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心血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187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根据MAU检测结果分为MAU阴性组76例和MAU阳性组111例。结果随着收缩压及脉压的增高,MAU阳性的危险性显著增加,MAU阳性患者数也呈显著性增加;收缩压以及脉压与尿白蛋白(24h)排泄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MAU阳性组总体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高于MAU阴性组;在控制年龄、收缩压、脉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情况下,MAU阳性与左心室肥厚、外周血管疾病呈独立相关(均P<0.05)。结论MAU阳性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血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体力活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就诊于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的65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81例,调查问卷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程、服用降压药种类及健身习惯和每周体力活动情况,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血压。尿试纸显色法判断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水平及尿白蛋白/肌酐(UACR),UACR 30~300 mg为MAU阳性,UACR<30 mg为MAU阴性。UACR水平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MAU阳性组总体力活动时间(强度3.0~6.0 METs)显著少于MAU阴性组(P<0.05);UACR水平与体力活动时间呈负相关(P<0.01),与是否合并糖尿病呈正相关(P<0.01),UACR与舒张压呈正相关但无显著性(r=0.200,P=0.080);高血压伴糖尿病组的UACR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降低和每周进行较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可有效减少MAU的发生,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则显著增加MAU的发生风险;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每周进行3.0~6.0 METs的体力活动时间越长,发生早期肾损伤的风险越低,而合并糖尿病则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早期肾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 AASI)与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利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计算AASI,同时测定24 h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 MAU).根据MAU结果 分为MAU升高组与MAU正常组,比较两组各参数指标的差异,并对各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MAU升高组与MAU正常组相比较,AASI明显升高(P<0.05).同时相关性分析显示AASI与MAU存在正相关关系(r=0.34,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ASI增加与早期肾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4.
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动态变化情况,探讨昼夜节律异常与尿钠、尿钾排泄的变化规律。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9例。根据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血压波动情况,分为昼夜节律正常组(杓型组)31例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非杓型组)28例,收集患者24 h尿液并分析24 h尿钠和尿钾水平。非杓型组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及夜间尿钠排泄量均高于杓型组(P<0.05或P<0.01),同时非杓型组24 h尿钾低于杓型组(P<0.05)。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尿钠、尿钾排泄呈现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对心脏结构和肾功能损伤影响。方法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并比较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及心脏结构、肾功能的特点。结果非杓型组24h收缩压、24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夜间血压变异显著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左室重量指数高于杓型组,肾功能尿系列蛋白检出率非杓型组均显著高于杓型组。结论非杓型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节律类型较杓型组者更易导致左心室肥厚及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深圳市罗湖区300例15~44岁吸烟男性血压水平和高血压发病情况并分析吸烟指数与高血压发病、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分别调查300例吸烟男性(吸烟组)和300例不吸烟男性(对照组)健康状况并进行体格检查。结果吸烟组和对照组各调查300例,两组基本情况未见明显差异(P0.05),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23.67%和18.67%(P0.05);吸烟组白天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吸烟组白天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异系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吸烟人群高血压发病率随着吸烟指数增加而逐渐升高,吸烟指数≥428支后,其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P0.05);另外,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吸烟指数≥126年支/d后,吸烟成为高血压发病独立危险因素,且OR值随吸烟指数增加而增大(P0.05);吸烟指数与24h收缩压和舒张压BPV变化呈正相关性(r=0.604、0.527,P0.05)。结论吸烟可引起高血压发病风险和血压变异性增加,且随着吸烟指数升高,其影响程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陈沐 《河北医药》2001,23(5):351-352
目的 了解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26例单纯收缩高血压患者为研究组,30例血压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做24h动态监测,测定血清β2微球蛋白的浓度(β2M)、24h尿β2M、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经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血清及尿β2M较对照组高(P<0.01);CCr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及尿β2M与24h平均收缩压、昼夜平均收缩压及昼间收缩压的负荷值显著相关;与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收缩负荷值相关。Ccr与动态血压参数不相关。结论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水平与早期肾功能损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血压增高程度、年龄、性别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观察组)和6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及肾功能生化测定,将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的指标。结果观察组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差异对血压变异性影响不大;两组患者的24 h尿微量清蛋白差异也较为明显;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随血压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其中年龄≤60岁的患者血压变异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年龄>60岁的患者血压变异性将不再增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越高,其靶器官的损害程度越大,血压值也越高,在一定范围内,年龄越大血压变异性越大。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性肾功能损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PV)与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对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伴 LVH 和不伴 LVH 组患者24 h ,日间,夜间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标准差(SD)差异,采用 Pearson 相关系数和多因素回归系数评价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 SD 的相关性。结果伴 LVH 患者的24 hSBP -SD、日间 SBP - SD 和夜间 SBP - SD 均高于不伴 LVH 患者(P ﹤0.05),24 hDBP - SD、日间 DBP - SD 和夜间 DBP - SD 间均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 ﹥0.05);患者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24 h SBP - SD 呈正相关(r =0.501,P ﹤0.05),与24 DBP - SD无相关性(r =0.141,P ﹥0.05);24 h SBP - SD、日间 SBP - SD、夜间 SBP - SD 值与 LVMI 独立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167,0.093,0.196。结论 LVH 形成过程中,SBP 变异性增加比 DBP 变异性更为重要,且以夜间 BPV 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早期肾脏损害心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老年高血压患者137例,其中血压非晨峰患者71例为对照组,血压晨峰患者66例为观察组,均行动态血压、心率、肾功能指标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心率、肾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24 h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晨峰收缩压、尿微量白蛋白、静息心率、晨峰舒张压、尿α_1-微球蛋白、24 h平均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早期肾脏损害心率存在明显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陈茂华  杨帆  羊镇宇 《江苏医药》2007,33(11):1150-1151
