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作家的人格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往往决定着其作品的风格.我们在研究作品风格的时候,不能不关注作家的人格.只有对作家的人格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视,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风格.探讨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及其特征,是深入研究陶渊明作品风格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从陶渊明的作品中,从他的言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他的情趣和胸襟,领悟到一种具体的人格.陶渊明自然率真平和旷达的个性特征构筑了他的诗化人格,即未经世俗异化的高尚贞洁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内在思想根源是自然化迁的宇宙观和委运自然的人生观.这种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他任真自得和固穷守节的行为方式.他的作品中常见的酒与菊、孤松、孤云与归鸟等艺术形象组成了陶渊明诗化人格的象征系列.  相似文献   

2.
作家人格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透视雄壮浑厚的“盛唐之音”背后是盛唐诗人之种种诗化人格,通过对这种诗化人格的分析和把握,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诗。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陶渊明的杰出贡献之一是他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情韵极浓的诗歌风格,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与诗人平和、自然的创作心态有直接关系.本文从哲学思想基础与生理心理基础的两个方面探讨了陶渊明"自然"心态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诗风格真挚、纯朴、自然、平淡;他的这种真纯、自然、平淡的诗风,反照出他的真淳人生。 下面,我们从陶渊明亲自参加躬耕,不辞辛劳;与农民交往,毫无介蒂;田园诗风真淳、平淡等三方面,来说说陶渊明归隐后的人生道路。 陶渊明生于一士族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时叱咤风云的人物,祖父陶茂是武昌太守。他归隐前也做过州祭酒、州召主簿、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官。虽然到他时家境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在其诗文作品中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 ,反对创作的形式主义 ,所以他的作品显出“真”、“朴”的风格 ,而证据显示此风格源于崇高自然的老庄思想  相似文献   

6.
从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有独特的思考.他拒绝在天国中求得永恒,更不在乎死后流芳百世,而是希望在"纵浪大化中"实现自我的超越."纵浪大化"就是返回自然,其意义包括返回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两个层面.对陶渊明来说,返回外在自然就是弃官归隐,享受山水田园之乐;返回内在自然则是实现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同节律,让生命随大化而永在.  相似文献   

7.
从陶渊明反反复复的仕隐经历,"质性自然"的本性,魏晋社会思潮的影响及其归隐后的主要作品四个方面分析了陶渊明的归隐心态。不为官场所容,是归隐的直接原因;"质性自然"的本性使他与官场格格不入;魏晋社会思潮下个体意识的觉醒对归隐起了促成作用;通过对陶渊明归隐后所作诗文的分析,认为陶渊明归隐后一直处于孤独矛盾痛苦的心理状态,他固守自己高洁人格,摆脱矛盾痛苦的办法是酒醉下的审美想象。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汪曾祺这对师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位举足轻重的作家,他们大大发展了抒情小说这种文体。从结构散文化、语言诗化、恬淡静谧的叙述方式、不选取重大题材等方面分析了这类文体的特色,阐释了两人不同风格的内在、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对陶渊明现存的三篇辞赋进行探讨 ,认为这些作品对于我们把握归隐的深层原因和了解他作品的不同风格具有重要意义。陶渊明的归隐 ,既有他向往大自然、厌弃黑暗官场的原因 ,更与他政治理想破灭后 ,恪守“忧道不忧贫”的理念有关 ;在表现手法上 ,陶渊明的辞赋继承了屈骚之思和《楚辞》注重辞章文采的传统 ,形成了与他的诗歌颇不相同的华丽绵密、郁勃含蓄的另一种风格  相似文献   

