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发生重度宫腔粘连(IUA)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优化重度IUA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因IUA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576名患者,按照美国生育学会(AFS)评分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重度组(254例)和轻中度组(322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资料、月经史、生育史、剖宫产史、药物流产史、人工流产史、清宫史、诊断性刮宫史、既往盆腔炎症史、既往宫腔镜手术史、生殖器结核病史及其相应发生次数等研究相关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回顾性分析发生重度IUA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人工流产次数、稽留流产清宫次数、清宫总次数、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瘢痕妊娠电切术、IUA电切术、足月分娩次数、宫腔操作总次数、引产次数及孕次与重度IUA的发生有关(OR值分别为1.357、2.013、1.257、0.789、0.786、2.218、0.426、1.561、0.277、1.246,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足月分娩次数降低了重度IUA的发生风险(OR=0.376,P<0.05);人工流产次数越多、稽留流产次数越多、清宫次数越多的孕妇发生重度IUA的风险越大(OR值分别为2.439、2.234、2.266,均P<0.05)。结论足月分娩次数是发生重度IUA的保护因素;人工流产次数、稽留流产清宫次数及清宫总次数是发生重度IU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稽留流产清宫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0年8月因稽留流产在我院行宫腔镜清宫术80例(观察组),与同期稽留流产常规清宫术86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妊娠物残留发生少,术后流血时间短,子宫内膜创伤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宫腔镜下发现宫腔粘连、子宫纵隔、双角子宫畸形、粘膜下子宫肌瘤等宫腔因素流产,而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无一例发生大于500 ml的阴道流血、子宫穿孔、水中毒、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稽留流产宫腔镜清宫术能有效减少妊娠物残留、降低多次清宫的创伤、缩短术后流血时间、减少子宫内膜创伤。并可发现宫腔粘连、子宫畸形、粘膜下肌瘤等流产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宫腔镜与超声监护下清宫治疗稽留流产的优劣。方法将400例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应用宫腔镜,B组超声监护下清宫。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比B组短,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术后组织残留及宫腔粘连情况比B组发生率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稽留流产应用宫腔镜技术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流产术前雌二醇(E_2)、孕酮(P)及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对宫腔粘连的预测价值。方法 1082例人工流产、80例稽留流产及108例不完全流产患者术前1天查E_2、P;术后2周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对月经未复潮者行宫腔镜检查,确定是否有宫腔粘连。结果①宫腔粘连的总发生率为0.073%。其中,稽留流产组为5.3%,明显高于人工流产组的0.38%及不完全流产组的1.14%(X~2=22.78、p<0.01)。②稽留流产组术前1天E_2水平最低、不完全流产组次之,两组与人工流产组E_2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术前1天的E_2与术后2周子宫内膜厚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γ=0.204,p=0.024)。结论测定患者术前雌二醇水平、术后2周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对筛查宫腔粘连的高危患者有一定预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对子宫中隔合并不孕症及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5年4月山西现代妇产医院收治子宫中隔合并不孕症或复发性流产患者21例,住院行TCRS,术毕宫腔内放置球囊导尿管或宫内节育器拟预防宫腔粘连,定时宫腔镜检查,明确有无宫腔粘连。术后门诊及电话随访8~24个月,确定妊娠及分娩情况。结果 TCRS后宫内放置球囊导尿管17例,术后1周宫腔镜检查8例,75.00%无宫腔粘连;术后1月宫腔镜检查5例,2例无宫腔粘连,2例见子宫内膜瘢痕,1例宫腔粘连;宫内放置节育器4例,75.00%无宫腔粘连。术后随访17例,占80.95%,妊娠率为82.35%,足月分娩率为58.82%,中期妊娠2例,早期妊娠1例,稽留流产1例。结论对于子宫中隔合并不孕症及复发性流产的患者,TCRS安全有效,多可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术后宫腔内放置球囊导尿管或宫内节育器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及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及宫腔镜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行人工流产后发生宫腔粘连的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行人工流产手术,但术后未发生宫腔粘连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详细采集两组患者病史,分析流产时情况,包括吸宫的负压以及时间,分析宫腔粘连发生的危险因素。观察组给予宫腔镜治疗。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宫腔粘连发生的危险因素,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宫腔粘连的发生与吸宫的负压以及时间最为密切,其次与孕次和盆腔炎有关。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吸宫负压OR值为2.63,95%CI为1.13~6.24;吸宫时间OR值为3.51,95%CI为2.13~4.85(P0.05)。观察组治愈34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48%。结论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多种因素可损伤子宫内膜,造成宫腔粘连,其中与吸宫情况密切相关。宫腔镜手术是目前临床首选的治疗宫腔粘连的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宫腔粘连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11月在云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的189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结果,将上述入选者分为宫腔粘连组(30例)与非宫腔粘连组(159例),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绝经所占比例、产次、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宫腔粘连组患者多发息肉、内膜增生、刮宫史、盆腔炎、剖宫产史、宫内存在节育器、孕次≥2次、复发性自然流产史占比均高于非宫腔粘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内膜增生、刮宫史、盆腔炎、剖宫产史、宫内存在节育器、复发性自然流产史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出现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均P0. 05)。结论内膜增生、刮宫史、盆腔炎等均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的危险因素,可通过口服雌孕激素等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宫腔镜术后宫腔粘连(IUA)的影响因素,为减少IUA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00例因流产行宫腔镜手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IUA分为IUA组和对照组。