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患者 男性 ,40岁。因拇指坏死施行截指术。采用臂丛阻滞肌间沟法 ,经三次穿刺 ,最后以向内方向进针4cm时诱出患者异感 ,固定针头反复回吸无脑脊液 ,先后共注入 1%利多卡因与 0 .2 5 %的卡因混合液 14ml(内含肾上腺素 1/2 0万 ) ,当第一次注入 5ml时 ,病人无任何感觉 ,又注入 5ml,患者主诉患侧手麻 ,健侧手发热 ,第三次推注 4ml时病人主诉“心慌” ,立即拔出针头 ,突然病人神志消失 ,呼吸停止。面罩加压给氧 ,行气管插管时下颌松弛 ,无反射 ,瞳孔散大 ,血压由 10 0 /5 0mmHg降至 60 /4 0mmHg ,脉搏由 12 0次 /min减至 60次 /min ,经给氧人…  相似文献   

2.
颈丛神经阻滞时局府药误入推动脉是颈神经阻滞井发症中最危险的,如不能及时发现、给予正确处理,可危及生命。我院通到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40岁,颈丛神经阻滞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前患者血压、心电、血氧均正常。麻醉前给阿托品0.5mg、鲁米那0.显g处注,扭后进人手术室。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头转向对测,麻醉者换旧颈三根突,用7号外头刺入达骨质,深3cm,回抽无菌脊液和血液,然后缓慢往人2%利多卡因。当注入4ml时,患者出现烦操不安,回抽注射器内有血,立即停止给药。随之该患出现四肢强直,呼吸停止。立即面罩…  相似文献   

3.
例1:男,78岁,因口服舒乐安定出现昏迷10小时入院。患者于10小时前口服舒乐安定20片(1mg/片)出现昏迷。即往肺心病病史10年,无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病史。查体:血压75/52mmHg,心率100次,分,呼吸10次,分,叹息样呼吸,血氧饱合度60%。神声不清,呈深昏迷状,双侧瞳孔缩小(直径1.5mm),对光反射消失,压眶反射消失,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患者,男,31岁,因在卖肉时刀尖不慎将左侧股静脉刺伤,喷血不止,被在场人员简单包扎后送到我院。查体:患者神志不清,面色苍白,肢体发凉、潮湿、眼球内陷,瞳孔稍扩大,对光反射消失,按压指甲和皮肤驱除微血管内血液使其变白后,其色恢复正常明显迟缓。肺(-),呼吸快而浅,心音弱,心率156次/分,血压2.7/0kPa,二便失禁。化验:血红蛋白10g/L,红细胞0.8×10~(12)/L 二氧化碳结合力16.8容积%。在抢救时,因静脉输液较困难,立即行双上肢及右下肢静脉血管切开快速输入液体,以纠正酸中毒,同时输入同型血1200ml,0.9%氯化钠2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1000ml,5%碳酸氢钠250ml,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在老年肩关节脱位患者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方法:选我院收治60岁以上老年肩关节脱位患者52例,随机将52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丙泊酚联合芬太尼(27例),B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25例)。A组静脉推注芬太尼0.03~0.05 mg,丙泊酚1~2 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迟钝或者消失后开始手法复位。B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找到异感后1%利多卡因20 ml注入肌间沟,3min后开始手法复位。观察所有患者用药前、术中、术后的MAP、HR、SpO2以及呼吸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检查后MAP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A组心率在复位后与用药前相比明显减慢(P<0.05)。B组MAP、HR、SpO2术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复位成功。