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目的调查遂昌县某游泳健身中心学员腺病毒感染暴发原因,以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控制。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游泳池水样和现症病人病例的咽拭子、粪便(或肛拭子)和血液标本送实验室检测。结果疫情历时17天,共有86人发病,罹患率为27.48%。该86人均有该县某游泳健身中心室内池暴露史,主要为其游泳学员。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高热、咽痛、头痛等症状,半数患儿伴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咽拭子样本呼吸道腺病毒阳性;游泳池关闭后疫情得到控制。结论腺病毒易通过泳池传播,建议加强泳池卫生的监测和监督,定期换水和进行水质消毒,对进出泳池的学员和教练严格进行健康监测,同时加强卫生人员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咽结膜热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病因,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迅速控制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统一印制调查表,对杭州市某少年体育学校游泳馆参加游泳培训班的学员及专业运动员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现症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RT-PCR法检测,阳性分离株的核酸片段进行扩增测序,确定病毒类型.结果 本次疫情累计病例137例,共持续18 d,培训时间为晚上17∶30的场次发病人数最多,与其他3个场次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现症病人咽试了标本检测确定为腺病毒3型.结论 应加强暑期培训班的传染病报告管理,严格泳池池水消毒,合理安排培训人次,防止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传播来源与可能的传播途径,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暴发疫情调查步骤开展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游泳馆卫生学调查,探索疫情暴发原因。结果 62例疑似病例腺病毒感染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咽炎占80.00%(48/62)、咳嗽占56.45%(35/62)、眼结膜炎占25.81%(16/62)。60例患者咽试子标本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腺病毒核酸阳性,患者均有游泳馆游泳史,该起暴发疫情可能是由游泳馆游泳导致的腺病毒感染引起。结论本次疫情为发生在游泳场馆内的腺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确切感染途径不清。应加强公共场所传染病防控,将消杀措施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4.
一起游泳引起支原体肺炎暴发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夏季室内游泳引起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加强对游泳池的卫生管理和监督。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本区同期内无游泳史452人作对照人群,另选本区同期有室外游泳史的人群作为发病组的对照,并对271例发热病人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特点、实验室检验进行比较分析,说明室内外游泳史暴露与发病的关系。结果:游泳池水细菌总数分别超标5~10倍,绿脓杆菌大量生长,病人以发热为主,兼有咽痛、腹痛、腹泻、结合膜炎。有游泳史的发病率与无游泳史发病率RR=18.01,X^2=179.280,P〈0.01。与对照游泳池发病率比较P=0.007〈0.01,在暴露不合格游泳池水1个潜伏期后发病到高峰,关闭不合格游泳池1个潜伏期后发病逐渐停止。29名发热病例咽拭子病原学分离,8例病人咽拭子检出肺炎支原体,25.76%的病例检出肺炎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抗体,9.1%的病人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4.5%的病人检出腺病毒抗体。结论:游泳者在同期内接触了不合格的游泳池水,引起了介游泳池水传播为主的肺炎支原体、兼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的感染。室内通风不良增加了发病者的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5.
一起游泳者中咽结膜热爆发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室内游泳池游泳培训班的学生中出现发热症状的原因。方法 :对该游泳池培训班报名的学生 2 2 5人、县新世纪学校暑期班学生逢双到该游泳池参加游泳的 1 0 8人以及同期参加室外游泳池游泳培训班的学生 93名逐个进行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流行因素调查 ,同时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 ,并作相对危险度 (RR)估计。结果 :室内游泳训练池池水受到腺病毒污染引起咽结膜热的爆发。结论 :游泳池的水质状况和游泳者的健康密切相关 ,符合国家标准的池水能避免咽结膜热的爆发。  相似文献   

6.
