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血清水平及IL-1B和IL-1RN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IL-1β血清水平及抗Hp抗体IgG、IgM和IgA浓度;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60例胃癌患者和284例不相关联的健康对照人群中IL-1B-31C/T、-511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IL-1RN基因多态性(VNTR).结果 胃癌组IL-1β血清水平[(802±148)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501±125) ng/L],P<0.01;胃癌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相对危险度(OR)=2.59].胃癌组IL-1B-31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OR=1.95);胃癌组IL-1B-511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OR=1.62);Hp阳性(Hp+)胃癌组-511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Hp阴性(Hp-)胃癌(P<0.05,OR= 2.00);胃癌组T-T单体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45,P<0.05).不论在胃癌组还是在Hp+胃癌组,携带IL-1B-31T或-511T等位基因者血清IL-1β水平均高于其相应CC基因型携带者,且IL-1B-31T、-511T携带者在Hp+胃癌组较Hp-胃癌组的IL-1β水平显著增高(P<0.001).未见IL-1RN基因型及其他IL-1B基因型与胃癌或Hp+胃癌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IL-1B-31TT基因型与胃癌易感性相关;IL-1B-511TT基因型与胃癌特别是Hp+胃癌易感性相关.IL-1B-31T/-511T等位基因均与IL-1β血清水平显著相关(P<0.001).T-T单体型可能是胃癌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3例(病例组)、未发生脑出血的高血压患者42例(疾病对照组)以及中老年健康体检者35例(健康对照组).根据病例组患者出血量分为少量出血组34例、中等量出血组49例、大量出血组20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分级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27例、中重度组37例、重度组19例.根据患者住院28 d是否死亡将病例组分为存活组86例和死亡组17例.比较各组血清IL-6和TGF-β1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IL-6、TGF-β1水平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IL-6和TGF-β1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的血清IL-6水平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低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少量出血组的血清Ib6水平低于中等量出血组和大量出血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中等量出血组和大量出血组(P<0.05).轻度组的血清IL-6水平低于中度组、中重度组和重度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中度组、中重度组和重度组(P<0.05).死亡组的血清IL-6水平高于存活组,血清TGF-β1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血清IL.-6水平与脑出血量、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545,r=0.328,P<0.05),血清TGF-β1水平与脑出血量、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负相关(r=-0.590,r=-0.366,P<0.05).血清IL-6预测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灵敏度为70.93%,特异性为82.35% (AUC=0.788).血清TGF-β1预测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灵敏度为86.05%,特异性为70.59% (AUC=0.836).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IL-6和TGF-β1水平可能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水平与不同亚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胃癌患者血清IL-32、IL-33、IL-35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胃癌(GC)患者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40例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患者血清IL-32、IL-33、IL-35水平。比较各组患者血清IL-32、IL-33、IL-35水平与Hp感染率及其亚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3组患者血清IL-32、IL-33、IL-35水平的比较:GC组患者血清IL-32、IL-33、IL-35水平均明显高于CAG组及CNAG组(P<0.01);CAG组患者血清IL-32、IL-33水平均明显高于CNAG组患者(P<0.05);CAG组患者血清IL-35水平与CNAG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3组患者Hp感染率的比较:GC组患者Hp感染率及Ⅰ型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CNAG患者(P<0.05),Hp感染率及Ⅰ型Hp感染率在GC组与CAG组、CAG组与CNAG组之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血清IL-32、IL-33、IL-35水平与不同亚型Hp感染之间的关系:在3组患者中,Ⅰ型Hp感染组血清IL-32、IL-33、IL-35水平均明显高于Ⅱ型Hp感染组及Hp阴性组(P<0.05),Ⅱ型Hp感染组血清IL-32、IL-33水平与Hp阴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CNAG组患者中,Ⅱ型Hp感染组血清IL-35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1)Ⅰ型Hp感染者发生GC的风险增加。2)在CNAG、CAG及GC患者中,Ⅰ型Hp感染者血清IL-32、IL-33、IL-35水平均显著升高。3)血清IL-32、IL-33、IL-35水平在GC患者中明显升高,其水平变化有利于提高GC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2名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和VEG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ELISA对3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清IL-2、IL-6和VEGF水平的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做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血清IL-6、VEGF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IL-2水平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后3个月与正常人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血清IL-2、IL-6和VEGF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了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RIA和ELISA对40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了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6及IL-8低于正常对照组.TNF-α、IL-10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治疗3个月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的变化对疾病的治疗、预后观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IL-18、IL-10和IL-6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8、IL-10和IL-6血清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62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0例、稳定性心绞痛15例)和20例正常健康者血清IL-18、IL-10和IL-6水平,并比较上述指标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血清IL-18、IL-6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对照组(P<0.05, P<0.01);AMI组和UAP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血清IL-18和IL-6水平与血清IL-10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27, P<0.01; r=-0.231, P<0.05); 血清IL-6水平与IL-18水平相关性不明显(r=0.119, P>0.05)。 