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埕岛油田馆上段油藏已经处于开发中后期,储集层非均质性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为了精确描述储集层物性及其展布特征,在对沉积微相进行定量分析的墓础上,采用多种建模方法联合建模的思路,分布建立了构造模型、沉积微相以及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储层物性模型,从而实现了埕岛油田油藏的精细描述,为下一步的剩余油研究和油气田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辽宁化工》2021,50(6)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潜力研究对后期开发技术政策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以定边油田张要先地区延9油藏为例,该油藏开发前期利用自然能量采油,虽后期及时注水补充地层能量,仍然存在注采比低、地层亏空、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明确等问题。本次在沉积、储层和开发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两个方面,预测现今剩余油分布规律。利用井控面积法,定量地研究延9油藏的剩余地质储量。结果表明:延9油藏剩余地质储量为1.5457×10~6 t,平均单井剩余地质储量为2.46×10~4 t;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注采井网、注采对应关系、砂体微构造和油层厚度、酸化和压裂等技改措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阿尔及利Zarzaitine油田F4油藏是一个海相环境的水下扇油藏。目前已经进入开发后期,本文通过地质静态研究和开发动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该油藏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和剩余油分布关系。认为: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对剩余油的分布起主要的决定作用。剩余油主要集中辫状水道侧缘和水道间微相储层内,呈零散状态分布。实践结果证实: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指导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首先通过单井相分析、连井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对喇嘛甸油田的沉积微相进行分析,将研究区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远砂坝微相、席状砂微相和河口砂坝微相四种沉积微相。研究喇嘛甸油田储层的物性、岩性以及含油性,分析了储层非均值对剩余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喇嘛甸油田剩余油的影响因素,确定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开采措施。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研究区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非主体席状砂发育的部位,其次是表外储层,最后是水下分流河道和主体席状砂等物性较好的砂体之中。  相似文献   

5.
胜利油区五号桩油田桩74块为湖底扇沉积,根据岩心、粒度分析及测井等资料详细描述开发井集中的中扇辫状水道微相、中扇水道侧缘微相、中扇朵叶体微相的沉积特征.在对处于不同沉积微相的生产井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特低渗透条件下湖底扇不同沉积微相的开发特征,通过实验认识到不同沉积微相所表现出迥异不同的开发特征根本原因是不同微相带启动压力梯度差异的体现,动静态资料结合进一步阐明了湖底扇特低渗透油藏不同沉积微相带剩余油分布规律,认为中扇辫状水道微相是剩余油富集主要微相带.  相似文献   

6.
靖边油田郑石湾井区剩余油的分布和挖潜成为未来一阶段油田增产的主要攻关目标,因此了解长2油层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以后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得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藏西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的分布特征以及沉积微相和生产开发这两个主要因素对剩余油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探明靖边油田青阳岔区域延长组长2油层剩余油的储量及其分布,并制定合理方案对其进行充分开采,是未来较长阶段油田增产的首要目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得出油藏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油藏的中西部和东南部的分布特征,并从沉积微相和生产开发这两个主要因素出发,探讨两者对剩余油的影响,从而指导开发调整,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文中油田文209块高含水期存在的构造复杂,认识程度相对较低,剩余油分布零散,认识和挖潜难度大等突出问题,通过开展地层精细对比、构造精细研究、沉积微相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综合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等多项专题研究。理顺了内部次级断层的组合与配置关系,深化了区块构造格局的认识,重新认识沉积相类型,明确了沉积微相与不同类别储层之间的对应关系,并通过密网格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采用剩余可动油储量丰度研究剩余油,准确定量地反映剩余油潜力的富集分布,明确了本区剩余油分布特征及规律,针对性地提出油藏调整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扶余油田泉四段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有利区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远峰  邓南涛  杨勇  贺永红  梁卫卫  孙德瑞 《当代化工》2014,(8):1474-1478,1481
针对扶余油田泉四段储层地质研究现状及不足,综合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化验分析资料,以储层地质学及沉积岩石学为指导,首先开展小层划分与对比、沉积微相、微构造、储层特征等方面的基础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并预测了有利挖潜区带。研究表明研究区泉四段可划分为13个小层,主要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储层经历了机械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次生孔隙不发育,总体上属于中孔-中渗性储层。沉积微相展布及储层的岩性、物性、非均质性是研究区泉四段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正向微构造,断阶及河道侧翼等区域剩余油潜力较大,I类潜力区是下一步挖潜工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地评价S油田的储量以及下一步井位部署方案,基于高精度三维储层模型计算了s油田储量及储层的含油丰度。具体的做法是,首先进行了精细的小层对比,把目的层划分为两段共6个单层,并进行详细的沉积微相研究。在基础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采用RMS软件建立储层的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在沉积微相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相控建模技术建立物性参数模型。基于高精度的三维地质模型,计算了目的层的石油储量以及含油丰度的分布,为准确评价S油田的储量以及指导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秦明  马世忠  秦旗 《当代化工》2014,(6):1087-1089
徐30区块位于榆树林油田西南部,葡萄花油层是其主要目的层。通过分析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测井相要素,并结合研究区沉积特征,探讨了榆树林油田徐30区块葡萄花油层的沉积微相类型。结果表明,本研究区目的层段具有明显的水下分流河道特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席主体、席状砂、席内缘、席外缘5种微相。进一步分析研究区沉积特征,建立测井微相模式,绘制出9个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展布图,为徐30区块葡萄花油层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为油水分布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赵进义  孙明  刘玲  李浩  代振龙 《辽宁化工》2012,41(10):1046-1049
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烟雾峁区域的构造背景及沉积演化历史,综合利用钻井取心、录井、测井等资料确定沉积相标志,通过测井相分析及沉积微相剖面、平面的展布特征,认识烟雾峁区块长6储层沉积微相的时空演化规律.通过研究认为烟雾峁区域长6储层主要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水下分流间湾三种沉积微相.此外沉积微相的分布控制着储层的发育,油气成藏和油藏类型明显受沉积相的影响,厚度大、连片性好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为其主要储集层.因此对本区的沉积微相研究清楚对认识烟雾峁区域的长6油气富集规律、指导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借助大量钻测井、岩心录井、试油试采等资料,并结合多种测试方法及分析手段,深入地、系统地研究了该区地层、构造、储层沉积微相类型及展布特征、储层特征等基础上,进一步对长6油气藏进行全面综合剖析,指出长6油气藏类型主要为:①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②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③非均质性遮挡岩性油气藏;④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在综上研究基础上,最终总结及建立了长6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研究区有限的取芯资料,通过砂体的沉积特征、测井相特征及砂体的空间分布对北汉庄油田三垛组一段进行了系统的沉积微相研究。结果表明,三垛组一段为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边滩、决口扇、泛滥平原、心滩、河道间5个微相。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单井剖面和井间剖面对比分析,研究沉积微相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变化规律,并综合砂体厚度展布特征和地层厚度特征,编制了研究区内不同砂层组沉积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结果表明,三垛组一段底部辫状河河道沉积微相沉积的VIII砂体在研究区是最好的储层。这种对储层的详细解释以及对其沉积微相的精细描述有助于优质储层的鉴别和分布预测。  相似文献   

