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改进现有的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建立一种符合生理模式的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进行胰十二指肠移植。供胰的静脉回流采用符合生理的门静脉系统回流途径,即供胰的门静脉与受体肠系膜上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胰的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供体十二指肠节断与受体十二指肠行侧侧吻合。结果:共进行50次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手术,术后血糖正常且存活超过5天者共39例,手术成功率为78%。结论:该模型稳定、可靠,符合生理模式,可用于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大鼠胰腺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经肠道引流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术式;带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管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袖套法吻合,供体十二指肠与受体十二指肠端侧吻合。结果 89只大鼠手术中51例手术成功,术后移植胰腺具有内分泌功能。结论 这种胰腺移植模型制作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Pancreaticoduodenal transplantation,PDT)的制作效率,为胰腺移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奠定模型基础.方法:以SD大鼠作为供体,Wistar大鼠作为受体,共行40例大鼠胰腺移植.采用自制套管吻合供体门静脉和受体左肾静脉、供体腹主动脉和受体左肾动脉,术中不需...  相似文献   

4.
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建立大鼠胰腺移植模型。方法采用经肠道引流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术式;带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管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袖套法吻合,供体十二指肠与受体十二指肠端侧吻合。结果89只大鼠手术中51例手术成功,术后移植胰腺具有内分泌功能。结论这种胰腺移植模型制作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供体脾脏对胰腺移植大鼠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制作异基因大鼠胰、脾、十二指肠联合移植模型,观察供体胰腺的病理学改变,测定供体胰腺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变化、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 β1 )mRNA的表达及CD4+ T淋巴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 胰、脾、十二指肠联合移植组:术后 3 d胰腺小叶间质水肿,腺泡细胞和胰岛细胞轻度水肿;术后5 d炎细胞浸润,腺泡细胞灶状坏死;术后7 d腺泡细胞和胰岛细胞部分坏死、自溶。胰、十二指肠移植组:术后3 d胰腺腺泡细胞片状坏死;术后 5 d胰腺小叶和部分胰岛细胞坏死;术后7 d腺泡细胞大片坏死,胰岛结构消失。胰、脾、十二指肠联合移植组供体胰腺组织中凋亡细胞数和 TGF β1mRNA的表达于术后各时点均高于胰、十二指肠移植组(P<0.001);其 CD4+ 和 CD8+ T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低于胰、十二指肠移植组(P<0.001)。结论: 细胞凋亡和 TGF β可减轻受体大鼠对供体胰腺的免疫排斥反应;调高供体胰腺组织TGF βmRNA的表达是供体脾脏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改良的大鼠同种异体全胰十二指肠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报导的大鼠同种异体胰腺移植的术式有多种,经多年的探讨现多倾向于行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本文对SunLee报导的术式进行改良,主要有:简化供休的手术步骤,将移植物置于受体的左侧腹腔(SunLee术式移植物于受体的右侧腹腔),供体十二指肠与受体近端空肠吻合(SunLce术式为供体十二指肠与受体十二指肠吻合),于关腹前切除供体脾脏(SunLee术式在移植物切取过程即行脾切除),通过改良有效地防止或减少了肠进并发症及秽植陡胰腺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并改进家兔活体供体及原位部分胰腺移植的模型.方法 供体手术:游离胰体尾部,经脾动脉灌注后切取带脾胰体尾部,安置脾动、静脉袖套,供体关腹.受体手术:将供胰脾动、静脉袖套分别与受体脾动脉、静脉行端端吻合.