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为研究建筑废物红砖和工业废物煤渣用作人工湿地脱氮基质的可行性,分别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NH+4-N去除效果实验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红砖和煤渣对NH+4-N最大静态吸附量分别为0.2533 mg/g和0.0533 mg/g,其吸附等温曲线均符合Freundlich型吸附方程,吸附常数分别为0.0419和0.0091;红砖煤渣组合对污水中NH+4-N平均动态脱除率达到41.18%,高于红砖的37.63%和煤渣的30.92%。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建筑废物红砖和工业废物煤渣用作人工湿地脱氮基质的可行性,分别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NH4+-N去除效果实验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红砖和煤渣对NH4+-N最大静态吸附量分别为0.2533 mg/g和0.0533 mg/g,其吸附等温曲线均符合Freundlich型吸附方程,吸附常数分别为0.0419和0.0091;红砖煤渣组合对污水中NH4+-N平均动态脱除率达到41.18%,高于红砖的37.63%和煤渣的30.92%。  相似文献   

3.
利用13X沸石分子筛净化含NH+4-N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3X沸石分子筛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对中低浓度含NH4^+-N废水的吸附性能,包括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沸石对NH4^+-N的吸附效果和沸石的再生等。静态实验结果表明,pH值为6.5~7.5,吸附时间35rain,吸附温度20~30℃的条件下,沸石对50mL NH4^+-N初始浓度(C0)为80mg/L的废水吸附效果最佳,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型吸附等温式,饱和吸附量为8.61mg/g。动态条件下,随水力停留时间增加,沸石对NH4^+-N的吸附量上升,最大饱和吸附量可达24.20mg/g,吸附过程符合Thomas吸附模型。直接焙烧法对吸附后的沸石进行再生活化处理效果良好。实验证明,利用13X沸石净化中低浓度含NH4^+-N废水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UASB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UASB反应器中接种实验室已经驯化好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对其进行厌氧氨氧化菌活性提高和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厌氧氨氧化菌对NH4+-N和N02--N的适宜浓度负荷均为200mg/L,适宜水力停留时间HRT、温度、pH和进水基质比(N02--N/NH4+-N)分别为2h、30~35℃、7.5~8.5和0.95~1.2,NH4+-N、NO2--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1%、98.3%和92.7%。  相似文献   

5.
完全自营养脱氮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正交实验考察了溶解氧(DO)、初始NH4+-N浓度、pH对SBR自营养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O和NH4+-N浓度对好氧氨氧化速率影响大,pH对好氧氨氧化速率的影响小;DO、NH4+-N浓度对亚硝酸氧化速率的影响较大,pH对亚硝酸氧化速率的影响较小;DO、NH4+-N浓度和pH对厌氧氨氧化菌(ANAOB)的活性影响较小。好氧氨氧化菌(AOB)直接影响到CANON系统的总氮去除能力,是CANON系统的控制反应,DO是关键控制因子。实验确定的CANON系统优化运行条件为,DO(0.3±0.05)mg/L、初始NH4+-N浓度150mg/L和pH7.4。  相似文献   