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8、IL-6水平明显升高而IL-10水平显著降低;IL-18、IL-6与IL-10的平衡失调可能是促进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高原地区Hp相关性胃病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青海高原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6 、IL-8 、TNF)水平变化,以探讨其在发病中的可能免疫致病机制.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5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55例消化性溃疡(PU)和35例进展期胃癌(GC)患者血清IL-1β、IL-2、IL-4、IL-6 、IL-8 、TNF的含量.比较Hp感染者三组胃病之间; Hp感染与非感染CAG之间;Hp感染CAG活动与非活动之间;Hp感染单纯CAG、IM、Dys之间;Hp感染与非感染PU之间及Hp感染与非感染GC之间血清6种细胞因子含量的差异.结果 Hp 相关性CAG和PU血清IL-4含量非常显著低于GC(P<0.01);Hp感染与非感染CAG之间6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无差异(P>0.05);Hp 相关性CAG活动者血清IL-4含量显著低于非活者(P<0.05),IM和Dys均非常显著低于单纯CAG (P<0.01),IL-2在Dys显著高于单纯CAG(P<0.05);Hp感染PU血清IL-4非常显著低于非感染者 (P<0.01); Hp感染GC血清 IL-β1 显著低于非感染者(P<0.05).结论 Hp感染对本地区CAG患者血清Th1/ Th2平衡影响不大;Hp感染后IL-4分泌减少与CAG炎症活动和胃黏膜癌前病变(IM和Dys)及PU的发生密切相关,Th2弱势应答为其主要的免疫致病机制;Hp相关性进展期GC患者IL-β1分泌减少,Th1应答减弱,IL-4分泌增加,Th2应答上调,对机体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肿瘤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及认知行为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认知行为干预与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6(IL-6)水平,25例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的为A组,25例采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的为B组,20名健康对照的为C组.结果 两组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IL-1β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抑郁症患者血清IL-1β和IL-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存在免疫激活现象,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用药物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使IL-1β和IL-6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和酶联法对3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了血清IL-6、IL-18和IL-1β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血清IL-6、IL-18和IL-1β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3个月后则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IL-6、IL-18和IL-1β水平的变化对探讨其发病机理、预防和指导临床用药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血清AFP、TNF-α、IL-6、IL-10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了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TNF-α、IL-6、IL-10水平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RIA和ELISA对63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清AFP、TNF-α、IL-6、IL-10水平测定,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做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AFP、TNF-α、IL-6、IL-10水平均非常显著的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AFP水平与TNF-α、IL-6、IL-10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0.5988、0.6138、0.6284,P<0.01).结论:AFP、TNF-α、IL-6、IL-10在肝硬化的防病机理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了急性结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IL-10、IL-18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免疫比浊法和酶联法对38例急性结膜炎患者进行了血清hs-CRP、IL-6、IL-10和IL-18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结膜炎患者在治疗前血清hs-CRP、IL-6、IL-10和IL-18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P<0.01),经2周的抗炎治疗后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急性结膜炎患者血清hs-CRP、IL-6、IL-10和IL-18水平的变化对临床观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Ⅰ和IL-6、IL-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3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IL-6、IL-8和IGF-1含量的测定,并与同期收集的32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Ⅰ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IL-6、IL-8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血清IGF-Ⅰ水平和IL-6、IL-8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025、-0.5236,P<0.01).结论 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Ⅰ和IL-6、IL-8水平的变化,对该病的诊断、指导肝硬化的治疗及观察疗效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骨黏连蛋白(osteoneetin,ON)、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和IL-23测定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0例CP患者分别设置为治疗前、规范牙周基础治疗4周及治疗8周三组进行围治疗期分组测定分析.ON、IL-18和IL-23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CP患者治疗前患牙临床检查记录数据显示,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和龈沟出血指数(SBI)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4周三项临床指标明显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8周后前二项临床指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仅SBI已恢复至正常人水平(P>0.05).GCF中炎性指标结果显示,治疗前三项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4周三项临床指标明显下降,IL-18和IL-23已恢复至正常人水平(P均>0.05),但ON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三项临床指标均恢复至正常人水平(P均>0.05).