结果进行移植实验16次,活体供体手术成功率100%,受体手术成功率94%(15/16),存活>3d受体空腹血糖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 建立并改进了家兔活体原位部分胰腺移植模型.可供胰腺移植早期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稳定的、符合生理的门静脉回流、空肠内引流术式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 20头四川本地杂种猪分为供、受体2组(n=10)。采用UW液低温灌注的方法,整块切取供体全胰十二指肠,保留腹主动脉段和门静脉。完整切除受体胰腺而建立Ⅰ型糖尿病模型。修整后的胰腺十二指肠移植物用腹主动脉膈下端与受体腹主动脉段端.侧吻合;门静脉与受体肠系膜上静脉端-侧吻合;十二指肠与受体空肠侧-侧吻合。结果 实验共完成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手术10例。1例移植胰腺术后第六天血栓形成。平均生存14.6d。结论 此新型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门静脉回流、空肠内引流术式大动物模型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猪胰腺移植的手术方式进行改进 ,建立一种更符合解剖、生理且技术更稳定的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原位低温灌注的方法获取供体猪全胰十二指肠 ,切除受体胰腺建立 I型糖尿病模型 ,采取端侧吻合的方式 ,分别将供体含肠系膜前动脉 (相当于人肠系膜上动脉 )和腹腔动脉的腹主动脉段远端与受体肾动脉以远之腹主动脉段吻合 ;门静脉与肠系膜前静脉 (相当于人肠系膜上静脉 )吻合 ;十二指肠远端与空肠吻合 ,术毕将移植物置于右前腹腔。结果 受体动物中有 2例术中死于麻醉意外 ,另 2例因超急排反应分别于术后 2 h、19h死亡。余 10例猪手术成功 ,存活时间为 5~ 2 1d,测得其术后第 1d血糖值为 (11.33± 1.6 6 ) mm ol/ L;第 3d为(5 .6 5± 0 .89) m mol/ L 。结论 本实验对传统胰腺移植模型进行了合理改进 ,建立了一种更为稳定的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 ,手术操作更简单易行 ,为胰腺移植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更加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猪胰肾联合移植改良门静脉回流、胰液外引流动物模型,研究胰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方法。方法:以12头杂交长白猪为供、受体,经猪腹主动脉原位灌注.大块联合切取供体胰、节段十二指肠、左肾、脾脏。修剪移植肾脏、胰腺和十二指肠.左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吻合。移植时门静脉与受体肠系膜上静脉吻合.腹主动脉段与受体腹主动脉吻合,十二指肠内置入T型管、输尿管内置入脑室引流管自腹壁引出,胰液和尿液转流备Ⅱ期手术完成。结果:手术成功,供肾、胰植入受体后立即恢复良好的血液循环,无出血及漏血现象,并且迅速恢复功能。术后平均存活期12天。结论:成功建立了猪胰肾联合移植门静脉回流、胰液外引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对50侧动脉灌注下肢标本观察,隐血管在小腿内侧上部与膝下内侧血管或胫后动脉肌间隙皮支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吻合:Ⅰ型,隐血管与膝下内侧血管在胫骨结节下4.0±1.5cm处吻合(占70%),外径0.7±0.2cm;Ⅱ型,隐血管与腔后动脉肌间隙皮支吻合(占30%),吻合处在胫骨结节下6.6±2.0cm,外径0.7±0.3cm。据此可形成逆行隐皮瓣,用于修复膝周及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中胆总管重建的术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的胆总管吻合术式对胆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利用猪的原位全肝移植模型,分别行胆总管侧侧(n=6)和胆总管端端(n=17)两种重建方式。比较分析它们在移植术后7d内的肝功能改变及其死亡原因。结果 虽然两组术后的总胆红素值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但侧侧组的总胆红素值显示了有统计学意义的低值变化。反映肝细胞功能损害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反映肝窦状内皮细胞损害的血清透明质酸在侧侧组中分别呈现了有统计学意义的低值。死亡时确认有黄疸肝侧侧组1头(17%),端端组5头(29%)。结论 胆总管侧侧吻合术被认为是肝脏移植中有效的胆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改进大鼠小肠移植血管吻合术式,简化手术步骤,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动脉吻合采用供体的带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段端侧吻合于受体的腹主动脉,静脉吻合利用Cuf套管技术将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的左肾静脉端端吻合。结果:共进行189次移植手术,其中正式实验33次,手术成功率为84.8%。手术时间约3h,其中动脉吻合18±5min,静脉吻合1min。