6.
4A沸石去除水中Pb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4A沸石对废水中Pb2+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影响吸附的因素。实验表明:当温度为30℃,废水pH为5~6,0.01g4A沸石对100mg/LPb2+溶液10mL吸附20min,Pb2+的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在实验研究条件下,4A沸石对Pb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相关系数为0.9819和0.9998。经计算,4A沸石对Pb2+的饱和吸附量为125mg/g。4A沸石吸附水中Pb2+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较短;溶液pH值的变化对吸附效果影响不显著;温度从室温略微升高,Pb2+的去除率略有增大。吸附在4A沸石上的Pb“可回收利用,处理后的4A沸石可以再生,且重复使用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将新型CAMBR反应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与膜生物反应器(MBR)优化组合)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研究温度对该反应器处理效能的影响。实验水力停留时间7.5h,混合液回流比设置为200%,pH值为6.5~8.5,溶解氧3mg/L左右。控制3个温度梯度:高温(32~37%),中温(20~25℃),低温(5~10%),每个温度运行35d。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系统出水COD、NH4.N、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为25、0.5、12.5和0.7mg/L。在中温条件下,系统出水COD、NH4+-N、TN和TP浓度分别30、1.2、12.5和0.4mg/L。在低温条件下,COD和TP分别经过15d和20d调整适应,出水可恢复至35mg/L和1mg/L。由于低温(10%以下)对硝化细菌产生强烈抑制,出水NH4+-N去除率最终稳定在35%,TN去除率为40%。低温条件下,该反应器应用于污水处理中需注意适当保温,以保证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8.
沸石结构对氨氮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薛玉  李广贺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25(4):209-210,239
利用氨氮吸附静态实验、电镜扫描、X衍射谱图分析以及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探讨沸石结构对沸石吸附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沸石的吸附(NH4^ -N)容量差别十分显著,最高为0.83mmol/g计,最低仅为0.24mmol/g;沸石结构、孔隙分布以及化学成分是影响沸石吸附容量的主要内部因素,结构松散、孔径相对较大、孔径均匀的沸石吸附容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乙烯醇-海藻酸钠(PVA—SA)凝胶包埋水华鱼腥藻与活性炭混合物,对比水华鱼腥藻在包埋、吸附以及悬浮状态下对高浓度模拟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水华鱼腥藻在包埋状态下对氨氮有更好的去除效果。通过正交实验研究SA、粉末活性炭(PAC)、水华鱼腥藻之间不同质量比的包埋混合物对去除污水中NH4+-N、TP以及处理后废水中微囊藻毒素(MC)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VA量为8%时,SA、PAC和藻含量分别在0.5%、0.5%和0.2%为NH4+-N、TP的最佳去除组合,同时处理后污水中MC的含量也低于联合国标准1Iμg/L,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同时为产毒素藻类的利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介孔纳米γ-Al2O3为吸附材料,重点研究了吸附剂投加量、溶液pH、吸附时间及温度对介孔纳米γ-Al2O3吸附稀土元素镧、铈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出介孔纳米γ-Al2O3对稀土元素镧铈吸附的最优参数,采用10mg/L的La^3+、Ce^4+标准溶液,选择投加量、pH、吸附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通过正交实验与单因素实验综合分析表明最佳实验方案为:投加量为0.20g,pH为7,吸附时间为15min。在初始浓度为10~100mg/L时,介孑L纳米γ-Al2O3对La^3+、Ce^4+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式。拟合得到的理论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2.32mg/g和23.75mg/g。  相似文献   

11.
以浮萍优势品种青萍(Lemna minor)为研究对象,开展受污染河水修复。分析了青萍在不同营养盐浓度条件下的生长特征,探讨了青萍对受污染河水的修复效果。在表面积为0.0095 m2的限制空间条件下,青萍在1、2和5 mg总氮(TN)/L营养液中的生长特征都能较好地服从Logistic生长模型,受制约的临界鲜重(FW)分别为1.20、1.36和1.36 g;青萍对受污染河水中氮磷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氨氮(NH+4-N)的平均去除率、平均去除量和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56.87%、1.22 mg/d和0.0466 mg/(g FW·h),正磷酸盐(PO3-4-P)的平均去除率、平均去除量和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66.95%、0.25 mg/d和0.0088 mg/(g FW·h)。根据相关性分析,进水NH+4-N和PO3-4-P浓度与其对应去除量之间极显著相关;青萍FW与NH+4-N去除速率之间显著负相关,但与PO3-4-P去除速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NH+4-N进水浓度与去除速率相关性不显著,但PO3-4-P进水浓度与去除速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凹凸棒土为原料,合成了新型NH4+-N吸附剂淀粉-g-丙烯酸/凹凸棒土,并进行了氨氮吸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凹凸棒土氨氮单位吸附量为4.243 mg/g;淀粉-g-丙烯酸/凹凸棒土氨氮单位吸附量为5.301 mg/g,吸附能力比未改性的凹凸棒土提高了25%。淀粉-g-丙烯酸/凹凸棒土的氨氮吸附过程比凹凸棒土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随着pH、温度的升高,凹凸棒土和淀粉-g-丙烯酸/凹凸棒土对NH4+-N吸附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以天然矿物质沸石、细砂及煤渣取代传统滤料构建复合基质生态床,表面种植景观植物,采用下向流-上向流运行方式修复北方景观水体。分别进行静态实验及不同循环速率下的动态实验,考察对水体污染物去除过程。结果表明,2种运行方式下对水体NH+4-N去除率都在85%以上,其中以1 h为循环周期的运行方式去除率达97%,较静态提高12.8%;TN去除率最高为84%;TP去除不稳定,过程缓慢。煤渣层对NH+4-N的去除效果差,硝化作用不彻底与反硝化作用的加强使下层出水NH+4-N 、NO-2-N及NO-3-N浓度均高于上层。提高循环速率有利于对氮的去除。  相似文献   

