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探究跨学科引用对知识生长的刺激作用,识别跨学科引用有效促进知识生长的研究主题,对把握跨学科研究规律和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从跨学科引用率、跨学科引用多样性、跨学科引用集中度3个方面构建跨学科引用度模型反映跨学科引用程度,构建主题研究热度模型反映知识生长,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测度跨学科引用刺激知识生长的作用与程度,并以2001—2020年图书情报学前沿和稳定型热点研究主题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跨学科引用对知识生长具有积极作用,并根据跨学科引用与主题研究热度相关性大小将研究主题分为有效、能够、不易促进知识生长3类,提出并验证一种估算刺激程度的方法。[局限]仅以图书情报学为例对模型进行检验,是否适用于其他学科尚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学术名词是专业知识的基础,通过对学术名词跨学科迁移与发展进行揭示,有助于深入探究学科间的知识共享与交流。[方法/过程]文章构建了学术名词跨学科迁移与发展模型,以14本CSSCI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从文献引用角度测量学科间的知识流动,对跨学科学术名词进行抽取,识别不同迁移类型的学术名词,并判断其发展趋势;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总结出学术名词迁移与发展特征。[结果/结论]文章直观全面地展示了不同的跨学科迁移类型与发展情况,旨在为探寻科学发展规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基于引文网络识别跨学科交流中承担中间人角色的跨学科知识,一方面有利于了解跨学科交流现状,另一方面为后续基于中间人识别跨学科相关知识、促进跨学科合作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过程]基于中间人角色分类理论,提出跨学科知识交流的中间人角色分类;构建模型,识别目标学科在当前跨学科交流中各类当采跨学科中间人。[结果/结论]选择图书情报学领域影响力较大、跨学科程度较高的6种期刊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当采跨学科输入守门型中间人有语义相似度、条件随机场、国家安全、智库等;当采跨学科输出代理型中间人有KANO模型、特征分析、智慧图书馆、研究热点等;当采跨学科输入输出沟通型中间人有政策分析、区块链、信息安全、网络舆情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跨学科输入知识是指其他学科(跨学科)的知识被目标学科多次引用,并逐渐成为目标学科的研究内容,刺激知识创新与生长,进而促进学科发展。因此,识别跨学科输入知识,测量其对目标学科发展的影响力,有利于分析学科进步的跨学科来源及作用力大小,有利于把握学科创新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方法/过程】基于跨学科引用,从跨学科输入知识在目标学科的研究热度、研究广度、研究深度3个方面,构建跨学科输入知识对目标学科发展的影响力模型,测度影响力程度。并以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程度较高的6种期刊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通过影响力模型,测量跨学科输入知识对图书情报学的影响力大小,并根据趋势分析法将跨学科知识的影响力趋势分为上升型、稳定型和下降型。【创新/局限】本文构建跨学科知识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力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后续将进一步分析跨学科知识对目标学科的作用点,识别跨学科知识生长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大科学时代,跨学科合作日趋普遍,准确把握跨学科相关知识配对成为跨学科合作研究的前提。基于学术社交媒体弱关系结构识别跨学科相关知识组合,一方面有利于科研人员选择跨学科研究方向;另一方面也是对科学文献数据识别结果的补充。[方法/过程]以科学网为样本来源,以图书情报学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通过用户好友链接关系,构建目标学科用户—跨学科好友用户关系网络;其次,基于学者博文筛选能够代表学者主要研究对象、问题或方法的研究主题作为知识节点,基于好友关系构建目标学科知识节点—跨学科相关知识弱关系网络;最后,构建合作潜力模型,识别最佳跨学科相关知识配对。[结果/结论]识别发现“高被引论文—生态学理论”“科研合作—波士顿矩阵”等是图书情报学跨学科合作知识组合,并分析它们的合作可能性与合作方向,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知识通过跨学科引用输入目标学科,与目标学科知识合作产生跨学科知识生长点,刺激知识创新与生长。衡量跨学科知识生长点成长态势,有利于分析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继承与创新,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与进展。