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电力系统的短期负荷预测精度对智能电网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其中预测精度和训练步数至关重要,目前当地气象因素逐渐成为负荷预测中的关注点。以某市短期电力负荷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日特征相关因素的支持向量回归机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随后对某市考虑气象及日期类型的电力负荷做出预测。研究表明:利用考虑实时气象因素的SVR预测模型对短期电力负荷进行预测精度较高;考虑气象及日期类型的预测误差比不考虑气象及日期的预测误差小;嵌入维数和时间延迟对负荷预测模型精度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石家庄地区小时负荷数据的混沌特性展开数据挖掘分析,并综合考虑负荷历史数据、气象因子等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混沌理论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负荷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石家庄地区短期电力负荷进行了有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气象因素是短期负荷预测中的重要因素,考虑气象累积效应选取相似日作为训练样本,提出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BP神经网络负荷预测方法(IPSO-BP)。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与日负荷相关程度较大的气象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加权几何距离选取与待预测日关联度较大的历史日作为相似日,并对IPSO-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预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能够得到更加精确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4.
日负荷曲线预测是电力市场运营的基本内容。而短期负荷预测应用中较为成功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ANN(artific ial neural network),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样本以及输入变量的合理选取,它关系到算法的收敛性、计算速度以及预测的精度。通过对长春地区日负荷数据与日气象数据的基础分析,提出了选用多时段气象数据以及日类型作为相似日判别要素,并运用灰色关联理论,计算出预测日和诸多历史日的关联度,来确定ANN的训练样本,从而建立起适应性较强的日电量的预测模型。然后由日电量预测的结果,采用96点的波形系数  相似文献   

5.
短期负荷预测中实时气象因素的影响分析及其处理策略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19  
短期负荷预测对于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新的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精度。目前,实现提高预测精度这个目标的关键是如何更加合理地考虑气象因素对负荷的影响,因为气象敏感负荷在总负荷中所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长期以来,鉴于气象部门无法提供实时温度等气象预测结果,电力系统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绝大多数都是基于日特征气象因素,诸如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等。针对短期负荷预测,作者剖析了气象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分析了处理不同阶段气象因素的策略,并提出了考虑实时气象因素的短期负荷预测新模型,该模型基于神经网络,力图寻求温度、湿度等实时气象因素与负荷曲线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变化规律。实际应用表明,文中的预测模型和处理策略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预测结果。此短期负荷预测新模型也适用于超短期负荷预测。  相似文献   

6.
杨荣国 《电工技术》2018,(11):11-13
通过对四川盆地自贡市2009~2015年5~9月日电力负荷与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和天气状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气象要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电力负荷调整.通过多要素逐步回归分析法创建四川盆地夏季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并对预报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和调整,可实现对气象电力负荷的预测.通过对2016年逐日气象电力负荷进行检验、分析和判定,结果表明该预报模型有很好的预报能力,将为四川盆地电网负荷的预测和运行调度提供更加精确的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在线性外推法负荷预测的基础上,实现了基于气象因子修正技术的短期辽宁电网网供负荷预测,并成功应用于辽宁电网负荷预测工作中,电网负荷预测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预测结果可用于指导电网调度运行。  相似文献   

