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将2 862例健康体检者分为HP阳性组与阴性组,同时检测血脂,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 862例健康体检者胃HP感染率为37.6%,男性感染率(40.1%)显著高于女性(3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P阳性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高于阴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低于阴性组(P0.05),HP阳性组HDL-C异常降低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HP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且会影响血脂代谢,应引起重视。积极根治HP感染将有利于减少血脂异常的发生,降低其心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人群的HP分型情况及分布情况,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 利用免疫印迹法判断HP感染类型.结果 在HP感染人群中以Ⅰ型HP现症感染为主,其中男68例,女29例,共97例,占感染人群59.8%.在可溶性幽门螺杆菌抗原(S-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细胞毒素A(VacA)、尿素酶B(UreB)、鞭毛蛋白(FLA)、尿素酶A(UreA)6项检测带中,阳性阴性组合模式有20多种,最常见的以HPⅠ型现症感染模式多见,男性感染HP情况大于女性(P<0.05).结论 在玉溪市HP感染阳性患者中以Ⅰ型HP现症感染多见,占HP抗体阳性59.8%.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HP抗原抗体检测出现20多种组合模式中,常见模式中的男性感染明显高于女性(P<0.05).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抗原抗体检测模式发生变化,根据一些抗体检测变化可预测胃病的严重程度,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治疗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某电力公司体检员工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方法 用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658例体检者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统计不同组别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 658例体检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3.00%,其中女性为23.25%,男性内勤组为37.31%,外勤组为65.28%.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某电力公司外勤员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员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11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14C呼气试验检测其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然后对肝硬化上消化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不同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以及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52.6%)高于对照组(39.0%),且观察组男性患者的感染率(58.3%)高于对照组(34.3%),年龄≥70岁组患者的感染率(58.7%)高于对照组(36.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8.3%,溃疡性出血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91.7%,其他类型出血患者幽门螺感染感染率为5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86,P=0.021);性别、食管静脉曲张、腹水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关,肝硬化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更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此外性别、食管静脉曲张、腹水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危险因素,需加强此类症状的护理监护。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2131例胃镜活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不同年龄、性别、取材部位的阳性检出率。方法:采用EnVision法对北京地区2131例门诊患者的胃镜活检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按性别、年龄、取材部位不同分别计算阳性检出率。结果: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胃镜活检组织Hp感染,其染色背景清晰、质量稳定、流程标准化。北京地区2131例胃镜活检人群Hp感染阳性检出率为35.6%,男性患者Hp感染阳性检出率为40.9%,女性患者为30.5%。男性患者各年龄组Hp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30岁以下男性感染率最高(60.86%,P0.05);女性各年龄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内,男性患者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胃小弯中部Hp感染阳性检出率最高(36.0%),胃窦大弯侧最低(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地区胃镜活检人群中男性Hp感染患者多于女性,以30岁以下男性感染率最高;且Hp感染好发于胃小弯中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不同民族、性别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分析HP感染的危险因素,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应用间接固相免疫层析技术对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1145人进行HP检测。分析HP感染与胃癌、民族、性别的关系。结果在1145例病例对照中HP总感染率为44.54%。相同民族、相同性别组间HP感染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维族胃癌组男性HP感染率低于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维族胃癌组HP感染率低于汉族,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HP感染率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非癌患者之间分布是均衡的。胃癌患者维族女性是HP感染的明显危险因素,仍需加大样本含量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进展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胃癌患者进行,了解HP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复发率的关系。结果 HP阳性(n=93)患者平均年龄显著低于HP阴性(n=41)的患者且中下段胃癌的发生率较高(P<0.05)。术后随访发现,HP阳性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HP阴性的患者(P=0.036)。结论对于合并HP感染的胃癌患者,术后行清除HP治疗可能具有预防复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袁媛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0):2291-2292