[方法/过程]文章基于动能理论与引文分析方法,提出输入推动力概念,从生长质量和传播速度两个方面构建跨学科知识生长点动能模型,测度跨学科知识生长点成长态势,并以图书情报领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热点知识更容易受输入知识刺激生成跨学科知识生长点,并根据生长质量、传播速度和动能将跨学科知识生长点划分为成熟型、传播型和生长型三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随着跨学科研究不断深入,识别并分析跨学科知识生长点的生命周期,对于把握学科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和跨学科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改变以往以文献作者标注关键词、题名摘要抽取关键词为研究对象的方式,通过对目标学科文献与跨学科参考文献进行全文分词,构建跨学科知识生长点识别模型,全面分析知识节点的影响力与共现强度,识别并分析跨学科知识生长点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并以图书情报学“引文分析”领域为例,全文提取2016—2020年研究文献及其跨学科参考文献关键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引文分析领域不同生命周期的跨学科知识生长点具有不同特点:形成期不稳定生长;成长期创新发展能力较强,且外来知识主要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成熟期合作紧密,其中“社会网络分析”是最稳定的外来知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从引用与被引用两个角度全面分析学科的跨学科性。【方法/过程】以图书情报学18 种核心期 刊为例,从中国引文数据库检索下载该18 种期刊1996 年至2015 年载文的参考文献与施引文献期刊题录信息,以题 录信息中“刊名”字段与期刊-学科分类体系进行学科匹配,确定引文学科来源,从引用与被引用角度全面分析图书 情报学的跨学科性。【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基于引用与被引用文献信息,可以从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两个角度反 映图书情报学跨学科性特征。即:跨学科广度大、跨学科强度高、知识输入与输出表现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 和主要交流学科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在提倡“文理交叉”的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识别跨学科潜在知识组合,并分析其合作方案的可行性,对于把握跨学科创新方向、推动学科转型与交叉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多路径分析和全文知识提取,构建跨学科潜在知识组合合作潜力识别模型,从路径连通性、平衡性、有效潜在路径数三方面反映两知识的合作潜力,并以图书情报学“引文分析”领域为例,全文提取2016—2020年研究文献及其跨学科参考文献关键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实证表明,该模型能够通过多组已形成知识路径识别平衡性较好的跨学科潜在知识组合,并发现“引文网络—技术跨越”“相似度分析—激活函数”“聚类分析—扩散曲线”等识别结果具有理论合作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为细粒度发现相近学科间的知识关联,推动学科间知识交流,通过抽取方法知识元,探析不同学科领域研究方法的交流态势。[研究方法]以情报学和计算机科学学为例,首先,编写方法知识元抽取规则,基于规则抽取两学科领域大样本文献的方法知识元,构建学科领域方法知识元库;再利用LDA模型抽取两学科领域代表性期刊的方法知识元;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两学科领域的高频研究方法、已交流的研究方法、存在交流潜力的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研究发现,两学科已交流的研究方法有:聚类分析、LDA模型、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主成分分析、协同过滤、文献计量等;具有交流潜力的研究方法有:提高准确率的分类算法(AdaBoost算法、XGBoost算法、SMOTE算法)、图卷积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模型GloVe模型等。该研究不仅能为情报学研究者选择计算机科学学领域的研究方法提供参考,而且也为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对情报学知识来源的分析,有助于情报学界更好地把握学科研究内容、探究现有研究是否偏离情报学的本原。[方法/过程]文章基于4种情报学中文核心期刊的刊载文献及其中文参考文献,使用OI~*_i等指标定量分析国内情报学研究中各学科对情报学领域的知识输入量,并通过LDA主题模型识别各学科知识输入的主要内容。[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国内情报学研究过度依赖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法学及管理学等学科,情报学中有关信息的研究较多,对真正的情报问题重视不够,急需加强自身理论和方法建设,增强学科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以图书情报学部分核心期刊为例,以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分类号为研究对象,分析图书情报 学跨学科知识输入特点。【方法/过程】首先,用定量方法评价图书情报学的跨学科知识输入现状,并测定各学科对 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输入的影响大小。其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原文献关键词-参考文献分类号 2-模 网络,对现阶段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输入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知识 输入程度低,主要知识输入学科为: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法律及社会科学总论,其中计算机科学对图书情报学研究 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不同学科间知识扩散规律研究——以图书情报学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图书情报学为例,通过引文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Ⅱ可视化软件处理数据,探讨该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知识扩散的跨学科特征,着重分析了图书情报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扩散的多样性和凝聚性,研究了不同学科间知识扩散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为把握不同学科之间知识交叉融合程度,全面揭示跨学科知识交流的特征和规律。