结论:本术式简化了大鼠小肠移植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中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用于肾移植及泌尿外科重建尿路手术。方法 将输尿管经膀胱侧顶部小切口拖入膀胱内约2.5cm,用间肠线缝合1针,使其固定于膀胱侧前壁粘膜面。结果 经临床试用22例,除2例因术后近期血块堵塞导尿管引起漏尿外,其余20例无任何并发症,愈合良好,2例漏尿者经止血,冲洗,保证导尿管通畅后,漏尿立即停止,并未影响愈合时间,结论 该方法简便,有合理的防尿液返流机制,较常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端端吻合技术建立稳定的SD-Wistar大鼠肾移植模型。方法 SPF级雄性SD及Wistar大鼠各60只,供体采用SD大鼠,受体采用Wistar大鼠,取左肾作为供肾,受体切除左肾进行原位肾移植,并保留自身右肾,供体肾动脉、肾静脉及输尿管均与受体Wistar大鼠进行端端吻合,管腔均采用间断缝合。结果 本实验每例SD-Wistar肾移植模型总手术时间约为105.54±20.63min,血管吻合时间约为20.42±5.81min,输尿管吻合时间约为5.21±2.42min。移植肾的热缺血时间约为11.24±3.52s,冷缺血时间约为40.35±8.52min。本组共进行SD-Wistar肾移植模型60例,术中发现肾动脉血栓形成2例;术后24h内死亡1例,成功率达95.00%。结论 采用端端吻合技术可成功建立SD-Wistar大鼠肾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术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方法 雄性昆明(KM)小鼠60只,随机分供、受体2组,采用大鼠Ono术式进行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小鼠供体升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肺动脉与受体下腔静脉吻合,实验30例。 结果 实验成功率86.7%(26/30)。取供心时间(9.4±1.2)min,供心修取时间(14.8±1.2)min,受体手术时间(60.4±2.4)min,其中吻合时间(29.8±2.5)min。结论 掌握小鼠心脏移植的显微外科技巧和正确的处理手术并发症,可以成功建立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7.
改良式大鼠肾移植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的大鼠肾移植模型是将供肾移植于受体髂腹股沟部,供肾动、静脉分别在受体腹腔外与其股动、静脉端-端吻合,移植肾输尿管(带膀胱瓣片)与受体膀胱吻合。选择适当的股动、静脉断端与供肾动、静脉吻合,受肾侧后肢不会出现坏死现象。本模型的建立可为肾移植的研究提供更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连续缝合间断打结法吻合动脉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模型。方法  近交系C57BL/6j (H-2b)、BALB/c (H-2d)小鼠各30只,建立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 (C57BL/6j→BALB/c),连续缝合间断打结法端侧吻合供体升主动脉和受体腹主动脉;一针后壁先缝法连续吻合供体肺动脉和受体下腔静脉。观察移植心脏搏动持续时间及受体生存时间。结果  手术成功率90%(27/30),总手术时间 (91.77±6.70)min,动脉吻合时间 (24.63±1.67)min,静脉吻合时间 (15.17±1.80)min。供心中位存活时间8 天,病理组织学示典型排斥反应。结论  应用连续缝合间断打结法吻合动脉降低了小鼠心脏移植的手术难度,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术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曾炳芳 《上海医学》2000,23(12):710-713
目的 探讨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术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对1982年5月至1995年4月期间施行的60例手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门诊随访,测定移植组织和血管供区肢体的血流量、氧饱和度和皮肤温度。结果 问卷调查22例得到反馈,门诊随访15例。移植组织与受区组织之间、血管供区肢体与对照肢体之间,血流量、氧饱和度及皮肤温度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术远期效果良好,说明该手术即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三袖套血管吻合法行大鼠小肠移植的效果。方法 将60只Wistar 大鼠作为受体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给予三袖套法血管吻合法,对照组给予经典血管吻合法,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三袖套法血管吻合法的手术时间、动脉吻合时间、移植肠温缺血时间3项指标均优于经典血管吻合法。结论 与经典血管吻合法比较,三袖套血管吻合法更安全、省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