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超早期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8例(0岁~1岁)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其中36例(0个月~4个月)患儿为超早期治疗组,32例(4个月~1岁)患儿为对照组130例不愿接受或拒绝综合康复治疗的患儿接收药物治疗为单一疗法组(对照组2),均做治疗前后做Gesell评估并做对比。结果:经治疗后超早期治疗组及对照组1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异常姿势纠正和控制,各项发育正常化。单一疗法组(对照组2)患儿各项发育进展缓慢,超早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及单一疗法组。结论: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干预和中枢性协调障碍进一步发展,同时可使患儿各项发育趋向正常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应用Vojta疗法对中枢性协调障碍儿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6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病史采摘,根据Vojta评价结果 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采用Vojta疗法进行早期干预治疗.结果 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6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中,17例患儿完全康复,其余43例患儿的运动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Vojta疗法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早期干预高危出生试管婴儿防治脑瘫的有效康复措施.方法 通过对2007年1月~009年1月我院收治经抢救存活的试管儿双胎88例高危出生儿,自出生后新生儿期起病情稳定后,经对新生儿NBNA评分不足37分、Voita七种姿势反射判断存在中枢性协调障碍(ZKS)、及0~1岁定期检查发现神经运动系统发现异常者开始新生儿抚触、高压氧及营养脑细胞药等早期干预康复方法,并根据神经运动系统有异常者作相应的康复运动训练疗法,结合家庭早期干预健康教育指导进行家庭康复训练.结果 经评估神经发育均有异常的88例高危双胎试管婴儿,经早期干预后97.7%恢复正常发育,脑瘫发生率为2.3%.结论 及时有效地早期干预措施町以降低试管婴儿脑瘫发生率,且试管婴儿较自然受孕的早产儿脑瘫防治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曹维维 《吉林医学》2009,30(8):757-758
水疗是指以水为媒介来改变外界环境。通过神经调节机制,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新陈代谢;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脑发育。发育迟缓的症状是指比正常儿童发育落后,特别是早产儿,但无姿势异常、运动能力发育落后。中枢性协调障碍主要是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我院康复科对发育迟缓、中枢性协调障碍各25例病例施以水疗康复治疗,得到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降低双胎试管婴儿脑瘫发生率的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经抢救存活的试管儿双胎88例高危出生儿,新生儿NBNA评分不足37分,Vojta7种姿势反射判断存在中枢性协调障碍(ZKS),0~1岁定期检查神经运动系统发现异常者,开始新生儿抚触、高压氧及营养脑细胞药等早期干预,并根据神经运动系统有异常者作相应的的康复运动训练疗法,结合家庭早期干预健康教育指导进行家庭康复训练。结果:经评估神经发育均有异常的88例高危双胎试管婴儿,经早期干预后97.7%恢复正常发育,脑瘫发生率为2.27%。结论:早期干预可以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且试管婴儿较自然受孕的早产儿脑瘫防治疗效无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的方法对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影响.方法 对300例12月内中枢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高压氧、药物及水疗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及脑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辅以高压氧、药物、水疗等综合性康复治疗,可显著降低脑瘫发生率,提高治愈率,促进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7.
随着围生医学技术的提高,高危儿存活率明显提高,但随发脑损伤导致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日益增多。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是德国神经生理学家Vojta用于早期诊断脑瘫的代名词,他提出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最佳,据他报道治疗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96.1%得到正常化[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训练对中枢性神经协调障碍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能配合家庭康复训练的43例患儿为治疗组,不能配合进行家庭康复训练的40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应用营养脑细胞药物输注、功能训练、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及中药熏药治疗,治疗组增加规范化家庭训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训练可明显改善中枢性神经协调障碍患儿的运动功能和发育商,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儿脑性瘫痪是脑组织发育时期受到损伤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常常伴有智力落后、感觉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言语行为障碍.如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小儿脑瘫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我们运用高压氧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瘫患儿,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小儿脑性瘫痪是儿童严重的致残原因,为探讨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总结分析了102例早期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方法:对2个月~1岁内120例患儿,经评价诊断为脑瘫及中枢协调障碍患儿采用综合治疗,包括药物、运动疗法、理学疗法。结果:对102例患儿追踪至3岁评价,82例坚持治疗患儿效果良好,尤其是50例诊断中枢协调障碍患儿48例达正常化。而20例未坚持治疗的患儿,脑瘫发生率极高。结论:脑瘫早期诊断是指1~9个月间诊断。由于婴幼儿脑代谢快,代谢能力强。给予药物可使其损伤修复,给予运动及感觉刺激又促进脑的发育及髓鞘形成。早期诊断及干预是提高脑瘫治愈率,减少残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夏敏  高美哲 《济宁医学院学报》2012,35(4):265-267,26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脑瘫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小儿脑瘫高危儿,分为干预组(125例)和对照组(35例)。干预组给予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言语疗法(ST)以及药物疗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全部脑瘫高危儿在干预前和1岁时进行智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干预组在1岁时发育商为102.49±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7.09±10.0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并且干预组高危儿治疗后发育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92.13±9.34,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干预组脑瘫发病率1.60%,低于对照组20.00%,且病情程度较轻,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神经运动检查结果显示异常神经征象仅2例未消失,而对照组仍有12例未消失;3)神经心理发育等级评价表明干预组84.0%正常,11.2%聪明,仅2.40%偏低,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改善脑瘫高危儿的神经心理发育情况,有效预防脑瘫发生,并减轻残障程度。  相似文献   

