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根据开放获取声明,欧洲研究理事会科学委员会(ERC, 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近日发布了临时过渡立场的开放获取政策。政策要点如下:1.欧洲研究理事会要求所有来自欧洲研究理事会资助的研究项目的同行评议的出版物在出版之后存储到合适的研究知识库中,如PubMed Central,arXiv或机构知识库中,在出版6个月后开放获取。  相似文献   

2.
科技出版物的生产与传播,对于科技事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程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出版工作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支柱。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对科技图书出版工作一直十分重视,从1950年7月1日科学技术出版社(现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前身)正式成立,拉开了新中国科技出版事业的帷幕。    相似文献   

3.
爱尔兰科学、工程与技术研究委员会(IRCSET,Irish Research Council for Science,Engineering & Technology)就关于开放获取研究论文出版物的政策向公众征求意见。IRCSET为关于开放获取出版物的IRCSET议案向研究界以及其他有关团体征求意见。IRCSET打算推出一项政策,要求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只要部分或全部由IRCSET资助,一旦出版就必须开放获取。  相似文献   

4.
2008年2月29日,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宣布将参与SCOAP3计划(Sponsoring Consortium for Open Access Publishing in Particle Physics,粒子物理学开放获取出版资助联盟),IEEE同意将其出版物“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中的相关内容用于建立SCOAP3所提议的新出版模式。由IEEE签署的书面文件表明了它对SCOAP计划的兴趣,也意味着这将给开放获取出版带来持续的资助和商业计划。IEEE出版物服务和产品部的副主任John Bailieul说:“IEEE的会员都是技术发展的引领人物,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世界,包括我们传播和利用研究成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参加全国科技出版工作会议使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对于科技出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科技出版物的生产与传播,对于科技事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程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科技出版工作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支柱。这是因为科技出版物是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一般来说,任何一项科研工作,几乎都无一例外地从查阅科技资料入手,到科技出版物发表科研成果作为阶段性结束,主要依赖于科技出版物这种重要的中介手段,并靠它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科技出版事业的繁荣,就没有科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出版物印制错误控制图航空工业出版社周士林笔者曾在《科技与出版》杂志1995年第4期发表了《出版物印刷错误研究》一文,提出了书稿录(拣)排差错率、校对质量、校对次数和出版物最后的印刷错误率四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见表1。这些公式首次为定量计算出版物的...  相似文献   

7.
郝雨 《今传媒》2005,(9X):56-58
2005年春夏之交,金冠军、戴元光主编的《中国传播思想史》一书出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洋洋194万余言,分为古代卷(上、下)和近代卷以及现当代卷4册。仅仅在一个月之后,许正林的《欧洲传播思想史》紧接着出版(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4月),全书近60万字。两部沉甸甸的大著一起摆在案头,我一下子感觉到,2005年对于传播思想史这一领域的研究来说。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出版史料文丛》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出版科学理论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在我国出版科研史上是有光彩成绩的重要时期。应该说这也反映了我国出版史研究的新面貌和新成就。出版史要叙述出版发展的历史,阐明出版工作和出版物,以及出版家(他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及其贡献等)在社会经济变化、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当前电子出版物发展的两点认识清华大学科技传播研究中心金兼斌一、出版管理和市场繁荣1996年国家颁布了《关于电子出版物管理的暂行规定》,对于电子出版物的管理归属、审批、制作出版、发行等都作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在我国,出版物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出版权...  相似文献   

10.
比较数字阅读时代的三种终端设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多数读者而言,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最直观的不同,就是阅读介质的不同。传统出版物往往以纸为介质,而数字出版物绝不会以纸为介质-它往往依靠多种电子平台、移动终端向读者提供信息。正是因为这点显著的不同,笔者认为从传播介质(即终端阅读设备)的角度来探析如今的数字化阅读消费,不失为一个办法。传播介质的不同,使得数字出版物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交互性强等传统出版物不具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知识创造价值的时代。出版是知识的扩散,是知识的社会化,出版社的价值(作用)体现在知识的固化与社会化过程中。知识社会化的过程是出版社获取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过程,也是自身市场化的过程。知识经济时代,在细分程度越来越高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出版物...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出版服务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开始尝试开展出版服务。本文从出版物类型、服务平台、数字保存及附加服务等方面,对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出版服务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基于出版内容的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升级策略框架,从低到高包括四个层次:(1)与出版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和资助支持;(2)基于机构知识库的学术成果发布和基于馆藏资源的数字出版;(3)对经过同行评议的高质量资源进行开放获取出版;(4)基于同行评议的数据出版。同时,以“强基计划”为背景,提出了开展参与教学的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具体策略。图1。表2。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13.
张忠凯 《出版参考》2023,(10):11-14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地方集团数字出版在新时期背景下正面临着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作为一种新型的出版方式,地方集团数字出版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以网络平台为传播渠道,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内容,推动传统出版物向数字化转型。本文将重点关注地方集团数字出版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业的发展靠农业科技的推动,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靠的是把大量高质量的科技出版物及时快速地送到农民手中并被农民学习掌握采用,这是出版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王庆 《出版参考》2023,(9):16-19
当前我国出版业正面临严峻挑战与深刻变革,传统出版物的内容表达方式、产品呈现形式与营销渠道均需要更新与重塑。文章结合各出版集团的实践案例,提出出版在传承文化、传播文明方面的独特价值仍无可取代,要在顶层设计、人才培养、科技赋能、渠道变革、版权运营等方面积极探索,进一步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技出版如何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科技出版物的需求带来了科技出版业的繁荣与发展,科技出版市场的容量也得到了迅速扩大.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既不受国界的限制,也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科技出版物在世界出版市场公平竞争就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出版物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营销策略和方式有许多相似和相近的地方,这就为我国科技出版业走向世界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17.
王芳 《出版广角》2022,(6):77-80
随着现代数字科技的飞速发展,具有“亲数字”媒体特征的电子音像出版以多元的内容形式、产品形态和传播渠道,成为推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传承、传播与发展的有效媒介。我国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电子音像出版物在出版形式、产品形态、传播途径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创新空间。就布依族地区的发展现状而言,电子音像出版与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有...  相似文献   

18.
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因特网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以此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近几年来,以德国马普学会(Max Planck Society)、开放社会协会(Open Society Institute)等为代表的许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积极推动科技信息开放获取运动,  相似文献   

19.
科学信息开放获取战略与政策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因特网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以此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近几年来,以德国马普学会(Max Planck Society)、开放社会协会(Open Society Institute)等为代表的许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积极推动科技信息开放获取运动,2002发布了《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相似文献   

20.
全媒体出版是一种将内容资源赋予多种媒介进行出版的传播形态,通过传统出版与新媒体数字出版的协同发展,使内容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和利用。在满足内容资源符合全媒体出版条件、出版单位需具备一定的制作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内容发布平台、出版产品具备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这三大主要条件的基础上,全媒体出版可以通过实体出版物销售、音频和视频付费点播以及APP(第三方应用程序)应用付费下载等形式为出版社带来多样化的盈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