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用蔗糖铁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肾性贫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28例)、口服补铁组(32例)和未补铁组(24例)。观察用药前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疗效指标。结果8周后,静脉补铁组Hb水平及Hct、SI、SF、TSA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在给予EPO治疗MHD患者贫血的同时给予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及不补铁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贫血及缺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静脉补铁改善肾性贫血的效果以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病情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静脉组和口服组,各28例,疗程6个月。静脉组:于每次透析时补给100mg右旋糖酐铁,共10次,然后每2周给予维持量100mg。口服组:前3个月口服硫酸亚铁525mg/d,后3个月停服,按上述方法改用静脉补铁。比较两组贫血治疗效果、铁代谢和生化指标的变化、EPO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静脉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合度(TSAT)进行性升高,3个月后80%以上的患者贫血得到纠正,EPO用量较基数减少约28%。口服组治疗3个月时,Hb和Hct增幅不大,而SF和TSAT则逐月降低;第4个月起改用静脉补铁后,SF、TSAT很快升高,贫血迅速得到改善,EPO用量开始明显减少。结论长期静脉补铁不仅能及时有效地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减少EPO用量,而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静脉补铁改善肾性贫血的效果以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56例病情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静脉组和口服组,各28例,疗程6个月。静脉组:于每次透析时补给100mg右旋糖酐铁,共10次,然后每2周给予维持量100mg。口服组:前3个月口服硫酸亚铁525mg/d,后3个月停服,按上述方法改用静脉补铁。比较两组贫血治疗效果、铁代谢和生化指标的变化、EPO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静脉组血红蛋白(nb)、红细胞压积(Ho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合度(TSAT)进行性升高,3个月后80%以上的患者贫血得到纠正,EPO用量较基数减少约28%。口服组治疗3个月时,Hb和Hot增幅不大,而SF和TSAT则逐月降低;第4个月起改用静脉补铁后,SF、TSAT很快升高,贫血迅速得到改善,EPO用量开始明显减少。结论 长期静脉补铁不仅能及时有效地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减少EPO用量,而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静脉用蔗糖铁与口服右旋糖酐铁治疗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名中老年MHD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组和口服组,分别给予静脉用蔗糖铁100 mg/次,2次/周和口服右旋糖酐铁分散片200 mg/d.观察时间为12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肝肾功、C反应蛋白(CRP),观察治疗达标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静脉组和口服组Hb均有所上升(均P<0.01),且静脉组Hb水平高于口服组(P<0.0l).静脉组治疗后SF、TSAT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静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口服组少(P<0.0l).静脉组CRP较治疗前升高(P<0.05),口服组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结论:(1)中老年MHD患者贫血的治疗中,静脉用蔗糖铁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右旋糖酐铁;(2)口服铁剂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明显;(3)静脉用铁剂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静脉补铁与口服补铁分别联合应用大剂量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补铁途径和方法。方法选择55例慢性肾功不全的血透患者,试验前检查每位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将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27例)和口服补铁组(28例),静脉补铁组予以氢氧化铁蔗糖复合物注射液100 mg每周一次,共10次;口服补铁组口服维铁控释片525 mg,每日2次,共10周。两组均予以EPO 10 000单位/周,皮下注射。4、8、10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试验结束时,静脉补铁组各项铁参数指标明显高于口服补铁组;静脉补铁组贫血改善较口服服补铁组好,两组Hb和Hct上升有明显差异。结论在使用EPO的同时,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能更快、更好地改善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静脉用蔗糖铁与口服硫酸亚铁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各30例,两组均应用人类重组红细胞生成素120~150u/kg.w,皮下注射;静脉组给予蔗糖铁200mg稀释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隔日一次,至完成总补铁量;口服组给予硫酸亚铁0.3g,3次/d,口服,共8周。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Hb,Hct,SF,TSTA,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组和口服组Hb,Hot,SF,TSTA均较治疗前提高,静脉组Hb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静脉组SF,TSTA治疗前后差值与口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组升高更明显。结论静脉用蔗糖铁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静脉补铁方法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的肾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给予周期性补铁治疗,B组患者给予维持性补铁治疗,C组患者给予周期性补铁+维持性补铁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ACT、SF、TSAT、CRP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治疗12、24周后Hb、HCT、SF、TSAT水平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12、24周后Hb、HCT、SF、TSAT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12、24周后Hb、HCT、SF、TSAT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12周与24周的Hb、HCT、SF、TSA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周期性补铁+维持性补铁为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最佳补铁方案,能够快速有效为患者提供储存铁和功能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静脉用蔗糖铁与口服右旋糖酐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肾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静脉组静脉给予蔗糖铁100mg/次,每周2次;口服组给予右旋糖酐铁150 mg/d口服.观察治疗后4、8、12周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的变化,并观察治疗达标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静脉组Hb由治疗前(79.87±13.19)g/L上升为(106.11±12.38)g/L,口服组Hb由治疗前(85.41±11.49)g/L上升为(94.68±10.06)g/L,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静脉组治疗后Hb水平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静脉组治疗后血清SF、TSAT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口服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16.7%),静脉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静脉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口服右旋糖酐铁.  相似文献   

9.