教养方式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系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教养方式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病率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ADH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深圳市龙岗区3 520名幼儿父母的行为习惯、教养方式进行调查.按教养方式不同将幼儿分为暴露组(不良教养方式)和非暴露组进行3 a的追踪,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儿童ADHD患病率.结果 学龄前儿童ADHD患病率为14.4%,其中男童为16.6%,高于女童的11.7%(P<0.01).x2检验显示,母亲吸烟、饮酒,溺爱、父母打骂孩子等16个因素对儿童ADHD患病率有影响(P值均<0.05).多元Cox回归分析表明,母亲吸烟(RR=4.409)、溺爱(RR=1.428)、父亲责骂孩子(RR=1.404)、母亲打孩子(RR=1.401)、母亲心情不好骂孩子(RR=1.376),对儿童ADHD患病率有显著影响(P值均<0.01).结论 父母不良教养方式是儿童ADHD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儿童甲肝和乙肝疫苗接种与病毒性肝炎发病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儿童甲、乙肝疫苗接种与相应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危险度变化。遂对 1990~ 2 0 0 0年间 ,0~ 7岁儿童接种甲、乙肝疫苗与相应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影响 ,进行了回顾性群组研究。结果表明 :0~ 7岁儿童经多年甲、乙肝疫苗接种 ,甲、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渐下降 ,疫苗保护率为 83 .66% ,疫苗效果指数为 6.12 ,流行病学观察效果显著。疫苗接种后 ,总体 AR减低 14 3 .16/ 10万 ,RR仅为 0 .16,接种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意义。提示甲、乙肝疫苗接种对预防甲、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高度有益 ,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疫苗接种率越高 ,RR越低 ,呈“负”的暴露—疾病联系 ,暴露越多 ,疾病减少 ,具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逐日日照时间与深圳宝安区儿童手足口病发病风险的关系,分析其暴露-滞后效应。方法 收集深圳市宝安区2015—2018年0~5岁儿童手足口病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以广义相加模型探讨日照时间与逐日发病之间的线性关系,再使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定量分析日照时数对发病的单日效应及多日累积效应。按性别、年龄段对研究人群进行分层分析,并绘制累积暴露-效应曲线。结果 研究期间共报告0~5岁手足口病病例65 071例,平均日照时数为5.2 h,二者之间存在曲线关联。单日效应结果表明,日照时间超过7 h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多日累积效应曲线呈“M”形。日照时数在较高区间 (>7 h)内增多时,各组儿童累积发病风险均上升;每增加1 h,累积风险增加4%(RR = 1.04,95%CI = 1.03~1.05)。日光照射对多日累积发病的滞后作用最大可达3 d(RR = 1.11,95%CI = 1.01~1.23)。结论 日照时间超过7 h能增大深圳宝安区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风险,各组儿童普遍受其影响。日照时数增多时,应加强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萍乡市一起咽结膜热暴发的流行特征和病因,为今后此类传染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制定病例定义进行病例搜索,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游泳馆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对患者咽拭子标本和游泳池水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本起疫情累计病例84例,发病高峰在8月1~5日;年龄以5~13岁最多,占总病例数的77.38%。患者发病前均有游泳史,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伴咽痛、扁桃体红肿、眼结膜充血等。8份现症病人咽拭子标本经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确定为腺病毒感染。结论本起咽结膜热暴发疫情的病原体为腺病毒,暴发可能是通过被污染的游泳池水造成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室内空气质量危险因素对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了前瞻性开放式队列研究方法,在2013年开始共募集6 035名学龄儿童(8~12岁)作为基线人群,2014—2017年逐年开展随访,观察队列人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分析室内空气质量相关危险因素对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的影响。结果队列在2014—2017年逐年开展随访,4年分别随访1 824、3 064、3 177、3 151人,经协变量校正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房屋面积不足50m~2(RR=1.304,95%CI=1.036~1.642)、购置大家具距今不足半年(RR=1.287,95%CI=1.008~1.643)、每周3d以上二手烟暴露(RR=1.314,95%CI=1.049~1.646)、饲养宠物(RR=1.198,95%CI=1.014~1.417)、使用家用化学品(RR=1.321,95%CI=1.164~1.498)是影响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室内空气质量危险因素。结论队列研究证实室内空气质量危险因素能够影响学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温州市7岁以下儿童麻疹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以温州市2013—2015年麻疹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7岁以下儿童麻疹确诊病例为病例组,报告的麻疹排除病例为对照组,对麻疹发病强度、性别、户籍地、所在地发病水平、居住时间、医院暴露史、麻疹免疫史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疹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3—2015年温州市共报告7岁以下儿童麻疹确诊198例,占麻疹报告病例总数的67.58%,年均发病率为8.85/l0万;6~8月龄高发,发病率最高为151.66/10万;流动儿童发病率为15.01/10万,高于本地儿童的5.06/10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户籍、居住时间、MCV免疫史等与麻疹发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动儿童(OR=2.28,95%CI:1.56~3.33)、无MCV免疫史(OR=3.83,95%CI:2.48~5.92)和有医院暴露史(OR=2.35,95%CI:1.58~3.47)是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温州市7岁以下儿童中6~8月龄麻疹高发,流动儿童、无MCV免疫史和有医院暴露史的儿童麻疹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北京市大饭店中央空调系统与军团菌感染相关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4家大饭店414位工作人员作为暴露人群和414位对照者作为对照人群,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针对中央空调系统这一暴露因素进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暴露人群与对照人群军团菌抗体总阳性(人年)率分别为11.5‰和2.1‰(X2=38.2,P<0.01,RR=5.48,AR%=81.8%).通过年龄分层分析,暴露人群各年龄组抗体阳性(人年)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其中差异最大的是<35岁年龄组.