炎性指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ON与IL-18、IL-23呈微弱相关(r=0.546、0.502,P<0.06、P<0.05),而与PD、AL和SBI呈显著正相关,尤以PD、AL为甚(r=0.602、0.560、0.813,P<0.05、P<0.05、P<0.05).IL-18与PD、AL、SBI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甚以ON与之(r=0.602、0.560、0.813,P<0.05、P<0.05、P<0.05);IL-23与PD、AL、SBI也呈显著正相关(r=0.703、0.631、0.828,P<0.05、P<0.05、P<0.05).结论:患者GCF中炎性指标参与了CP的病理进展过程,其测定对于了解本病的病理进展机制和炎症反应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了白细胞介素IL-6、IL-10在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为无创伤的血清学指标,对丙型肝炎患者提供新的肝纤维化指标.方法分别应用ELISA法对92例丙型肝炎患者(其中轻度38例,中度31例,重度23例)进行IL-6、IL-10检测,放射免疫分析检测HA、PⅢP含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6、IL-10、HA、PⅢP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A、PⅢP水平与IL-6、IL-10浓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252(P<0.01)、-0.3124(P<0.05),0.2526(P<0.05),-0.2914(P<0.05).结论细胞因子IL-6、IL-10在肝纤维化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5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IL-2、IL-6和TGF-β1检测,并与48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L-2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IL-6、TGF-β1水平又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治疗2个月后则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2、IL-6和TGF-β1水平的变化对探讨其发病机制、预防和指导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IL-6、IL-8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IL-6、IL-8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和免疫比浊法对46例COPD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IL-6、IL-8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COPD患者在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IL-6、IL-8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综合治疗后2周,除hs-CRP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差异外,TNF-α、IL-6、IL-8水平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s-CRP、TNF-α、IL-6、IL-8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COPD的发病,其水平的检测对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8、10与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发病的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35例正常健康对照组以及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脱敏治疗前后血清标本中IL-6、IL-8、IL-10的表达水平,并应用SPSS 13.0软件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表达差异,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IL-6、IL-8在AR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t=15.213,P<0.01;t=12.231,P<0.01),脱敏治疗后表达均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995,P<0.01;t =19.766,P<0.01);IL-10在患者血清中表达低于对照组(t=7.446,P<0.01),脱敏治疗后其表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t=10.228,P<0.01);IL-6、IL-8在AR患者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3,P<0.01),而二者与IL-10的表达呈负相关(r=-0.482,P<0.01).结论 IL-6、IL-8及IL-10与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密切相关,相应的细胞因子或拮抗剂将可能成为候选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了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TNF-α和外周血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酶联法和单克隆抗体法对42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了血清IL-2、IL-6、TNF-α和外周血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测定,并与3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尖锐湿疣患者在治疗前血清TNF-α水平和B细胞数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IL-2、IL-6、CD3、CD4、CD4/CD8比值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后6个月,与正常人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尖锐湿疣是一种自身免疫调节失常的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肝性脑病患者血清中IL-6和IL-18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肌酐(Cr)及血浆氨的相关性.方法 40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住院患者,定为A组,其中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18例患者定为A1组,Ⅰ~Ⅱ期的22例患者定为A2组;20例肝硬化患者定为B组;2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定为C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IL-6和IL-18的浓度,并分析其与AST、ALT、TBil、ALB、Cr及血氨的相关性.结果 A1组和A2组IL-6和IL-18浓度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和IL-18水平均与血氨浓度呈正相关(P<0.05),与AST、ALT、TBil、ALB及Cr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肝性脑病患者血清中IL-6和IL-18均明显增高而且与血氨存在相关性,IL-6和IL-18可能与血氨存在协同作用,共同参与了肝性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详述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IL-10、IL-12和IL-1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法对66例肝硬化患者(其中30例为肝硬化腹腔积液组,36例为肝硬化无腹腔积液组)进行了血清TGF-β1、IL-10、IL-12和IL-18测定并与35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IL-10、IL-12和IL-18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尤以肝硬化腹腔积液组为甚。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与IL-10、IL-12和IL-18水平呈正相关(r=0.5018、0.5742、0.6011,P〈0.01)。结论: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IL-10、IL-12和IL-18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对疾病变化过程和治疗功效的评估,因而可提供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