白丽萍 《现代保健》2011,(10):139-140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 56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只血液透析治疗)18例,B组(血液透析后静脉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18例,C组(血液透析后静脉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同时口服铁剂)20例,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对比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Hb、HCT、SF、TSAT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 经统计分析,A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b、HCT、SF、TSAT水平变化没有差异,而B、C组的Hb、HCT、SF、TSA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增高幅度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75.0%,疗效明显优于B组和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的同时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口服铁剂治疗能明显改善贫血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刘远浩 《现代医院》2013,13(3):19-21
目的观察口服多糖铁复合物与静脉蔗糖铁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48例,按入院顺序查表随机分为口服组和静脉组各24例,总疗程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Fe)、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EPO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6、12周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比治疗前提高,但静脉组比口服组指标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PO用量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但静脉组减少更加明显(p<0.05)。结论静脉用蔗糖铁可有效纠正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铁缺乏,有效改善贫血,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刘文虎 《现代保健》2011,(32):123-124
目的对比和分析静脉注射蔗糖铁和口服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本院肾内科64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静脉注射蔗糖铁,对照组32例,口服铁剂,回顾性分析两组治疗前后TSAT、HB、ST及Hct指标及变化。结果用药8周后,两组患者Hb、Hct、TAST、SF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观察组治疗后Hb、Hct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蔗糖铁疗效比口服铁剂的效果佳。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比口服铁剂的效果佳,但应注意量的控制,避免过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6例MHD患者按照进入透析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治疗组:蔗糖铁注射液100mg稀释于100ml0.9%NaCl溶液中,每周使用2~3次;对照组:维铁缓释片2片,每131次口服。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髑AT)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HB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分别为(70.5±7.3)g/L比(110.8±11.5)g/L和(70.5±8.2)g/L1:L(98.6±12.3)g/L],Hct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F、TSA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治疗组sF为(657.2±142.3)μg/L,TSAT为(28.1±6.5)%,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3%,21/23)高于对照组(69.6%,16/23)。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肾陛贫血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口服与静脉铁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维持性血液透析后发生贫血的8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均采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随机分组,对照组联合口服铁剂治疗,实验组联合静脉铁剂治疗。对比两组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静脉铁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铁剂,且不良反应更小,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6例MHD患者按照进入透析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治疗组:蔗糖铁注射液100 mg稀释于100 ml 0.9%Nacl溶液中,每周使用2~3次;对照组:维铁缓释片2片,每日1次口服.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h)、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Hb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分别为(70.5±7.3)g/L比(110.8±11.5)g/L和(70.5±8.2)g/L比(98.6±12.3)g/L],Hct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F、TSA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治疗组SF为(657.2±142.3)μg/L,TSAT为(28.1±6.5)%,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3%,21/23)高于对照组(69.6%,16/23).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肾性贫血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颗粒联合多糖铁复合物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ID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妊娠期ID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多糖铁复合物治疗,研究组给予补中益气颗粒联合多糖铁复合物治疗,均用药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铁调素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以及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RBC、Hb、MCH、SI和SF均高于对照组,铁调素和sTfR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颗粒联合多糖铁复合物可有效改善铁代谢,治疗妊娠期IDA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刘奕  吴千苗  谢爱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185-4187
目的:探讨口服铁剂改善孕期贫血及铁储备状态的作用。方法:选择144例妊娠贫血孕妇(贫血组,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150 mg/次,2次/天)、100例正常孕妇(预防组,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150 mg/次,1次/天)和5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膳食补铁),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结果:贫血组和预防组Hb和RBC呈现早-中期下降(P<0.05)、中-晚期上升(P<0.05)的变化,对照组各孕周Hb、RBC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整个孕周3组孕妇SF均呈进行性下降(P<0.01)。3组孕妇SI早-中期下降较为明显(P<0.01)。结论:单纯膳食补铁不能满足孕期对铁的需求。孕期铁储备处于持续消耗状态。需重视孕早期及孕中期铁剂补充。  相似文献   

17.
《疾病监测与控制》2021,15(4):296-298
目的:分析强化铁食物联合铁剂对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07~2018-08期间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儿21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接受铁剂(硫酸亚铁)治疗的10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接受硫酸亚铁、强化铁食物联合治疗的109例患儿作为研究组,统计对比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Hb、SF水平、铁代谢指标[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血清铁(serum iron,SI)]变化。结果:与对照组77.78%(84/108)相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92.66%(101/109)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b、SF水平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SI、TSAT大于治疗前,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铁食物联合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血清Hb、SF水平,改善铁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生血宁对甲亢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疗效机理。方法甲亢合并贫血患者接受口服生血宁和琥珀酸亚铁治疗的疗效对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血清铁(SF)。结果生血宁组对于甲亢合并贫血患者疗效明显优于琥珀酸亚铁组。结论生血宁对甲亢合并贫血患者效果明显,能改善铁代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腹膜透析(CAPD)的患者48例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各24例,两组均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120~150u/kg,3次/周,皮下注射;静脉组应用蔗糖铁注射液100m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3次/周;口服组应用琥珀亚酸铁口服,200mg/次,3次/天。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铁蛋白较治疗前升高明显(P<0.05),静脉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升高比口服组显著(P<0.01),贫血较口服组更容易纠正。静脉组未发现1例不良反应,口服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能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12周、28周和34周补铁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7月常熟市中医院的80例妊娠期缺铁孕妇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40例及时补铁孕妇作为观察组,40例未补铁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在12周、28周、34周对两组孕妇进行血清铁蛋白检查。观察两组孕妇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贫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经过补铁后,SF、Hb、Hct明显改善均达到了正常指标未出现贫血现象,对照组SF、Hb、Hct等指标在后续检查中低于正常值出现贫血现象(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2.5%,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在发现血清铁蛋白指标低于正常值后及时有效地进行补铁,可以有效地避免贫血现象的发生,并且可以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