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热轧无缝钢管内折缺陷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周晓锋 《钢管》2009,38(5):48-51
热轧无缝钢管的内折缺陷一直是影响钢管一次合格率和成材率指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内折缺陷主要在穿孔过程中产生,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与连铸管坯质量(内因)有关,也与穿孔工艺制度(外因)合理与否有关。主要分析了穿孔工艺制度与内折的关系,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内某型号34CrMo4无缝钢管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钢管内折缺陷,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缺陷微观形貌和微区成分进行了系统观察和分析,探讨了34CrMo4无缝钢管内折缺陷的形成原因。研究发现钢管内表面内折缺陷区域有大量层次明显的裂纹,并且在内折缺陷区域、生产线热加工后管坯和模拟生产线热处理后的管坯中均发现了Cu元素富集现象。在生产线管坯穿孔咬入过程中,高含Cu夹杂物被轧碎挤压至晶界处,并沿晶界渗入,破坏晶界的连续性。由于穿孔产生的轴向拉应力以及高含Cu夹杂物的出现,使管坯沿轴向变形过程中出现基体不连续现象,管坯在不断延伸过程中出现微裂纹,无缝钢管内壁在随后的连轧和定径过程中形成内折缺陷。  相似文献   

3.
<正> 我厂140自动轧管机组投产已三十年,但直道内折这一产品缺陷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根据标准规定,带有这类缺陷的产品一律判为废品。该机组80年因直道内折报废钢管479吨,81年为500吨,经济损失达40多万元。因此,如何减少直道内折缺陷,是生产中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仅就140机组直道内折的成因加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1.直道内折的形成原因直道内折的特征是,在钢管内壁呈现多条、单条或对称的直线状的,带有锯齿形的折迭,有局部的,也有通长的。多条及单条的局部性直道内折在生产中最常见。分析钢管的生产过程,可以找出其形成的原因。在轧管过程中,如钢管内壁被顶头刮伤,就会形成直线的纵向沟纹,深度较大,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宫志民  梁建山  田青超 《轧钢》2014,31(6):31-33
烟台鲁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斜轧生产[Φ]177.8 mm×10.36 mm P110套管过程中出现一种较为典型的螺旋内折叠缺陷,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本文从宏观缺陷特征和微观金相特征出发,对该内折叠缺陷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管坯中心疏松、中间裂纹等铸坯缺陷是导致该内折缺陷产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连铸管坯质量对钢管内折缺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惠萍  陈洪琪  卢玲玲  李群 《钢管》2006,35(6):27-30
在对连铸管坯晶区进行划分的基础上阐述了连铸管坯穿孔特有的“隔墙”现象,探讨了连铸管坯的低倍组织及主要化学成分等对钢管热轧的常见缺陷——内折的影响和连铸管坯的各区域及柱状晶的大小与内折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回归分析法得出碳当量与内折率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6.
连铸圆管坯中间裂纹对钢管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连铸圆管坯进行穿孔及轧管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有中间裂纹的连铸圆管坯轧制钢管,钢管会产生条带状内折和鳞片状内折;使用有缺陷的连铸圆管坯穿孔,毛管在调整正常的顶头前会形成"缺陷孔腔",这是使用连铸圆管坯轧制钢管产生内折的一个原因,也是区别于使用锻造和轧制圆管坯轧制钢管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张贺全  钱宏义  赵芳侠 《钢管》2019,48(1):66-69
内外折是无缝钢管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缺陷,管坯中的夹杂物对上述缺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含条形MnS夹杂物的16Mn钢受力后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以期得出夹杂物对钢管内折的影响。分析认为:MnS夹杂物与基体的边界处存在应力、应变集中,而且夹杂物与基体的结合力又比较弱,导致裂纹形核在此处开始;裂纹尺寸越大,应力、应变越严重,裂纹扩展越快,越易达到扩展失稳的临界尺寸,从而形成内折缺陷;长条形夹杂物的端部存在较高的应力、应变集中,应严格控制长条形夹杂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连铸坯中心质量对无缝钢管内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平  陈爱梅  史凤武 《钢管》2009,38(6):47-49
无缝钢管内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产生原因比较复杂。通过对铸坯、无缝钢管、轧钢事故管坯进行酸浸低倍检验,研究了连铸圆坯心部质量与内折缺陷形式的对应关系.发现具有发达的树枝晶的铸坯心部容易产生巾心裂纹,它所形成的无缝钢管内折的形式为向内延伸的沿晶裂纹:中心疏松严重的铸坯心部容易产生点状和发纹状间隙,它所形成的无缝钢管内折的形式为平行于内表面的层状裂纹。在工艺方面,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M—EMS)技术后使铸坯的中心等轴晶区扩大,20钢钢管内折率从0.22%下降到0.07%。  相似文献   

9.
李智丽 《物理测试》2009,27(2):56-57
对材质为20钢的无缝管内折缺陷进行了扫描电镜以及金相显微镜检测分析,经检测分析,该折叠缺陷产生原因为钢坯内部疏松严重并有硫化物聚集,在穿管过程中暴露在管内壁,这种伴随有夹杂的组织缺陷在轧制过程中无法焊合从而形成内壁折叠缺陷。  相似文献   

