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麻醉护士干预的椎管内分娩镇痛护理对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的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便利抽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由助产士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由麻醉护士实施麻醉护理。比较2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分娩结局、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长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产妇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产妇对分娩镇痛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麻醉护士干预的分娩镇痛护理能够有效减轻分娩疼痛程度、缩短产程、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分娩镇痛护理满意度,为产妇提供安全、舒适、有效的分娩过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硬膜外麻在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研究组采用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100例产妇行分娩镇痛,对照组100例产妇未使用分娩镇痛药物进入产程的,比较两组产妇疼痛情况、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第一产程明显缩短(P<0.05),两组间的分娩方式以及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120例分娩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未开展任何的分娩镇痛,观察组进行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比较两组分娩疼痛程度;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产妇疼痛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总量、产后出血量、第二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分娩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镇痛前两组疼痛VAS评分相近(P0.05);宫口全开时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总量、产后出血量、第二产程时间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在分娩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同时,减轻产妇的产痛程度,且对于妊娠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spinocath连续输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行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120例(ASAⅠ-Ⅱ级),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镇痛药液的配置:A组生理盐水30mL+舒芬太尼45μg;B组生理盐水30mL+舒芬太尼60μg;C组生理盐水30mL+舒芬太尼75μg;D组生理盐水30mL+舒芬太尼90μg;4组其他处理均相同。自控镇痛(PCA)设置方案为背景剂量为2mL,维持剂量为2mL·h-1,PCA按压1次为1mL,锁时为45min。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首剂镇痛持续时间,PCA用药总量及PCA按压次数和产妇运动阻滞情况,记录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镇痛满意度等。结果 C、D组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较A组缩短,A组首剂镇痛持续时间较C、D组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用药总量及PCA按压次数D组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一产程时间较B、C、D组延长(P<0.05);4组产妇无一出现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D组瘙痒的发生率较A、B、C组明显升高(P<0.05);无一例产妇对镇痛效果不满意。结论蛛网膜下spi-nocath单纯连续输注小剂量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拟自然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根据自愿分为两组,要求行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219例产妇为镇痛组,193例不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情况和母婴结局。结果 1疼痛结果:两组产妇在宫口开3cm左右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2产程:镇痛组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第三产程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母婴结局:两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率、会阴撕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产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镇痛组尿潴留发生率为25.57%,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满足了产妇个性化镇痛的需求,可缩短产程而对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04-106
目的研究可行走式无痛分娩在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11月期间分娩产妇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自然分娩,未采取镇痛措施;可行走式镇痛组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无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各个产程时间、分娩疼痛评分、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可行走式镇痛组镇痛期间进行Bromage评估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结果可行走式镇痛组产妇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第一产程时间、分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行走式镇痛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产妇镇痛期间与对照组一样,均能行走。结论可行走式无痛分娩在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高,能有效减轻产妇分娩阵痛,缩短第一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相明 《当代医学》2016,(13):19-20
目的 探讨椎管内阻滞和导乐仪联合应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2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均行导乐仪镇痛,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另给予椎管内阻滞麻醉,比较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以及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主要表现为0级和I级,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内阻滞麻醉联合导乐仪应用于分娩具有良好分娩镇痛效果,可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宋庆华 《求医问药》2014,(3X):91-92
目的:探讨全产程应用腰硬联合阻滞技术进行分娩镇痛的产程管理工作。方法:将300例全产程应用腰硬联合阻滞技术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未进行分娩镇痛的3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当观察组产妇的宫口开大1厘米时,由麻醉医师应用腰硬联合阻滞技术为产妇进行镇痛,然后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不良反应及新生儿的状况等。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手术率以及第一产程活跃期的时间均明显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该组产妇的在第一产程潜伏期、第二产程的时间、第三产程的时间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全产程应用腰硬联合阻滞技术进行分娩镇痛的过程中,通过开展麻醉配合、观察产妇的三个产程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产程管理工作,可减轻产妇的疼痛,降低剖宫产率,缩短第一产程的活跃期,保障母婴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分娩镇痛效应。方法 60例待产并有自然分娩意愿的产妇根据是否采用分娩镇痛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30例。对照组自然分娩,无镇痛方式。研究组自然分娩过程中采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方式。比较两组产程、疼痛程度及妊娠结局。结果 研究组各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产妇明显缩短(P<0.05),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产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儿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以及对产程、婴儿和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L3~4间隙行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观察产程变化、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分娩疼痛有显著性差异(P<0 01);分娩镇痛可缩短活跃期时间,但对第2和第3产程无明显影响.