10.
在对徐志摩产生过影响的作家中,泰戈尔与徐志摩的交往是最多最深的,这为我们考察泰戈尔对徐志摩的影响提供了便利。泰戈尔是一位具有较为完善的哲学思想的作家,他的人格哲学,是通向他的诗歌殿堂的一把钥匙;要考察他对徐志摩的影响,就必须从哲学的高度着手,并从徐志摩的言论和诗歌中挖掘出能证明这种关系的例证,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徐志摩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1.
从人格认同的角度探讨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可以看到陶渊明的人格由隐士和侠客两部分构成。表面上看,这两种人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它们却可以在热爱自由和生性浪漫的个性上达成统一。把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对陶渊明诗歌内容的丰富性和统一性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康熙至乾隆之间诗学的嬗变,显示为一个王渔洋神韵诗学被扬弃而袁枚性灵诗学逐渐主导诗坛的过程。其间重要的契机是叶燮诗学由其门人沈德潜和薛雪传播、发挥,在江南诗坛产生重大影响。以薛雪、黄子云、吴雷发为代表的江南诗论家将叶燮诗学中自成一家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推进,而查为仁、桑调元等另外一些诗人则激活了古老的性灵概念,在雍正至乾隆初的一段时间,为性灵诗学的发展造好了舆论声势,做好了理论准备。这些人物都与袁枚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其诗学也为袁枚所熟悉,作为性灵诗学的前驱,有必要从诗学史的角度对其历史意义加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诗文与酒关系密切,史籍里记载了大量陶渊明和酒的故事。陶渊明也是第一个写作饮酒诗题材的诗人,从而进一步拉近了诗人和酒的关系。蔡松年将陶渊明作为异代知音,对陶渊明诗歌的意象做了全面接受,其中"酒"在蔡松年诗词中共出现了70次,足见其对"酒"意象的喜爱。在蔡松年看来,酒能助豪情,酒能浇忧愁,酒能寄闲情,酒与酬唱宴饮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4.
考察一个人的人格行为和生活理想,夫妇关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侧面,历代学者研究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与个人行状,并未直接涉及于此。本文以较为翔实的资料,考察了陶渊明所崇敬的老莱妻、黔娄妻等五位女性的行为品德,并以此反观其夫妇关系,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陶渊明高尚冲穆的人格行为和不求闻达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5.
游仙在李白一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多年来 ,人们于李白对神仙的态度究竟如何一直众说纷纭 ,在探讨其游仙原因时也多从外部因素着眼 ,而对其内因———李白个性所起的作用 ,却罕有论及。实际上 ,正是在时代社会和李白独特个性的合力作用下 ,形成了李白对游仙的既信且疑的矛盾复杂态度。李白后期游仙诗取得极大成就 ,其独特个性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中介作用 ;也正是由于其独具魅力的个性的作用 ,使得李白的游仙活动和游仙诗的创作均具有不可抹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研究者对“七月派”诗人绿原20世纪40年代至今诗歌创作的研究状况,从诗歌的阶段性研究、整体性研究、特殊视角解读以及文学史视野中的研究等多视角进行了分析,内容涉及到绿原的诗品与人格,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诗心的坚守、岁月的磨练、生命厚度的积淀使其创作不囿于初期的诗风,不断地超越自我,纵观他一生的创作,他的“为人民而歌”的诗思从来没有停止。同时把绿原诗歌放在文学史中进行反思并探讨,更能够体现其诗歌的价值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杨万里一生诗风不断变化 ,历代论者皆有定评 ,然多是转述杨万里的诗集自序。究其实 ,杨万里存诗九集 ,并非每一集必一变 ,而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绍兴三十二年 (1 1 6 2 )以前属模仿期 ,学江西体 ;绍兴三十二年至淳熙四年 (1 1 77)是模仿与创新的探索阶段 ;淳熙丁酉 (1 1 77)、戊戌 (1 1 78)以后是形成期 ;绍熙元年 (1 1 89)十一月以后为发展变化期  相似文献   

18.
谢灵运与慧远交游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灵运是晋宋之际的名士兼佛学家,慧远乃庐山高僧。谢灵运“志学之年”便崇拜慧远,发愿“希门人之末”,而且也曾游庐山,见慧远,为檀越,凿池筑台植白莲,应邀撰《佛影铭》。其庐山情结不为不笃挚,但“诚愿弗遂”,最终没有成为慧远的弟子。他与慧远的交往情形比较复杂和特别,若即若离的深层原因乃在于谢灵运诸端“心杂”的个性与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9.
屈原的作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人格意识。屈原生活在南北文化交流与融合最为频繁活跃的战国中后期,从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圣贤意识、历史意识等思想意识可以明显地看到南北文化的精神特质在屈原身上的体现,战国“士”文化精神以及血缘、家族、宗法观念对屈原人格意识的生成影响颇深。屈原忧国、忧民、忧己的深厚的忧患意识以及他受孔、孟、庄生死观的影响同时又有所超越而做出的对死亡的坚定选择是其人格精神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张可久是元代后期著名的散曲作家,其风格一改前期“艳俗”、“豪放”的特点,呈现出“清丽雅正”、“蕴藏含蓄”的美学风格,而这一风格在其创作的写景作品中尤为突出。文章结合其散曲作品对其艺术风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