14.
格宾护岸填料类型对河道自净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花岗岩块石、卵石和废建筑砌块3种材料作为格宾填料,研究不同填料在模拟河道中对河水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实验装置运行时间的延长,各填料对N、P营养盐及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种填料中,卵石相较于其他2种填料对NH3-N、TOC和DOC的去除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运行26 d后分别达65.26%、71.06%和78.06%;3种填料在实验装置运行初期对TP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运行12 d后,花岗岩块石、卵石、废建筑砌块对TP的去除率分别达89.20%、91.05%和94.71%;卵石表面附着的微生物脂磷含量及脱氢酶活性分别为53.43 nmol P/cm3、10.67μg TF/(h.cm3),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填料(p<0.05),其表面较高的微生物量及酶活性有利于对氮素及有机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15.
生物填料地下渗滤系统对生活污水的脱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草甸棕壤、炉渣和活性污泥等基质按体积比13∶6∶1配制生物填料,研究了生物填料地下渗滤系统(subsurface wastewater infiltration system,SWIS)在不同的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条件下对校园生活污水的脱氮效果。场地实验结果表明,当BOD5负荷为12.0 g BOD5/(m2·d),表面水力负荷为0.04-0.10 m3/(m2·d)时,SWIS对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4%和82.0%。当水力负荷为0.08 m3/(m2·d),BOD5负荷9.3-16.8 g BOD5/(m2·d)时,SWIS对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为92.7%和81.2%。SWIS中氧化还原电位(oxygen reduction potential,ORP)随进水水力负荷和BOD5负荷的增加而降低,脱氮效率下降。综合出水水质和处理效率,适宜的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分别为0.065 m3/(m2·d)和12.0 g BOD5/(m2·d)。在此条件下,SWIS的启动周期为25-30 d。出水水质均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标准,且处理效果稳定,抗负荷冲击能力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基质床组合和不同滞留时间下对模拟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并对2个影响因素进行二维方差分析。选取砾石、炉渣和沸石作为级配基质,构建由表流型基质床和潜流型基质床组成的4种三级串联基质床组合,设定污水滞留时间为1、3和5h。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床组合的净污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由2个表流型基质床和1个潜流型基质床组成的系统对CODMn、NH4+-N和PO34--P的去除率最高。不同滞留时间的净污效果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污水在系统中滞留时间越长,去污效率越高。尽管不同基质床组合和滞留时间都对CODMn、NH4+-N和PO34--P去除率有着显著性影响,但基质床组合与滞留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去除率影响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重点考察了-种改良型膜生物反应器(A2/O—MBR)的脱氮除磷性能。该工艺主要特点在于对膜池硝化回流液进行了固液分离,并将上清液和浓缩污泥分别回流至缺氧池和厌氧池,这种改进提高了系统对氮、磷的同步去除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h,污泥龄(SRT)为30d,混合液回流比为200%的运行条件下,进水COD、NH4+-N、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为(225±38)、(24.8±3.9)、(26.7±2.9)和(2.90±0.53)mg/L时,增加膜池硝化回流液固液分离装置前后,系统对COD和NH4+-N的去除都维持在较高水平,而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显著提高,出水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由(14.9±3.3)mg/L和(1.95±0.72)mg/L下降到(9.4±1.9)mg/L和(0.91±0.38)mg/L,表明增加膜池硝化回流液固液分离装置显著改善了A2/O-MBR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反硝化除磷活性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改进后系统中反硝化除磷活性占总除磷活性的比例由51.5%上升至61.7%,说明增加膜池硝化回流液固液分离装置强化了系统的反硝化除磷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广东省中山市某小区对应段的河涌进行生态修复改造。基于k-C*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对现有河涌的面积的利用下,TP和NH4+-N的去除效果受到限制。采用多因素正交实验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和分析,研究了4种植物、4种基质,分别在2、4、6和8 d水力停留时间(HRT)下对TP和NH4+-N的去除效果,得到影响TP和NH4+-N去除效果的因素主次顺序分别为基质→植物→HRT和基质→HRT→植物;各因素的最佳水平条件分别为:风车草、颗粒活性炭、4 d(HRT)。在最佳水平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TP和NH4+-N的浓度均可达到出水排放标准浓度指标。k-C*模型的计算值总是比实验值偏高,但两者之间的误差在一个数量级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