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间进行静脉输液的100例儿童,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儿接受综合护理措施以及进行心理沟通,对照组的患儿实施常规的输液操作。分别运用WangBaker笑脸量表及FLACC量表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针穿刺成功率以及静脉输液的依从性。结果通过上述指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进行检测,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及穿刺成功率,降低患儿对静脉输液的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探讨其临床的实用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静脉输液小儿病例100例,随机分为实验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静脉输液的病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人性化护理以及心理沟通。通过采用Wang-Baker笑脸量表和FLACC量表对患儿在静脉穿刺时的疼痛进行评估。结果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计量结果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非常理想,可有效地改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不适感,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和家属的满意度,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及家长中的应用。方法将320例儿科门诊输液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性好者比例89.38%高于对照组的57.50%,FLACC评分(1.74±1.03)分低于对照组的(3.63±1.22)分,家长总满意率95.63%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减轻儿科门诊输液中患儿的疼痛反应,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静脉输液患儿穿刺成功率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0例静脉输液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治疗依从性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好所占比例为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患儿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静脉输液患儿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治疗依从性,同时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童趣化联合舒适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时穿刺疼痛及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9月在杭州市儿童医院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98例,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予以对照组49例常规护理, 予以观察组49例童趣化联合舒适干预, 对比两组的穿刺疼痛情况、心理应激情况、生理应激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时、穿刺成功后5 min、输液结束后5 min的儿童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评分分别是(3.98±1.38)分、(3.26±0.49)分、(1.73±0.25)分, 比对照组的(5.32±1.35)分、(3.92±0.68)分、(2.19±0.32)分低(t=5.01、5.51、9.92, 均P < 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儿童应激障碍检查表(CSDC)中近期反应评分是(26.67±3.22)分, 急性反应评分是(3.43±0.58)分, 创伤事件评分是(0.93±0.19)分, 分别比对照组的(33.12±3.35)分、(4.21±0.51)分、(1.25±0.22)分低(t=9.71、7.06、7.70, 均P < 0.05);...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92-94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将2016年全年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8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儿实施常规ICU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儿及家长的焦虑、抑郁评分;应用我院自制问卷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SAS评分(22.4±3.4)分、对照组SAS评分(43.2±5.1)分;观察组SDS评分(21.3±2.5)分、对照组SDS评分(43.6±4.8)分(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5%(42/4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2.7%(32/44)(P<0.05)。结论在儿童重症监护室的临床护理中强调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患儿及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重症患儿的配合程度,以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因此深受广大患儿家属认可,应在临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马亚囡  桑艳 《安徽医药》2019,23(5):888-891
目的 探究阳性强化法应用于静脉输液病儿中对改善穿刺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2016年2—10月收治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静脉输液病儿58例作为对照组,再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接受阳性强化法护理干预的静脉输液病儿58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病儿穿刺疼痛程度、穿刺效果、静脉输液依从性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疼痛面容持续时长为(21.91±2.46) s,心率为(105.62±15.22)次/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6.41±1.01) s、(144.78±12.24)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26,15.270,均P<0.01);观察组穿刺耗时>5 min比率为25.86%,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10%,分别优于对照组的62.07%、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32,9.480,均P<0.01);观察组静脉输液依从性为87.93%,优于对照组的5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2,P<0.01);观察组病儿家长满意度为93.1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6,P<0.01)。结论 对静脉输液病儿应用阳性强化法有利于缓解病儿疼痛程度,改善穿刺效果,且能有效提升病儿静脉输液依从性以及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门诊儿童输液过程中行个体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沈阳市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选取某1个月内沈阳市儿童医院治疗的患儿300例,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依据计算机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150例)、研究组(150例),对照组行传统输液护理,研究组行个体化输液护理。结果研究组门诊输液患儿经个体化护理方案干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00%,患儿配合度为93.33%,均高于对照组,P <0.05。其家长SAS评分为(38.69±6.25)分,患儿疼痛评分为(2.02±0.21)分,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25±1.77此数值低,应在95左右)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门诊儿童输液过程中行个体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门诊儿童输液过程中行个体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沈阳市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选取某1个月内沈阳市儿童医院治疗的患儿300例,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依据计算机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150例)、研究组(150例),对照组行传统输液护理,研究组行个体化输液护理。结果研究组门诊输液患儿经个体化护理方案干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00%,患儿配合度为93.33%,均高于对照组,P <0.05。其家长SAS评分为(38.69±6.25)分,患儿疼痛评分为(2.02±0.21)分,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25±1.77此数值低,应在95左右)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门诊儿童输液过程中行个体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门诊小儿输液外渗风险、护理需求,评价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输液外渗等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期间的门诊输液小儿,总计300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监护人知情同意,按照1∶1法进行对照组、观察组分组护理。对照组(n=150)患儿采取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n=150)患儿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门诊小儿输液依从性、家长满意度、输液外渗等静脉输液风险。