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武九客运专线铁路(82+154+88)m矮塔斜拉桥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武汉至九江客运专线铁路西南下行联络线特大桥主桥采用(82+154+88)m矮塔斜拉桥跨越3条既有铁路。通过对矮塔斜拉桥结构形式、主梁构造、桥塔及斜拉索锚固型式、施工方法等进行设计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桥梁满足功能性要求;新型抗滑鞍座能够起到有效锚固作用;转体施工降低了对铁路运营的干扰;桥梁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沪昆客运专线长沙枢纽联络线有两座主跨为(32+80+112)m非对称槽形梁独塔斜拉桥,桥梁上跨武广高速铁路,采用水平转体施工,转体重量为14 500 t,桥梁主墩承台边缘与武广高速铁路路基段最近侧线路中心距13.4 m,安全防护难度大。针对临近运营高速铁路的路、桥复杂环境条件,首次对临近高速铁路的构筑物建立了全方位安全防护体系,分别从基础施工、主塔施工、槽形梁浇筑等方面的安全防护技术进行了研究,有效确保武广高速铁路不受任何外部施工环境影响,保证高速铁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3.
桥梁平转施工是目前跨越既有线路连续梁桥采用的常用施工方法之一。根据转体位置,桥梁平转可分为墩底转体和墩顶转体两种技术,但是在高墩连续梁桥转体施工中,这两种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大树村龙川江三线大桥是世界上首次采用墩中同步转体方式施工的跨越既有成昆铁路的一座连续梁桥,本文以该桥转体施工实践为背景,介绍了墩中转体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主要阐述了墩中转体系统设计与构造及用于墩中转体的新型托架结构、墩中转体的施工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施工工艺的控制要点,对今后类似桥梁的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山东邹鲁大桥是世界上首座转体重量超过2万t的斜拉桥。该桥上跨京沪铁路及铁路站场,跨径为(110+110) m,采用独塔平行双索面、墩塔梁固结体系的结构形式。该桥设计创新点主要有:基于市政桥梁的美观因素,采用了平行双索面的斜拉桥转体桥梁设计方案;结合斜拉桥运营阶段养护维修的需要,主梁采用π形箱梁设计;结合转体桥梁的施工特点,采用了圆形承台基础和圆形地下连续墙基坑支护相结合的创新设计。本文的研究成果对采用转体施工法的斜拉桥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铁路转体桥作为一种铁路跨越既有线路的结构形式,具有施工过程中对既有线安全影响较小的优点,被越来越多应用到铁路设计中。曲线大吨位连续梁因转体重心偏移,存在诸多施工难点。本文以青荣城际铁路即墨上行联络线跨济青高速公路特大桥为例,对墩顶受力偏心处理技术、转体结构施工技术、转体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对类似桥梁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高铁运行安全并减少对铁路运营的干扰,上跨高铁桥梁大量采用转体法施工。依托迎宾大道上跨郑万高铁立交T形钢构桥转体工程,结合该桥超大吨位+超宽的结构形式,详细介绍了T构水平转体施工中基础处理、转体体系安装、转体施工技术和质量安全保证措施,提出一种特殊条件下异形T构转体施工方法和操作注意要点,总结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特殊条件下上跨高铁桥梁T构转体施工工艺,为以后的类似桥梁建设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南西及西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是国内首次以非对称斜拉桥结构形式跨越350 km/h武广运营高速铁路,由于该桥具有其独特的非对称性,转体长度为(112+84)m,因此如何确保转体平衡为整个方案的技术控制重点。首先在转体前对不平衡力矩进行分析、理论配重,明确称重试验的目的、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然后对称重试验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确定精确配重方案。非对称斜拉桥的转体成功,表明称重测试方法可行,测试确定的偏心距、摩阻系数等关键技术参数能够很好地满足工程实际需求,有效地解决转体不平衡力矩的问题,为该桥转体施工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鲁南高速铁路高上1号特大桥上跨京沪高速铁路施工难度较大,本文提出了一种支撑体系平移顶推与转体相结合的跨线桥施工方法。首先施工转体结构;然后进行顶推施工,在距离高速铁路30 m以外的工位搭设支撑体系,再顶推支撑体系至主墩区域进行梁体混凝土浇筑;最后进行转体施工,使主梁就位、全桥贯通。