对分娩方式无影响(P>0 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 05).观察组无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有利于减轻分娩时的疼痛,缩短活跃期时间,加速产程进展,对产妇、胎儿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产程、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的产妇216例,全部足月、单胎、头位,无妊娠并发症,无麻醉禁忌证,评估经阴道分娩无困难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非药物性分娩镇痛。观察2组产妇分娩疼痛的程度、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期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宫口扩张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好,缩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活跃期和第三产程时间(P〈0.01),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对母婴均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加速产程进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方法对130例产妇分娩时实施硬膜外麻醉并给予相应的助产措施(镇痛组),与70例未实施麻醉者(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效果优于对照组。镇痛组活跃期宫颈扩张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缩短,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具有安全起效快、持续时间可控制、对产妇生理影响小,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并能缩短产程等优点。配合相应的临床支持,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囊助产在产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68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自然分娩方式,观察组产妇采用气囊助产辅助分娩。对2组产妇的产程、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P<0.01),观察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软产道裂伤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助产术有助于缩短产程,减少产妇分娩时承受的痛苦,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瑞芬太尼0.1μg·kg^-1·min^-1静脉滴注用于分娩镇痛的健康初产妇302例为镇痛组,221例健康初产妇为对照组.两组用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经阴道分娩产妇中,第1产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静脉用于自控式分娩镇痛可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可缩短第1产程时间,不提高器械助产和剖宫产率,不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孕妇产程、分娩疼痛、分娩结局的影响。方式:采用拉玛泽减痛分娩的初产妇220例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拉玛泽减痛分娩的同期同样条件的初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分娩疼痛、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分娩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出血较对照组少12 mL,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减痛分娩法,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率、降低剖宫产率、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  相似文献   

16.
无痛分娩中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PECA泵硬膜外腔给药用于分娩镇痛,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产程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CA泵用于持续硬膜外腔给药镇痛,疼痛阻滞完善,加速了产程的进展,降低了剖宫产率阴道难产率,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护理使分娩镇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真正地为孕产妇服务,从心理、生理、社会和环境上为她们创造舒适的心境、健康的身体以及顺利自然分娩的内外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高海拔地区初产妇应用中的介入时机及对产程曲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A、B、C、D组.A组:全程镇痛,临产后硬膜外分娩镇痛,宫口开全后继续镇痛;B组:硬膜外分娩镇痛,宫口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阻滞和硬膜外阻滞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产妇产程、产前发热率、胎心变异率的影响。方法 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628例,随机分为2组:腰-硬联合自控镇痛组(S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E组)。另设未行镇痛168例为对照组(D组)。S组:L3-4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舒芬太尼4 μg,硬膜外置管持续泵注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2 μg/mL。D组:L2-3椎间隙穿刺置管,分次注入0.08%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 μg/mL 5 mL试验剂量及10 mL首剂量,随后持续泵注上述药物。观察各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各产程时间以及产前发热率、胎心变异率、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瘙痒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S组、E组VAS评分均≤3分,镇痛起效时间S组显著快于E组(P<0.05);与D组相比,S组、E组第一产程时间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明显延长(P<0.05),但第三产程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组相比,S组、E组产前发热率、胎心变异率以及瘙痒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且S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E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相比,患者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硬联合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对于初产妇均为行之有效的镇痛方式,腰-硬联合阻滞相比硬膜外阻滞,镇痛起效迅速,但产妇发热率、胎心变异率及瘙痒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127-129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120例分娩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未开展任何的分娩镇痛,观察组进行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比较两组分娩疼痛程度;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产妇疼痛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总量、产后出血量、第二产程时间。结果 观察组分娩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镇痛前两组疼痛VAS评分相近(P>0.05);宫口全开时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总量、产后出血量、第二产程时间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在分娩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同时,减轻产妇的产痛程度,且对于妊娠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5 3例单胎、头位初产妇宫口开大 3cm时采用 0 .2 %罗哌卡因 10 0ml与芬太尼 2 0 0 μg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为镇痛组 ,随机选择同期不愿分娩镇痛的相同条件的 62例初产妇为对照组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痛程度、产程中使用催产素的情况、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 2h阴道流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 结果 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分别为 10 0 .0 0 %和 9.68% ,疼痛记分分别为 0 .74± 0 .5 2分和 2 .2 9± 0 .73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均 <0 .0 0 1)。镇痛组剖宫产率降低 ,但差异无显著性 ;阴道助产率及总的手术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镇痛组和对照组产后 2h阴道流血量分别为 2 2 9.43± 79.48ml和 2 3 5 .65± 69.98ml,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 3 .77%和 3 .2 3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娩能缩短产程 ,提高自然分娩率 ,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