12.
锁安云  王建中  江云  徐红 《河北医学》2007,13(5):610-612
目的:通过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提高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各种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42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经鼻/面罩BiPAP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对42例呼吸衰竭患者BiPAP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同时及早采取相关的护理对策,使呼吸衰竭治疗疗效得到了提高.结论:虽然NIPPV使用便利装卸快捷,患者舒适易于接受,费用低,可减少有创通气时易发生的并发症.但仍要慎重选择患者.良好的认知教育、正确规范的操作技术、严密的监护以及有效的防止不良反应措施,保持气道通畅等护理干预也是NIPPV治疗老年呼吸衰竭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抗病毒基础上应用强的松治疗早期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早期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和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强的松30mg,晨起顿服,待胆红素下降至一半时,每周减量5mg直至停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胆红素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适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但8周后两组的转氨酶复常率、凝血酶原活动度和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基础上应用强的松能明显改善患者早期不适症状,促进黄疸的消退,阻止早期重型肝炎进一步发展,安全性较好,但不能明显提高患者转氨酶的复常率、凝血功能和HBV-DNA阴转率。  相似文献   

14.
对卒中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不仅能预防肩痛的发生,而且对已发生肩痛的患者早期进行积极康复治疗可以缓解肩痛。在卒中后肩痛的治疗上,首先应当重视预防,早期进行良肢位的摆放,主被动运动患侧上肢,包括低频等一些物理治疗,可以避免偏瘫肩痛的发生。对卒中后已发生肩痛的患者,我们应当针对具体原因,如:肩关节半脱位、肩挛缩、肩手综合征、误用综合征等,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康复措施,从而达到缓解肩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范晓鋆  陈伟 《安徽医学》2015,36(6):693-694
目的:评价新生儿黄疸动态监测的意义及早期不同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黄疸动态监测,将动态监测中发现胆红素超标的患儿随机分成蓝光治疗组、蓝光辅助茵栀黄治疗组、蓝光辅助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各组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率及胆红素值的下降程度,客观评定新生儿早期黄疸监测的临床意义及不同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黄疸峰值、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单一蓝光治疗相比,蓝光治疗辅助茵栀黄或妈咪爱均能更有效降低胆红素值。结论动态监测黄疸可尽早发现胆红素水平的异常,为尽早干预治疗提供了保障。早期联合治疗能更有效降低胆红素,有效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哮喘发病有明显体质差异,而辨体论治是防治哮喘的关键。应用"治未病"思想,在"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两个阶段进行干预,可以预防哮喘发病,减少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防治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病儿脑功能障碍的效果。②方法将57例HIE病儿随机分为干预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干预组自新生儿期开始接受早期干预。两组均于1.5岁、2.0岁按双盲法进行Bayley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测试。③结果干预组在1.5岁时Bayley测试精神发育指数(MDI)较对照组高13.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t=3.29,P<0.01),运动发育指数(PDI)高8.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32,P<0.05);2岁时MDI较对照组高14.2分,PDI高9.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3.27,2.79,P均<0.01)。④结论早期干预对防治HIE病儿脑功能障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梁泳 《河北医学》2008,14(7):836-838
目的:总结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肺栓塞(PE)的诊断与处理,为临床相关问题提供经验。方法:对1995~2007年30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肺栓塞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例中,7例诊断及时,给予溶栓治疗后痊愈出院,3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普外临床必须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才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减少病死率,但最关键还是预防。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ToevaluatetheefectofearlyinterventionontheintelectualdevelopmentoftheprematureinfantsMethodsPrematureinfantsatgesta...  相似文献   

20.
程锦珍  )  邱雪  )  周仲辉  )  单爱军  )  吴惠平  ) 《当代医学》2012,18(9):11-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方法分析、总结250例下肢骨折术后护理观察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措施。所有患者术后早期进行无痛功能锻炼,手术时间>2小时者,术后用抗凝药,细致的观察、护理。结果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细致的整体观察护理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