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企业已经累积了大量的产品质量回顾数据,对回顾数据进行挖掘可以找出生产中隐藏的知识,有助于提升制药技术水平。然而当前对回顾数据进行挖掘的研究匮乏,企业缺乏相关的指导。该研究提出了一种中药产品质量回顾数据挖掘方法,充分利用了中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相关数据。该方法包括4个功能模块:数据收集及预处理、变量风险分类、批次风险评估和质量回归分析。该研究以某中药大品种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案例研究,阐述了该方法的应用及优势。案例研究中采集了2019—2021年共398批制剂过程的回顾数据,以过程性能为指标对65个过程变量进行风险分类,通过短期和长期评价全面分析各个批次的风险及引起风险的原因,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方法辨析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变量。结果表明这些数据中存在1个高风险变量和13批风险批次,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变量为中间体的质量。该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全面地挖掘回顾数据,从而增强对过程的理解,提升药品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2.
该文结合中药制药工业应用场景的原理和领域知识,探讨了如何建立基于数字孪生的中药智能制药关键技术。以新型中药提取设备与中药丸剂干燥设备的数字孪生研究为实例,示范了该技术在新型制药工艺开发及制药设备结构优化中的应用。探讨了该技术在中药生产行业中形成数据驱动的生产过程实时优化、运维服务动态预测方法,构建基于数据与算法驱动的"理治"生产模式,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感知、评估、预测和智能控制与智能决策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制药过程质量监测体系是提升中药质量水平的关键措施。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创新概念的提出,为中药质量表征开辟了新模式。中药产业智能化转型中产生的工业大数据将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对这些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将为质量监测技术开发提供有力支撑。依托前期研究成果,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中药制药过程Q-Marker监测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技术路线,包括中药Q-Marker监测指标识别,制药工业质量数据挖掘及过程分析技术体系建立3个关键步骤,并阐述了实施各步骤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最后,以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生产过程超滤工序为例,介绍了该方法在中药工业质量监测中的具体应用,为智能化时代下,中药工业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质量控制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中药领域大量内容丰富、异质异构数据为领域信息交换与共享带来困难。建立基于语义表达的中药数据模型,一方面,能在语义层面上提供知识共享与重用;另一方面,能促进数据资源的集成、交换和应用的互操作。方法:采用本体与底层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现有本体中国中医药学语言系统(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guage System,TCMLS),参照已有概念数据模型,结合基于基础数据进行概念抽取构建中药概念数据模型。结果:基于中医药一体化数据模型(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Model,TCMIM)框架,分析目前中药领域数据资源,抽取中药及相关业务领域概念,构建中药概念数据模型框架。结论:运用本体与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在概念层面建立中药数据模型,在数据层面有利于数据建模的准确性,促进信息资源的集成与交换;在语义层面上有利于丰富补充领域本体。  相似文献   

5.
