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由于肠道菌群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培养方法和分析技术的限制,肠道菌群在药物代谢和体内处置中的作用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围绕肠道菌群的大量研究将对肠道菌代谢和肠道菌-宿主共代谢的认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深度。肠道菌群不仅能够直接代谢许多药物,还通过宿主、菌群、药物之间复杂多维的相互作用间接改变药物代谢,从而影响个体对药物治疗的响应(效应、毒性、耐药性等)。肠道菌群结构及代谢功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综述近期肠道菌群代谢药物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及研究趋势,以期推进精准治疗,促进药物发现及新的治疗策略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具有强大的代谢能力,被认为是人体后天获得的重要"代谢器官",在宿主消化、营养吸收、代谢、免疫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参与外源药物等的体内代谢过程及内源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的代谢平衡,从而影响药物的体内处置过程、药效-毒性反应以及机体生理、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是定植在人体内复杂而庞大的微生物群落,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短链脂肪酸在参与人体代谢、抵御外来致病菌以及调节免疫机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不少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骨骼代谢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通过营养吸收、短链脂肪酸生成、调节机体免疫、影响机体代谢等多种途径调控骨代谢,影响骨量变化。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影响骨代谢中骨量变化的潜在途径及作用机制,以及中药干预肠道菌群调控骨代谢的相关进展,以期为骨代谢相关疾病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肠道内庞大的菌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同参与机体生理代谢和营养物质的消化。肠道菌群与心血管健康相关研究已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产物和毒素都能引发心血管系统的病变。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因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CVD的发生、发展中肠道特定菌群的改变已被确定为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然而,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如何产生及影响CVD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就肠道菌群通过肠心轴调节CVD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总结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CVD发生发展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变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探讨肠道菌群与CVD发病机制之间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肠道菌群紊乱与机体多种免疫失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代谢综合征等。正是由于肠道菌群的稳定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因此肠道微生态药物已经成为了现在研究与发展的热门产业。本研究挖掘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发现可用于治疗Treg缺失免疫缺陷病的益生菌和天然产物。方法利用16S r DNA测序技术对Treg缺失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进行检测;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模型小鼠肠道菌群代谢组谱的变化;用分子生物学、基因敲除小鼠等研究益生菌和代谢物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在Treg缺失介导的免疫缺陷病模型小鼠上,肠道菌群发生了严重的紊乱。根据肠道菌群和代谢组谱的变化,选择罗伊氏乳酸杆菌(L. reuteri)和代谢产物肌苷处理Treg缺失小鼠,L. reuteri和肌苷通过激活腺苷受体A2AR抑制了Treg缺失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结论肠道菌群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以及产生的许多独特代谢产物,可以作为新型天然药物的重要源泉,用于发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新型益生菌和活性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与健康、疾病和药物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在维持人体微生态的稳态中,肠道菌群在维持宿主生理功能具有上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许多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对于药物治疗合理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正视存在人体的细菌的有益性和有害性、肠道菌群与健康和寿命、肠道菌群与疾病以及药物作用的影响等4方面分析和讨论。肠道菌群与不同类型药物的关系已经成为近些年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分别讨论免疫治疗、化学药物、抗生素和中药的相关问题,希望为认识药物治疗过程、科学合理用药、认识药物作用机制、新药研究开发等研究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在物质信息传递、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肠道菌群与宿主健康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某些药物毒性存在相关性。文章总结了药物肝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和生殖及幼龄毒性相关的肠道菌群研究成果,以期为药物毒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综述移植术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常用免疫抑制剂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对免疫抑制剂药效药动的作用。在PubMed中检索关键词包括肠道菌群、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三者中两者以上的文献,并从中筛选出与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有关的文献,并进行整理、讨论和总结。多个文献报道,在不同器官移植后均存在肠道菌群改变的情况。造血干细胞移植会影响到梭状芽孢杆菌的丰度;肝脏移植能影响到多个菌属的肠道菌群,并对肠道菌群的整体水平产生影响;肾脏移植也会影响到多种肠道菌群,研究也发现肠道菌群的组成与丰度改变与肾脏移植后腹泻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肠道菌群和免疫抑制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包括霉酚酸、他克莫司、环孢素A等在内的多种临床常用免疫抑制剂在应用一段时间后会对机体肠道菌群组成、丰度产生影响。而肠道菌群对于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以及代谢吸收存在一定影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会影响到肠道菌群的组成与丰度,同时肠道菌群也可能会影响到免疫抑制剂药理或毒理学性质。故而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时候需要考虑肠道菌群,从而更好、更安全地应用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道炎症,是目前难治性疾病之一。代谢组学和微生物分析技术在UC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本文着重综述UC中机体氨基酸、能量代谢和脂质代谢相关物质的异常变化,肠道内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的改变以及短链脂肪酸、色氨酸和肠道菌群的共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本综述为深入探讨基于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及主要肠道菌群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基础,为探讨UC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述肠道菌群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作用机制,总结肠道菌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证据。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归纳了肠道菌群在NASH中的作用和基于肠道菌群治疗NASH的方法。结果肠道菌群能调节宿主能量代谢,增加机体内毒素和内源性乙醇,影响胆汁酸和胆碱代谢。通过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抗生素、中药治疗、调节饮食、运动及粪菌移植等方式能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影响NASH的发展。结论肠道菌群的改变在NASH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NASH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