结论:B组使用1%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方法用于老年患者肩关节手法复位,对呼吸循环干扰小,操作简单,更加安全,可能更适合于老年患者肩关节手法复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前肌注咪达唑仑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70例甲状腺手术行颈丛神经阻滞的患者均分为2组(C、D组),C组于入室后肌注咪达唑仑0.1mg/kg,D组不用任何药物,2组于入室后15分钟均行一针法单侧深颈丛阻滞及双侧浅颈丛阻滞、局麻药用0.37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20ml(每侧10ml),观察2组入室前(T0),颈丛神经阻滞前(T1),颈丛神经阻滞后5分钟(T2),10分钟(T3),20分钟(T4),SBP、DBP、HR,并检测皮质醇(Cor)及血管紧张素(AT-Ⅱ)及血糖(GIu),结果:C组T1-T4时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低于D组(P〈0.05),D组T1-T4时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T0时(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麻醉前肌注咪达唑仑能有效降低劲从神经滞司起的心血管反应,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遗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2岁,因腰背部疼痛2月,于2002年2月24日入本院,入院查体: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正常,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扪及,L1-4椎体轻叩痛,双下肢无水肿.腰椎摄片示L1-4骨质增生.诊断腰椎骨质增生症,给予10%葡萄糖酸钙20ml(安徽联谊制药厂、批号010510)+5%GS 250ml静脉注射,静滴150ml时,病人出现双上肢瘙痒,继之全身瘙痒,出现荨麻疹,立即停输葡萄糖酸钙,给予地塞米松10ug静脉注射,病情无好转,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轻度紫绀,烦躁,呼吸较促,脉搏细弱,血压下降8/4kpa,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皮下注射付肾素0.5mg,给氧,再次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肌注非那根25mg,10分钟后逐渐好转,1小时后呼吸、血压、脉搏正常,全身皮疹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8.
王殿超  侯芳  单勤亮等 《吉林医学》2013,(35):7364-7365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效果。方法:52例老年患者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施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为0.5%罗哌卡因,腰丛阻滞剂量为1525 ml,坐骨神经阻滞剂量为1025 ml,坐骨神经阻滞剂量为1015 ml。观察并记录麻醉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效果好,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小。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麻醉效果好,对各系统干扰小,并发症少,对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更为适应。  相似文献   

9.
陈艳青 《华夏医学》2003,16(1):124-124
患者 ,女 ,5 7岁 ,体重 6 5 kg,因“双侧甲状腺肿并甲亢”入院 ,经治疗 3周后甲亢控制 ,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前30 m 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 0 .1g,ECG正常 ,入室后情绪紧张 ,测血压 17.3/ 10 .6 k Pa,心率 10 0~ 110次 / min,经安慰后行双侧颈部深浅丛神经阻滞 ,分别在左右 C3、C4 用深、浅法注入0 .375 %布比卡因共 2 0 ml,15 min后检查麻醉平面 ,麻醉效果佳 ,患者紧闭双眼、思维清楚、应答切题 ,行术野消毒、铺巾时患者自诉很热 ,随即躁动 ,测血压 2 5 .3/ 2 1.3k Pa、心率 180次 /min、SPO2 为 99,立即静脉给度冷丁 5 0 mg、非…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介绍  患者 ,女 ,42岁 ,因发现颈前部肿物 1年入院。