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煎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煎剂组,另设正常对照组。12周干预期后,分别检测各组:①肾皮质匀浆SOD、GSH-PX、MDA含量。②肾小球足突平均宽度、足突融合率、基底膜平均厚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和黄芪煎剂组大鼠肾皮质GSH-PX、SOD降低、MDA升高(P<0.05),足突宽度、足突融合率、基底膜平均厚度升高(P<0.05);黄芪组与模型组相比较,上述指标改善(P<0.05)。结论:黄芪煎剂可以改善DN大鼠氧化应激,降低足突宽度、足突融合率、肾小球基底膜平均厚度。黄芪煎剂可能通过改善氧化应激状态,从而实现对肾小球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黄芪首乌合剂对代谢综合征大鼠早期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实验性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以复方黄芪首乌合剂(高、中、低剂量组)灌胃治疗,8周末收集尿标本检测24 h尿蛋白(24 hPro)、尿微量白蛋白(MA)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皮质Nephrin和Podocin的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皮质Nephrin和Podocin mRNA的表达;电镜下观察肾脏基底膜和足细胞的变化。结果:造模大鼠24 hPro、MA和ACR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肾小球基底膜显著增厚,足细胞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明显减少,足突排列紊乱,足突融合;肾皮质Podocin、Nephrin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复方黄芪首乌合剂治疗8周后,24 hPro、MA、ACR均明显减少(P<0.05);肾小球基底膜病变减轻,细胞外基质增多减轻,足细胞数目增多,足细胞融合减轻;肾皮质Podocin、Nephrin蛋白和mRNA表达分别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复方黄芪首乌合剂对代谢综合征大鼠肾脏足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参与调节代谢综合征大鼠肾组织Nephrin和Podocin的蛋白和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4种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肾病(DN,diabetic nephropathy)大鼠肾小球的组织超微结构、肾小球足细胞的影响。方法:取链脲霉素诱导的SD大鼠DN模型72只,分成6组,模型对照组、益气养阴方(参芪地黄汤20 g·kg-1)组、滋补肝肾方(杞菊地黄汤20 g·kg-1)组、补气养血方(当归补血汤20 g·kg-1)组、温肾健脾方(附子理中丸20 g·kg-1)组和阳性对照(缬沙坦25 mg·kg-1)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经口灌胃给药8周后,进行肾脏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和电镜肾脏病理形态学分析。结果:各给药组大鼠肾脏重量、肾重/体质量比值均有一定的降低趋势(P0.05),肾小球截面积和肾小球体积均明显降低(P0.05,P0.01),滋补肝肾组、补气养血组和温肾健脾组大鼠肾小球囊腔面积显著降低(P0.05,P0.01),各组肾小球囊腔面积/肾小球截面积比值均有降低的趋势(P0.05),肾小球基底膜厚度与模型对照组比有所减轻,足细胞足突融合、变平的现象与模型对照组比有所改善。结论:4种中药复方能不同程度的降低糖尿病大鼠肾小球截面积、肾小球体积、囊腔面积和囊腔面积/肾小球截面积,改善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的融合和变平现象,减少基底膜增厚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具有益气养阴活血作用的丹蛭降糖胶囊(DJC)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足细胞的影响。方法:取大鼠55只,分为2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给予高脂饲料,按35 mg·kg-1给大鼠ip链脲佐菌素(STZ)溶液1次。造模成功后,再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10 mg·kg-1),DJC高、低剂量组(1.08,0.54 g·kg-1)。除模型组和正常组外,药物组连续ig 8周。称取质量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肾脏、肾皮质,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超微结构并观察肾脏病变程度,测定各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U-m Alb),血肌肝(SCr),肾重比。结果: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足突广泛融合甚至消失,足突裂孔数减少,基底膜内发现有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细胞胞浆内线粒体明显减少,嵴有断裂部分,有空泡变性,并且有脂滴沉积;DJC高、低剂量组足细胞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基底膜增厚不明显,足突增宽、部分有融合,与正常组相近;吡格列酮组足细胞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肾脏病理报告显示,模型组毛细血管袢结构欠清,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内细胞数增加,系膜区明显增宽,基膜增厚,肾小球囊腔增大,呈空泡变性,肾间质血管增生,可见明显的炎细胞浸润。