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除水合肼中十水碳酸钠,传统工艺采用间歇结晶方式。间歇结晶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设备结疤严重、生产能力小、劳动强度大。介绍了采用连续冷却结晶设备(DTB冷却结晶器)去除水合肼中十水碳酸钠的方法。连续结晶工艺,克服了间歇结晶工艺的缺点。采用DTB冷却结晶器去除水合肼中的十碳酸钠,可使其质量分数由12.03%降低至0.55%。介绍了DTB冷却结晶器的工作原理,简述了冷却结晶设备及配套设备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
石膏二步法制硫酸钾中CaCO3结晶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连续流动法,在MSMPR结晶器中系统研究了石膏二步法制硫酸钾第一阶段中停留时间、结晶温度、进料配比及(NH4)2CO3质量分数对CaCO3结晶过程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结晶工艺条件。并采用间歇法考察了多种絮凝剂和表面活性剂改善CaCO3结晶的效果。结果表明,加入适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异丙醇可促进CaCO3结晶生长。  相似文献   

3.
间歇结晶过程最佳操作时间表安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静康  廖立 《化工学报》1990,41(4):467-475
本研究对间歇冷却结晶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根据动态法测定得到的结晶成核速率B与成长速率G相关于降温速率U的函数关系的经验式,推导出描述过程的状态方程组,协状态方程组及Hamitonian函数,应用Pontryagin极大值原理对过程进行了最优控制条件的计算,建立了一个求解间歇冷却结晶最佳操作时间表安排的新型应用软件.并在DTB型工业规模的结晶器中进行了冷却间歇结晶实验.软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充分验证了软件的适用性.本研究所建立的简捷法策略与应用软件可用于指导Ⅱ类结晶物系间歇冷却结晶过程的操作与设计.  相似文献   

4.
对苯甲酸的熔融结晶提纯进行了实验研究,探究国内外现有的熔融结晶器与自发明的翅片结晶器和板式结晶器的分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翅片结晶器和板式结晶器优于传统管式结晶器。并得到翅片结晶器和板式结晶器最优实验条件,使得产品纯度达到99.99%。  相似文献   

5.
间歇结晶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用于研究在间歇悬浮结晶器中的结晶动力学和晶体粒度分布(CSD)的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的新进展,讨论了包括最大CSD的特征化、累积CSD方法、热响应技术、最大允许成长速率在内的几个简单而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PTA结晶过程模拟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晶过程是PTA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过程,其中温度与压力是影响PTA结晶过程产能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Aspen Plus模拟结果对温度和压力在PTA结晶过程的取值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并首推单个结晶器结晶模式。在保证Aspen Plus结晶模拟设置环境保证其合理的条件下;利用绝热条件和溶剂饱和状态的温度压力线差值推导最优结晶温度和压力;提出在最优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以单个结晶器进行生产的优势。研究成果为工业生产PTA中温度和压力值的设定以及新型工业PTA结晶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冷析和盐析结晶器的中间试验情况,归纳了冷、盐析结晶过程的结晶成长速度,混浆条件下盐析结晶粒径与搅拌转速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分级操作条件下冷折结晶粒径与结晶存量,循环细晶粒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冷、盐析结晶器的设计要点.根据以上结果,计算了40kt/a 联碱装置的结晶器尺寸,在生产1~2mm 成品结晶时,生产强度将比国内外的生产情况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对硝基氯苯生产中常用卧式结晶器和翅片式结晶器的结构形式,并通过公司实际运行情况对两种结晶器的结晶周期、结晶效率、结晶电耗进行比较。运行表明,与卧式结晶器比较,采用翅片式结晶器结晶周期缩短27.8%,结晶器结晶效率提高,结晶电耗下降。  相似文献   

9.
硫代硫酸钠连续结晶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硫代硫酸钠连续结晶过程。结晶是在常压下进行的,采用了敞口的、带有搅拌的冷却结晶器。通过试验,考察了结晶停留时间、初浓度以及过冷度对结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晶产量随过冷度增加而增加,随结晶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得到了较适宜的连续结晶操作条件,为硫代硫酸钠连续结晶的工业化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实际料液中草甘膦的溶解度和过饱和度特性,并根据此特性设计建立了由2个Krystal结晶器串联组成的年产10000t草甘膦连续结晶系统.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设计合理,达到了设计目标;连续结晶工艺相对间歇结晶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操作人员少、产品粒度均匀、节能降耗达50%以上等优点;系统可连续稳定运行60 d以上.  相似文献   