结果 小儿输液依从性方面,观察组患儿的总依从率9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家长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静脉输液风险方面,观察组患儿的输液外渗、针头脱落、重复穿刺等发生率5.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 <0.05。结论 门诊小儿输液外渗、针头脱落等风险较高,具有可预防性。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预防小儿输液外渗,提高小儿的输液依从性、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满足患儿与家属的护理需求,护理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FLACC评分、Wang-Baker评分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FLACC、Wang-Baker评分和患儿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减轻患儿不适感,避免患儿哭闹和抗拒等情况从而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得到许多患儿及监护人的认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00例静脉输液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输液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配合程度、输液外渗发生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儿家长的投诉率和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输液外渗的的发生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儿家长的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液时的配合程度、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输液外渗的发生,降低输液不良反应,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室静脉穿刺过程中,采取舒适输液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在2016年1小儿月至2018年1月期间门诊静脉输液室收治的患儿120例视为研究对象,将这120例行静脉穿刺的小儿进行随机分组,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例数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输液护理服务,对比两组小儿输液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1.67%(观察组)、71.67%(对照组),经统计学软件对比:P<0.05。而且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同样存在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室患儿在静脉穿刺时实施舒适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穿刺效果,降低纠纷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先心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护理干预36 h后,对两组患儿的疼痛FLACC评分、患儿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例数、平均住院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36 h后,观察组患儿的疼痛FLACC评分、患儿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例数、平均住院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分别为(1.83±1.03)分、0例、(14.53±1.58)d、100%;对照组患儿分别为(7.34±1.32)分、5例、(21.68±1.75)d、80%,观察组各项统计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DI评估联合PAOE护理在新生输液外渗透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足月新生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采用DI评估联合PAOE护理干预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干预后静脉外渗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静脉外渗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且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95.84%,显著高于对照组72.92%(P<0.05)。结论 DI评估联合PAOE护理干预新生输液,明显降低了新生儿静脉外渗发生率,外渗预防效果佳,且新生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高,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家长参与护理模式在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于本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3例和观察组(家长参与护理模式组)43例,然后将两组患儿穿刺输液遵从性及患儿家长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患儿在穿刺输液遵从性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而家长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家长参与护理模式在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升患儿的穿刺输液依从性,并且患儿家长对其满意程度也更高。  相似文献   

17.
杜鹃  陈伟  亢留玉  夏瑞 《安徽医药》2018,22(4):729-731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均给予静脉全麻诱导,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阻滞,两侧各注射0.25%罗哌卡因0.5 mL· kg-1,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手术中以芬太尼和七氟醚维持麻醉,应用Cravero评分法评价患者躁动情况,应用FLACC法评价患儿术后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躁动发生率、Cravero评分、家长满意度、术后FLACC评分和追加镇痛药发生率.结果 两组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Cravero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术后2、4、8 h FLACC评分分别为(2.01 ±0.02)、(1.92 ±0.31)、(1.63 ±0.53)、(0.83 ±0.2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 h 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为88.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8%,追加镇痛药发生率为4.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具有较好效果,能有效降低患儿躁动,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在小儿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院小儿科收治的100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观察两种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4.0%;观察组患儿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穿刺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8.0%;此外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组间差异均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能够保证静脉输液及抢救危重患儿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不良反应较少,患儿家长满意度高,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小儿输液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输液小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将其依据信封式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静脉发生率、输液残留量、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儿经临床护理干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67%,静脉炎发生率为3.33%,疼痛评分为(2.32±0.64)分,输液残留量为(10.21±3.63)mL,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55±6.97)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小儿输液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门诊儿童输液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17日~2017年3月2日输液患儿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开展优质护理)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每组36例,对比两组输液患儿的依从性、家属满意度、护理服务质量评分、一次性穿刺成功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评分、家属满意度评分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较高;观察组护理人员热情评分、耐心解答评分、形象评分、就诊秩序管理评分、健康宣教评分、环境管理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液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与护患纠纷发生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门诊儿童输液患儿当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