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CHE)和电解质的变化规律。方法 19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别检测中毒后第1、2、3、5、7天的血清胆碱酯酶(CHE)、电解质,并与健康组(N)对照,比较各组之间指标的差异。结果 CHE在中毒时显著降低,3天后呈明显升高趋势,钾离子在中毒后逐渐降低,3天后降至最低,而后逐渐趋于正常:钠、氯离子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CHE、K^+测定可作为监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2.
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者血胆碱酯酶、血及胃液有机磷的相关研究刘元发傅风华张德勇李晓红韩景田为探讨口服有机磷(OP)中毒者病情多变的机制,对9例急性口服OP农药中毒者,检测了血胆碱酯酶(ChE)、血及胃液OP的变化,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OP中毒者9例...  相似文献   

3.
氟中毒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磷水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实验复制了慢性氟中毒大鼠病理模型、对血清碱性磷酸酶(ALPase)活性和钙、磷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在中毒14d内升高,然后下降,在30d时达到谷底,到90d时又恢复到原水平。而血清钙、磷水平在14d以后才开始下降,30d达到谷底,90d恢复到原水平。这一变化规律在饮水含氟(NaF)达0.1mg/mL时最明显。本文用“Mg^2+假说”解释了这一变化规律。同时对氟中毒的损  相似文献   

4.
大鼠血清,肝,肾脏游离氟测定中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8604)水氟标准液制备标准曲线得到:r=0.9999,a=132.34,b=-57.04,检测下限为0.014μg/mlF。以牛血清氟成份标准物质(GBW01944)的标准值对检测系统进行校准,完成分析过程的第一步量值传递。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要求后,分析大鼠血清、肝、肾脏游离氟,同时阶段性加测牛血清氟成份标准物质(GBW01943),其测得值与标准值吻合,从而实现了  相似文献   

5.
鳀鱼体内含硫蛋白丰富,腐败后可产生大量硫化氢及少量氨气混合气体,肌钙蛋白Ⅰ(CTNI)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一种敏感性及特异性强的心肌损伤性血清标志物。2002年7月~2004年12月,我们测定了106例急性鳀鱼中毒患者血清CTNI,并与血清肌酸肌酶(CK)及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测一氧化碳(CO)中毒病人早期血清心肌酶与心电图变化,判断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过程中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酶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不同程度CO中毒者血清心肌酶检测差异非常显著(P〈0.01),中毒程度越重血清心肌酶越高。结论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早期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通过观察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酶与心电图改变有助于了解心肌损害程度及损伤是否继续存在,对指导制定抢救措施意义重大,并可作为药物治疗的观察指标及判断疗效和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永嘉县氟中毒未成年人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永嘉县入院检查诊断为氟中毒的未成年人共67例作为氟中毒组,按照1∶1对照方案选择同年龄、同性别的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6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水平。结果不同年龄阶段氟中毒儿童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将ALP〉500 U/L作为异常,本研究共检出异常者8例,其中氟中毒组检出异常7例,异常率为10.45%,对照组检出异常1例,检出异常率为1.49%,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中毒儿童其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所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对儿童氟中毒所致骨损伤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清氟测定标准方法的验证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在氟研究科研课题中应用GBW氟标准物质验证血清氟测定标准方法,评价其实用价值。方法 用GBW标准物质对ISE-标准曲线,标准添加法,线性范围,线性关系,灵敏度,精密度进行校验,并对400余份大鼠血清进行测定。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氟离子浓度为0.02~5.0mg/L、r=0.9999、b=57.8,检测下限为0.013mg/L,标准物质的测定与标准值相符。结论 该测定方法准确、灵敏,样品用量小(仅0.4ml),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HBV感染后血清标志物的模式表现呈多样化。本科血清免疫室2004年共检测到42例少见模式,占阳性总例数的0.6%(42/6744)。其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者33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者9例。更换不同厂家试剂检得相同结果。HBVDNA.PCR检测42例均呈阳性。笔者分别对上述2种少见模式的HBsAg(-)(P/N0.1~2.0)和抗HBe(+)(抑制率0.6~0.8))作进一步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0.
鼠药中毒是小儿急性中毒的常见中毒类型,约占我院小儿急性中毒病例的37.4%(46/123)。我科自1993年1月~1998年2月收治46例急性氯乙酸钠中毒患儿,针对中毒机理,制定规范化抢救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分析1.1性别与年龄男34例(73.9%),女12例(26.1%)。年龄最大8岁,最小13个月,平均3.5岁。1.2中毒至八院时间05~46h,平均8.sh。1.3中毒原因均为误食毒鼠食饵(其中油条12例,花生米20例,爆米花5例,其他9例)。1.4中毒发生季节全年都有发生,以春夏季节问~8月份)为高,30例,占65.5%。而秋冬季节(8…  相似文献   