分析发生IUA的相关因素。结果 300例患者中,46例(15.33%)发生IUA。孕次、产次、吸宫时负压、吸宫时间、流产史是宫腔镜术后IUA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宫腔镜术后IUA发生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孕次、产次、吸宫时负压、吸宫时间、流产史,临床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IUA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患者术后1年的疗效,并对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10例患者不良预后47例,不良预后率为22.4%;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度宫腔粘连、病程12个月、能源性分离、致密性宫腔粘连、术前闭经、人工流产3次、宫腔粘连范围2/3、宫腔粘连部位为双侧宫角封闭、术前宫腔操作次数≥2次、未实施人工周期和内置节育器治疗等因素与不良预后关系密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致密性宫腔粘连、病程12个月、人工流产次数3次、术前宫腔操作次数≥2次、宫腔粘连部位为双侧宫角封闭等因素为不良预后的强危险性因素(P0.05)。结论病程、术前操作及人工流产次数、宫腔粘连性质和粘连部位等均是影响宫腔粘连分离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应加强对上述因素的控制和预防,给予宫腔粘连患者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宫腔镜对育龄妇女不孕、复发性流产患者诊断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5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行宫腔镜检查的342例不孕症患者和17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统计其宫腔镜检查结果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520例患者宫腔镜检查均顺利进行,其中328例患者(63.08%)宫腔镜检查无异常,192例患者(36.92%)检查存在宫腔病变。原发性不孕、继发性不孕及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异常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原发性不孕组(P<0.05);原发性不孕组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率显著高于继发性不孕和复发性流产患者(P<0.05);继发性不孕和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粘连发病率显著高于原发性不孕组(P<0.05)。术后434例患者随访成功,最长随访时间28个月,最短随访时间15个月。不孕症组共有103例患者受孕,随访妊娠率为37.32%,复发性流产组患者有56例患者受孕,随访妊娠率为35.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组行宫腔镜手术处理的患者与正常宫腔患者的妊娠结局,原发性不孕组宫腔正常与宫腔异常组活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育龄妇女不孕、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发现宫腔内病变,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改善患者妊娠情况。  相似文献   

11.
何美芳  左湘凌  单斌 《现代保健》2011,(26):147-148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治稽留流产的优越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0年7月门诊及住院稽留流产患者512例,均在宫腔镜直视下清宫。结果512例稽留流产患者在宫腔镜下清宫,均一次完成,出血少,无并发症,术后平均40+天月经复潮,同时发现部分稽留流产原因,其中发现子宫畸形71例(包括纵隔子宫40例,单角子宫8例,鞍状子宫7例,双角子宫6例,双子宫10例),官腔粘连10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7例,内膜息肉42例,宫角妊娠9例。结论稽留流产患者应常规在宫腔镜下清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孕症与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病变性质的宫腔镜检查结果,为宫腔镜检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6例不孕症患者为不孕组,其中92例原发性不孕患者为不孕A组,114例继发性不孕患者为不孕B组;选取10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流产组。分析所纳入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结果,比较不孕组和流产组的宫腔镜检查结果,分析宫腔镜检查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不孕症与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镜检查异常率为32.48%,其中宫颈粘连发生率最高为12.42%,随后依次为子宫内膜息肉9.55%、子宫畸形5.41%。不孕A组宫腔镜检查的异常表现以子宫内膜息肉19.57%为主,不孕B组以宫腔粘连7.89%和子宫内膜息肉7.02%为主,流产组以宫腔粘连25.93%为主。不孕B组宫腔镜检查正常率77.19%显著高于流产组的56.48%,流产组宫腔粘连的发生率25.93%显著高于不孕A组的2.17%和不孕B组的7.89%,不孕A组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19.57%显著高于不孕B组的7.02%和流产组3.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有助于明确不孕症、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内的病变情况,为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可能导致育龄期女性人工流产术后发生继发性不孕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0月于该院接受人工流产术的80例育龄期妇女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康复随访,统计其受孕情况,并对不孕者进行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继发性不孕者作为继发性不孕组,成功受孕者作为受孕组,统计两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流产次数、手术方法、宫腔粘连等情况,指出可能导致育龄期妇女人工流产术后发生继发性不孕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人工流产术后育龄期妇女中,36例发生继发性不孕,占45.00%; 44例成功受孕,占55.00%。经单因素分析显示,继发性不孕组在年龄、流产次数、手术方式、月经不调等方面与受孕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继发性不孕组宫腔粘连、卵巢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炎、慢性输卵管炎等方面与受孕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项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宫腔粘连、卵巢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炎、慢性输卵管炎可能是导致育龄期妇女人工流产术后发生继发性不孕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宫腔粘连、卵巢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炎、慢性输卵管炎可能是导致育龄期妇女人工流产术后发生继发性不孕的危险因素,术后需嘱咐妇女定期体检,以及时发现病因并采取治疗措施,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及手术在女性不孕症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收集310例因不明因素、可疑宫腔因素及复发流产的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检查及治疗的资料,分析不孕因素,并进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子宫纵隔切开术、宫腔粘连分离术及术后相应的药物治疗后3个月~1年后随访观察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310例不孕症妇女包括92例原发不孕、154例继发不孕和64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镜检查最常见的病因是124例子宫内膜息肉,92例子宫不全纵隔,50例宫腔粘连。采取相应治疗后,术后妊娠率达60.1%,活产率达90.3%。结论宫腔镜检查是一个安全、有效地评估不孕妇女宫腔情况、分析不孕因素的工具,采取相应宫腔镜手术及治疗后生育情况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诊治稽留流产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丽丽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279-1280