[方法/过程]文章深入引用内容层面,以引文事件为分析单位,构建了引文事件表示框架、定义了引文事件类型、分析了引文事件权重,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囊括多维度的学科关系测度方法,并以经济学和社会学为实证分析对象,对两个学科在2000—2020年间的学科关系进行测度。[结果/结论]将研究结果分别与基于文献直引、引用主题分析以及专家评估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基于引文事件分析的学科关系测度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跨学科研究能从知识和组织上摆脱单一学科桎梏,创造性地解决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复杂问题。然而,目前情报学中对于跨学科性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度量指标方面,鲜有研究从概念和理论层面进行归纳、梳理和阐释。文章从范式的角度理解跨学科性的内涵,以期在理论上弥补现有跨学科性研究的不足。[方法/过程]先对范式的概念进行梳理,从分化、同化和消融三个角度理解范式转变的过程,并归纳梳理范式的特性。随后,定义跨学科性的概念与内涵,并从知识重组与创新、学科建构与解构的视角理解跨学科性与范式之间的联系。[结果/结论]从知识重组与创新的视角看,跨学科研究是范式同化、范式分化和元范式等概念的重要体现;从学科建构与解构的视角看,支撑跨学科研究的机制即是对原有学科范式进行“破旧立新”。情报“道”未变,“术”“典”有专攻,范式宜入境,事业常为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考察软件技术的扩散动态、发展阶段及关键路径,深入认识软件技术的扩散规律,促进软件技术的跨领域、跨学科传播。[方法/过程]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2004-2019年CiteSpace相关论文381篇,基于扩散指标、扩散曲线和扩散路径分析探寻以CiteSpace为例的软件技术在学科领域间的扩散规律,考察不同阶段的扩散状态并预测扩散趋势,识别扩散网络中的关键主路径及关键节点。[结果/结论]CiteSpace被广泛应用于多个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工程、图书情报学、商业与经济等,不同学科对应的扩散区间具有差异性,呈现学科之间的领先-滞后现象;相关引用论文和发表论文逐年增加,目前处于扩散曲线的起飞阶段,预计短期内其扩散速率会保持加速增长,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关键主路径上的文献节点对软件技术扩散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从研究主题的知识生产与扩散两方面识别学科研究热点,有利于明确学科重点,把握学科发展动向,为预测未来研究趋势提供研究基础。[方法/过程]提出主题动能概念,基于研究主题的生产与扩散指标构建主题动能模型,综合分析某时间段某主题的研究质量(横向热度)与速度(纵向变化),识别学科研究热点;并根据多时间段的动能变化情况划分不同类型的研究热点,描述其动态变化。[结果/结论]选择图书情报领域2017—2021年研究文献与引证文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主题动能模型能够有效识别当前阶段的学科研究热点;选择2012—2016年和2017—2021年两个时间段的相关数据分析主题动能变化,能够划分学科“前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研究热点,实现对学科研究的动态描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在学术论文中,引文内容句中的知识能够反映被引学科的知识在施引学科中的分布,跨学科知识流动研究能够揭示不同学科间的知识流动现象,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方法/过程]采用引文内容分析法,以PLoS平台的开放学术论文全文数据为例,选取其中的引文句为研究对象。自动抽取引文句中包含的知识(即术语),再结合学科以及位置信息,揭示跨学科知识流动现象。[结果/结论]跨学科知识在相似领域内流动较频繁,不同学科的术语在不同位置的流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王淑华  刘青华 《情报科学》2006,24(10):1466-1472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内掀起了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互动研究的热潮。知识管理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新型管理模式正在与各个学科交互碰撞,情报学也不例外。同时,情报学理论的应用也刺激了知识管理内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商宪丽 《情报科学》2018,36(8):53-59
【目的/意义】首先构建主题之间的引用网络,在此基础上分析主题影响力,并观察科学知识在不同主题之 间的知识传播过程。通过这些分析研究交叉学科中跨学科知识传播的过程和规律。【方法/过程】借助社会网络分 析方法,在交叉学科内部和相关基础学科两个层次上构建交叉学科主题引用网络,并构建主题层次知识传播图 谱。【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在数字图书馆学科内部知识传播过程中,通过研究问题的关注和交流是主要的传播 形式,而且基础学科对于交叉学科的跨学科知识输出中研究方法的知识输出亦是重要的知识输出内容。同时,通 过构建主题层次知识传播图谱能够帮助用户可视化分析主题之间的知识流动。 关键词:主题引用网络;交叉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