11.
用神经丝(NF)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氟、砷及氟砷联合中毒后35天、3个月和6个月脊髓神经元的病理性改变。结果:中毒35天氟砷联合中毒组NF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阴性(-),3个月以后反应增强,呈(++),而氟中毒或砷中毒组中毒35天反应即呈强阳性(+++),3个月以后反应减弱,呈(++),且随中毒时间延长,反应进一步减弱,呈(+),从结果推测中毒早期氟与砷之间有协同作用,中毒晚期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引起中毒性肝病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草药引起中毒性肝病的病理变化王希海综述黄光照审校作者单位:100730北京同仁医院(王希海)同济医科大学(黄光照)中草药中毒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肝脏因其重要的解剖位置、巨大的代谢机能、对有毒物质反应的敏感性,在临床上中毒性肝病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陕西省改炉改灶质量,为以后改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陕西省防氟改灶验收办法(修订)》,每个项目县(区)随机抽查不少于40家改灶户,检查炉灶质量,统计改灶抽查符合率、炉体密闭率、排烟通畅率、炉灶正确使用率、居民对氟(砷)中毒危害知识知晓率(只限于卫生改灶)及炉灶损坏率(只限于扶贫改灶)。结果卫生改灶的地炉炉体密闭率为100%(117/117),排烟通畅率为98%(115/117);灶炉及成品回风炉的炉体密闭率与排烟通畅率均为100%(90/90、10110);炉灶正确使用率为67%(80/120);居民氟(砷)中毒知识知晓率为46%(75/163)。扶贫改灶的地炉炉体密闭率4年平均为92%(140/153),排烟通畅率平均为92%(140/153).随着年代的增加两率逐渐下降;灶炉的炉体密闭率和排烟通畅率总体水平(14/14)及各年度均为100%;炉灶使用3年以上损坏率为13%(6/45),炉灶损坏率随使用年限增加而升高。结论今后改灶工作应以成品回风炉为主.地炉为辅.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改灶后的维护与管理水平,巩固改灶成果。  相似文献   

14.
233例老年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233例老年人检测血清铁蛋白含量为108.3±51.9μg/L与青壮年人(59.7±31.7μg/L)对照比较明显增高,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而血清转铁蛋白含量为2171.2±572mg/L与青壮年人(2590.5±540.8mg/L)对照比较则有明显降低,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因此,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测定,对老年人的衰老检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26例,健康对照组21例,分别测定空腹12小时以上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胆固醇总量(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x±s),甲亢患者血清FT3为(33.92±15.26)pmol/L,FT4为(49.23±11.49)pmol/L,TC为(2.89±0.23)mmol/L,TG为(0.99±0.38)mmol/L,HDL-C为(0.91±0.26)mmol/L。甲亢组TC、TG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0.05)。随着FT3、FT4水平的升高,TG反而降低,且呈显著的负相关(r=-0.40,P<0.01;r=0.513,P<0.05)。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TH)影响血清脂质的变化,且TH与血脂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毒蕈中毒3638例临床分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毒蕈中毒的认识和认知,探讨毒蕈中毒的临床分型、特征和预后。方法检索国内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公开发表的毒蕈中毒191篇文献,共报道了毒蕈中毒3466例,我院198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毒蕈中毒患者172例,共3638例毒蕈中毒患者进行临床分型的探讨。结果胃肠炎型571例,全部治愈;急性肾衰竭型1450例,治愈1414例(97.5%),死亡36例(2.5%);中毒性肝炎型1010例,治愈841例(83.3%),死亡169例(16.7%);神经精神型214例,治愈197例(92.1%),死亡17例(7.9%);溶血型73例,治愈71例(97.3%),死亡2例(2.7%),不同类型毒草中毒疗效和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型不详者320例,其中以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者222例,治愈98例(44.1%),死亡124例(55.9%),无法分型者98例,治愈90例(91.8%),死亡8例(8.2%)。结论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中毒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毒蕈中毒的类型和分型应符合临床报道的病例资料及特征,教科书和专著报道的毒蕈中毒分为4型,这与毒蕈中毒临床实际情况和本研究结果不相符。因此,根据本研究3638例毒蕈中毒资料,临床应分为5种类型:(1)胃肠炎型;(2)急性肾衰竭型;(3)中毒性肝炎型;(4)神经精神型;(5)溶血型。是否存在混合型,有待进一步观察更多的毒蕈中毒临床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17.
肝脏病变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玲 《山东医药》2011,51(14):108-109
目的观察肝脏病变(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14例肝病患者和98例正常人血清中的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PA。结果肝病组血清ALT为(82.0±73.6)U/L、ALB为(35.6±6.4)mg/L、PA为(136.7±53.6)mg/L,对照组分别为(25.6±8.8)U/L、(44.5±9.4)mg/L、(250.5±44.8)mg/L,两组ALT、PA比较,P分别〈0.05、0.01。肝病组中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其他肝病患者血清中PA分别为(82.4±30.1)、(154.0±37.6)、(129.5±65.7)、(97.7±67.9)、(189.4±45.4)mg/L,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与其他肝病患者比较,P均〈0.01。结论肝病患者血清PA水平降低,PA可作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现场应用盐析浓缩血清双面胶纸条法COPT(SCS·DGS-COPT)、三联抗原酶免疫染色试验(TA-IEST)、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间接血凝试验(IHA)、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ELISA)和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试验(dot-EL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动态变化在急性胰腺炎转归判别及治疗选择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轻症胰腺炎(轻症组)30例、重症胰腺炎(重症组)20例、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患者入院24小时内、48~72小时、7天、14天血清TNF-α、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动态变化.结果 (1)入院24小时内,轻症组和重症组患者血清TNF-α、内毒素、D-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入院48~ 72小时,重症组血清TNF-α、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与入院24小时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轻症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入院第7天,重症组患者血清TNF-α与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者血清内毒素、D-乳酸水平仍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与48-72小时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清TNF-α、内毒素和D-乳酸作为动态监测指标,在急性胰腺炎起病后24小时与48~72小时之间的动态变化,可提示急性胰腺炎轻症向重症的转归,尤其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上述指标的持续升高,可为临床早期及时使用血液净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患者血清性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47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生长素(GH)、雌二醇(E2)和睾酮(T)等6种性激素。结果患者性激素代谢均发生了明显的紊乱;性激素代谢紊乱男性更为突出。其中血清T、E_2浓度的降低、E_2/T比值升高。PRL浓度的升高可作为了解肝功能损害程度和估计预后的一个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