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国平 《大氮肥》2006,29(2):110-112
根据近几年尿素装置的检修及实际运行工况,对多次出现汽提塔出液温度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汽提塔出液温度偏高的主要原因是:杂质带入系统,进而堵塞部分汽提塔液体分布器小孔,造成液体分布不均、出液温度升高.同时对进入系统的杂质来源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俞杰 《大氮肥》2005,28(4):273-274
对尿素装置二氧化碳汽提塔出液温度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确认液体分布器密封圈失效是造成汽提塔出液温度偏高的直接原因,并据此提出防范措施,以减少同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氮肥》2019,(1)
CO_2汽提塔出液温度是CO_2汽提塔的核心控制指标,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CO_2汽提塔的运行状况正常与否,CO_2汽提塔出液超温,汽提塔汽提效率低,系统运行易陷入恶性循环,而且会加剧设备腐蚀。经分析,生产负荷过高或过低、原料CO_2气温度过高、尿素合成塔进料H2O/CO_2偏高、高压系统压力偏高、CO_2汽提塔进料液气比偏高、CO_2汽提塔升气管进液小孔堵塞、CO_2汽提塔壳侧加热蒸汽压力过高、CO_2汽提塔液位过高、CO_2汽提塔出液测温计示数不准确等都会造成CO_2汽提塔出液超温,并指出每一种引起CO_2汽提塔出液超温原因的处理措施及预防办法。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因二氧化碳汽提塔带油运行而导致的汽提塔出液超温及汽提效率降低的问题,从汽提塔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油对汽提效率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源头排油、提高氨碳比、控制水碳比、增加氧含量、监控N i含量等项改进措施。应用实例表明,采用以上措施后,在3小时内汽提塔出液温度即可恢复到正常指标。  相似文献   

5.
《中氮肥》2016,(1)
结合生产实际,介绍CO_2汽提塔满液、高压蒸汽饱和器满液、汽提塔出液超温、汽提塔断料等常见问题的现象、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2016年12月—2017年5月一系列尿素装置运行期间出现汽提塔出液温度频繁超温,对工艺控制,仪表检查以及设备检修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明确引起装置运行过程中汽提塔超温的具体原因,归纳总结出汽提管反吹的方法,并应用于实际生产,最终解决汽提塔超温,保证装置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苯乙烯生产装置工艺凝液中杂质进行EDS元素分析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杂质的组成系苯乙烯聚合形成的混合物,分析研究了杂质的形成原因并通过采用降低油水分离器介质温度、采用乙苯多级萃取及降低汽提塔操作温度等综合措施,缓解了苯乙烯在汽提塔的聚合问题,确保了工艺凝液质量稳定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金世武 《中氮肥》2012,(6):38-39
CO2汽提法尿素装置中,汽提塔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由于工艺、设备等原因易造成汽提塔出液超温,这对工艺操作及设备的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笔者结合我公司300 kt/a CO2汽提法尿素装置的生产实际,就汽提塔出液超温原因及应对措施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氮肥》2016,(1)
通过分析缩二脲的生成机理以及影响因素,采取降低汽提塔与精馏塔出液温度、降低蒸发系统真空度及温度、减少尿液的停留时间(降液位)等措施后,尿素成品中缩二脲含量明显降低,并阐述各调整措施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乙苯脱氢系统工艺凝液汽提塔的工艺流程,分析了工艺凝液汽提塔堵塞的原因,主要为油水分离不彻底、聚结器油相回收管路不畅通和工艺凝液过滤器过滤效果差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严格控制油水分离器界位、聚结器油回收管线改造、增加一台金属烧结网工艺凝液过滤器以及严格控制工艺凝液汽提塔凝液进料温度等措施。改造后,工艺凝液汽提塔聚堵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工艺凝液进料量保持稳定,汽提塔压差稳定在17~20KPa之间,有效地延长了工艺设备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11.
在百万吨级前脱乙烷流程的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工艺系统中进行了凝液汽提工艺的研究。模拟计算了凝液汽提塔在裂解气压缩机第五段出口时裂解气压缩、分离和制冷系统的变化情况,考察了该塔塔压的变化对这些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凝液汽提塔可降低脱乙烷塔塔底温度13℃以上,当凝液汽提塔塔压与裂解气压缩机第四段吸入口压力平衡时,综合能耗最低。建议在新建前脱乙烷流程的乙烯装置时应用凝液汽提塔,并将它设置在裂解气压缩机第五段出口。  相似文献   

