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农网线路供电半径较长、负荷分散、线路损耗较大的特点,探讨安装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对提高农网长线路的电压及功率因数质量的作用.通过对典型的农网长线路进行现状分析,确定无功补偿的方式及补偿容量,对线路进行无功补偿.对比补偿前后线路功率因数及末端电压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农网线路并联电容器进行适当的无功补偿,能有效提升线路末端的电压质量及功率因数,对改善10 kV农网线路供电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电力系统广泛存在的感性负荷会消耗大量无功功率,造成线路电压损失、电能损耗增加,降低系统的功率因数,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供电网络中接入数量庞大的10 kV电容器组的目的即补偿系统无功、减少损耗、提高供电品质。供电网络的无功补偿主要采用在主变压器母线端并联电容器组,通过电容器无功投切装置控制电容器组的自  相似文献   

3.
功率因数与无功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厂供配电系统中功率因数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工厂电能的重要指标,功率因数偏低就意味着系统中无功电源不足,会导致系统电压降低而造成电能损耗增加,效率降低,限制了供电线路的送电能力等.《供电规则》规定:“用户必须提高自然力率,高压供电的用户必须保证力率在0.9以上.其它用户应保持在0.85以上,经努力达不到以上规定者,应装设必要的补偿设备”.(4)当工厂有容量在150~200kW的异步电动机且被拖动的生产机械速度无需调节时改用同步电动机.(5)电焊机变压器容量不大,但数量较多并且常处于空载运行状态时,应推广应用电焊机空载自停装置.(6)空载无功损耗占变压器容量的5%~10%,因此及时停用空载变压器可以有效地减少无功功率.改善功率因数.二、并联电容器的无功补偿1.高压集中补偿高压集中补偿是将并联电容器集中装设在高压配电所的高压母线上,这种补偿方式只能补偿高压母线前边所有线路上的无功功率,而高压母线后边的无功功率得不到补偿,这种补偿方式只适宜于大中型企业.2.低压集中补偿低压集中补偿将并联电容器装设在变电所的低压母线上,一般负荷较集中的小型企业用此补偿方式较经济.并联电容器容量Q_c的确定:P_(max)(1/(cos~2(?)_1)-1~1/2-1/(cos~2(?)_2)-1~1/2≤Q_cP_(max)(1/(cos~2(?)_1)-1~1/2-1/(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变压器损耗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确定了变压器处于轻载状态时,系统功率因数较低的主要原因,由于变压器轻载时二次侧负荷电流下降,其不足以启动无功补偿自动控制器工作,变压器的空载无功损耗也得不到补偿。提出手动控制变压器负荷侧无功补偿电容器的投切,使系统功率因数得到提高。达到降低线路功率损耗、减少供电部门对企业的功率因数考核电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无功合理补偿的容量计算与经济补偿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作好电力用户的无功补偿工作,首先要根据无功补偿的主要目的来确定补偿无功的容量,其中包括以提高负荷功率因数、提高系统供电能力和减少线路损耗为主要目的3种情况。然后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经济的补偿方法,其中包括改用高功率因数设备和以终端补偿为主的电容器补偿。本文论述了上述两个方面的情况,并介绍了一些好的应用实例,实践表明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于建平 《供用电》2003,20(3):17-18,21
电力系统网络元件及负荷的阻抗主要是电感性的 ,如 :变压器、输电线、异步电动机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这些负荷的自然功率因数约为 0 .6~0 .8,如果不对其进行无功补偿直接接入电网 ,用电负荷所需无功功率全靠发、配电设备经长距离传送供给 ,势必加大电网负载、电压降和线路损耗 ,因此一般常用电容器作无功补偿。1 我国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经历阶段1 .1  70年代初期 ,参照前苏联引进的电容无功补偿装置 ,我国第一代电容无功补偿装置由刀熔开关和电力电容器构成 ,电容器投切完全依靠手动 ,该阶段装置仅适用于无功功率比较固定的场合。…  相似文献   

7.
针对配电网负荷多变的特点,提出采用电容器对10kV配电网进行无功补偿时,采用分支线路末端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和主馈线相结合的优化补偿方式。以系统有功网损、电容器的安置费用加权最小为目标函数。根据配电网辐射状树形分布特征,首先在分支线路末端以提高线路功率因数确定电容器的补偿容量及其类型,然后在主馈线上依无功负荷的分布情况再确定电容器补偿的最佳位置和容量。潮流计算采用配电网广泛使用的前推回代法。最后,以实际电网为例,说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配电网的无功优化和无功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配电网网损大、电压合格率低的特点,提出了配电网无功优化规划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其在4种配电网无功补偿方式的应用。利用该数学模型可得到并联电容器的补偿容量和有载变压器分接头的位置,解决了补偿容量依据供电部门要求达到的功率因数确定,而不是依据用户用电时的实际效益、最佳电能质量、最小支付电费的经济功率因数来确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电力用户根据电业部门关于加强无功电力管理要求的精神,普遍安装了无功补偿设备,取得的主要效果是:1.减少了电能损耗;2.发挥了线路和变压器的负载能力,在设备不增加的情况下,使负荷有增加的可能;3.降低了电压损耗,改善了供电质量;4.降低了电力成本,减少了电费支出。但运行经验得知,目前有不少用户安装的补偿电容器,往往容量选择不当,又不能随无功负荷变动随时调整补偿容量,出现低负荷时过补偿现象,不但使网络电压异常升高,危及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多数农村配电线路,由于缺乏无功补偿装置,以致电压质量低劣,线路损耗偏大。由于农村线路的自然功率因数低,通常在0.65及以下,因此使△P_x、△U_x远比△P_r和△U_r为大。因此,在配电线路上加装补偿电容器,是降低线损,改善电压质量的有效措施。一、配电线路补偿电容器的探讨考虑到农村配电变压器容量比较接近、负荷性质基本一致、负荷曲线形状相似、配电变压器的布点也较均匀,因此,可近似地将农村配电线路以负荷均匀分布代替。 1.由电容器的安装组数确定最佳安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