术前诊断 :甲状腺腺瘤 ,拟在颈神经丛阻滞下行甲状腺腺瘤摘除术。麻醉前用药为苯巴比妥 0 .1肌注。入手术室病人较紧张 ,BP17.3/ 10 .6 4k Pa(130 / 80 mm Hg)、HR110次 / m in。取仰卧位 ,头偏对侧。局麻药用 0 .375 %布比卡因。选 C4和 C3两点阻滞法先从右侧开始 ,用 5号长 4cm针头连接 5 ml注射器 ,定位清楚后进针 ,证实针尖已在横突处后针头略后退 ,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后注药 5 m l,然后拔针至颈阔肌和皮下之间注药 2 .5 ml阻滞颈浅丛。以同样方法阻滞 C3时 ,开始注药至3m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比 ,选择较为科学、有效的评价硬膜外麻醉的手段。方法  1~ 3岁ASAⅠ~Ⅱ级小儿下腹、下肢、足手术 6 0例 ,先肌注氯胺酮 5mg/kg ,再行硬膜外麻醉 ,给 0 .8~ 1.2 %利多卡因 (含肾上腺素 5ug/ml) 4ml试验量 ,5min排除腰麻 ,追加量 ,使首次量达 8mg/kg。 15min后 ,用反射消失法和针刺法测定阻滞平面。 结果 反射法均能较准确测定出相应阻滞平面 ,而针刺法仅 1/ 3(2 0 / 6 0 )病人测出 (P <0 .0 1) ,而且此 2 0例病人针刺法比反射消失法推出的阻滞平面略高 (P >0 .0 5 )。结论 氯胺酮基础麻醉后进行硬膜外麻醉时 ,通过测定反射消失推断相应脊神经阻滞平面来评价硬膜外麻醉效果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艾司洛尔预防颈丛神经阻滞后心血管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预注艾司洛尔对颈丛神经阻滞时由于迷走神经被阻滞所出现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循环副作用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艾司洛尔组静脉注入艾司洛尔0.5mg/kg加10ml生理盐水,1min后,用1%利多卡因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以C4一针法行单侧颈浅加单侧颈深丛阻滞。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10ml行颈丛阻滞。以1%利多卡因及0.25%布比卡因混合液(不含肾上腺素),行双侧C4深丛阻滞及颈浅丛阻滞。结果艾司洛尔组颈丛阻滞后收缩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作为一种超短效的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可以安全地使用于颈丛阻滞中,使循环动力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1病历摘要患女,27岁。因昏迷10 min急诊入院。患者服用甲胺磷农药400ml后,出现恶心、呕吐、全身肌肉抽搐、口吐白沫,随即昏迷,10 min后入院。查:生命征平稳,深度昏迷,呼气呈大蒜味,瞳孔明显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全身大汗淋漓,双肺闻及大量中细湿啰音,心腹(-),各种深浅反射明显减弱。入院后立即给予阿托品5mg静注,每隔5min1次,联合解磷定解毒,大量清水洗胃及其他对症处理。4h后,患者仍处于深昏迷,加大阿托品用量,即10mg静注,每隔5min1次,直至9h后,患者出现面部潮红,口腔分泌物消失,肺部啰音明显减少等阿托品化表现,立即减量,患者意识开始恢复,…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 病例一:患者男,52岁,因肺癌术后1年,肩背部疼痛2周,给予静脉注射亚锡亚甲基二磷酸盐行全身骨显像,约注射后10分钟,患者出现皮肤瘙痒、胸闷、心悸、气促,呼吸:26次/分,脉搏:84次/分,血压:17/8.5kpa;立即给予平卧,高流量氧气吸人,20分钟后,自觉症状消失.测血压:17/9 kpa.追问近期无可疑过敏药物接触史.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病例1] 患者,女,42例.因突发性晕厥,意识不清,抽搐5 min,于1999年6月25日来院急诊.患者既往身体健康,仅于发病前7 d因过劳及悲伤自觉心前区不适.查体:脉搏消失,呼吸停止,血压测不出.瞳孔散大,面色紫绀,心音消失.心电图检查示室颤,立即给予心前区捶击,持续作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道,静注利多卡因50 mg,肾上腺素1 mg,5 min后重复静注利多卡因100mg,继之利多卡因300 mg加入0.9%氯化钠300 ml中持续静滴,10 min后患者苏醒.  相似文献   

16.
