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火电厂运行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问题,加强烟气脱硫脱硝工作是大势所趋.本文对火电厂大气污染物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燃煤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火电厂燃煤过程排放的污染物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基于对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大量调研,回顾了"十五"以来我国燃煤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石灰石-石膏法、烟气循环流化床、海水脱硫、氨法等脱硫技术,并简要介绍了每种技术的应用现状;对炉内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及SCR、SNCR等烟气脱硝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概括.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脱硫脱硝行业的主要问题和开发重点.  相似文献   

3.
舟丹 《中外能源》2013,(6):39-39
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并首次明确提出多重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要求。业内专家表示,这一通知表明我国在“十二五”时期大气污染防治因子将逐渐扩展,涵盖氮氧化物、臭氧、可吸入颗粒物、有毒有害物质.实现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同时.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将成为我国“十二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也进一步明确了对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防治的要求,电力行业要进一步强化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制度。提高火电机组脱硫效率,同时加强氮氧化物污染减排,建立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新建、扩建、改建火电厂应按要求配建烟气脱硝设施,重点区域内的火电厂应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安装脱硝设施.其他区域的火电厂应预留烟气脱硝设施空间。  相似文献   

4.
自2014年7月1日起,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开始执行,对火电厂锅炉的尾气排放要求来到了崭新的时代。怎样将尾气排放指标达标,还市民蓝天白云,就成为锅炉改造人员的目标和追求,现通过实例简介火电厂的脱硫脱硝改造工艺。  相似文献   

5.
《电力与能源》2015,(5):701-708
面对巨大的环境保护压力,能源供给以煤炭为主的我国,在现行严格的火电厂排放标准基础上,提出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要求,即燃煤机组达到天然气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标准。介绍了各种先进高效的除尘、脱硫、脱硝技术,以及各个烟气污染物脱除装置的协同效应和超低排放工程实施情况,指出多种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集成技术是燃煤电厂烟气污染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火电厂燃煤中排放的硫化物及氮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经济且有效地控制燃煤电厂排放的SO2与NOx对中国这样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资源的国家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中国现今的脱硫脱硝技术并着重介绍了几种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分析它们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具有应用前景的脱硫脱硝技术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烟气脱硝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站锅炉燃煤烟气中的NOx是主要大气污染物质,目前烟气同步脱硫脱硝技术是研究的重点。本文概述了NOx的形成机理,及传统干法、湿法和同步脱硫脱硝技术的原理、特点和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烟气同步脱硫脱硝技术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简称"方案")已经印发实施,方案将加大工业大气污染整治作为七大任务之一。提出钢铁、燃煤锅炉等实施特别排放限值,率先完成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非电工业治理一直是雾霾治理的一块短板。随着政策对非电工业大气污染排放的重视度提升,在电力行业脱硫脱硝市场接近饱和的背景下,非电工业领域将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下  相似文献   