11.
刮壁式结晶器是刮壁式空心板片冷却连续结晶器的简称。本文主要介绍了刮壁式结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对刮壁式结晶器的冷却面积、冷却效率、实现连续结晶和分批结晶等优点分析,结合在吡虫啉生产过程中对咪唑烷回收结晶中的应用,对连续11次咪唑烷回收数据和结晶器的清洗等情况与原结晶釜数据进行对照与分析,最终形成结论,对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固体溶液的结晶提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连续结晶与间歇结晶方法。重点说明了有机物的间歇结晶分离问题,根据作者实践经验,要使间歇结晶获得合格的产品和较高的收率,必须掌握好以下几个问题:相图的使用、“发汗”问题、结晶速度和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13.
精对苯二甲酸(PTA)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精对苯二甲酸连续多级降压蒸发结晶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工业实验获得了各级结晶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产品粒度分布数据,并构造了模型计算值和工业实验值相拟合的优化目标函数,采用单纯形法优化回归得到了精对苯二甲酸结晶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回归得到的精对苯二甲酸结晶动力学方程能够较好地模拟PTA连续多级降压蒸发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14.
对于采用连续振荡挡板式结晶器进行β型L-谷氨酸的冷却结晶,提出一种基于实验设计的晶体产品尺寸分布预测模型和过程操作条件优化方法。将连续管式结晶器的振荡频率、2个区段的降温速率作为操作变量,设计一个包含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实验方案。通过检测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晶体产品弦长分布,构建一个基于双层基函数的晶体产品尺寸分布预测模型。然后引入一个关于目标晶体尺寸分布和产品收率的目标函数,并且利用上述预测模型,建立一个优化过程操作条件的方法。通过对β型L-谷氨酸冷却结晶过程的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点。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个以硝酸尾气中和液为原料的连续亚硝酸钠生产工艺,新工艺具有如下特点:采用多效连续逆流蒸发流程;一效蒸发器采用液浸式,其余蒸发器采用降膜式;利用一效出口溶液的压力进行闪蒸结晶。建立了包括蒸发器、换热器和闪蒸结晶器的全流程模型。用牛顿-拉夫森法完成了过程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了新工艺的可行性,与国内普遍采用的间歇蒸发-冷却结晶工艺比较,可以节约较多的加热蒸汽。  相似文献   

16.
葡萄糖结晶工艺对葡萄糖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葡萄糖结晶工艺的现状,并介绍了几种应用于葡萄糖行业的连续结晶器,指出了葡萄糖结晶工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MSMPR连续结晶器的多定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秋响  王静康 《化工学报》1997,48(6):692-697
对混合悬浮混合排料(MSMPR)连续结晶器的定态方程组进行了剖析,应用非线性方程组的延拓求解法,求得了定态方程组的分岔图,即MSMPR连续结晶器状态参数与操作参数的依赖关系.利用分岔理论对MSMPR连续结晶过程的定态数目及相应的参数范围进行了预测,导出了连续结晶过程存在多定态或唯一定态的判据。该判据仅与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和操作参数有关,而与过程的状态参数无关。最后应用Routh-Hurwitz准则,确定了连续结晶过程各定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宝钢三期精萘装置生产情况,介绍了精萘装置扩能改造思路:在装置结晶系统增加了1组规格同原2组的结晶器,采用原有的结晶操作工艺参数,均匀分配3组结晶器的操作负荷。经实践,改造过程对装置正常生产影响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使装置生产能力达到改造前的150%。  相似文献   

19.
《化工中间体》2006,(12):37-37
精对苯二甲酸(PTA)主要用于生产聚酯,是聚酯纤维、薄膜、绝缘漆的重要原料,也用于医药、染料及其他产品的生产。PTA的主要生产过程包括催化氧化及加氢精制。PTA结晶是加氢精制中的重要工序。PTA的工业结晶过程是连续的4级或5级。通过降压蒸发使得溶液成为过饱和溶液,溶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成核析出,同时晶核不断生长而形成较大的固体粒子。第一结晶器的进料是来自加氢反应器的溶液,每一级结晶器的出料是其后一级结晶器的进料,最后一级结晶器的晶浆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最终产品PTA,PTA结晶工艺的特点是物系高温、高压,第一结晶器的进料温度285—291℃、压力7.6—8.0MPa,结晶时温度梯度大,生成的细晶量多,因此采用连续多级串联结晶工艺,能够较好的控制结晶的温度梯度,有效地改善晶体生长条件。给定结晶级数、各级结晶器体积、操作温度,根据结晶热力学方程求得结晶器出口溶液浓度,再根据质量衡算、热量衡算方程计算得到结晶器的蒸发量、固体量,并根据气液平衡计算得到操作压力,然后根据粒数衡算方程计算得到晶体产品的粒度分布,将该结晶器出口条件作为下一个结晶器进口条件,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达到给定的结晶级数。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氯乙酸结晶一直沿用的是降温结晶工艺,属于间歇操作,存在结晶颗粒粒度小且不可控、纯度很难提高、质量偏低等问题。研究了氯乙酸在恒温条件下连续结晶的可能性;考察了结晶温度、停留时间及搅拌速度对连续结晶过程产品粒度分布及质量的影响。得出了最适宜的连续结晶条件:结晶温度为28℃,停留时间为30h,结晶釜中搅拌速度为40r/min。结晶颗粒平均粒度大于0.8mm,并且一氯乙酸含量及二氯乙酸含量都能满足化工行业标准一等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