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调查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2011年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后续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分专项整治前(1-3月)、整治期间(4-6月)及整治后(7-9月)3组,对2011年1-9月抗菌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 DDDs)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后的DDDs分别较整治前、整治期间下降31.68%、21.99%;注射剂与口服药相比,其DDDs降幅更大,比整治前下降45.20%;用药结构变化显著,其中合资产品DDDs增长较大,但构成比仍仅占10.56%.分级管理和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管理改进明显,其中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率从整治前的75.86%下降至25.00%,而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用药时间从整治前的97.17%和(4.59±2.04)d,分别下降至37.04%和(1.08±0.97)d.整治前后,抗菌药物联用率未见明显变化;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标本送检率虽有所提高,但总检出阳性率仍维持在15%以下.结论:本次专项整治有助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但对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院2011~2012年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后续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11~2012年同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为专项整治前(2011年1~6个月)和整治后(2012年1~6个月)2组。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构成比和使用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后,DDDs较整治前下降15.72%(P〈0.05);口服抗菌药物和注射用抗菌药物DDDs较整治前分别下降4.74%和32.26%。注射用抗菌药物构成比较整治前显著降低(P〈0.0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更加规范,其中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DDDs较整治前下降56.22%,构成比显著降低(P〈0.05);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有所下降,心血管内科二病区、甲乳科、神经内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最多;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降为33.6%,稍高于卫生部要求的〈30%。人均用药天数由1.62d减少到1.17d,术前0.5~2h给药率提高到98%。结论本次专项整治有助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但对预防应用抗茵药物的管理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对我院2010~2011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进行统计、综合分析.结果:2010~2011年间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当年西药销售金额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两年间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DDD/100人.天)分别从2010年的71.91%和89.01 DDD下降到2011年的67.75%和82.88 DDD.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主要以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为主.结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待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口腔专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评估“专项整治活动”取得的实效。方法对我院2011和201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比较2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使用率、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术前0.5~2h给药比率、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等指标。结果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56.78 DDD ,明显低于干预前79.84 DDD ( P<0.05),且2012年12月使用强度下降至33.72 DDD ,达到了卫生部标准要求;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术前0.5~2 h给药比率为75.67%,明显高于干预前的33.47%( P<0.0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治疗性用药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干预前、后无改善。结论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口腔专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仍存在问题,需继续整改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中山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为“我院”)烧伤科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烧伤科开展专项整治前、后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经过专项整治,我院烧伤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整治前的100.00%下降至96.33%;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例从整治前的61.78%下降至25.5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从整治前的162.35 DDDs/(100人·d)下降至55.78 DDDs/(100人·d);抗菌药物的总DDDs由3335.55下降至1262.72;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降低;单药使用率从76.27%上升至83.18%,但二联用药率和三联用药率的下降幅度不大,分别从16.10%下降至8.41%、从5.09%下降至4.68%。结论:专项整治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仍需加强对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综合干预措施对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方法:选择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指标对2011~201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2011年第一季度74DDD下降到2012年第四季度38DDD,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1年第一季度75.7%下降到2012年第四季度35.3%,其中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从2011年第一季度68.1%下降到2012年第四季度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2012年专项整治活动中该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其进行分析,促进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该院2012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DDDs和构成比,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整治期间抗菌药物DDDs下降了33.86%,整治后抗菌药物DDDs分别下降了49.59%和45.90%;整治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89,59,50,47整体呈现下降趋势;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从整治前的100%下降至整治后的30%,用药指征,用药种类,给药时间的合理性均明显提高.结论 某院专项整治活动初显成效,但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主要指标离专项整治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下一步将对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加强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宁德市医院2011年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分别抽取专项整治前(2011年1—6月)与整治后(2011年7—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173、187例,对所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使用率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专项整治活动后应用抗菌药物品种数由68种调整至50种;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百分比由16.52%降至13.27%;抗菌药物DDDs较整治前下降了9.87%;病房用药结构变化较大,第2、3代头孢菌素的DDDs较整治前增长,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DDDs则明显下降;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临床用药指标均较整治前改善;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用药时间从整治前的80.35%、(1.90±0.92)d,分别下降至59.36%、(1.53±0.7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初显成效,但少数用药指标与卫生部整治活动的目标仍有差距,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评价整治活动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0年1–6月(专项整治前)与2014年1–6月(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数据,以抗菌药物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AUD)、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病原学送检率等为观察指标,对比整治前后抗菌药物控制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实施干预措施,抗菌药物减少17个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AUD分别由79.56%和113.05 DDD下降至47.01%和21.19DDD;整治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和AUD控制在1.18%和0.98 DDD以下;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6.37%降至35.43%,用药时机和疗程合理率分别由4.51%和3.75%提高至84.44%和71.11%,病原学送检率由22.52%升至44.87%。结论:专项整治措施有效遏制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我院住院患儿抗菌药物整治前后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本院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整治前后的用药情’况,评价应用的r合理性。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收治的患儿设为整治前组,12012年7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患儿设为整治后组,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等方法对2组患儿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经过整治,本院儿科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从整治前66.33%下降到55.96%,抗菌药物费用所占总金额比例由64.77%下降到44136%;整治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分别为53.4DDDs/100人/天和36.6DDDs/100人/天,呈下降趋势。结论通过采取行政、药学干预等相关措施,可使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5,(20):2765-2767
目的:巩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的成效,提高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整治前和初期)、2012年(整治中期)及2013年(整治后期)的抗菌药物应用数据进行汇总对比分析。结果:专项整治前后(2011年1月与2013年12月比较),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0.42%降至24.49%;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3.79%降至36.23%;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样本送检率由16.12%上升至94.1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70.28 DDDs/(100人·d)降至27.44 DDDs/(100人·d);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5.99%降至46.45%。结论:我院实施专项整治的成效显著,但仍有持续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潼南县人民医院抗茵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不同时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总结用药经验,促进该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4~10月(整治前期)、2012年4~10月(整治中期)、2013年4~10月(整治后期)三个阶段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使用率、I类切13'手术预防性抗茵药物使用率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指标。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期较整治前期和整治中期患者抗茵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下降58.66%和31.45%,I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下降48.61%和32.38%,特殊使用级抗茵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下降77.96%和39.71%,上述指标后期与前、中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整治后期抗茵药物使用率较整治中期下降12.24%,两阶段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该院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明显。整治活动结束时达到了预期目标.促进了该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胡莲  罗宏丽  肖顺林 《北方药学》2016,(12):162-164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收集某院在专项整治前(2010年)、中(2012年)、后(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整治后,门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住院患者使用强度分别由20.19%、73.51%、93.58DDD降至13.49%、51.37%、40.34DDD;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用药时机及用药时间符合率均明显改善;微生物送检率提高.抗菌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金额在整治前中后排名前10位品种均集中在β内酰胺类.结论:专项整治活动显著提高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但仍未完全达到要求,需加大力度整治.  相似文献   

14.