顶推和转体结合施工确保了桥梁顺利跨越京沪高速铁路,显著减轻了对既有线行车的干扰,降低了安全风险,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伴随公共交通建设力度的进一步提升,交叉线路变得越来越频繁。在跨越既有铁路开展桥梁工程建设时,为不影响铁路线路的正常运营,大多选用桥梁转体施工方案。为保障转体桥梁施工的安全,亟需系统梳理和总结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难点及现有抗倾覆关键技术。通过调研国内外平转型转体桥工程实例及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研究,分别从桥梁结构不平衡因素、转体结构所受外荷载影响及转体桥梁的施工工艺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现有跨线转体桥梁施工技术抗倾覆难点,结合当前最新研究成果及较为先进的施工工法,总结专家学者提出的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关键技术。最后对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新技术进行展望,提出基于北斗技术下桥梁转体姿态实时动态监测技术与基于机器学习算法下,对转体桥梁的动态位移及结构损伤快速且精确识别的构思,为平转型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对平转型桥梁转体工程建设抗倾覆具有一定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建郑万铁路联络线特大桥跨越郑西高铁采用2×138 m独塔斜拉桥方案,为预应力混凝土曲线斜拉桥,采用支架现浇后转体就位施工。考虑到曲线梁转体不可避免存在大横向偏心的边界条件,采用刚塔柔梁的设计理念,增加主塔刚度、优化主梁断面形式,大大减小了球铰横向偏心距。介绍独塔转体施工斜拉桥设计方案,并根据实际施工阶段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确定结构的合理形式,计算拉索、主梁、桥塔等结构应力、刚度、稳定性等设计参数。结果表明:(1)该桥主体结构应力、变形等均满足规范要求;(2)曲线斜拉桥采用支架现浇后转体施工,横向需设置预拱度;(3)上跨高速铁路,采用转体斜拉桥方案能有效降低梁高。  相似文献   

11.
转体桥施工是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完成后,利用转盘设施,将桥梁结构整体旋转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结合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西段跨成灌高铁双幅2×75 m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转体桥实例,针对跨高速铁路、大吨位、双幅同步转体等特点,从转体相关计算、临时设施、转体设备、称重配重、转体实施、测量控制、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总结了该施工方法的经验,对类似桥梁的施工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安家庄特大桥为全线的控制性工程,左右幅主桥分别位于半径1 600 m和1 500 m的圆曲线上,依次跨越丰沙铁路、永定河和现状109国道,桥梁施工安全、河道防洪和环保要求均较高。为解决上跨铁路需采用转体法施工以及桥墩阻水比偏高的问题,创新提出了大跨度曲线钢桁梁桥墩顶转体法施工以及大直径厚壁钢管混凝土桥墩的设计方案,左右幅主桥分别采用(248.95+248.95) m钢桁斜拉桥和(171.95+171+75.25) m连续钢桁梁,转体长度分别为(248+248) m和(171+171) m,水中墩采用钢管混凝土桥墩。结合桥位处相关工程建设条件,对桥梁孔跨布置、桥式方案、水中墩结构的选择依据进行分析,简要介绍主桥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及基础、转体系统等主要设计内容。该桥突破钢桁梁不宜采用墩顶转体施工的技术瓶颈,扩大了连续钢桁梁桥和墩顶转体技术的使用范围;采用大直径厚壁钢管混凝土桥墩,有效降低了墩柱截面尺寸,拓宽了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大跨度曲线钢桁梁构造及受力特性较为复杂,采用BIM正向设计技术,实现了复杂结构信息和设计意图的精准表达,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姑嫂树路跨铁路立交桥为(70+116+70)m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桥梁位于姑嫂树路上方,同时主跨还上跨京广、沪蓉、汉孝等11条铁路。为保证施工期间铁路和城市道路运营安全并尽量减少对其干扰,采用在M形主墩墩顶平台上设置高空单球铰进行转体施工。根据上跨既有铁路及城市道路桥梁结构特点,将M形主墩三维模型数值分析与现场施工控制、异位现浇、大吨位曲线梁大角度高位转体、全封闭刚性防护等技术措施相结合,实现了桥梁的安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4.