用药后DJC高、低组剂量组肾脏病变不显著,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清晰,高剂量组改变程度优于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DJC高、低剂量组U-m Alb显著降低(P<0.01),肾重比下降(P<0.01,P<0.01),SCr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具有益气养阴活血作用的丹蛭降糖胶囊明显减轻了糖尿病大鼠的足细胞损伤,改善了肾脏病变程度,降低了U-m Alb,提示本方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6,(11):1559-156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肾苏Ⅳ干预嘌呤霉素(PAN)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单次颈静脉注射法建立PAN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肾苏Ⅳ低剂量组)、D组(肾苏Ⅳ中剂量组)及E组(肾苏Ⅳ高剂量组),每组12只。治疗第1、2、3、4、6周末检测大鼠24h尿蛋白定量(24hUpro)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第1、6周末分别处死6只大鼠留取肾脏组织,检测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CD2AP的表达变化;电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第6周末,C、D、E组24hUpro水平均低于B组,P0.05;C、D、E组ALB水平均高于B组,P0.05。第6周末,C、D、E组Nephrin、CD2AP表达均高于B组,P0.05。C、D、E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足突融合程度较B组均明显减轻。结论:肾苏Ⅳ可降低PAN肾病大鼠24hUpro,提高ALB水平,促进足细胞骨架结构的损伤修复,阻抑足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扶正祛风方对膜性肾病(MN)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及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足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经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构建MN模型后分为模型组、氯沙坦钾组(0.05 g·kg-1)及扶正祛风方高、中、低剂量(41,20.5,10.25 g·kg-1)组,给药4周。给药0,2,4周检测24 h尿蛋白(24 h-Upro)水平;给药4周后检测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肾组织经苏木素-伊红(HE),马松(Masson),过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后光镜观察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基底膜(GBM),足突改变;免疫组化(IHC)观察足细胞EMT标志物结蛋白(Desmin)的分布及表达强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肾组织TGF-β1,Smad2/3,磷酸化Smad2/3(p-Smad2/3),Smad7,Desm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24 h-Upro,BUN,SCr水平显著升高(P<0.01),免疫复合物沉积升高,GBM增厚和足突融合明显,Desmin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TGF-β1,Smad2,Smad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Smad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扶正祛风方各组及氯沙坦钾组24 h-Upro,BUN水平降低(P<0.05),扶正祛风方中剂量组血SCr水平降低(P<0.05),扶正祛风方各组及氯沙坦钾组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减少,GBM增厚和足突融合减轻,扶正祛风方高、中剂量组和氯沙坦钾组Desmin在基底膜的表达强度降低;扶正祛风方中剂量组肾组织TGF-β1和p-Smad2/Smad2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扶正祛风方高剂量组p-Smad3/Smad3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扶正祛风方高、中剂量组及氯沙坦钾组肾组织Desmin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扶正祛风方可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激活介导的足细胞EMT实现MN足细胞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加味济生肾气汤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足细胞和自噬作用的影响,为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奠定一定基础。方法 将66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羟苯磺酸钙组,加味济生肾气汤低、中、高剂量组。造模后,各组分别以生理盐水,羟苯磺酸钙,1 mL/kg/d、4 mL/kg/d、10 mL/kg/d药物浓度的加味济生肾气汤处理。6周后,取大鼠肾脏,电镜观察肾脏足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检测Nephri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C3II/I和P62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可见显著增厚,足细胞排列较紊乱,数目减少,足突融合,在加味济生肾气汤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中上述症状得以缓解;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的Nephrin水平均明显降低,LC3II/I比值显著下降,P62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济生肾气汤高剂量组大鼠肾组织中的Nephrin水平均明显升高,LC3II/I比值均显著升高,P62水平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加味济生肾气汤通过提高自噬水平,减少足突发生融合,提高肾脏的过滤功能。  相似文献   

8.
