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10例临床诊断不清楚的腹痛待诊妇科病人,采静脉血作β—hCG放免测定,同时作阴道后穹窿穿刺及B超检查加以对照。结果10例β—hCG测定均阳性,其中8例测定值大于正常值10倍以上(正常值<25ng/ml)。阴道后穹窿穿刺及B超检查阳性者为40—60%。而10例β—hCG测定阳性者作了剖腹探查及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输卵管妊娠。说明阴道后穹窿穿刺及B超检查对不典型异位妊娠的确诊度不如β—hCG测定的确诊度高,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由于病例还少,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16岁,主因下腹痛半年,发现下腹部肿物1个月于1993年2月2日入院。患者青春期一直无月经来潮,半年前出现下腹胀痛,周期性逐渐加重。1个月前发现下腹肿物约儿头大小。在当地按结核治疗无效。妇科检查:外阴可见处女膜痕迹,无阴道口。肛诊:盆腔可触及一如孕3~ 月大小肿物。做B超示:“宫腔积血;“子宫畸形”?于2月9号行阴道成形、子宫积血排出术。手术方式:膀胱截石位,于尿道口与肛门之间相当于阴道口处做弧形切口长约  相似文献   

3.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1岁。主因尿频一年,发现盆腔肿物半个月,于1996年12月17日以子宫肌瘤收住院,妇科情况示:外阴经产型,阴道通畅,分泌物不多,子宫颈显露不清,子宫后位,增大如孕20周,形状不规则,可触及质硬之结节,尤以左前为甚,活动度差,无压痛,双附件(-),B超提示子宫前壁肌瘤,术时发现,盆底腹膜顶在耻骨下,膀胱受压不能显露,盆腔左侧有一20cm×46cm×12cm的巨大肿物,周围有结节样突起,形状不规则,肿物质硬如岩石,  相似文献   

4.
患者38岁,孕1产1,停经40d,无诱因突然腹痛8h,于996.10,14:45急诊入院。查:神志清,面色苍白,表情痛苦。T367℃,P110次/分,BP10/6 kpa,心肺无异常,全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 ),实验室检查:Hg 85g/LM,RBC3.0×10~(12)/L,WBC10.8×10~9/L。妇科检查;阴道少量出血,穹窿饱满,触痛( ),宫颈举痛,宫体正常大小,有漂浮感,双侧附件未触及异常,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3ml,拟诊: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吸出腹腔积血约1800ml,子宫及双  相似文献   

5.
例1,女性,41岁。妇科查体:外阴已婚未产型,阴道通畅,宫颈充血,子宫中等大小,宫体左侧可触及一如妊娠5个月不活动肿物,压痛明显。B超提示左卵巢囊性肿物。术中见肿物与腹壁、肠管、膀胱粘连。完整切除26cm×26cm×24cm之囊性肿物。术后15d全愈出院。病检为囊性肿物,囊壁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内层为放射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散在的淋巴细胞及较多的郎罕氏巨细胞。干酪样坏死不明显,囊内液涂片抗酸  相似文献   

6.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我院近十多年来对小型子宫肌瘤用甲基睾丸素及桂枝茯苓丸联合用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70例小型子宫肌瘤用药后随访2年的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为51岁,月经量多15例,经期延长13例,月经周期缩短5例,余月经正常37例,均作B超提示子宫肌瘤,直径5cm之内,数,1-3个,合并心脏病1例,(本组B超结果为同一人观察)。  相似文献   

7.
卵泡膜细胞瘤较少见,近年来,我们共遇到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病历报告 例1,患者,56岁,绝经6年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并伴腹胀、腹痛,妇科检查右下腹扪及一手拳大小肿物而住院。手术中发现肿物位于右侧卵巢,遂将右侧附件、子宫及肿物一并切  相似文献   

8.
孕产QA     
《母婴世界》2012,(10):84-85
产后炎症 Q 产后第二个目就出现左右小腹疼痛.不是持续地痛.白带很多.黄绿色.很粘稠。到医院做了B超检查.子宫、附件、盆腔都没有事,医生开了金刚藤、妇科千金片以及黄松洗液,用完后依然不见起色.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正>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3岁。骶前持续性隐痛伴排便困难1年,以“直肠后间隙肿物”入院。查体:截石位,肛周清洁,无红肿热痛,骶尾骨外部略饱满,直肠指诊距肛深3cm处直肠后壁隆起约8×8cm,肠粘膜光滑,无破溃。CT报告:盆腔腹膜后出现软组织影,骶骨有破坏。初步诊断:直肠后间隙肿物,行手术治疗。 术中所见:骶尾前方软组织包块,呈纤维样不规则肿物,界限比较清楚,瘤体稍松  相似文献   

