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功能性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中的副神经手术解剖及保留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功能性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副神经解剖及保留方法。对33例口腔癌患者术前颈部淋巴结检查阴性者行三保留功能性根治性颈清扫术。介绍副神经的寻找及保留方法,记录副神经与周围结构关系、手术时间及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等。结果:82%(27/33)副神经穿过胸锁乳突肌,18%(6/33)在胸锁乳突肌深面行走;85%(28/33)副神经和颈神经根间存在吻合交通支;副神经在耳大神经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上方2cm范围内出该肌;70%(23/33)副神经在进入斜方肌前约2-3cm基本与该肌前缘平行下行后进入该肌;副神经游离;解剖时间约20-30min;术后病理证实27%(9/33)病例颈淋巴结转移。结论: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上份深面及后缘中点上易于寻找副神经,耳大神经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是协助寻找副神经的重要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合并颌面部感染如治疗不当或伴发全身性疾病,可引起颌面部广泛的感染。我院曾于1999年4月8日收治一例因糖尿病未加控制而导致左颈上部、左腮腺区广泛感染坏死的病例,报告如下。患者龚某,男,65岁。左面颊颈肿痛20余天伴低热,曾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肿痛加剧,波及左颌下、颈上区。患者有八年糖尿病史。查体:心肺及肝肾无异常。左面颊颈部肿胀,上界至耳屏平面;前界至咬肌前缘;后界达斜方肌前缘;下界平胸锁乳突肌中点平面。皮肤呈潮红色,皮温高,肿胀区域有凹陷性水肿,波动感,张口受限。入院血糖测定22mm…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其特殊的部位使早期症状隐蔽 ,不易被患者注意。由于颌面部与鼻咽部解剖部位邻近 ,因此常有鼻咽癌患者首诊到口腔科就诊。现报道我科诊治的表现为颌面部包块的鼻咽癌病例 2例。病例 1,男 ,65岁。因右侧耳下包块 2年到我科求治。检查见 :右腮腺嚼肌区后下缘 4cm× 3cm包块 ,质硬 ,与表皮无粘连 ,不活动 ,无压痛 ,无面神经受累症状 ,可扪及颈深上颈巴结 2个 ,疑为腮腺区恶性肿瘤而进行CT扫描 ,提示鼻咽癌并腮腺区转移。转外院放疗。病例 2 ,男 ,2 0岁。因左侧颈部肿痛 1周入院。检查见左胸锁乳突肌前缘与二腹肌上…  相似文献   

4.
颈部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较常见,并发颈外动脉破裂者不多见,我们遇到一例,报告如下: 患儿康某,女,8个月。因发热12天,左颌颈部肿胀10天,溃烂5天入院。查体:T38.7℃,消瘦,半嗜睡状态;心、肺(一),肝脾未触及;局部情况:左颌后区及颈上部肿胀,左下颌角下后方有一不规则的约4×3 cm之皮肤及皮下组织缺损创面,颌下腺后部及胸锁乳突肌上部暴露,呈暗灰色,自胸锁乳突肌前缘深部有稀薄的灰黄色脓液溢出,恶臭;皮下呈空腔,擦拭空腔有少量坏死组织脱出,无出血,张口正常,口底粘膜无水肿。咽侧壁无膨隆。化验:白细胞47900/mm~3,中性88%,淋巴12%,血红蛋白10.09%;细菌培养(一),胸透正常。临床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回顾保留副神经的颈淋巴清扫病例中副神经解剖的几种方法 ,分析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本组15例病例中,3例由胸锁乳突肌前缘分离找到副神经大约需25 min;2例由斜方肌前缘分离找到副神经大约需30 min;10例由胸锁乳突肌后缘分离副神经大约需5 min,有的翻瓣完成后即可隐约看见副神经。结果:采用胸锁乳突肌前缘分离找到副神经的3例患者,副神经保留完好,术后肩功能影响较小;采用斜方肌前缘分离找到副神经的2例患者中,有1例分离时副神经被切断,术后肩功能恢复较差;采用胸锁乳突肌后缘分离副神经的10例患者,副神经均保留完好,术后肩功能恢复较好。结论:3种解剖方法中,自胸锁乳突肌后缘分离副神经的方法较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改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术中两种不同的副神经解剖方法的差异。方法:对我院81例术前判断cNo的口腔癌患者行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副神经解剖方法分胸锁乳突肌前缘和斜方肌前缘两种,记录观察统计副神经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比较副神经解剖时间,术中误伤副神经几率及术后肩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胸锁乳突肌前缘解剖方法快速简便,受颈丛神经干扰少,不易误伤副神经,术后肩综合征发生率低,易于掌握,平均副神经解剖时间10~15 min;而斜方肌前缘解剖方法平均20~30 min,术中易受颈丛神经分支的干扰,容易误伤副神经。结论:胸锁乳突肌前缘解剖方法比斜方肌前缘解剖方法有较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胸锁乳突肌区域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外科、头颈外科和整形外科均有应用.胸锁乳突肌由枕动脉、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颈干分支等血管营养,肌肉血供丰富,表面皮肤血供稍差.