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秦应娟 《黑龙江医药》2010,23(2):243-244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0例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两组患者均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为每周100—150μ/kg,待血细胞比容升至0.33后减量,同时两组患者根据血清铁蛋白的水平给予静脉使用蔗糖铁,使血清铁蛋白维持在500彬L以上并补充叶酸和维B12。治疗组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克,每周三次,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贫血情况明显好转,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于治疗后4、8、12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分别减少18%、34%和50%,而对照组用量无明显减少。同时治疗组血压升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充左卡尼汀能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同时可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并明显改善透析患者肌痉挛、肌无力、心绞痛、心力衰竭及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唐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109-110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8例尿毒症且具有肾性贫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2次/周,3000 U/次.治疗组于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2次/周.3个月为1个观察周期.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升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增强肾性贫血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肾性贫血患者分到观察组(n=28例)和对照组(n=28例),两种患者均予以琥珀酸亚铁、叶酸等纠正贫血治疗,同时施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每次血透后予以20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每次血透后予以左卡尼汀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12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相较于单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采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更佳,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40例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于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EPO,每周150 U/kg,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每周3次,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Hb、HC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至12周时EPO用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疗效更佳,同时可减少EPO用量,降低促红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泽梅  刘春  晏佳  余慰  张燕佳 《中国药业》2010,19(13):78-79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均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150U/kg;治疗组加用左卡尼汀1.0g,静脉注射,每周2次,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结束时,治疗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可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同时治疗组于每次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疗程共12周。结果治疗组Hb、H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将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2组同时于血透后每周给予r-HuEPO100—150U/kg皮下注射,待血红蛋白(Hb)≥110g/L,红细胞压积(Hct)≥30%后减量,维持Hct在30%-35%;治疗组另于每次血透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2.0g,共12周。结果2组患者的Hb、Hc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红细胞生成素的每周平均用量较对照组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肾性贫血患者38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9例,治疗组于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及促红细胞生成素,而对照组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高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联合左卡尼汀能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降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MHD患者肾性贫血及营养状态的疗效。方法将肾性贫血患者62例分成2组,每组31例。两组同时于血液透析后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150 U/kg。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于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2.0 g,2次/周,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并且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左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应用治疗肾性贫血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1例,观察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都静脉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100~150U/kg。治疗组于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每周3次。结果:治疗组Hb、Hct提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应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公开发表的有关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并改善其营养状况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中文文献,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项目的质量,用RevMan 5.0统计软件对9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合计428例血液透析患者入选.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左卡尼汀的加入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WMD=9.21,95.% CI(7.69 ~ 10.73)]和血细胞比容[WMD =2.61,95% CI(2.28~2.93)],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WMD=-38.24,95% CI(-76.87 ~0.39)],从而改善肾性贫血状况;同时提高血清白蛋白[WMD=1.64,95%CI(1.04~2.24的)]、血浆总蛋白[WMD=2.72,95% CI(0.67~4.77)],从而改善营养状况;对甘油三酯[WMD=-0.01,95% CI(-0.11~0.10)]和血磷[WMD =0.09,95%CI(0.00~0.19)]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左卡尼汀能有效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水平,并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同时对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不同给药途径补铁对肾性贫血的疗效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分为口服铁组与静脉铁组,分别采取口服与静脉的方式对铁进行补充,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进行监测。结果静脉铁组Hct及Hb水平提升幅度高于口服铁组,且TAST及SF水平提升显著高于治疗之前,并与口服铁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口服铁组后期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有所增加,而静脉铁组随着Hb和Het水平的升高,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得以减少。结论静脉应用右旋糖酐铁的效果安全、有效,可促使肾性贫血的良好改善,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的减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翁俊影  王林根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79+81-79,81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10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左卡尼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数值。结果治疗组患者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补充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血红蛋白,同时减少促红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频率为2~3次/周,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hEPO治疗,疗程为16周。在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TSF),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b、HCT、ALB、TG、BMI及TSF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有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需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应用rhEPO能改善贫血,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早产儿(胎龄30~35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从出生第7天开始给予rhEPO250IU/(kg·次),隔日1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共用药4周,必要时输血。分别检测用药前、用药后4周血常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血常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为16.7%,对照组为39.6%)。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效果明显,可减少输血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于慢性心功能能不全合并贫血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慢性心功能能不全合并贫血患者6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铁剂抗贫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由(3.6±0.3)级改善为(1.6±0.2)级;对照组由(3.7±0.7)级改善为(2.8±0.4)级,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Hb、RBC、SV、CO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均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b、RBC、SV、CO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LVEF、FS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A无明显变化.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贫血程度直接影响到患者心脏功能的分级.在进行常规改善心功能不全治疗基础上,再予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