10.
盆腔淤血症现已被确认是妇科独特的盆腔血管疾病,是目前妇科难症之一。关于本病的病因众说纷非,尚无明确定论,笔者就二十余年的临床观察提点新看法。盆腔淤血症是由卵巢及输卵管蔓状静脉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80年开始应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脑血栓、突发性耳聋等疾患均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我们在治疗中偶然发现对同时伴有前列腺增生肥大而致排尿困难、尿潴留患者经反搏治疗后,症状可明显改善,故对5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 对象与方法 1 —般资料 5例患者中年龄最大70岁,最小51岁,平均年龄57岁。治疗前均做前列腺B超检查及肛门指诊确定为前列腺增生,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及泌尿刺激症状,于治疗前停用前列康等有关药物。 2 方法 使用广州产双下肢加臂部序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82年至1992年中晚期利凡诺引产22167例,发生宫颈穹窿裂伤14例,发病率0.63‰。 临床资料 14例宫颈穹窿裂伤均系利凡诺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年龄最小17岁,最大46岁,未婚4例,初孕妇7例,经产妇3例。孕4-5个月10例,孕7-8个月4例,其中引产72小时未分娩静滴催产素者2例。9例在宫颈穹窿交界处横裂,宫颈外口未开,宫颈口完整。5例为宫  相似文献   

13.
<正>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预后不良的、恶性度高的肿瘤。1906年 Laenne 首先描述。1857年 Moore 首先报告一例,到目前从收集的资料看,国内外共报道611例。现将我院发现的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1,女,63岁。因大便带血一年半,肛旁肿痛一年,门诊以“直肠黑色素瘤”收入院。查体、直肠指诊直肠右侧壁可触及肿物。鹅卵大、质硬、表面有乳突样突起,活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7年以来,应用B型超声检出急、慢性胆囊炎100例,其中胆石病45例。胆囊造影对照40例,不显影15例(37.5%)。资料与方法:100例均系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男51例,女49例,其中胆石病45  相似文献   

15.
我院妇科门诊1985~1990年7月用乙烯雌酚治疗子宫切除后阴道残端肉芽组织25例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发病年龄:本组38~40岁3例、41~50岁16例、51~57岁6例,最大年龄5岁,最小年龄38岁,平均年龄46.7岁,均为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距就诊时  相似文献   

16.
卵泡膜细胞瘤较少见,近年来,我们共遇到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病历报告 例1,患者,56岁,绝经6年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并伴腹胀、腹痛,妇科检查右下腹扪及一手拳大小肿物而住院。手术中发现肿物位于右侧卵巢,遂将右侧附件、子宫及肿物一并切除送病理。病理检查:肿物大小15×12×10cm,包膜完整,表面光滑、质硬,切面实性呈编织状结构,色灰白,并有小灶状黄色区域。镜下见瘤细胞颇似纤维母细胞,为梭形,胞核为圆  相似文献   

17.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6岁,主因右侧腹部膨隆,腹胀3年,加重3个月住院。查体:T:36·2℃;P:80次/min;R:21次/min;BP:177/108mmHg,体重71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无明显慢性病容,自动体位。腹部极度膨隆,尤以右腰区及腹上区为著,剑突至盆腔可触及巨大肿物,质韧,无触痛,无波动感,不活动,叩诊呈浊音。B超提示:腹膜后上至膈肌,下至盆腔,巨大囊性肿物约38×32×29cm,囊内液体混浊,包膜完整。左肾正常,未发现正常右肾结构。CT显示,腹膜后巨大囊性肿物,腹腔内脏器堆积于左侧腹部,静脉肾盂造影右肾不显影,左肾排泄及左输尿管走行正常。化验检查:血常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Proseal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0例女性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62岁,择期行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腹腔镜下行腹腔镜检查、卵巢囊肿剔除术和盆腔粘连松解术,随机分为两组,LMA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每组20人,两组患者均于T12-L1硬膜外腔穿刺置管给于局麻药镇痛,A组予以丙泊酚、芬太尼诱导,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并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B组予以丙泊酚、咪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胺诱导,术中以丙泊酚、阿曲库胺并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术中监测并记录两组喉罩或插管前1分钟、LMA置入或拔管后即刻、取出后1分钟的HR、SBP、DBP及两组气腹前、气腹后5min的Paw和PETCO2的变化。结果:A组三个时间段HR、DBP、SBP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后两个时间段HR、DBP、SBP波动明显,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气腹后的Paw和PETCO2均显著高于气腹前(P<0.0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Proseal喉罩具有操作简便,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卵巢肿物仅包括卵巢肿瘤与卵巢非赘生性囊肿。现将1980~1990年手术治疗的5例双侧巢卵肿物的手术方法与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5例中一例为1980年手术,余4例均为近期手术。年龄:最小者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一例87岁男性患者,右腋下肿物4年,通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和肿物穿刺活检免疫组化确诊为副乳腺癌。进行肿物手术切除,术后内分泌辅助治疗。男性副乳腺癌的案例少见,只有零星的文献报道。在1975~2015年中国医院知识库和Pub Med文献数据库记录中,本文的患者是年龄最大的男性副乳腺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