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该文以相同工区、相同测线上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地震折射波法相结合进行勘探为例,对划分地层界面,确定覆盖层厚度进行了综合对比与解释,结果表明:折射波法弥补了高密度电法分层的不足,而高密度电法弥补了折射波法对层面周围环境无法得知更详细地质情况的缺陷。当地球物理条件较差时,地震折射波法比高密度电法的勘探效果好。如果这两种物探方法相互补充,可得到更准确的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2.
前言在浅层地震初至折射波法勘探中,时常遇到变速覆盖层即不均匀的地表上部土层或风化层,其地震波速并不是常数,往往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我们把这种随深度增大的地震波称之为潜射波,其时距曲线称之为潜射波时距曲线。本文将讨论覆盖层波速具有明显梯度,下层介质为常速高速层的界面上产生折射波的情况。并导出了潜射波时距曲  相似文献   

3.
继“变速覆盖层单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的解释”讨论之后,我们继续讨论了第二层为变速层的潜射波时距曲线和底部为常速高速层的折射波时距曲线的解释方法。可用潜射波时距曲线的“始点”求第一层的厚度,然后用第二界面的折射波时距曲线的截距时间求第二层变速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4.
震源在煤层内激发后,当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时,将同时形成槽波和折射波,折射波沿煤层与顶底板的分界面传播并不断重新进入煤层而被检波器接收,与在地面激发和接收的折射波不同,在煤层内激发和接收的折射波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和频散性,是井下地震波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其探测构造的能力一直缺乏深入的研究,为了验证折射波探测陷落柱的有效性,分析了折射波的形成与传播规律以及在遭遇陷落柱时速度与振幅的变化情况,通过对含陷落柱工作面模型的正演模拟,比较和分析了陷落柱对折射波与槽波振幅的不同影响,通过将振幅衰减系数成像方法应用于折射波上,实现了利用折射波对工作面内隐伏陷落柱的探测,对碾沟矿2101工作面实际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井下地震记录中既包含槽波也包含折射波,折射波的纵横波速度接近于围岩的纵横波速度,折射波振幅弱于槽波,但在特殊地质条件下会出现折射波振幅强于槽波的现象;陷落柱等贯穿煤层和顶底板的异常构造能够对折射波振幅造成较大影响,遭遇陷落柱时折射波的振幅衰减程度大于槽波,折射波振幅衰减系数的成像结果能够有效反映实际陷落柱的位置与边界;折射波成像精度低于槽波,可作为槽波探测的有效补充,特殊地质条件下槽波能量弱,此时折射波可替代槽波实现陷落柱探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时间场法来解释浅层地震折射法勘探中地层的界面,是通过PC-1500计算机实现的。本程序从包络线的数学原理出发,建立等时线的参数方程,直接求出界面上的点。本程序可解释任意剖面长度、任意点距、地形起伏以及覆盖层速度变化等复杂情况,打印输出解释结果并绘出解释图。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浅层折射波法和瞬态面波勘探法在桥梁选址中的应用,查明了桥址范围内的覆盖层厚度、基岩的起伏形态、岩性分界线等,为桥梁的工程地质勘察提供了物探依据。  相似文献   

7.
前言近些年来,在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和探矿中,都日益广泛地应用浅层地震勘探方法。随着仪器的更新,实现了数字化,数据处理和解释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折射波法是浅层地震三种方法——折射、反射和纵横波法中用得最多的一种,实现解释自动化意义很大。这里介绍一种折射波法资料解释电算原理,主要根据美国地质调查所爱克迈(Ackerman)近几年来的工作结果。一、速度分布模型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假定地层分布可以抽象地用地震波速度分布来表示如图1。 x、y、v分别表示界面转折或速度变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介绍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在景德镇南环高速公路隧道勘察中的应用,说明折射波法不仅具有工作效率高、可沿线追踪的特点,而且能够确定隧道围岩类别,从而对地下不良地质体全面调查.  相似文献   

