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海军和空军新兵基础训练与特殊训练期间军训伤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海军和空军的新兵在基础训练和特殊训练期间所发生军训伤的不同,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制定军训伤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就诊登记、主动筛检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基础训练和特殊训练期间发生的军训伤作调查.结果 海军和空军基础训练期间的军训伤发生率高于特殊训练期间(海军28.2%vs18.7%,空军25.1%vs16.3%,P<0.01),空军新兵特殊训练期间的踝关节和腰部的损伤在所有受伤部位的构成比中显著高于基础训练期间(踝关节26.9%vs12.9%,腰部23.9%vs5.6%,P<0.01);海军新兵特殊训练期间小腿的损伤在所有受伤部位的构成比中显著高于基础训练期间(42.9%vs12.0%,P<0.01).结论 基础训练和特殊训练时的军训伤发生率、发生部位与类型的不同,与训练内容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
海军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军事训练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明海军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和分布特征。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驻粤海军某部参加1998年度基础训练的新兵592人,对训练中受伤的战士进行病学调查。结果在90d的训练中,军训伤的累积发生主为28.2%,开训后第8周为发生高峰,各部位损伤中以下肢的发生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3.
新兵基础训练军训伤预防的主导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军训伤的预防措施 .方法 以驻陕某部新兵 2个连为研究对象 ,随机决定一连为重点措施分队 ,重点措施为对 5 km跑予以一定限制 :开训后第一个月不安排 5 km跑 ,跑步距离逐渐增加 ,从第二个月起每周 5 km跑 3次以下 ,间日进行 ;二连为综合措施分队 ,综合措施包括 :1同重点措施 ;2培训班排骨干 ;3心理测试与心理疏导 ;4上卫生课 (3次 ) .结果 综合措施分队军训伤的累积发生率为 2 8.6 % ,明显高于重点措施分队 11.6 % ,P<0 .0 1,两组在正课军事训练科目和时数安排上相同 ,心理测试无明显差别 .综合措施分队与重点措施分队在落实限跑措施方面实际 5 km跑累计数 (145 km对 10 5 km)和每周 5 km跑超过 4次的周数 (4 wk对 1wk)均有较大差别 .结论  5 km跑是致伤的主要因素 .预防军训伤的主导措施应是科学训练 ,加强训练组织与管理 ,其他措施只能做为辅助  相似文献   

4.
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查明我军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应力性骨折的发生情况,作者于1992年1~3月,以~(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扫描为诊断依据,对某步兵师参训的1060名新兵进行了调查,发现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为32.5%,正式开训后的第2和第7周为损伤高峰,训练强度较大的步兵分队的发生率(38.0%)高于炮兵分队(20.7%)及勤务分队(10.3%).各负重骨骼均可发生应力性骨折,但以胫骨最常见(占67%).作者指出应力性骨折是新兵对大强度军训适应过程中常见的损伤,不适当地增加训练强度可导致损伤人数的增多.应采用更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减少应力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海军陆战队某部海上训练期间军事训练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海军陆战队海上训练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和分布特征。方法:以参加海上训练的战士为研究对象,以统一的诊断标准,采用就诊登记法进行军事训练伤前瞻性调查。结果:971名战士军事训练伤累积发生率9.58%,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18.67%(56/300),老兵为5.51%(37/671),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各单位军事训练伤发生率差异非常显著,受伤部位以小腿和踝关节为主;战术训练和跑步是致伤的主要课目。结论:应对新兵加强卫生防护教育,训练中加强卫生监督,注重训练的科学性,以降低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军训伤预防的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评价以控制 5 km跑为主的干预方案对军训伤预防的效果 .方法 以驻兰州军区某市参加 1999年度新兵基础训练的某全训步兵团为研究对象 ,随机决定 3个连为干预分队 ,另外 3个连为对照分队 .由两名专科医生每 4wk逐连筛检伤员 ,于开训前及结束时盲法测两分队部分新兵 3 km,10 0 m、立定跳远、立定投弹、引体向上、俯卧撑 6项成绩 .干预措施 :开训后第 1个月不安排 5 km跑 ,跑步距离逐渐增加 ,从第 2个月起每周 5 km跑 3次以下 ,间日进行 ;培训班排骨干 ;心理测试与心理疏导 ;上卫生课 .结果 干预分队军训伤的累积发生率为 2 1.1% ,明显低于对照分队 (30 .7% ,P<0 .0 1) ;开训前训练成绩干预组总分 (171± 72 )显著低于对照组 (187± 83,P<0 .0 5 ) ,结束时训练成绩干预组总分 (2 6 3± 76 )显著高于对照组 (2 44± 98,P<0 .0 5 ) ,成绩变化比较 ,干预组成绩提高优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以控制 5 km跑为主的干预方案既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又能提高训练成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某部队战士军事训练伤发病特点和规律,分析致伤因素,提出合理易行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法,于2001年6月对某部队若干名陆、海、空战士进行军事训练伤调查.结果:训练伤累计总体发生率为29.72%,其中骨关节损伤占41.26%,软组织损伤16.78%,下腰部损伤21.65%,炎症20.31%,混合发病12.69%.陆军发病率明显高于海军和空军(P<0.01).5 km越野跑及400 m障碍训练是主要致伤科目;发病高峰在新兵开训后90 d内;训练场地、训练方法及受训者心理、生理状况与发病密切相关;不同病种与训练科目、开训时间及兵龄等因素有关.结论:该部队训练伤总体发生率与其他部队无明显差异.加强对训练场地和器材的维护管理、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重视训练个体化、强化基层医务人员和军事主官对训练伤防护知识的宣教工作,可有效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兵心理健康状况、人格与训练伤的关系。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某部参加2002年度基础训练的新兵进行测试。结果本年度军训伤累积发生率为9.6%。受伤组(n=58)与未受伤组(n=559)之间训练前各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受伤组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未受伤组(P<0.01)。