目的观察宫腔镜在稽留流产清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6例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对照组直接清宫,观察组在宫腔镜下清宫。比较2组流产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宫腔残留再次清宫例数及发现畸形子宫例数。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100.00%;对照组完全流产率77.59%;不全流产率17.24%,总流产率94.83%。2组完全流产率及总流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流血量多于月经量者观察组有9例(15.52%),对照组有19例(32.76%),观察组出血量较少,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流血时间、妊娠物残留例数、再次清宫例数、子宫畸形例数等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清宫用于稽留流产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术后早期随访干预对宫腔粘连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入院行稽留流产清宫手术的患者400例,依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200例。研究组于术后第1、3、6月进行随访及早期干预,术后6月后行孕前准备并试孕;对照组术后42 d接受电话随访,其后不经过随访,于术后第7个月起行孕前检查并试孕。对比两组患者的月经复潮时间、月经量情况、术后第6月卵泡晚期子宫内膜厚度、术后行宫腔镜检查结果及术后6~12月受孕率。结果研究组在术后月经复潮时间及月经量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第6月卵泡晚期子宫内膜厚度、术后行宫腔镜检查结果及术后1年内受孕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稽留流产清宫术后的随访观察,监测其月经、子宫内膜情况,适时进行宫腔镜检查,早期诊断宫腔粘连,对改善患者预后,保护妇女生殖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评价宫腔镜微型剪刀配合微电极分离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因IUA住院行宫腔镜下微型剪刀配合微电极治疗的患者56例为观察组,其中轻度粘连30例,中度粘连26例。另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50例IUA行普通宫腔镜电切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中轻度粘连22例,中度粘连28例。两组患者术毕均宫腔安置相应型号宫内节育器,并口服戊酸雌二醇片和黄体酮胶囊周期治疗。术后3月复查宫腔镜和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统计月经改善情况。结果术后3月,观察组轻度和中度IUA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8.5%;对照组分别为90.90%和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加,观察组增加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月经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微型剪刀配合微电极分离轻、中度IUA可减少普通电切术后导致的宫腔再次粘连。  相似文献   

18.
陈睿 《现代保健》2014,(32):112-114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对重度宫腔粘连(IUA)行分离术的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对150例宫腔镜检查确诊为重度IUA的患者采用超声监视宫腔镜下分离粘连,术后宫内放置O型环、宫腔注射赛必妥,口服戊酸雌二醇、黄体酮胶囊等预防复发,对术后月经、妊娠情况进行观察。结果:5例患者发生宫腔二次粘连后放弃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结核,109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36例患者行二次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发症发生。145例月经均较前改善,其中119例恢复正常。随访1~5年,94例患者自然受孕,27例辅助生殖后妊娠。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对重度宫腔粘连行分离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及B超在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因素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复发性流产患者281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宫腔镜检查明确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宫腔因素,并与分泌期所行B超检查对比,评估实施宫腔镜手术和B超诊断的价值。结果经宫腔镜检查确诊导致复发性流产包括正常宫腔135例,子宫内膜息肉26例,宫腔粘连55例,鞍状子宫34例,子宫内膜炎16例,子宫畸形9例,宫腔偏小6例。与B超对比,子宫内膜的厚度在评价各宫腔异常的患者中一致性较好,各组妊娠结局与诊断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实施宫腔镜检查,有助于疾病的确诊及治疗。超声由于其无创伤且可反复操作,在宫腔粘连的诊断中占有优势,可优先选择。即使是正常宫腔患者,仍有可能再次流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松解手术治疗宫腔粘连的效果,并分析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392例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下粘连松解手术治疗,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120例流产未发生宫腔粘连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刮宫术中时间及负压情况,并分析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理想,轻度宫腔粘连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宫腔粘连组,中度宫腔粘连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重度宫腔粘连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人工流产方式及初潮平均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初次受孕时间、孕次、刮宫次数、合并盆腔炎病程、吸宫时间及吸宫时负压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刮宫次数多、长期合并盆腔炎、吸宫时间较长及吸宫时负压较高是导致宫腔粘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将宫腔镜下粘连松解术应用于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理想,可促进宫腔恢复;而刮宫次数、合并盆腔炎、吸宫时负压及吸宫时间等为诱发宫腔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其作为早期筛查标准,可有效降低宫腔粘连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