龙云  唐捷 《中国药业》2013,22(10):113-115
目的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至2011年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利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分析统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T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计算各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用药强度(AUD),对统计结果进行排序。结果2009至2011年3年中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为86.60,88.41,62.13。头孢菌素特别是第3代头孢菌素DDDs,AUD始终占据抗菌药物使用的主导地位。结论2009年和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偏高,2011年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AUD有所下降,但仍需继续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5.
分科分级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科分级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根据医院分科分级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前后一定时期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量(g或mg或U)计算各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以临床科室为单位按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三级分别累计DDDs,各科各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由各科各级DDDs乘以100除以各科同期患者住院总天数得出,各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各科各级DDDs之和乘以100除以各科同期患者住院总天数得出,相同方法计算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分级使用强度,将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分科分级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前2011年4月该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83.3DDD,控制后2011年9月该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58.1DDD,使用强度下降25.2DDD。结论:分科分级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可达到干预、控制、促进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我院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期间不同阶段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后续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12年5—7月(整治前期),2012年8-10月(整治中期),2012年11月-2013年1月(整治后期)抗菌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期和整治中期抗菌药物的DDDs较整治前期分别下降19.83%和15.54%,AUD下降了17.54%和14.15%。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由903.52元下降到843.65元,人均下降59.87元。整治后期和整治中期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整治前期下降了17.60%和8.75%。分级管理制度被严格执行后,我院特殊级抗菌药物管理成效明显,其中整治后期和整治中期的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比整治前期下降了49.06%和40.17%,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下降了20.08%和12.95%。I类切口手术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整治前期22.22%下降到整治中期的16.67%和整治后期的14.58%,均符合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30%的规定。整治期间,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未见明显变化,且检出阳性率较低。结论:本次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有助于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但是要提高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水平,还必须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应用的变化。方法:对我院儿科2011年及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使用的药物的数量、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并对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使用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1月的88.32%降至2012年12月的58.07%;住院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1月的100%降至2012年12月的88.02%。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由2011年10月的66.48 DDDs降至2012年12月份的39.39 DDDs。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董杰  相秀英  尹玉磊  王旭 《中国药房》2012,(30):2813-2815
目的:介绍我院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分为整治前(1-6月)、整治后(7-12月)2组,对抗菌药物的费用比例、使用强度(AUD)、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由整治前的22.08%下降至整治后的19.2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由整治前的67.48%下降至整治后的59.91%;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由整治前的21.77%上升至整治后的31.77%;介入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由整治前的36.62%下降至整治后的5.17%;AUD由整治前的68.36DDD下降至整治后的59.78DDD,降幅达12.55%;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24h的比例由整治前的22.41%上升至整治后的64.09%。结论:通过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我院各项抗菌药物应用指标发生明显改善,且多项指标已符合卫生部规定。我院抗菌药物整治和药学干预方法及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分析专项整治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使用的效果。方法收集医院2008年5~7月出院病历769份,干预使用后2011年5~7月出院病历830份,比较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检查率和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量的变化,采用用药频率(DDDs)排序法对比用药频度,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品种、强度、方法等均有明显改善,但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所占百分率没有改变;各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病原学检查率提高,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率下降;用药起点较高,广谱、高价抗菌药物使用呈上升趋势。结论干预使用后,药品选择、手术病人用药时机、疗程均趋于合理,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  相似文献   

20.
李春  梁莹 《北方药学》2013,(8):129-131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某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评价专项活动的效果,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院2011年7~9月(整治初)和2012年7~9月(整治后)专项整治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明显下降,由24.87%下降为15.04%。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人均用药天数分别由整治初期的33.33%、79.39%、65.32DDD、84.79%、1.92天降至整治后11.82%、55.68%、35.84DDD、22.20%、0.81天。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h的比例、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分别由整治初期的47.56%、33.29%增加至整治后的88.89%、75.21%。结论:某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有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