五苓散保护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岚  彭波  陈朝晖  蔡宇  欧明 《中药材》2006,29(3):272-274
目的:探讨五苓散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对各组动物的足细胞进行形态计量;以聚乙烯亚胺作为阳离子示踪剂,观察五苓散对模型动物肾小球基底膜电荷屏障的影响。结果:五苓散可以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突的宽度和体积密度,增加其表面积密度以及比表面(与模型组比较,P<0.01);可以增加阿霉素肾病大鼠基底膜的阴离子位点(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五苓散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足细胞形态及基底膜电荷屏障有一定保护作用,这是其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陈继红  孙伟  周栋  高坤  赖仁胜  刘丽 《中成药》2008,30(5):647-650
目的:探讨大黄(庶虫)虫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5mg/kg,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大黄(庶虫)虫丸组,另以8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于实验第7日、14日,各处死4只模型组大鼠,留取肾脏标本待测。实验第28日,大鼠测尿蛋白后,全部处死.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应用免疫荧光方法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研究足细胞损伤标志蛋白.desmin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内desmin蛋白表达上调,足细胞部分足突融合,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结论:大黄(庶虫)虫丸可明显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内desmin蛋白的表达,减轻足细胞足突融合,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大黄(庶虫)虫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足细胞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苷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足细胞相关分子(nephrin)、血管通透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降低尿蛋白、保护肾脏的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加链脲佐菌素(STZ)注射法改良复制DN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绞股蓝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和缬沙坦组。干预4周后电镜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改变,RT-PCR检测nephrin、VEGF mRNA表达。结果:各治疗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足突增宽或部分融合,基底膜增厚减轻,同时nephrin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上调(P0.01),VEGF表达明显抑制(P0.01),其中高剂量组和缬沙坦组效果类似,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1)。结论:绞股蓝总皂苷可能通过上调足细胞相关分子nephrin表达,抑制分泌VEGF过表达,减轻足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从而保护足细胞,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20,(9)
目的探讨藏药灰兜巴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采取高脂高糖饮食喂养和腹腔注射65 mg/kg链脲佐菌素法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灰兜巴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6周。分别于药物干预前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收集24小时尿液并检测mAlb与Ucr比值;PASM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足细胞标志蛋白Nephrin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足细胞和肾小球基底膜损伤。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及mAlb/Ucr升高(P0.01),足细胞标志蛋白Nephrin表达减少(P0.01),透射电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及广泛足突融合。与模型组比较,灰兜巴可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空腹葡萄糖耐量受损,降低mAlb/Ucr(P0.01),上调足细胞标志蛋白Nephrin表达(P0.01),减少足细胞丢失,改善足细胞和肾小球基底膜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论益气养阴藏药灰兜巴可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降低蛋白尿,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三芪口服液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足细胞计数及足细胞标志性蛋白PCX及足细胞裂孔膈膜蛋白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予STZ单次腹腔注射及高脂饲料造模,筛选DN成模大鼠,随机分组,药物干预;6周后采集大鼠尿测尿蛋白,处死大鼠取肾组织以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CX、nephrin的蛋白表达、足细胞计数.结果 三芪口服液组肾小球足细胞数较模型组多(P<0.05);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PCX平均荧光密度、nephrin蛋白表这均低于三芪口服液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4小时UMA与肾小球足细胞PCX平均荧光密度、neph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复方三芪口服液能够上调肾足细胞裂孔隔膜nephrin、足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PCX的蛋白表达,从而改善足细胞的损伤,减少尿蛋白,延缓DN进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足细胞是附着在肾小球基底膜外的高度分化的细胞,它与GBM、肾小球内皮细胞共同构成了肾小球滤过屏障,近年来研究[1]证明足细胞损伤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中对足细胞干预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向人们展现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复方积雪草2号治疗IgA肾病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方积雪草2号对IgA肾病(IgAN)模型大鼠蛋白尿、血尿及肾脏病理改变的改善情况.