胸锁乳突肌区域组织瓣包括部分胸锁乳突肌瓣、胸锁乳突肌瓣、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胸锁乳突肌肌筋膜瓣和胸锁乳突肌肌骨瓣.应用胸锁乳突肌区域组织瓣可修复腮腺术后局部凹陷畸形、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 ,1 7岁 ,因颈中部瘘管反复溢脓溢液六年入院。 2年前在当地县医院以腮裂瘘管手术切除瘘管 ,出院月余瘘管复发。检查 :左颈中部胸锁乳突肌前缘一瘘管 ,少量分泌物 ,基部隐约触及直径0 .3cm条索状物 ,走行方向不明。临床初诊 :左腮裂瘘管。局麻下行瘘管切除术 ,术中发现瘘管在左胸锁乳突肌前缘气管食管外侧向深部走行 ,沿瘘管分离至椎前筋膜 ,牵拉瘘管时病人做吞咽动作 ,瘘管断离 ,此时见有清亮粘液溢出 ,仔细检查伤口 ,发现瘘管与食管外侧壁相连 ,再次做吞咽动作 ,唾液自瘘管溢出 ,当即断定为颈部食管瘘 ,采取荷包缝合结扎处理瘘管 …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52岁 ,因左颈部包块 2 8天 ,到口腔颌面外科诊治并收入院。包块无痛性、渐进性长大 ,抗炎治疗无效。检查见左颈部耳垂下方一大小约 4.0 cm× 6.0 cm形扁包块 ,无压痛 ,质中等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略活动 ,前内方深入左下颌角深面。颈中份气管前方一大小约1 .0 cm× 1 .0 cm形圆无压痛 ,略活动包块 ,与吞咽活动无关。辅助检查 :颈部 CT检查见 ,左颈部颈动脉鞘与胸锁乳突肌之间有一薄壁环形强化结节 ,1 .5cm×2 .0 cm× 5.0 cm大小 ,中心似有分隔 ,中心低密度为44.1 9Hu,扫描范围内咽部未见明显异常 ,胸 CT、腹全 CT增强检查未见…  相似文献   

10.
胸锁乳突肌上段的血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胸锁乳突肌上段的血供情况,为临床应用胸锁乳突肌-耳大神经瓣或其它蒂在上的胸锁乳突肌瓣提供进一步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应用4例新鲜尸体标本,2例用于血管灌注,2例用于血管铸型,结合两种解剖学研究方法,对胸锁乳突肌上段进行解剖观察,了解其血管构筑情况.结果 胸锁乳突肌上段的血供来源为枕动脉和耳后动脉,且肌内有比较丰富的血管吻合.结论 应用胸锁乳突肌-耳大神经瓣或其它蒂在上的胸锁乳突肌瓣有着可靠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1.
化学感受器瘤又称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发生于头颈部者较罕见,且临床及病理上均易误诊,现将我们所见二例报告如下。例1,女,41岁。颈右侧肿块四年余,渐大。近一年来,出现阵发性头晕、头痛、喉干,易干咳等。曾多次就诊,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查体:颈右侧上部胸锁乳突肌前缘扪及一肿物,核桃大小,部位深在,界清,中等硬度,表面光滑,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后胸锁乳突肌形态学改变。方法:口腔颌面部癌瘤患者50例,术前行颈部CT扫描,患者均接受原发病灶同侧的功能性颈清术,术后3月复诊,同时行颈部CT扫描检查颈清术后的胸锁乳突肌的变化并计算其不对称指数。结果:功能性颈清术后胸锁乳突肌不对称指数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形态学变化以胸锁乳突肌下段最为显著。结论:功能性颈清术后胸锁乳突肌产生显著萎缩,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术中对神经支配、血供或肌肉本身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应用耳屏内联合耳后发际切口及胸锁乳突肌瓣修复术区凹陷畸形,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6例患者分为2组,一组行美容切口并用胸锁乳突肌瓣修复术区凹陷,另一组行传统"S"形切口未做胸锁乳突肌瓣修复;术后随访2a.临床检查暂时性面瘫、涎瘘和术后肿瘤复发,问卷调查Frey综合征、耳垂区麻木、面部瘢痕及畸形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美容切口及胸锁乳突肌瓣修复术区后美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术式,术后暂时性面瘫、涎瘘和术后肿瘤复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美容切口较传统切口隐蔽、美观,胸锁乳突肌瓣修复对术区凹陷畸形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 28例鳃裂囊肿和瘘管中,发生于第一鳃裂13例,第二鳃裂9例,第三鳃裂6例。发病年龄最小4岁,最大47岁,20岁以下占大多数(18╱28)。其中囊肿6例,瘘管22例。所有病例均为单侧。性别及左右两侧发病无明显差异。 第一鳃裂13例均为瘘管,其外口位于耳廓后皮肤者10例,位于耳垂下下颌中部至下颌角之间皮肤处3例。5例患者在外耳道之骨与软骨交界处有内口。管道涉及面神经及腮腺者4例。入院前未确诊而治疗不愈者10例。该组病人全部施行瘘管切除术,其中除一例施3次手术未成功外,2例施2次手术后成功,其余均一次成功。 第二鳃裂9例,其中囊肿6例,瘘管3例。囊肿均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上1/3处。瘘管外口多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甲状软骨水平之间皮肤处。瘘管呈条索状潜行于颈阔肌下方至扁桃体窝。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6例囊肿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经囊膜外分离,完整摘除;3例瘘管患者采用颈部阶梯式切  相似文献   

15.