训练前受伤组因子分≥2的因子主要为强迫症状(13.79%)、人际关系(10.34%)和抑郁(10.34%),训练后主要为人际关系(13.79%)、强迫症状(12.07%)和精神病性(12.07%)。两组之间总分≥160的人数分布、人格类型分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新大纲后训练伤发生率下降,未发现新兵中有心理问题者、人格类型与训练伤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军训伤的干预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为了降低军训伤的发生率,初步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方法 将纳入的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n=538)和对照组(n=578)。对干预组的全体参训人员进行了军训伤预知识的教育;合理安训练计划,训练科目按逐渐加大训练度的原则进行,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结果 干预组军伤的发生率为20.4%,对照组的发生率为34.6%,干预组训伤的姓率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第2个发生高峰比对照组有所推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针对新兵的心理支持方法、措施,以提高新兵心理适应能力. 方法:从某部抽取400名新兵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开展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改善生活环境等多种形式的心理支持,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军训伤发生率等指标,测试新兵心理适应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新兵比较,情感状态、注意力/反应速度、手工操作敏捷度、感知-运动速度、视感知/记忆力等神经行为功能明显改善,心理应激强度、焦虑和抑郁水平明显降低,军训伤发生率显著下降. 结论:新兵入伍后及时开展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心理支持,是提高新兵心理适应能力、降低心理应激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Recants will begin their speak haing after fndshing basic ~. Sea ~ for naVy, Pasehuting~ng for air force. EaCh thetw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 TO study epidendological cbaxacteristic of inilitaly~ng injuries, we inVeshgated ndlitaxy thening injuriesduring sea training of naVy and p~hng ~ of airforce.~ ~ Subjch The subjects Of thes study were 1382.These soldiers were selected fm 2 gIDups. Ih sea tlaining, 971 soldiers were selected fIDm all nhane crops inGUanfor Province after flashing…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武警某部2010年新兵入伍训练致膝关节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科学施训和降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以武警某部2010年参加入伍训练的2545新兵为调查对象,按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采集军事训练导致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损伤及器官损伤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武警某部新兵入伍训练期间训练伤发生率17.01%,非新兵训练伤发生率13.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兵膝关节损伤发生率3.69%,非新兵膝关节损伤发生率2.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兵膝关节损伤占训练伤构成比21.71%,非新兵膝关节损伤占训练伤构成比16.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兵训练伤发生率在新训第5周及第10周出现高峰。【结论】武警部队新兵入伍训练中膝关节损伤发生率较高,应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及保护装备,以有效预防军事训练导致膝关节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海军舰艇部队军事训练伤的干预试验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明海军舰艇部队施加干预措施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的变化。方法:每个参试支队各抽2艘舰艇为干预试验单位,并设同期对照组,以前一年的参试单位为历史对照。结果:在9个月的试验中,干预试验的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8.96%,同期对照组为12.21%,两组比较P<0.05,历史对照组为14.62%,两组比较P<0.01,时间分布与对照组相似,但数值显著降低,急性创伤性伤减少。结论:施加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舰艇部队的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Stress fracture(SF)in military recruits in China was investigated using~(99m)Tc-MDP bone scintigraphy in a randomized sample of 432 injured who wereclinically screened from 1060 recruits during basic train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Fand training intensity was discussed.It was shown that the total incidence was 32.5%.There were two peaks during 9 training-weeks:one was in the 2nd week,and the otherin the 7th.Infantry soldiers had a more intensive training and,therefore a higher inci-dence than in artillery and service troops.Although SF was found in most ofweight-bearing bones,tibia was most commonly fractured(67%).The findings suggestthat SF is a major training-related injury in military recruits and improperly strengthenedtraining can increase the incidence.  相似文献   

15.
新兵基础训练期间过劳性损伤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波  陶惠人 《医学争鸣》1998,19(2):186-188
目的:查明我军基础训练中过劳性损伤的发病情况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