中药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中药临床的疗效,是保证中药有效性、安全性、可控性的基础。中药从种植开始形成高品质药材到临床能否发挥应有疗效,品质传递过程是重要保障,而其过程有无完整传递,需要符合中药自身特点的科学评价方法。目前中药评价方法多以化学成分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且大多是针对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制剂等某单个环节进行质量评价,对中药在生产全产业链的各环节传递过程中的品质整体性变化缺乏关注,对中药品质从药材到制剂直至临床传递过程中的整体性评价方法还未有系统论述。针对中药品质传递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对可用于中药品质传递过程的评价技术和方法进行综述,为中药品质传递过程评价及制定符合中药本身特色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药品质的一致性是保障临床疗效一致性的关键,也是保证中药安全性、可控性的前提和基础。中药制剂的品质形成过程非常复杂,涉及药材、饮片、中间体、制剂多个传递环节。将中药的高品质属性顺利传递到临床,关键在于建立中药制造各环节产品的品质一致性整体评价体系,并结合评价技术进行中药制造全过程品质传递控制。现有的中药品质一致性评价体系多以化学品质评价为主,不能全面表征中药品质,目前对于中药制造过程的控制手段也主要依靠对中间体或终端产品的离线检测,难以及时、有效地获取中药制造过程的变化。因此,以中药临床价值为导向,对中药制造全过程的品质传递控制与一致性评价研究进行综述,为保证中药产品的高品质属性与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药用植物的研究和认识已进入到跨组学、跨学科智能新阶段,迫切需要将这些大数据进行整合并交互应用,形成统一、多层次的研究体系和大数据平台。道地药材作为一类重要的药用植物来源,是中医药特有的品质优劣概念和综合判别标准。国内外已建立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全球药典基因组数据库(GPGD)等为代表的数据库平台,但未能及时反映新近的大量地理资源、表型、化学成分和遗传信息等多维度数据。四川省是著名的“中医之乡,中药之库”,据四川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最新统计中药品种数超过8 000种,川产道地药材品种86种,是我国药用植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该文基于四川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最新数据及相关成果,以川产道地药材为例构建药用植物生物信息数据库及生产布局可视化分析平台,涵盖了地理资源数据、表型数据、化学成分数据和遗传资源数据等,有效地将川产道地药材多维度数据统一整合,并提供不同层面的数据交互应用。该平台不仅是首个针对川产道地药材的大型多维数据库和可视化平台,可为川产道地药材种质资源鉴定、药效成分生物合成途径解析、优良品种分子育种等奠定基础。该平台提供的以川产道地药材为代表的药用植物资...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出了中药个体品质及群体品质鉴别的概念。建立了相同品质中药群体的系统理论判别方法。方法:根据描述生物体系遗传与变异信息的双指标信息理论方程,建立生物体系个体同品质的定量标准,由此构建每个样品的初级同品质特征序列。构建了中药群体同品质优化判别方法:群体特征序列最大有效样本数法,变化 Pg =x ~100%,58%≤x≤64%,在整体上优化每个样品的同品质特征序列,使群体样本的核心特征序列中的总样本数与关联序列中的总样本数差值 Y=MΣi=1(Nci-Nri )最大,实现中药群体同品质的优化判别。该理论系统基于生物系统内禀性质,可以实现相同品质中药群体的严格理论判别。结果:3种组成非常相似的中药复方红外指纹图谱的分析结果很好地证明了该理论预测。结论: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判别相同品质中药的可行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药品质生态学:一个新兴交叉学科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中药品质生态学是研究中药品质及与生态环境关系及机制的学科,是中药品质学与生态学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兴学科。本文首次提出中药品质生态学概念,分析了历史背景与发展,重点阐述了中药品质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中药品质、中药品质形成的生物学成因、药用生物分布、产地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优质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与区划、生态系统调控与保护对中药品质的影响、优质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中药品质生态学理论体系与技术方法。总结了中药品质生态学的6个基本理论:环境生态论;品种品质延续与产地变迁论;可持续利用理论;生态型理论;逆境效应理论;基因特化理论。介绍了中药品质生态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化学评价方法、物理学评价方法、生物学评价方法与生态学评价方法。展望了中药品质生态学科发展方向:宏观-介观-微观双向多纬发展;多学科交叉与理论方法体系完善;生产实践与国际推广。  相似文献   

10.