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口腔与胃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尿素酶和14C尿素呼气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76例患者进行口腔以及胃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在对口腔与胃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分析的时候,有慢性胃病史的患者的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5.0%,胃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62.5%,而无慢性胃病史的患者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5.9%,胃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47.1%。口腔HP与胃HP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胃HP感染可能是由口腔HP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胆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我院2002年6月至2004年1月肝胆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0例,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35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实验组)及25例单纯胆囊息肉患者(对照组)的胃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采用PCR方法检测2组患者的胆汁及结石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抗原(CagA).结果 实验组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1.43%(18/35),对照组为48.00%(12/25),2组患者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P>0.05).实验组胆汁标本中CagA 7例阳性(20.00%),结石标本中1例阳性(2.86%),对照组胆汁标本无一例阳性,2组胆汁Cag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2,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DNA存在于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的胆汁及结石中,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胆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8月至10月我院胃镜检查的2574例病人中63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为24.63%(634/2574),男性占72.24%(458/634),女性占27.76%(176/634)。溃疡患者HBsAg携带率为11.04%(70/634),非溃疡患者携带率为10.57%(205/1940)。男性溃疡患者HBsAg携带率12.66%(58/458),女性携带率6.82%(12/176)。HP感染率64.00%(64/100),HBsAg阳性惠者HP感染率80.00%(8/10),HBsAg阴性患者HP感染率62.22%(56/90)。男性HP感染率69.44%(50/72),女性HP感染率50.00%(14/28)。快速尿素酶法、碳14呼气试验、组织学染色检测HP感染率分别为74.68%(177/237)、65.09%(110/169)、38.89%(70/180)。结论:行胃镜检查的患者HBsAg携带率在溃疡与非溃疡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溃疡HBsAg携带率男性高于女性。HBsAg阳性患者与HB8Ag阴性患者溃疡的发生部位差异无显著性。HP感染率男、女无明显差异。碳14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较快速尿素酶法及组织染色法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端粒酶表达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PCR- EL ISA法、病理组织学方法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 111例各种胃病变的胃粘膜活检标本中端粒酶活性和 HP感染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为 85 % ,明显高于癌前病变 (2 1.2 % ) ,癌周正常组织 (10 % )及浅表性胃炎(0 ) ,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 HP感染率在胃癌组为 5 5 % ,癌前病变组为 6 3.5 %。胃癌及癌前病变端粒酶阳性率在 HP阳性组 (90 .9%、2 4.2 % )高于 HP阴性组 (77.8%、15 .8% ) ,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检测端粒酶活性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端粒酶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平阳县不同职业家庭的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以探讨不同经济状况下家庭HP人群的分布对儿童Hp感染的影响.方法 746名就读于平阳县中心与郊区学校的学生,男379名,女367名,年龄7-14岁.问卷调查每位学生的居住环境、常住人口、父母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家庭的经济收入,有无消化道症状及慢性胃炎、溃疡病史等,同时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 无症状儿童HP感染率为40.62%,男女生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工人和农民家庭的儿童有较高的HP感染率,生活在父母感染HP家庭中的儿童更容易感染HP.结论 经济水平较低的家庭中,儿童HP感染率高,HP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状况。方法各选取250例ITP患儿及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HP抗体。结果 250例ITP患儿的HP感染率(24.0%)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的HP感染率(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48例急性ITP(aITP)患儿HP感染率为21.6%;102例慢性ITP(cITP)患儿HP感染率为2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的发病与HP感染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贵州省贵阳市区(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抗幽门螺杆菌-IgG阳性和阴性人群配偶抗幽门螺杆菌-IgG、抗幽门螺杆菌-IgM的感染率.