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鲁炎 《河南中医》1995,15(2):107-108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腺病12例李鲁炎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225002)主题词子宫内膜异位/中医药疗法,@子宫肌腺病/中医药疗法子宫肌腺病是妇科中的常见病之一,据报道妇科手术切除的子宫标本中6~40%有子宫肌腺病。此病是由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  相似文献   

2.
子宫腺肌病(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中医认为,该病病位主要在肝、肾,病性多属虚。该文介绍宋光明教授使用针刺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经验,认为厥阴旺盛也会导致崩漏,运用五行生化理论配伍穴位针刺治疗子宫腺肌病,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为子宫腺肌病,少数子宫腺肌病病灶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似肌壁间肌瘤,又称为子宫腺肌瘤[1]。子宫腺肌病和腺肌瘤是一种危害青、中年女性健康的妇科疑难病症,当被确诊为该病后,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慌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经妇科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经阴道检查情况。结果:50例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单纯子宫腺肌病24例,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20例,诊断符合率88%。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准确率较高,检查迅速且无痛苦、无创伤,可作为子宫腺肌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是由于有功能的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体的肌壁层内,受卵巢雌激素的影响,产生少量阴道流血而引起痛经、月经失调、不孕等临床表现.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子宫腺肌病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6-2008年我院用B超诊断的158例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特征,旨在探讨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子宫腺肌病为妇科临床常见疑难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治疗棘手。导师魏绍斌主任医师从“瘀毒内停,痰湿凝滞,积久成癍”论治子宫腺肌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疑难病,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且价格高,根治手术让年轻患者不能接受,2004年12月-2006年12月,我们采用化瘀消瘕汤口服配合消痛散外敷治疗子宫腺肌病,收到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数字减影术(DSA)下经导管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子宫动脉灌注结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并对不同类型子宫腺肌病疗效作一比较。方法选择33例根据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并经B超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再在Selding's方法完成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造影证实为弥漫型子宫腺肌病和局灶型子宫肌腺病(或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分成两组,用MTX50mg子宫动脉局部灌注,并加用新鲜明胶海绵颗粒(直径1~3mm)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后观察MTX药物灌注子宫动脉栓塞前后,患者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性激素水平变化及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变化。结果MTX灌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无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经治疗的全部病例月经量减少,痛经疼痛程度减轻,子宫体积明显缩小,且弥漫型子宫腺肌病疗效更为显著。结论微创介入技术和药物相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尤其适合治疗弥漫型子宫腺肌病。  相似文献   

9.
胥受天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素蕊 《山西中医》2011,27(10):9-9
胥受天系江苏省名老中医,从医60余年,在长期从事妇科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采用分期用药的方法,屡获良效。笔者有幸跟随胥老学习,获益良多,兹将胥老论治子宫腺肌病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侵人到子宫肌层内。近年来已将之划分为一种独立的子宫疾病而有别于于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样,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已明显上升,成为妇科常见病[1]。但本病的术前误诊率各地报道都很高[2,3]。为此,本文就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70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及临床诊断要点,旨在引起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进一步重视,提高其术前诊断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1986年1月~1997年12月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病70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55岁,平均42岁。1.2病理诊断:70…  相似文献   

11.
<正>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的病症,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其发病原因及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成为妇科的常见病。以往子宫腺肌病的药物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多采用手术子宫切除的方法。近年来我院采用米非司酮结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子宫腺肌病,这一妇科常见病也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以往认为,子宫腺肌病为内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的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病因·流行病学·症状及药物治疗效果等方面均不相同,已予以区别[2].子宫腺肌病在手上前不易诊断,误诊率高,多误诊为子宫肌瘤[3].本文对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邢风琴  余香格 《河北中医》2012,(10):1490-1492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的良性疾病,在妇科手术切除的子宫标本中检出率为4%~60%。病理为正常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向子宫肌层浸润并刺激肌纤维增生。以痛经、月经增多为主要症状。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全子宫切除,但对年轻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显然不妥。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应用为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保守治疗的方法,并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可,但有一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不久出现复发。我们将溯源追本汤随证加减用于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的巩固治疗,体会如下。1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下瘀血汤合四逆散加味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为子宫腺肌病,是妇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常因痛经逐年加重和月经量多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临证运用下瘀血汤合四逆散加味治疗子宫腺肌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疼痛是影响育龄期妇女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孙教授认为子宫腺肌症的病机为血瘀,久病伴气虚肝郁,治疗上分期治疗,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非经期与经期用药区分开来,采用活血化瘀,兼以疏肝理气、益气养血之法。  相似文献   

16.
重用紫草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以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逐渐加剧的进行性痛经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目前,子宫腺肌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妇科常见病.且多数患者倾向保守治疗,西药如孕激素、达那唑、GnRH-a等由于副反应大而不被广泛应用.自2008年4月-2010年12月,笔者采用重用紫草治疗子宫腺肌病45例,临床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为子宫腺肌病,是妇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常因痛经逐年加重和月经量多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桂枝茯苓丸合四逆散加味治疗子宫腺肌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以下简称肌瘤、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二者在临床及超声图像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相互误诊时有发生。本文就我院自2003年以来,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肌瘤、腺肌病268例的B超图像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子宫腺肌病为妇科常见疑难疾病,中医药辨证论治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控制局部病灶,提高妊娠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在新版的2015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指南的子宫腺肌病部分,明确提出"某些中药对痛经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以试用"。但目前尚缺乏大量的高质量临床试验证据支持,缺乏一整套完整的疗效评价体系和严谨的思路方法。通过科学方法对中医药防治效果进行评价、表达与阐释,是提高子宫腺肌病临床治疗水平及中医药贡献度的关键环节。通过对中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优势及评价指标的总结及思考,尝试提出开展子宫腺肌病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少腹逐瘀汤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壁间妊娠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某,女,26岁。于1997年4月5日因小腹疼痛、恶心、呕吐1周,阴道间断出血3天,加重半天就诊。患者停经46天,查尿HCG(+)。既往有子宫腺肌病病史,婚后1年未孕,平素月经量多,痛经,曾做彩超及X线碘油造影,诊为子宫腺肌病。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