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中药学研究中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是,由于使用的数据集不公开,导致很多研究成果缺乏可验证性和可比较性,统计结果也难于评价.本研究基于<中华本草>中的文献资源,开发了一套中药数据集,并对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和使用方法都进行了详细说明.该数据集为中药信息学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套可以免费获取的开放数据资源,有利于中药信息学的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万德光教授,首届国家教学名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药学学科带头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长期致力于现代生物学与中药思想的融合,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药品质学术思想和研究思维模式,取得一批重要成果,贡献突出,成绩斐然。着重介绍了万德光教授中药品质学术思想相关内容,以期对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宝贵学术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变异系数权重的中药质量综合评价模糊物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田田  王引权  郭俊霞 《中药材》2008,31(1):139-142
中药质量评价具有多目标性和模糊不相容性的特点.本文在物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欧氏贴近度概念,构建了基于变异系数权重的中药质量综合评价的模糊物元模型.以中药连翘质量评价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直观准确,使用简单,易于计算.因此,模糊物元模型法用于中药质量综合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中药分离技术是中药研发领域的关键技术,是中药制剂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计算机化学能够从中药体系的“复杂数据”中构造模型、寻找规律.该文分析了计算机化学应用到中药分离领域的适用性、技术关键、基本模式及常用算法,介绍了提取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及其建立方法,研究了基于计算机化学的中药膜过程的若干问题,并展望了该研究方向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全国多家中医院住院病历及名老中医的中药数据,分析中药数据预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科学合理的中药数据预处理方案,为准确分析中药信息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中医临床及中药学专业人员协作,通过对多区域中药数据进行分析,针对中药数据的特点,结合数据分析挖掘需求,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适宜方案。结果: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药典》)(2010年版)及各地区中药炮制及调剂规范,制订中药整理规则、方法及流程,进行中药数据整理。形成了解决不同区域中药数据规范化整理方案。结论:该方案制定的中药数据整理规则及方法,解决了多区域医疗中药数据分析利用的规范性、准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药制剂及给药系统的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中药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相关概念、定理和原理,以及该理论的评价原理、评价方法和基本评价过程.形象化的展示有利于理解中药物质组、物质组浓度和物质组释放度等概念,更好地将该理论推广和应用到中药给药系统设计、评价中,并在药物动力学水平赋予传统剂型新的内涵.该理论将为传统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及其评价、中药给药系统的设计和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以"知识形成过程"为主线,在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增加自主设计环节,通过协作学习,注重形成性评价,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思维.该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中药药剂学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道地综合指数"的构建及其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小河  王伽伯  鄢丹  吕旸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1):1513-1516
现行中药品质评价控制指标众多,但大多数为定性的且彼此孤立,与安全性、有效性关联不紧密。该文首次提出构建基于产区相对历史、产地生态适宜性、商品规格等级、组分黄金比例和生物效(毒)价的中药材品质数字化一体化评价控制方法和指标体系(简称道地综合指数,DDI)。DDI指数有助于更全面、更客观、更有效地评价控制和保证中药材品质,有望发展成为真正具有中医药原创思想且行之有效的中药品质评价控制标准,同时对中药"品-质-性-效(毒)-用"一体化与临床合理用药等也将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微生态以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药材生长发育、代谢过程、成分积累等,进而对中药道地性的形成、变迁产生重要影响。揭示中药微生态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与药材品效之间的关系,是中药微生态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地理和气候等因素所致的土壤环境异质性,以及距离及宿主选择等隔离因素所致的离散限制性,是中药微生态地理分异的主要成因。中药微生态对道地药材鲜明的产地属性及优良品质属性产生了重要影响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优良种质形成(包括使宿主获得更高的抗病虫害能力、抗旱能力、耐盐能力、抗寒能力等)、产量提高、药用部位形态建成、有效成分代谢积累、采收的时限性、药材毒性的形成、加工与炮制过程中的增效减毒、引种栽培后的品效变迁、菌类中药道地性等方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组学的蓬勃发展,基于中药微生态介导的道地性化学成分的生源途径挖掘、基于微生态量效关系的中药代谢合成反应器的开发、基于中药微生态结构重构的道地药材仿生种植、基于中药微生态的产地鉴别条码溯源技术以及中药减毒增效技术等将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中医药信息交叉领域概念交叉和术语歧义造成的领域知识表达混乱现状,以中药子领域为样本,初步实现其核心概念的知识表达和本体建模。方法通过收集和梳理包括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药学》、《临床中药学》的中药知识权威来源数据,基于本体论的概念建模方法,明确中药概念内涵,确定概念属性,厘清概念间的关系,初步完成中药子领域核心概念的本体建模。结果完成包括"中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核心概念的本体建模。结论初步实现中药相关核心概念模型的构建,可为其他子领域的中医药知识表达和共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尹文仲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4):1029-1030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近几年来中药产业发展迅速,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国家制定出台了<2002-2010年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化行动计划",中药产业已被列为我州"十一五"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已建立并形成了一批中药产业化基地、中药材种植标准化GAP示范基地(<2006中国·恩施中医药发展论坛基础资料汇编>),中药材经营流通市场和一批中药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中药产业已成为我州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加快恩施州以道地药材为特色的药业产业化建设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