10.
连铸坯微裂纹对钢管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才安  莫礼隆 《钢管》1992,(2):39-44
研究了连铸坯微裂纹在二辊斜轧穿孔和二辊冷轧过程中的变化。实验表明,微裂纹不能焊合,只能扩大;连铸坯的纵裂和中心裂纹导致钢管内折和外折缺陷;连铸坯横裂冷变形后衍变成人字形裂纹。  相似文献   

11.
In automotive industry, parts made of aluminum alloys are used with increasing frequency. During forging oper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luminum long flat pieces, defects like folds can appear. Especially internal folds are of interest, which are only evident in the fiber orientation and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forged part. In forging, the forming operation can be realized either from one direction (uni-directional) or from several directions (multi-directional).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multi-directional forging are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For a given tool geometry, multi-directional forging permits the realization of fold-free forgings, which has been shown to be not possible with uni-directional operations. A newly developed method based on finite-elements-analysis simulation helps with the design of the forming proces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ppropriate tool geometry. A new algorithm integrates the computer-aided identification of internal folds. For a given process and tool geometry, the area with internal folds is adjusted, until the simulation shows no fold formation. It is shown, that by using this model, a dependable assessment and correction of forging tools and forming process and thus the realization of a fold-free forming are possible.  相似文献   

12.
连铸管坯裂纹在加热穿孔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连铸管坯表面不同深度裂纹在加热穿孔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连铸管坯内部质量良好时,剥皮能显著改善穿孔毛管表面质量;加热穿孔可以消除或减少管坯表面的微裂纹;管坯表面较深的裂纹穿孔后将在毛管表面以外折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3.
巨西民  方伟 《钢管》1997,26(2):9-11
中原油田所用的阿根廷套管大量不合格,对其进行无损探伤和解剖分析后发现,主要缺陷是折叠和大型非金属夹杂物。  相似文献   

14.
管道、管件或器材连接处所使用的法兰盘在加工时因其内表面会产生微裂纹、褶皱等缺陷,导致使用寿命下降。用传统的抛光工艺难以实现对法兰盘管内表面的光整加工,使用磁力研磨加工工艺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对XK7136C数控铣床的主轴进行改造而成的研磨试验平台,其磁极主轴在给定数控程序的走刀路径下,带动侧面开槽的磁极进行转动,从而实现磁性磨粒对法兰盘管内表面光整加工的目的。对磁研磨法加工法兰盘管内表面的原理及磁性磨粒的受力情况进行了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法兰盘零件弯管内表面经过研磨后,原有的表面质量明显改善,表面粗糙度的值由3.46μm降低到1.18μm,验证了磁力研磨对法兰盘管内表面的光整加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对内涂敷工艺中的涂层选择、管道内表面预处理、涂 敷操作程序及相关的如质量检验标准、现场工艺条件的控制、管道内外涂层的联合施工工艺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内耗频谱仪的应用及内耗频率峰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进修  熊小敏 《金属学报》2003,39(11):1127-1132
给出了自行研制的内耗频率谱仪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谱仪所达到的技术指标以及所测得的固体、颗粒物质.悬浮液等的内耗频率谱.从实验结果出发,讨论了内耗频率峰的机理.由颗粒物质或悬浮液加入倒摆的盛液筒后,扭摆系统共振频率升高(可由10^1--10^2Hz量级升至10^3Hz)和内耗频率峰的位置变化,可测得颗粒物质的熵力和组态熵能级的变化.从BaTiO3陶瓷在类二级相变温度时内耗的不稳定性和点阵失稳的相关性等,提出了固体中的内耗频率峰起源于切变振动诱发的晶格失稳和点阵熵的变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对含单一氧化剂的气氛中氧分压低于A与B两组元氧化物分解压的情况,三元A-B-C合金系中最活泼组元C内氧化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由于最活泼组元C内氧化生成氧化物的沉淀析出,令内氧化带的基体变成富集A、B两组元的合金.该合金的组成将影响氧在其 中的溶解度和扩散,进而影响内氧化反应动力学过程.对于内氧化遵循抛物线律的情况,我们提出了描述这种影响的一个近似关系式,并据此预测组元C的内氧化动力学.同时,对三元合金的预测结果与含有等量组元C的多种二元A-C 和 B-C合金的氧化行为进行了比较,提出并定义了“三元合金中A与B的浓度比” 的新参数.对于任何给定氧压和组元C含量的情况,借助该参数可以方便地界定三元A-B-C与二元A-C或B-C合金的内氧化行为间的差别.  〖HT5”H〗中图分类号:〖HT5”SS〗〓〓  相似文献   

18.
结晶状态对铜内耗频率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进修  龚康  王晓伟  朱震刚 《金属学报》2003,39(11):1212-1214
用内耗频率谱仪测量了多晶铜、纳米晶铜和单晶铜试样的内耗频率谱,在170,320以及490Hz附近观测到3个明显的共振吸收频率峰,3种试样在晶粒结构上存在极大差别,但其共振吸收内耗峰出现在相同频率范围,这说明产生内耗频率峰的机制与晶体缺陷和晶粒尺度无关,而与材料的晶体点阵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