8.
日负荷曲线预测是电力市场运营的基本内容.而短期负荷预测应用中较为成功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AN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样本以及输入变量的合理选取,它关系到算法的收敛性、计算速度以及预测的精度.通过对长春地区日负荷数据与日气象数据的基础分析,提出了选用多时段气象数据以及日类型作为相似日判别要素,并运用灰色关联理论,计算出预测日和诸多历史日的关联度,来确定ANN的训练样本,从而建立起适应性较强的日电量的预测模型.然后由日电量预测的结果,采用96点的波形系数,求出日各点的负荷预报值,经滚动预测检验证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满足实际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时差辩识原理分析气象累积效应对电力负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气象因素对负荷影响的程度日益加大,必须深入研究温度、湿度等主要气象因素对电力负荷的影响作用,这对于进行电力负荷控制和管理以及电力系统的安伞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所掌握的历史负荷数据以及历史气象数据,研究和探讨了多日累积气象因素对于电力负荷的影响,特别是分析了多日累积温度与日最高负荷之间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提出了累积天数的辨识方法,从而得到了气象因素累积效应的数值化模型,由此把握电力负荷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变化幅度和发展趋势.希望为今后短期负荷预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电力负荷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多气象因素影响下的短期负荷预测任务,提出改进Apriori关联度分析及飞蛾火焰优化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算法的电力负荷短期预测新方法。首先,提出改进Apriori算法分析气象因素与负荷之间的关联程度。依据分析结果除去非必要气象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人体舒适度评价指标。其次,将降维后气象数据结合地区负荷数据作为模型输入。最后,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进行短期负荷预测建模,并结合飞蛾火焰优化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来优化模型。通过对某地区负荷数据协同气象数据进行对比预测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负荷预测模型能有效提升地区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功率谱分解和实时气象因素的短期负荷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凯  姚建刚  李伟  贺辉 《电网技术》2007,31(23):47-51
提出了基于功率谱分解和实时气象因素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对负荷序列进行变换得到功率谱,依据变换结果分析功率谱得出负荷基频、低频和高频分量的频率范围,采用有限脉冲响应(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滤波器从负荷中分离出各 个负荷分量。分析各个负荷分量的特点,针对各个负荷分量分别设计预测模型,对基频分量采用Elman回归神经网络进行预测,这部分较好地反映出基频分量的时间序列特性;对低频和高频分量分别采用自适应线性回归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在对这部分分量的预测中重点引入实时气象因素,以利用最新的气象信息提高预测精度。通过在某地区的实际应用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模糊聚类分析和代数算法结合的短期负荷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短期负荷预测速度和精度,提出了将模糊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代数算法相结合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综合考虑天气、日类型、历史负荷等对未来负荷变化的影响,通过模糊聚类分析选取学习样本,找出同预测目相符的预测类别,采用神经网络代数算法训练样本,对24小时负荷(24点)每点建立一个预测模型.该方法充分发挥了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处...  相似文献   

13.
夏季负荷受温度等气象因素影响大,表现出随机性强、波动性大的特点。针对现有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在夏季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在负荷成分分解的同时,将温度分解为日周期分量和波动分量,以此准确把握短时气象波动对夏季短期负荷预测的影响。在充分分析负荷各分量变化趋势及对整体负荷预测精度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各个负荷分量特征分别选择预测方法。在预测气象敏感负荷分量时引入温度波动分量,基于XGBoost智能算法构建预测模型。选用我国中部某市夏季历史负荷建立训练样本,对2017年8月份日96点负荷进行预测,预测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气象变化时负荷曲线预测精度低、预测模型不能完全适应气象变化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信息粒化与多策略灵敏度的短期日负荷曲线预测方法。提出了完全气象因子序列的概念,建立气象粒化集;采用空间多元回归及滞后模型结合多策略灵敏度分析法,建立了针对复杂气象条件下的极值预测模型;基于改进的K-means聚类分析法查找并获取气象特征日,计算初步预测曲线,主动判断预测曲线畸变概率并进行优化修正,得到最佳预测日负荷曲线;利用动态数据流对模型参数进行更新,实现精细化预测。最后采用该方法对我国南方某地区全年负荷曲线进行预测,验证了模型在多种气象条件下的预测准确性,尤其适用于短期内气象存在复杂变化的情形。  相似文献   

15.
在能提供大量实时负荷数据和气象数据的智能电网大数据环境下,挖掘合适的气象因素处理方法对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精度尤为重要。针对一个或多个气象变量,解决一维或多维费歇信息计算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费歇信息的气象因素建模方法及新预测模型。实际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模型可以获得更精确的预测结果,解决了短期负荷预测中对气象因素处理的主观随意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发电量和短期负荷的准确预报是微电网运行控制和能量管理的重要基础。提出了微电网剩余负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了微电网剩余负荷超短期预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在考虑微电源历史输出功率、微电网历史负荷以及本地气象因素的同时,综合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微电网剩余负荷超短期预测模型。搭建了一个含有风电、燃气轮机和燃料电池的微电网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模型中分布式电源发电量和微电网负荷的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非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综合考虑温度、日期类型和天气等因素对短期电力负荷的影响,建立了径向基函数(Radial?Basis?Function,RBF)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相结合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RBF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对预测日负荷进行了预测,并采用在线自调整因子的模糊控制对预测误差进行在线智能修正。实际算例表明RBF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相结合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