方法:复合免疫法制造大鼠IgAN模型,分设正常对照,模型,缬沙坦,复方积雪草2号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6组.观察各组大鼠尿红细胞、尿蛋白及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①模型组血尿、蛋白尿较正常组明显增多,各治疗组的血尿、蛋白尿均较模型组改善(P<0.05),其中复方积雪草2号改善血尿作用优于缬沙坦(P<0.05).②免疫荧光镜下观察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有较强IgA荧光,光镜下系膜基底膜面密度明显增加,而毛细血管袢面密度明显减少;各治疗组系膜区内的IgA荧光强度、系膜增生情况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③电镜下模型组系膜细胞增生,基质明显增多,有足突融合,各治疗组足突融合情况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复方积雪草2号能降低IgAN大鼠肾组织内IgA的沉积、减少系膜增生、减轻足细胞融合,从而改善IgAN大鼠的肾脏损害,减少蛋白尿、血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白花丹素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凋亡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通路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雷帕霉素2 mg/kg组、白花丹素50、100 mg/kg组、白花丹素100 mg/kg+自噬抑制剂2 mg/kg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1次/d,连续给药8 w。每日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并比较给药前后大鼠的体质量变化;检测大鼠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lb)含量,并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含量;过碘酸雪夫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足细胞标志蛋白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肾母细胞瘤基因1(WT-1)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肾脏组织凋亡、自噬和mTOR/p70S6K/4EBP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一般状态较差,出现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等肾脏病理损伤以及肾小球足细胞足突倒伏、足突相互融合、部分足突消失,24 h U-mAlb、FBG、Scr、BUN含量、肾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和mTOR(p-mTOR)/mTOR、p70S6K(p-P70S6K)/P70S6K、4EBP1(p-4EBP1)/4EBP1蛋白比值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Nephrin、WT-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自噬相关基因12(Atg12)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II/LC3-Ⅰ蛋白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花丹素50、100 mg/kg组大鼠的一般状态、肾脏病理和肾小球足细胞损伤明显改善,24 h U-mAlb、FBG、Scr、BUN含量、肾组织Caspase-3、BAX蛋白、p-mTOR/mTOR、p-P70S6K/p70S6K、p-4EBP1/4EBP1蛋白比值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Nephrin、WT-1、BCL-2、Atg12蛋白、LC3-II/LC3-Ⅰ蛋白比值明显升高(P<0.05);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能减弱白花丹素100 mg/kg对DN大鼠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白花丹素可能通过抑制mTOR/P70S6K/4EBP1信号通路,激活自噬,抑制足细胞凋亡,进而减轻DN大鼠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肾病综合征(NS)大鼠肾素同源蛋白A(RhoA)/Rho相关激酶(ROCK)通路的影响和保护机制。方法:实验对象为5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RhoA抑制剂组(Rhosin,40 mg·kg^-1·d^-1)和淫羊藿苷低、中、高剂量组(30,60,120 mg·kg^-1·d^-1)。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6.5 mg·kg^-1盐酸阿霉素给,诱导大鼠NS发生。造模后腹膜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5 mL·d^-1,抑制剂组和各剂量组分别给对应剂量的Rhosin和淫羊藿苷进行干预。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尿总蛋白(Alb),尿肌酐(Cre)水平,计算尿总蛋白/肌酐值(A/C);透射电镜(TEM)鉴定肾脏超微病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hoA,ROCK1,ROCK2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结果:TEM结果显示,正常组基底膜完整,足突规整;模型组基底膜损坏严重,足突出现消失、融合严重;淫羊藿苷低剂量组基底膜损伤减轻,足突的数量和密度改善、融合明显;淫羊藿苷中剂量组和抑制剂组,基底膜增厚情况减轻,足突轻度融合;淫羊藿苷高剂量组基底膜结构较完整,足细胞较长、排列较紧密。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量、尿液中Cre,A/C,肾组织RhoA,ROCK1,ROCK2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和淫羊藿苷低、中、高剂量组24 h尿蛋白量,A/C和肾组织中RhoA,ROCK1,ROCK2 mRNA和蛋白水平,抑制剂组和淫羊藿苷高剂量组尿液中Cre明显降低(P<0.05)。与抑制剂组比较,淫羊藿苷高剂量组24 h尿蛋白量、尿液中Cre和肾组织RhoA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淫羊藿苷低剂量组24 h尿蛋白量、尿液中Cre,A/C和肾组织RhoA,ROCK1,ROCK2 mRNA和蛋白水平,淫羊藿苷中剂量组肾组织RhoA,ROCK1,ROCK2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淫羊藿苷低剂量组比较,淫羊藿苷中、高剂量组尿液中Alb,A/C和肾组织RhoA,ROCK1,ROCK2 mRNA和蛋白水平,淫羊藿苷高剂量组尿液中Cre明显降低(P<0.05)。