9.
脱硫脱硝系统的投用运行,是火电厂污染物减排的重要举措。针对脱硫脱硝系统运行过程存在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基于区间线性规划(ILP)方法,研究开发了一个物料控制-空气质量管理(MC-AQM)模型,进行火电厂脱硫脱硝物料耗量规划以及空气质量管理规划。开发的MC-AQM模型不仅能够处理表示为离散区间数的不确定性,而且能够反映系统复杂性。MC-AQM模型应用到一个假设的脱硫脱硝系统运行案例问题中,模型区间解被获取。结果分析表明:在满足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条件下,基于机组运行参数和气象参数,机组运行能够确定合适的脱硫效率和脱硝效率,进而确定合理的脱硫石灰石耗量和脱硝液氨耗量,从而制定有效的物料控制和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0.
烟气脱硫除尘治理--介绍一种高效脱硫除尘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湿法脱硫除尘装置,分析了其除尘脱硫机理,对锅炉用户烟气脱硫除尘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介绍了沈阳国新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2×116 MW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烟气配套的脱硫脱硝除尘装置的设计、施工及运行情况。通过对运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炉内喷钙脱硫、SNCR脱硝+炉后DSC-M同时脱硫脱硝除尘干式超净+技术"可实现超高的脱硫脱硝除尘效率,可低成本地实现燃煤烟气SO_2、NO_x及烟尘的达标排放,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目前燃煤电厂主流的污染物控制设备SCR脱硝装置、除尘设备和湿法脱硫装置中汞形态转化及污染物控制设备对汞的脱除的研究现状.指出SCR催化剂促进元素态汞的氧化,除尘设备和湿法脱硫装置对汞有一定的脱除作用.认为在除尘设备上游喷入低廉而高效的脱汞吸附剂和发展WFGD脱硫脱汞吸附剂是2015已建成电厂脱汞具有前景的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3.
詹玮 《节能》2015,34(3)
火电厂燃煤中排放的SO2和NOX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控制SO2和NOX的排放是我国和世界环保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探讨国内外主要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分类、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前景,对燃煤火电厂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火电厂烟气处理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其中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就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烟气处理技术,它的环保性和技术优势使得火电厂烟气处理更高效。当前,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下,将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在火电厂烟气处理中进行推广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对火电厂烟气处理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展开论述,以期为实践工作带来一点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以铝基铜干法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及再生工艺为基准,设计了1套新型回转式脱硫脱硝及再生一体化反应器,并采用Fluent软件对新型反应器内部脱硫脱硝及再生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结果表明:新型回转式反应器的结构采用分区设计、结构紧凑,有效避免了再生气体的泄漏,减少了安全事故,并可在脱硫脱硝的同时对催化剂进行再生循环使用,降低了运行成本;整体反应器的脱硫、脱硝效率达到90%以上,符合新颁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且再生效率完全满足反应器再次进行脱硫、脱硝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燃煤烟气中所含有的SO2和NOX是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目前关于烟气同步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成为热点,文中介绍几种烟气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从而说明烟气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各自的特点、机理及存在问题;并为同步脱硫脱销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循环流化床干法烟气脱硫(CFB-FGD)技术是一种脱硫与除尘一体化技术,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市场占有率在干法脱硫中据第一。经测试发现,该技术兼有一定的脱硝效果,在不同场合下脱硝率能够达到5%~25%,尤其是在钢铁烧结烟气条件下,脱硝率较高,因此在钢铁烧结烟气治理中得到应用,用于烟尘、硫和硝的联合脱除。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签订合作开发协议以宝钢四号600m~2烧结机烟气多组份污染  相似文献   

18.
菲达环保     
《中国能源》2016,(2):6-6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环保机械行业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同时具备60万kW及以上机组除尘、输灰、脱硫、脱硝等环保装备,以及大型垃圾焚烧净化系统大成套总承包能力的企业,是先进的燃煤电站除尘设备供应商。公司各主导产品技术均处于先进水平,多项产品荣获国家自主创新产品、国内先创等荣誉。公司长期专注于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9.
烟气联合脱硫脱硝技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颁布,对SO2和NOx排放的限制更加严格.联合脱硫脱氮技术比单独脱硫或脱氮更有优势,是未来控制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方法.对CuO脱硫脱硝技术和活性炭联合脱硫脱硝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对比,主要分析了温度对Al2O3载体和活性炭结构的影响及再生方式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最后指出了这2种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很大一部分来自燃煤工业锅炉,本文旨在通过对脱硝工艺现状进行分析,给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对京津冀地区燃煤工业锅炉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包括脱硫脱硝除尘前后排放浓度,技术投资等相关数据。建立工业锅炉的脱硝技术综合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模糊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不同吨位工业锅炉的脱硝技术综合评价分数。在经济性,技术性和环境特性三项中,经济性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低氮燃烧法在经济性方面显现出巨大优势,在其不能达到排放标准情况下,应补充SNCR或液体吸附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