目的 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左室重塑及血压变异指数、血压负荷的关系.方法 确诊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及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NAU组),进行心脏超声和24 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两组间的左室重量指数、血压变异指数、血压负荷等参数.结果 MAU组左室重量指数、左室肥厚的发生率、血压变异指数及血压负荷均较NAU组增大.结论 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左室肥厚的发生率较高,左室重量较大,血压变异、血压负荷较大,微量白蛋白尿与左室重塑及血压变异、血压负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性对左室肥厚(LVH)影响。方法:对确诊的60例EH患者行24h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EH伴LVH与无LVH两组24h平均收缩压(SBP)及昼间平均SBP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夜间平均SBP、平均舒张压(DBP)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两组24h收缩压负荷(SBP load)及舒张压负荷(DBP load)有显著性差异(P<0.05),昼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夜间SBP load及DBP loa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昼间收缩压标准差(ABPVs)有显著性差异(P<0.05),夜间ABPVs及舒张压标准差(ABPVd)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其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明显增大。夜间血压和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与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龙南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两组均连续观察5周。比较两组动态血压情况及BPV值。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舒张压较治疗前均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PV值均降低,且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夜间DBP变异(nDBPSD)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均可改善24h动态血压,降低BPV,且厄贝沙坦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在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90例于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接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伴冠心病患者42例,非冠心病患者48例患者,应用无创性携带式袖带法血压仪进行24 h动态监测血压,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昼间血压水平、夜间血压水平及24 h血压值均较非冠心病组要高(均P<0.05),24 h血压总负荷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夜间血压下降率较非冠心病组要高(P<0.05);冠心病组血压勺型比例较非冠心病组明显要小(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变异性较大,动态血压的监测对高血压患者预防冠心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血压变异性(BPV)与动态动脉僵硬指数(AASI)的关系。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已诊断为高血压并服用降压药物治疗患者的233例,对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依据动态血压的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控制组和未控制组。结果 (1)高血压未用药组和高血压药物未控制组的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和AASI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全天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白天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未用药组和高血压药物未控制组的全天、白天和夜间舒张压变异性与AASI呈负相关(P<0.01),而全天、白天和夜间收缩压变异性与AASI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和高血压药物控制组的全天、白天和夜间的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与AASI之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经药物控制后AASI与BPV不相关,高血压药物未控制者AASI与BPV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晨峰血压(MBPS)的相关性。方法将150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分为 MAU 正常组(n =76)和 MAU 异常组(n =74),测定患者动态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MAU)水平,之后分析晨峰血压与 MAU 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 MAU 与 MBPS 升高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晨峰血压升高是导致 MAU 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高于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在整体血压达标及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关注晨起血压达标。  相似文献   

17.
蔡秋玲 《河北医药》2016,(21):3221-322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血压负荷值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依据疾病类型患者分为2组,即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A组,n=30)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B组,n=30).应用ECG LAB HOLTER SYSTEM 7.0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和MGY-ABPI型动态血压监测仪对2组患者的24 hDCG和ABPM进行同步监测,对2组患者的平均STD、ST段压低持续时间、白昼和夜间的STD、ST段压低持续时间、24 h、白昼、夜间ST段压低发作频率进行分析.结果 A组24h血压负荷值轻度、中度患者的STD均显著低于B组(P<0.05),ST段压低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STD均显著低于B组(P<0.05),ST段压低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24 h血压负荷值轻度、中度患者24 h、白昼、夜间的ST段压低发作频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血压负荷值的增高会提升ST段压低程度及SMI发作频率,延长其持续时间,且舒张压比收缩压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南药学》2019,(11):1953-1957
目的比较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和厄贝沙坦片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肌酸激酶(CK)的影响。方法①入选2017年6月—2018年5月门诊和住院年龄在18~65岁且静息心率≥80次·min~(-1)的初诊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例为高血压组,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人60例为正常血压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②将5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硝苯地平组(27例,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及厄贝沙坦组(25例,厄贝沙坦片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常规生化和部分24 h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结果①高血压组CK、尿酸(UA)与体质量指数(BMI)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 <0.05,P <0.01);②治疗12周后,硝苯地平组及厄贝沙坦组较治疗前平均血压均明显降低(P <0.01),硝苯地平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BPSD)、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 S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BPS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③治疗12周后硝苯地平组及厄贝沙坦组CK、UA等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异(P> 0.05),但硝苯地平组CK有下降趋势。结论①硝苯地平组及厄贝沙坦组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相当,但硝苯地平组在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性方面优于厄贝沙坦组;②硝苯地平组与厄贝沙坦组对CK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超岚 《中国药房》2011,(16):1470-1472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10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阳性住院及门诊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随机分成3组(联合治疗组50例、硝苯地平组26例、卡托普利组24例),分别用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24h动态血压、糖化血红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联合治疗组比单药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比单药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既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又能明显地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特点及科素亚对其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治疗组,口服氯沙坦钾片(100~200 mg·d-1)24周,观察治疗前后BPV、baPWV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58例)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BPV(24 h、日间、夜间、SBP和DBP的血压变异性)明显增大,baPWV明显增快。口服氯沙坦钾片(100~200 mg·d-1)24周治疗后24 h、日间、夜间、SBP和DBP的血压变异性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血压变异性明显减小(P〈0.01),baPWV明显降低(P〈0.01)。结论氯沙坦钾片能降低血压和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同时还有改善患者血管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