方法:选取107例抗幽门螺杆菌-IgG阳性人群的配偶和63例抗幽门螺杆菌-IgG阴性人群的配偶,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快速测定抗幽门螺杆菌-IgG、抗幽门螺杆菌-IgM,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抗幽门螺杆菌-IgG阳性人群的配偶中,抗幽门螺杆菌-IgG、抗幽门螺杆菌-IgM阳性率分别为75.70%、47.66%;而在抗幽门螺杆菌-IgG阴性人群的配偶中,阳性率则分别为58.73%、3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家族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8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观察组)及80例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轻度升高、中度升高、重度升高患者构成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患者构成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强度为弱阳性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轻度升高构成比高于强阳性患者,中度升高、重度升高构成比低于强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r=0.52,P=0.011)。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且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强度越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HP感染情况.其中102例患者确诊为HP感染,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根除HP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5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根除HP治疗,50例对照组患者未接受根除H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1年后HP感染复发率及溃疡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和7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年观察组溃疡复发率为13.5%,显著低于对照组26.0%(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HP感染复发率(9.6%)显著低于对照组(22.0%)(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与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HP治疗可显著减少溃疡复发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探讨相关防护措施,为H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06—2014-05来我院健康体检人群2 22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尿素13C和14C呼气试验,监测该人群HP感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 220例体检者的HP总感染率为43.56%,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之间HP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人群HP感染率较高,社会因素、饮食习惯及环境因素对HP感染产生显著影响,应引起重视,加强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哈萨克族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根除HP治疗在哈萨克族FD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2009-11-2010-0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北屯医院门诊或住院的哈萨克族FD患者175例,观察其HP 感染情况,对HP阳性的患者,给予根除HP治疗,并与汉族族对照,观察HP根除率及FD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哈萨克族FD患者的HP 感染率为68.57%,与汉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哈萨克族HP 阳性FD 患者根除 HP后症状显著改善,HP根除率达96.83%.结论对HP 阳性的哈萨克族FD 患者进行根除HP 治疗,能显著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成人与少儿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与根除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根除治疗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通过13 C-呼气试验调查856例成人与920例少儿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与根除情况,针对生活中常见的饮食生活习惯自制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率:成人组60.75%,少儿组41.74%,成人明显高于少儿( P<0.01)。两组中HP阳性患者均在未独立餐具用餐、洗漱用具不分开、同住人员有HP感染或胃病史三方面及成人在吸烟、饮酒、辛辣饮食三方面,少儿在喜甜食、喜生冷饮食两方面高于阴性组(均P<0.05)。在严格遵医服药的HP阳性患者中,成人组在未独立餐具用餐、吸烟、饮酒、辛辣饮食四方面不良生活方式率明显高于少儿组(均 P<0.01)。 HP 根除率:成人组69.84%,少儿组86.20%,成人明显低于少儿(P<0.01)。结论慢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率成人明显高于少儿。常见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吸烟、饮酒、辛辣生冷饮食、甜食、洗漱用具不分开、共用餐具、同住人员有HP感染或胃病史)能明显增加HP感染风险,影响根除效果,HP根除治疗少儿期比成人效果好,根除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肝硬变患者血氨的影响。方法对 168例肝硬变患者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 Giemsa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 (HP) ,3 5例 HP阳性和 15例 HP阴性者接受 HP根治治疗 ,并检测肝硬变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氨水平。结果肝硬变 HP阳性者与HP阴性者空腹血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与 HP阳性未治疗组比较 ,HP阳性治疗组 HP根治治疗后血氨下降幅度有极显著性差异 (P<0 .0 1) ,与 HP阴性治疗组比较 ,HP阳性治疗组治疗后血氨下降幅度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HP阳性治疗组 HP根治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氨明显下降 (P>0 .0 1) ,HP阴性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氨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HP阳性肝硬变患者治疗后血氨下降与患者的肝功能状态无关 (P<0 .0 5 ) ;肝硬变 HP感染患者合并肝性脑病 18.6% ,肝硬变 HP阴性合并肝性脑病为 12 .2 % ,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HP感染是肝硬变患者高氨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 HP感染与肝性脑病的关系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