严斌  李哲光  游士奇  陈作东 《口腔医学》2009,29(12):671-672
目的比较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和胸大肌肌皮瓣修复舌根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优缺点。方法对12例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舌根癌与5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舌根癌术后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17例患者中男12例,女5例,年龄42-77岁,修复范围约3.5cm×4.0cm-6.0cm×6.5cm,胸锁乳突肌肌皮瓣组2例皮瓣二期愈合,2例颈部创口二期愈合,其余肌皮瓣均愈合良好。术后1-2个月追加放疗,未见有皮瓣坏死。结论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舌根癌术后组织缺损较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更简便。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6岁.因左颈上部肿物一年来我科就诊.一年前患者因全身发热,发现左颈上部有一鸽蛋大小的肿物,无任何不适.患者自觉肿物逐渐增大.门诊以“左颈上部肿物”收入院.患者一般情况好,心肺X线片无异常.专科检查:左颈上部可扪及4.5cm×3.0cm的肿物,表面皮肤颜色正常,质中等硬,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界限清,无粘连,无压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左颈上部可探及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最大约4.9cm×3.0cm,小约1.2cm×0.8cm,其内可见液化坏死灶.提示:左颈上部实质性肿块.诊为“左颈上部肿物.”在局麻下行左颈上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胸锁乳突肌与颈内静脉之间,4.5cm×3.0cm×3.0cm大小,实质性,邻近可见2个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诊断: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在肿瘤术后口底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一期修复肿瘤术后口底缺损8例。结果7例胸锁乳突肌肌皮瓣成活,1例皮瓣远端坏死,术后1个月愈合。结论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容易成活,可提供适当面积的肌皮组织,适用于口底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罗加仁 《口腔医学》1983,3(2):90-92
<正> 胸锁乳突肌皮瓣是一种复合皮瓣。主要利用胸锁乳突肌及其附着的皮肤来修复软组织缺损。作者自1979年以来,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肌蒂皮岛瓣和肌瓣三种类型一次修复颌面部缺损11例。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治疗口腔癌30例术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根治性颈清扫术由于需将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及副神经等结构切除,致使术后多数患者存在程度不等的肩部下垂、上肢活动受限、颈部不对称、患侧面部水肿等后遗症。为此,1999-01~2002-04,我们采用保留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及副神经的功能性颈清扫术治疗口腔癌患者3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比较胸锁乳突肌瓣与常用游离皮瓣用于不同年龄、原发灶大小及部位、颈部淋巴转移及全身情况的口腔癌患者的信息,为胸锁乳突肌瓣临床适应证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8年3月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同一术者手术的口腔癌患者58例,其中鳞状细胞癌53例,腺样囊性癌4例,下颌骨肉瘤1例。应用胸锁乳突肌瓣28例、游离皮瓣30例对口腔癌缺损进行同期修复。采用SPSS 22.0软件包分析2种皮瓣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信息及术后功能状况。结果 与游离皮瓣相比,应用胸锁乳突肌瓣的患者原发灶面积多属T1~T2期,部位集中于舌、下牙龈、口底、舌根或口咽,平均年龄较大,术前合并全身疾病较多,手术费用低,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天数少,气管切开率低(P<0.05)。术后随访提示,2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相仿(P>0.05)。结论 口腔癌患者手术缺损选用胸锁乳突肌瓣或游离皮瓣修复,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原发灶大小及部位、颈部淋巴转移及全身情况等多种因素。对于高龄、原发灶较小、合并全身疾病较多的患者,建议多采用胸锁乳突肌瓣修复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