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端粒酶催化蛋白基因hTRT在口腔粘膜恶性转化不同阶段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口腔粘膜细胞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2例标本,其中正常口腔粘膜7例、上皮单纯性增生7例、上皮异常增生30例、原位癌8例、口腔粘膜鳞癌30例。结果: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单纯性增生组织中hTRT的mRNA表达较弱,阳性信号仅局限于上皮基底层及副基底层间,阳性率21.4%(3/14);上皮异常增生中hTRTmRNA阳性表达见于多层上皮细胞,并随细胞异形性增高而表达增强,阳性率46.7%(14/30);口腔粘膜鳞癌组织中hTRT的mRNA有较强阳性表达,阳性率81.6%(31/38)。结论:端粒酶hTRT基因的表达与口腔粘膜细胞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端粒酶的重新激活在口腔鳞癌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环氧酶-2在人舌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环氧酶 2 (COX 2 )在口腔癌前病变和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 6 0例人舌鳞状细胞癌和 2 0例癌前病变石蜡标本的COX 2表达。结果 COX 2在正常舌粘膜上皮组织中仅有 1例 (1/ 10 )弱表达 ,在舌粘膜上皮异常增生及舌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6 5 0 %、78 3% ,舌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舌粘膜上皮异常增生组织 (P =0 0 2 17)。结论 COX 2在舌癌及其癌前病变中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 ,可以作为化学预防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Oral carcinogenesis is a multi-step process. One possible step is the development of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 known as leukoplakia and erytroplakia.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use immunohistochemistry to analyze the patterns of expression of the cell-cycle regulatory proteins p53 and p16(INK4a) in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 (PMD) of the oral mucosa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dysplasia) and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SCC) to correlate them with the expression of telomerase (hTERT). Fifteen PMD and 30 OSCC tissue samples were analyzed. Additionally, 5 cases of oral epithelial hyperplasia (OEH) were added to analyze clinically altered mucosa presenting as histological hyperplasia without dysplasia. p53 positivity was observed in 93.3% of PMD, in 63.3% of OSCC and in 80% of OEH. Although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p53 expression and the grade of dysplasia, all cases with severe dysplasia presented p53 suprabasal immunoexpression. p16(INK4a)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in 26.7% of PMD, in 43.3% of OSCC and in 2 cases of OEH. The p16(INK4a) expression in OEH, PMD and OSCC was unable to differentiate non-dysplastic from dysplastic oral epithelium. hTERT positivity was observed in all samples of OEH and PMD and in 90% of OSCC. The high hTERT immunoexpression in all three lesions indicates that telomerase is present in clinically altered oral mucosa but does not differentiate hyperplastic from dysplastic oral epithelium. In PMD of the oral mucosa, the p53 immunoexpression change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dysplasia by mechanisms independent of p16(INK4a) and hTERT.  相似文献   

14.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与bcl-2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成釉细胞瘤(AB)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bcl-2的表达。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或免疫组化方法对AB(分原发、复发和恶变组)中hTERTmRNA和bcl-2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口腔黏膜作对照。结果  hTERTmRNA阳性表达率在AB中为94·4%,正常口腔黏膜中为14·3%(P<0·001);bcl-2蛋白阳性率在AB中为 88·0%,正常口腔黏膜中为44·4%(P<0·001)。从表达趋势看伴随着AB的复发与恶变,hTERTmRNA与bcl-2表达均增强(P<0·05)。结论 端粒酶和bcl-2可作为评价AB预后的有效指标。端粒酶的活化和bcl-2表达的增强在 AB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多肿瘤抑制基因1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中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多肿瘤抑制基因 1(multipletumorsuppressor 1,MTS1)基因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中的表达和变异 (纯合性缺失和突变 )情况 ,以期发现MTS1在口腔黏膜恶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TS1的表达情况 ;同时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相同标本中MTS1基因exon1和exon2的纯合性缺失和突变情况。结果 口腔癌前病变中MTS1基因全部表达 ,无基因缺失和突变。鳞癌中MTS1的表达阳性率 6 0 % ;有 10例发生exon1和 (或 )exon2的纯合性缺失 ,4例基因突变 ,总变异率为 31.1% (14 / 4 5 ) ;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鳞癌的基因变异率为5 7.1% ,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为 8.3%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MTS1基因在口腔癌前病变中无改变 ,不能作为检测口腔癌前病变的生物学指标 ;MTS1基因改变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口腔鳞癌和癌前病变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化在口腔粘膜鳞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状况以及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端粒酶(telomerase)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端粒重复放大(telomer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电泳法对20例口腔粘膜鳞癌、10例口腔粘膜白斑、20例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和10例正常口腔粘  相似文献   

17.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及其癌变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46例OSF组织,14例OSF癌变组织以及10例相邻非癌变OSF组织中hTERT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上皮中无hTERT阳性表达,OSF癌变组织中hTERT阳性表达率(12/14)明显高于OSF组(7/46)(P<0.005),相邻非癌变OSF组织中hTERT阳性表达率(7/10)明显高于普通OSF组(7/46)(P<0.005)。结论:hTERT蛋白过度表达在OSF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