以郑万客运专线联络线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独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其跨径布置为(32+138+138+32)m,结合支架现浇转体施工方法,对郑万铁路斜拉桥的施工及设计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建立斜拉桥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充分考虑结构非线性效应,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对高铁独塔斜拉桥构造及力学行为开展研究。重点进行主桥静力分析、稳定性分析、索塔锚固区域细部优化分析及结构动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支架现浇转体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减小对既有线路的影响。该桥在施工及成桥阶段,结构受力及变形合理,稳定系数大,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且具有较大富裕量。对于大跨铁路斜拉桥,索塔局部受力复杂,需进行局部受力分析,优化细部设计。该桥结构具有刚度大、整体性好的特点,且动力性能较好,有较高的行车舒适性。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六环路斜拉桥跨越繁忙的电气化丰沙铁路,墩高达21.5 m,为避免对铁路运营的干扰及降低转体重力和主跨跨径,采用了墩顶转体法施工的(56+100+70+37)m 4跨连续双圆柱子母塔单索面W形截面主梁的预应力混凝土曲线斜拉桥。从方案构思、索塔、主梁、斜拉索、主墩及墩顶转体系统、墩台及基础等方面,阐述该桥的设计特点及要点。  相似文献   

16.
在既有线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既有线运营安全,减少对其运营干扰和增加施工效率及施工速度,大跨连续梁施工采用支架旁位现浇、下滑道牵引体系和墩顶转体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新建京雄铁路固安特大桥(72+128+72) m连续梁是全路首例创新采用"下滑道墩顶转体"技术,且是高速铁路最大跨度墩顶转体连续梁,结合该转体施工的成功经验,简述连续梁墩顶转体结构、下滑道牵引体系在施工转体过程中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今后类似跨既有线桥梁转体施工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项特殊的工程施工项目,跨越既有高速铁路桥梁施工、设计相对烦琐,结合跨越既有高速铁路桥梁工程实例,针对跨越既有高速铁路桥梁施工安全因素,分析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安全防护技术,以期改善工程施工质量,增强施工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结合保定市乐凯大街南延工程转体斜拉桥的结构形式和构造特点,提出了多点联合称重技术,推导了多点联合称重计算公式,并对该桥试转及正式转体监控过程进行了阐述。保定市乐凯大街南延工程转体斜拉桥的成功经验表明,对于跨越多股道铁路的立交工程采用变体系单索面斜拉桥设计和转体施工方案是可行的;超大吨位球面平铰具有加工简单、运输方便等优点;对于超大吨位球面平铰转体斜拉桥采用多点联合称重技术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9.
沪杭高速铁路的(88+160+88)m自锚体系的上承式水平转体施工拱桥,结构形式新颖,为世界高速铁路上首次修建于软土地基上且采用自锚式转体施工的桥梁,单铰的转体重量高速16800t。以该桥为工程背景,阐述以下球铰与转盘的安装技术、转体施工牵引力计算和配重计算、转体施工位置控制和微调系统、试转试验以及转体过程中的控制原则。对桥梁的转体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铁14号线跨丰沙铁路节点桥位于右线曲线半径为470 m的曲线上,桥梁主体结构为84+84 m的T构。桥梁转体跨度71+71 m,转体重量7 130 t,转体时球铰中心相对下盘中心向曲线内侧预设偏心1.152 m,转体角度33.46°,桥梁的转体半径和转体跨度在轨道交通转体桥梁的设计和施工领域均为国内首创。比选桥梁方案,从针对桥梁上部结构的非对称主体结构设计、下部结构预偏心设置、施工合拢段位置的选择、施工时对既有铁路线的防护等多方面进行论述和详细介绍。结果表明,通过上部结构非对称设计和转体结构预设偏心,有效地保证了小曲线半径大跨度桥梁转体施工时的平衡和稳定性,大大降低了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