9.
折射波法具有工作效率高、可沿线追踪、提供信息量大及对地下不良地质体调查较全面等特点。介绍了折射波法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工程实例,阐明折射波方法在高速公路勘察中的应用条件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用浅层折射波法、波速测试、电测井、放射性测井、旁压试验及点荷载试验等方法综合评价岩石风化程度的工程实例。提出了某些地区划分几种岩石风化界面及风化程度的物理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煤矿采空区及巷道的井地联合地震超前勘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覃思  程建远  胡继武  吴海 《煤炭学报》2015,40(3):636-639
废弃矿井的采空区及巷道由于位置不清楚极易造成水患危及矿工生命安全,其超前探测是煤矿一直希望解决的问题。在陕北某煤矿井下通过在煤壁中放炮,地表布设地震仪接收的方式,采集了井地联合地震数据。在对此数据进行地表高差走时补偿之后,根据速度差异,确定出了炮点前方采空区沿侧线方向上的分布边界。应用散射波成像技术,将煤层顶板滑行波在巷道边界激发的散射波能量相对增强并成像,确认此处确实存在地质不连续体(巷道)。结果表明,井下放炮,地表接收的井地联合超前探测方式,对煤层前方废弃巷道、采空区的探测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对激发点置于迎头远端一炮多收系统煤巷内不同地质模型中的弹性波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地质模型中的波场特征。研究表明:采用激发点置于迎头远端底板激发底板接收的观测接收方式可以有效排除顶板波的干扰;工作面前方构造界面反射波清晰且表现为负视速度,可通过视速度滤波进行识别提取;工作面绕射波为主要干扰,其出现位置可预测和波列较宽是区别于前方构造界面反射波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震CT技术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地震波运动学理论,分析了地震波在“岩-煤-岩”特殊结构中的传播路径特征,结合现场实测数据统计结果,得出通过地震波走时CT技术,可利用回采工作面煤岩交界面的折射波对顶(底)板纵波波速进行成像,进而间接反映煤层性质。深入分析了地震波波速和地震波波速梯度与冲击地压危险性的相关性,以此为基础,初步建立了以地震波波速异常系数和地震波波速梯度系数为主要因子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模型。该模型基于地震CT技术对煤岩体纵波波速的成像数据,评价结论以二维图像形式表现。将该模型应用于新疆宽沟煤矿冲击地压工作面,评价结论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TI介质中三分量转换波的速度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赟  杨德义  芦俊 《煤炭学报》2009,34(6):752-755
对TI介质中三分量转换波的速度比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转换波速度比求取的系列公式;通过推证得出VTI与HTI介质中速度比与裂缝隙同测线的夹角无关,TI介质速度比的计算不受裂缝、隙方位角影响.对速度比误差的讨论表明,转换波速度较小的误差可给转换波速度比带来较大的误差,而当P波速度和转换波速度均含有误差且误差方向相同时,速度比的误差率可相对减小;当P波速度的误差率和转换波速度的误差率相同时,可消除速度比的误差.  相似文献   

15.
用标准贯入试验方法时锤击数的取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地区花岗岩强风化界面的确定 ,在采用标准贯入试验作定量评价时 ,锤击数N是否修正 ,不同规范定义不一。该文以剪切波速成果为参照标准 ,结合经验鉴别 ,对工程实测资料进行剖析 ,最终认为N值应修正  相似文献   

16.
矿井震波超前探测系统(MSP)是一种多波、多分量、高分辨的反射地震勘探系统。MSP应用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均匀地质体时产生反射的原理,利用负视速度同相轴作为识别来自迎头前方界面的反射波标志,通过分析岩层的反射波传播速度,来确定反射层所对应的地质界面的空间位置和规模及其产状,并根据反射波的组合特征及其动力学特征、岩石物理力学参数等资料来解释和推断地质体的性质。论文主要结合MSP技术在平煤十二矿的应用验证MSP系统以及本安型KDZ1114-6B30巷道地质探测仪对巷道掘进安全施工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丛森  程建远  王保利  王云宏  樊鑫 《煤炭学报》2018,43(Z2):426-433
工作面上覆采空区遗留煤柱造成的应力异常,给煤矿开采带来极大安全隐患,爆破是消除煤柱应力集中的常用办法,但是缺少对爆破效果进行评价的技术。分析了槽波波速与应力之间的定性关系,上覆煤柱爆破前后进行2次槽波波速层析成像,并计算2次槽波波速差值,对工作面上覆煤柱爆破卸压效果进行评价。将槽波波速成像结果与数值模拟、矿压监测结果以及回采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内槽波波速与围岩应力状态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槽波波速能够有效地反映工作面内应力分布及转移情况,合理评价煤柱爆破卸压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国田 《中州煤炭》2018,(3):96-99,103
为了分析实际接收的槽波信息,真实反演地质条件,采用Matlab数学模拟软件,对影响煤矿井下槽波频散特性影响因素,底板岩层横波速度、煤层横波速度、煤的密度、顶底板岩层密度、煤层厚度等对频散曲线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煤层的横波速度对煤矿井下槽波频散特性的影响最大,埃里相位的速度与煤层的横波速度密切相关,煤层的横波速度越高,埃里相位的速度也越高;围岩和煤层密度对勒夫型槽波的频散特性影响最低,因此在实际探测时,可以忽略围岩和煤层密度对频散特性的影响,为煤矿安全掘进回采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室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高渗透性、高生产压差会导致高流体流速,从而导致界面波的开尔文-赫尔姆霍兹不稳定性效应,开尔文-赫尔姆霍兹不稳定性效应将引起段塞流。同时建立了一个新的流动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可以预测段塞流的形成。利用低表面张力的压裂液开采并且结合现场连续、缓慢、稳定的生产可减少段塞流的生成从而减少对煤层气储层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苏晓云 《煤炭工程》2020,52(10):137-142
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在工作面采前精确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针对我国各个矿区的槽波发育特征的系统性研究较少。笔者通过建立不同煤厚、不同矿区对应的不同围岩速度的三维数值模型进行正演模拟,研究槽波赋存发育特征,再以主要矿区37个煤矿实际槽波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我国主要矿区煤层槽波赋存发育特征。研究表明,在同一大区域相邻矿区内,由于含煤地层相近,槽波埃里相速度及频率相近|槽波波速与围岩波速呈反相关,围岩速度越高,槽波埃里相速度越低|矿区构造发育与煤层槽导条件有关,构造相对简单的地区槽波发育较好。研究结果可为槽波实际资料的解释、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