贺文生  雷曙东  赵鹏 《当代医学》2011,17(20):69-70
目的观察闭孔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在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TURBT手术患者65例,年龄40~68岁,ASAⅠ~Ⅲ级。先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单或双侧闭孔神经阻滞,定位准确后注入利罗混合液(2%利多卡因和0.894%罗哌卡因各5ml)10ml,再给予丙泊酚(2~2.5)mg·kg-1,芬太尼(3~5)μg·kg-1,连接微量泵泵注丙泊酚(25~75)μg·kg-1min-1维持术中镇静。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及阻滞效果,术中出现肢体抽动的幅度。结果有58例麻醉阻滞效果良好,能满足手术要求,有5例患者轻度反射,调整体位及降低电凝参数后完成手术,有2例因神经反射较强二次行闭孔神经阻滞后完成手术。结论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采用单或双侧闭孔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能避免神经反射,术后恢复快,对于TURBT手术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长托宁能否预防颈丛阻滞时心血管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甲状腺手术病人30例,ASA Ⅰ-Ⅱ级,将病人随机分为长托宁组(Ⅰ组)和生理盐水组(Ⅱ组),每组15例.入室开放静脉通路后开始颈丛阻滞麻醉,采用0.25%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不含肾上腺素)行双侧颈浅丛阻滞,每侧各注入混合液10ml;Ⅰ组患者麻醉前2min静脉注射长托宁0.012mg/kg(用生理盐水衡释至10ml));Ⅱ组患者麻醉前2min静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结果 Ⅰ组麻醉后血液动力学无显著变化,Ⅱ组麻醉后5、10、15、20min时HR、SBP、DBP均明显高于基础值,与Ⅰ组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长托宁能够有效预防颈丛阻滞麻醉后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有利于维持麻醉过程的平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颈丛一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并发症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颈丛阻滞 (Ⅰ组 )和颈丛—硬膜外联合阻滞 (Ⅱ组 )两组。局麻药为 1%利多卡因和 0 .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Ⅰ组颈丛阻滞深丛各 6ml,浅丛各 5ml;Ⅱ组先于C7-T1 行硬膜外穿刺 ,5ml试验量无异常后行颈丛阻滞 ,深丛 5ml,浅丛 4ml。术中每隔 60分钟硬膜外追加 5ml。记录①两组患者麻醉前 ,颈丛阻滞后 5、10、2 0、3 0、60分钟时的MAP、HR、SpO2 变化 ;②术中并发症情况。③阻滞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颈丛阻滞后各肘点MAP、HR较麻醉前均显著升高 (p <0 .0 5 )但Ⅱ组各时点指标显著低于Ⅰ组 (p <0 .0 5 ) ;且Ⅱ组阻滞占优的比例高于Ⅰ组 (p <0 .0 5 )。两组均无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和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颈丛一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较单纯颈丛阻滞麻醉满意程度提高 ,病人循环更趋稳定 ,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临床应用具有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老年糖尿病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症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76岁,因行为异常2 d,昏迷1 h由精神病院转入我院.于2 d前患者出现胡言乱语、衣冠不整,以"老年性精神病"收入精神病院,1 h前在厕所跌倒,四肢屈曲,双拳紧握,口吐白沫,呼之不应,面色苍白,出汗,急来我院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拟诊缺血性脑病或癫痫而转入我院.入院后急查血糖为1.7 mmol/L,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60 ml,即将静脉注射完毕时,患者上述症状消失,数分钟后意识清楚,并静脉滴注10%葡萄糖500 ml,液体静脉滴注完后30 min,患者再次出现双手握拳、烦躁、出汗,再予上述方法处理,症状消失.追问患者:5 d前体检发现血糖偏高(数值不详),口服优降糖5 mg,每日2次,服药后未复查血糖而致低血糖反应.  相似文献   

20.
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甲状腺腺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殿超  张礼梅  赵强  王立 《四川医学》2010,31(11):1625-1627
目的探讨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甲状腺腺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5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患者用0.447%的罗哌卡因20ml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每侧10ml,待效果确定后行全麻诱导,两组患者诱导用药相同,咪达唑仑0.05μ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1.5μg/kg及维库溴铵0.1mg/kg,插入适合的气管导管,然后行机械控制呼吸。监测记录麻醉前、切皮、分离甲状腺及拔管时血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是否需要镇痛。结果 B组切皮、分离甲状腺及拔管时血压及心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而A组各时段无明显变化(P〉0.05)。A组麻醉复苏时间比B组短(P〈0.05),B组术后需要镇痛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甲状腺腺瘤手术,在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术毕麻醉复苏时间,缓解术后疼痛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