12.
《小氮肥》2017,(10)
介绍了高压法三聚氰胺的工艺流程、生产中的重要设备CO_2汽提塔,分析了CO_2汽提塔设备结构、塔盘结晶堵塞和气相带液的原因。采用提高塔底操作温度、减少CO_2汽提塔循环泵循环量、减少塔顶冲洗水量、降低塔盘冲洗频次及手动控制来自闪蒸槽顶部的蒸汽等措施,解决了CO_2汽提塔塔盘结晶和气相带液的问题,确保了装置安全长周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王付生 《中氮肥》2023,(3):30-33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0 kt/a CO2汽提法尿素装置2022年5月出现实际耗氨量和尿素产量与以CO2压缩机出口CO2气流量为基准测算的耗氨量和尿素产量存在较大偏差。基于2022年5月与2021年5月相同负荷下尿素装置工况的对比及汽提塔工作原理,经分析与排查,确认上述问题及高压系统、低压系统、蒸发系统、解吸水解系统工况异常的原因是汽提塔出液窜气,并确认汽提塔液位示数为81%但仍存在出液窜气为汽提塔液位指示不准所致——汽提塔液位计信号接收器被保温棉与约180℃的高温汽提塔包在了一起而被烫伤损坏。找到症结后,尿素装置经过24 h的调整逐渐恢复了稳定、优质运行。并通过本次事件总结了汽提塔出液窜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周伟  陈赟  李秀喜  钱宇 《化学工程》2013,(3):63-66,74
针对具有较高pH值的煤气化废水,采用酸性气饱和煤气化废水能降低废水pH值,改善萃取条件后进行萃取。但萃取后的萃余液中存在大量的酸性气、氨和萃取剂。为了回收氨和萃取剂,并脱除酸性气,在原有工作基础上,采用双侧线汽提塔处理萃余液,该塔塔顶分离酸性气,上侧线回收萃取剂,下侧线回收氨。文中是这一建议流程的后续研究工作。通过流程模拟,对影响双侧线汽提塔分离效果的因素,如热进料位置和塔顶采出量、冷热进料比和冷进料温度、上侧线采出位置和采出量、下侧线采出位置和采出量等进行模拟优化。模拟结果显示:双侧线汽提塔可满足塔釜水净化的要求,且有效地分离酸性气、氨和萃取剂,最大程度地回收氨和萃取剂,初步证明了双侧线汽提塔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中氮肥》2020,(5)
2017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石化分公司450 kt/a合成氨装置工艺冷凝液汽提塔出口冷凝液电导率不断上涨,超出允许值20μS/cm,同时伴随工艺冷凝液汽提塔压差上下宽幅波动的现象,造成汽提塔出口冷凝液无法回收至脱盐水系统,只能排入循环水系统。对此,塔石化结合2019年冬季检修发现的问题,对汽提塔出口工艺冷凝液电导率逐年升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在工艺冷凝液汽提塔检修和操作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汽提塔出口工艺冷凝液电导率稳定在了15~17μS/cm,汽提塔压差也恢复至正常的80~90 kPa区间,保证了系统的优质运行和工艺冷凝液的有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液体穿孔的流量公式,推导出CO_2汽提塔液体分布器上的液体分布孔流速与液位高度的关联公式,可计算出汽提塔单管负荷。根据湿壁塔内液膜厚度公式,计算出尿素-甲铵液在不同类型CO_2汽提塔中的停留时间。通过热力学计算,归纳总结了不同生产负荷下CO_2汽提塔的热负荷和传热系数。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际生产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在百万吨级前脱乙烷流程的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工艺系统中进行了凝液汽提工艺的研究。模拟计算了凝液汽提塔在裂解气压缩机第四与五段之间时裂解气压缩、分离和制冷系统的变化情况,考察了该塔塔压的变化对这些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凝液汽提塔可降低脱乙烷塔塔底温度13℃以上,减少低压蒸汽消耗量,不会增加乙烯制冷压缩机的功率,但增加裂解气压缩机和丙烯制冷压缩机的功率,使综合能耗有所上升;凝液汽提塔塔压对低压蒸汽消耗量的影响较大,而对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和乙烯制冷压缩机的功率影响较小,当塔压为0.9MPa时,综合能耗最低。当凝液汽提塔被设置在裂解气压缩机第四与五段之间时,不建议在新建前脱乙烷流程的乙烯装置中应用它。  相似文献   

18.
《中氮肥》2017,(6)
针对兖矿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600 kt/a醇氨联产装置变换汽提塔冷凝器泄漏的问题,结合装置运行情况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将汽提塔冷凝器从汽提系统中切除的运行方式后,汽提后的变换冷凝液中NH3含量低,系统运行稳定,为变换冷凝液汽提系统探索出了一种新的运行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合成氨装置在开停车阶段工艺冷凝液回收过程中冷凝液排放超标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原操作程序进行了改进,采用先停车后停汽提塔、先开汽提塔后开车,改造后解决了工艺冷凝液超标排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己内酰胺生产中羟胺肟化装置外排废水中总磷含量偏高的原因,重点探讨了汽提塔工艺对装置外排废水中总磷含量的影响,以汽提塔顶部气相冷凝液中磷酸根(H_2PO_4~-)含量来表征外排废水中总磷含量并作为控制指标,提出了汽提塔工艺优化措施。结果表明:汽提塔无机液液位、蒸汽加入量、塔顶压力是影响汽提塔顶部气相冷凝液中H_2PO_4~-含量的主要因素;实际生产中,在稳定控制蒸汽加入量为11 t/h时,通过稳定羟胺肟化装置无机液总量液位来调整汽提塔进料负荷,汽提塔顶部压力(表压)控制在120~125 kPa,无机液液位控制在40%,塔进料无机液时连续补加脱盐水0.8~1.0 m~3/h,可以有效降低汽提塔顶部气相冷凝液中H_2PO_4~-含量,实现HPO装置外排废水中总磷含量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