15.
尚小平 《辽宁化工》2014,(10):1281-1283,1286
以区域沉积背景为基础,通过岩心观察与描述,建立岩电关系,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由单井相到相剖面,再到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按照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步骤进行沉积微相的划分。研究表明,东仁沟区延10油层组属曲流河相沉积,区内主要发育河床、堤岸、河漫3种亚相,进一步划分为天然堤、河漫滩等微相类型。顺物源方向,分流河道砂体连续分布。长1期以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分流间沼泽沉积为主,局部夹小型分流河道、决口扇沉积。垂直物源方向,分流河道砂体连续分布,向西北方向呈逐渐变薄的趋势,纵向上,分流河道砂体之间被分流间湾泥岩、粉砂质泥岩分隔,局部发育决口扇、分流间沼泽微相沉积。  相似文献   

16.
充分利用XX油藏密井网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充分运用当代沉积学理论知识,通过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沉积相精细研究,纵向上细分储层单元,平面上识别沉积微相,弄清成因砂体垂向分布和平面展布,对砂体几何形态、空间分布特征、连通性、迁移方式和接触关系等进行精细的分层次解剖[1、2、3],对建立精确的储层地质模型[4],指导油气田生产、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北部杏树岗油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沉积微相和主力砂体的空间展布复杂,给油田的整体开发造成很大的困扰。以杏X区块为例,综合利用地震、地质和测井资料,研究垂向和平面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和预测井间砂体的分布。利用井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技术、沉积学导向储层对比技术的基础,提取多种地震属性,通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提取的井点地震属性和井点储层参数进行多元统计相关性分析,预测井间砂厚及含砂率等储层参数的变化,由此编制出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通过聚类分析,表明地震属性中均方根振幅、弧长和平均反射强度三种属性与储层参数的相关性最好。在两个井点间插入一个属性点(虚拟井点),利用相关方程计算出地震属性点的储层参数(含砂率或者砂岩厚度)。研究区加上虚拟井点后总井数增加为为637口,井距相应的由300m缩小为150m,研究表明地震资料的应用可以更精细、准确、定量地预测和反映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和井间砂体的分布,从而为油田下一步加密井的部署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刚  胡改星 《辽宁化工》2013,(12):1459-1461
结合子洲油田石宅河区录、测井资料以及地层岩性、粒度、沉积构造等相标志,分析了该区延长组长6油层沉积微相特征。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属三角洲平原亚相,其中包括分流河道、决口扇、分流河道间微相。同时对长6油层组各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油气聚集受沉积做相控制,分流河道微相为K6油层组良好的储集层,是研究区油气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延长组砂体展布与油藏分布是达到加快该区油气勘探与开发步伐目的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陕北斜坡绥靖油田延长组长213为例,利用岩芯、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了斜坡带辫状河沉积微相展布与砂体分布规律,应用地质综合评价法,预测与评价了有利目标。研究区延长组长213主要为河道砂坝(心滩)和河漫滩两种沉积微相,河道交织分叉现象明显,砂体大致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与沉积微相展布基本一致,砂厚主要分布在4~16m之间,平均厚度15.5m;一类目标4个,预测含油面积为311km2,地质储量为2824×104t;二类目标5个,预测含油面积为373km2,地质储量为2984×104t;三类目标4个,预测含油面积为100km2,地质储量为800×104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