与淫羊藿苷中剂量组比较,淫羊藿苷高剂量组24 h尿蛋白量、尿液中Cre和肾组织RhoA,ROCK1 mRNA和蛋白水平,肾组织ROCK2 mRNA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NS大鼠治疗过程中,淫羊藿苷可能通过影响RhoA/ROCK通路,实现肾小球内皮和足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芪苑益肾颗粒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及肾脏组织病理学、足细胞足突的影响。方法:单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进行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检测及肾脏组织病理学、足细胞足突的观察。结果:芪苑益肾颗粒可降低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P0.01),升高血清白蛋白(P0.05);肾脏组织病理学显示芪苑益肾颗粒能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过度生成及减少肾小管蛋白管型形成,减轻足细胞足突融合。结论:芪苑益肾颗粒明显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改善血清白蛋白代谢、减轻肾组织病理损害及足细胞足突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糖尿病肾病(DKD)大鼠足细胞焦亡的影响,探讨其防治DKD及足细胞焦亡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42只和正常组8只,造模组大鼠高糖高脂饮食6周结合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1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当归补血汤低剂量(0.72 g·kg-1)组、当归补血汤高剂量(1.44 g·kg-1)组、厄贝沙坦(0.017 g·kg-1)组进行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干预20周。给药期间定期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24 h尿蛋白(24 h-UTP);给药结束后采用过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TEM)观察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肾组织细胞DNA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大鼠肾组织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IF)三标法检测核苷酸结合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及肿瘤蛋白-1(WT-1)在足细胞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TXNIP/NLRP3/Caspase-1/GSDMD通路蛋白及足细胞突触足蛋白(Synaptopodin)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24 h-UTP显著升高,肾小球肥大,系膜增生,系膜外基质增加,基底膜增厚,出现K-W结节,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足突融合或丢失,血清中IL-1β,IL-18含量明显升高,肾组织TUNEL阳性细胞明显增多,NLRP3在足细胞表达增多且WT-1在足细胞表达减少,Synaptopod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XNIP/NLRP3/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补血汤高剂量组明显降低FBG,24 h-UTP水平,明显改善肾组织病理学,改善足细胞的损伤和丢失,减少肾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NLRP3在足细胞表达减少且WT-1在足细胞表达增多,升高Synaptopod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XNIP/NLRP3/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当归补血汤可能通过调控TXNIP/NLRP3/GSDMD信号通路,抑制足细胞焦亡以减少蛋白尿,从而延缓DKD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防治足细胞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足细胞(podocyte)是肾小球囊内层细胞,附着在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ce,GBM)上,它与GBM、肾小球内皮细胞共同构成了肾小球滤过屏障,是具有孔径大小和电荷选择性的分子筛,与肾小球系膜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一起维持着肾小球袢的复杂结构。目前认为足细胞损伤与肾小球微小病变(glomerular minimal changes,MC)、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IgA肾病(IgAN)等  相似文献   

20.
陈素枝  臧倩男  张卓  宋瑞婧  檀金川 《中草药》2018,49(20):4857-4863
目的探讨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组采用尾iv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的方法复制膜性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贝那普利组和益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6.61、13.22、26.44 g/kg)组,各组按照相应剂量ig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清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Ig G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电镜下观察肾小球基底膜及足细胞形态结构;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足细胞骨架相关蛋白ezrin、synaptopodin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UTP、T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TP、ALB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益肾通络方中、高剂量组与盐酸贝那普利组疗效相当,效果优于益肾通络方低剂量组;各组大鼠BUN、Scr相比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足细胞骨架相关蛋白ezrin、synaptopodin m RNA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肾足细胞相关蛋白ezrin、synaptopodin m 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1);益肾通络方中、高剂量组大鼠肾组织ezrin、synaptopodin m RNA表达量与盐酸贝那普利组相当,均高于益肾通络方低剂量组。结论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防止足细胞骨架相关蛋白ezrin、synaptopodin降解、维持足细胞骨架及足突结构完整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