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贵州绿色农产品也纷纷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白酒、烤烟、茶叶,还有从江椪柑、榕江西瓜、修文猕猴桃、威宁荷兰豆、册亨红糖、兴仁薏仁米、贞丰糯米、安顺金刺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催生了贵州种类繁多的优质绿色农产品。今年1月,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说,要让贵州绿色农产品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红利,加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始终坚持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茶产业效益不断提升,促进了茶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茶叶成为全省最耀眼的绿色农产品名片。"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今年全国两会上,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向全国发出邀请。一时间,贵州"生态茶""干净茶"吸睛无数,引得省外茶叶经销商纷纷来黔"觅茶"。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省各类春茶总产量达到15.8万吨,各类茶叶产值282.3亿元,已经为茶农带来  相似文献   

3.
正茶叶、辣椒、蓝莓等种植面积均位居全国第一,百香果、猕猴桃、火龙果等种植面积进入全国前三,2020年农业增加值增长6.3%,增速继续位居全国全列。一组数据,折射出贵州农业产业发展风风火火、风生水起的现状——2020年贵州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5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至17%。一组数据,也直击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痛点——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全面启动农产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培育工作,将首批16个单品和企业打造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龙头,以单品培育带动重组打造贵州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联合舰队"。2020年,贵州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完成产值1400.85亿元,同比增长12%。这份优异的成绩单,彰显了贵州生态特色食品工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但必须看到,贵州食品加工企业小、散、弱的情况比较突出,脱贫攻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部分爱心产业也需要转变经营模式。食品产业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加快向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转变。  相似文献   

5.
<正>毛尖镇位于都匀市西部,距离都匀市中心45公里,毛尖镇由茶山而得名,是都匀毛尖主产区,有"中国最美村镇""中国最美茶园""中国名茶之乡""贵州茶旅目的地""贵州产业富饶乡"等荣誉。这里有"毛尖茶欢乐节·祭茶神"、户外运动会等活动,初步形成东联绿茵湖,南接小围寨茶叶大环线的生态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6.
正"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贵州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沿河自治县因地制宜种植茶业实现绿色崛起,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末的40.68%增至"十三五"末的65%。生态保护与产业创新发展双赢。不仅让贵州老百姓拥有了绿色健康生活的"幸福不动产",也成为群众的"绿色提款机"。深情回望,绿韵悠长。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今年省两会上提出:"围绕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推动‘黔货出山’如猛虎下山,真正风行天下。""出山"的"黔货"优势在哪?"贵州绿"的价值何在?未来该如何发展?对此,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包晓斌。  相似文献   

8.
岳振  袁航 《当代贵州》2022,(11):18-21
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上为贵州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 "要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2014年3月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说:"'多彩贵州'就是要追求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正产销对接是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之一,这个环节如果没做好,前面的生产就可能前功尽弃,后面的利益联结也无从谈起。省委主要领导强调,要创新产销对接机制,组织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实现农产品、市场、商家、消费者的网络无缝对接,推动"黔货出山"。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打造区域特色品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提出,要加强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把贵州绿色农产品叫响、抓实、见效,让黔货出山、风行天下,让绿色农产品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红利。为彰显品牌效应,实现印江茶业突围,让茶产业成为富民兴"印"的经济支柱,印江换思路,谋出路,改  相似文献   

11.
"如果大家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向全国发出邀请。-时之间,茶叶成为贵州最耀眼的绿色农产品名片。  相似文献   

12.
正黄平确立以产业带动地方的发展思路,以发展中药材、稻田养鱼、精品水果、草地畜牧业等特色产业为群众脱贫"输血""造血"。位于贵州东南部的黄平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贵州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县份之一,现有贫困人口8.21万人。面对贫困人口基数大,脱贫任务重的难题,黄平县以产业发展为引领,依托合作社帮助老百姓增产增收,用产业带动激发了发展的"一池春水"。  相似文献   

13.
正"连峰际天,飞鸟禁绝",特殊的地理环境、闭塞的交通,曾让贵州的良好生态、宜人气候和丰富的资源藏在深山无人识。"打通山里路,百姓快致富"成为贵州一代又一代交通人的梦想。如今,贵州早已实现了100%建制村通畅的目标,成为西部第一、全国第九个实现100%建制村通畅的省份,农村"组组通"公路已成为老百姓获得感最强、满意度最高的民生项目。在这背后,有贵州省公路局农村公路处党支部这个年轻团队的辛勤付  相似文献   

14.
"通",则便捷,则利好,则畅达,则共享。"市州通""县县通""乡乡通"构建出山畅行大道;"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推进发展成果共享;"层层通"提高引领发展、服务群众效能。一"通"百利,一个发展动力增强、人民福祉增进的新贵州朝着同步全面小康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5.
决胜2020     
2019年,贵州干部群众持续奏响"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新时代贵州最强音,全省各族人民收获满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丰硕,脱贫攻坚战场上英雄辈出。过去一年,贵州连续发起"春季攻势""夏秋决战""冬季充电",开展新一轮"五个专项治理",全面建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完成18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加快建设后续扶持"五个体系",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农村产业革命取得重大突破,夺取了脱贫攻坚决战之年的根本性胜利。  相似文献   

16.
正农村产业革命注重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三变改革""村社合一"等农村经营模式,激励农民选择更有效益的种养模式,让百姓不仅要"吃得饱",还要"过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9日,在贵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强  相似文献   

17.
正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要求。需要全省上下深入理解领会精神实质,组织好落实好推动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的"八要素"。从"为吃而生产"转向"为卖而生产",是贵州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的重要体现,是这场革命的"深刻"所在。实现这一转向,既是基于贵州特殊省情农情而提出的时代考题,也是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要求。回答好这一考题,  相似文献   

18.
正自省委、省政府将生态渔业作为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以来,贵州在统一打造"贵水黔鱼"公共品牌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及商标"三位一体的品牌体系;大力开展"贵水黔鱼""贵州鲟鱼""贵州稻花鱼""贵州湖库鱼"等品牌宣传和市场推介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总有一些日子,注定会在历史的坐标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5年前的6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贵州调研考察,希望贵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行走在贵州绿水青山之间,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对贵州工作的深邃思考、对长远发展的前瞻视野,凝练成一句句脍炙人口、振奋人心的滚烫话语,为贵州向着未来新的出发擘画了路线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5年之后,在跋山涉水的关键一程、漫长奔跑的冲刺阶段,全面小康这个穿越千年、蕴藉无数苦难与辉煌岁月的执着梦想,已经触手可及。贵州即将历史性地解决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医药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增强。"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2018年贵州质量发展大会上,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第二届"省长质量提名奖"。除了"益佰"之外,以"百灵""神奇""景峰""汉方"等为代表的民族医药企业发展风生水起,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