比较暴露人群与对照人群Lp1~Lp14抗体滴度水平,暴露人群Lp1、Lp6、Lp12、Lp144个菌型高于对照人群.对暴露人群感染水平与暴露时间进行趋势性卡方检验(X2=0.59,P=0.75),没有显示出暴露人群感染水平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且上升趋势.结论中央空调系统是导致军团菌感染的一个潜在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定期普服维生素A对儿童感染性疾病患病率的影响。方法:分层抽样选取云南省4个县3669名5岁以下儿童,调查其两周患病情况,测量身高(身长)和体重,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患病率及相对危险度(RR):支气管炎患儿服维生素A后患病率1.1%,RR=1.5,χ2=5.5,其他各疾病患病率服维生素A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服药前),RR均大于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服维生素A后比服维生素A前各患病率降低19.2%~81.4%;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为11.1%~69.2%。③平行对照: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及营养不良等患病率只有急性呼吸道感染和急性腹泻的相对危险度,对照组高于试验组;服维生素A双剂量优于单剂量。结论:普服维生素A对呼吸道和肠道感染有保护效应,双剂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阑尾炎史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阑尾炎与结直肠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989年5月至1990年4月期间,参加浙江省嘉善县大肠癌筛查的10个乡镇30岁及以上人口为研究队列,按是否具有阑尾炎史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访从1990年5月至2001年1月,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结直肠癌发病率进行分析,并作相对危险度(RR)估计.结果 Poisson回归分析表明,经控制年龄因素后,阑尾炎史仅在女性结肠癌中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阑尾炎史者结肠癌的发病风险较之无阑尾炎史者高达近2倍,RR为1.9335,95%可信限为1.0456~3.5754.结论阑尾炎史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关,阑尾炎史是结肠癌的重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正阳县麻疹爆发危险因素,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2006年12月~2007年3月,正阳县共报告麻疹357例,发病率达47.2/10万,全县均有病例分布,51.3%的病例<3岁.对71例麻疹和91例对照进行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接种率的比值比(OR)=0.3,95%,可信区间(CI)=0.1~0.8;发病前1~2周医院暴露史的OR=22.7,95%CI=6.1~99.5;与麻疹病人密切接触史的OR=40.4,95%CI=5.5~829.1.为避免MV接种的影响,将<8月龄的儿童单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仅医院暴露史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15.1,95%CI=1.4~377.2.结论 除较低的MV接种率外,发病前1~2周的医院暴露是本次疫情爆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必须重视医院内感染在控制麻疹爆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5,(9):1241-1243
目的探讨当前我国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HFMD)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Cochrane组织推荐的Meta分析软件Rev Man 4.2,对2008年至2014年国内已发表的有关我国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异质性分析后,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OR值合并,并计算其95%可信区间。Meta分析结果表明,近期有接触HFMD患者史(OR=3.43,P<0.01)、为流动人口(OR=1.77,P<0.01)、城乡类型为农村(OR=2.20,P=0.03)、近期外出暴露史(OR=1.69,P<0.01)、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OR=2.48,P<0.01)为我国学龄前儿童HFMD患病的危险因素,饭前洗手(OR=0.59,P<0.01)、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高(OR=0.39,P=0.02)、近期有医院门诊暴露史(OR=0.58,P<0.01)为保护因素,而性别(OR=0.98,P=0.90)、家中儿童数>1(OR=1.28,P=0.24)与其发病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患病的影响因素较多,应从多方面进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病例的配偶罹患强度,研究配偶与其他密切接触者相比的感染风险,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提取配偶暴露和罹患的相关信息,对比不同暴露下的危险度,并计算二代发病率(SAR)。结果共提取病例204例的配偶信息,其中74例发病,罹患率36.3%,校正的SAR=10.8%;按不同暴露方式及夫妇俩发病时间差分析,与仅接触配偶相比,武汉及周边地区的旅居史和接触其他病例的暴露风险更高(RR=2.89、3.37)。结论福建省新冠肺炎病例配偶的二代发病率低于其他研究,提示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新型冠状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存在致病能力下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谭梅娟  李靖  张艳芳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2):1470-1472
目的探讨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及妊娠合并精神分裂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发病风险。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孕产妇的一般情况,既往生育史、孕期异常状况及精神分裂症患病等资料,根据其妊娠结局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使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嵌入回顾性队列研究,将孕产妇以是否患有精神分裂症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比较两组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共收集到686名孕产妇的资料,其中不良妊娠结局者102例,发生率为14. 87%。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为文化程度(OR=0. 747,95%CI:0. 558~0. 998),早孕反应(OR=1. 381,95%CI:1. 136~1. 678),流产史(OR=1. 617,95%CI:1. 009~2. 591),合并精神分裂症(OR=6. 655,95%CI:3. 155~14. 036)。队列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47. 22%,明显高于非暴露组13. 08%(P<0. 001,RR=3. 611,AR=34. 14%)。结论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主要危险因素尽早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患有精神分裂症是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孕前及孕期,咨询精神科及妇产科专科医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福建省长泰县一起以儿童发热、咽痛、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事件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以便采取有效控制和预防措施,并总结经验教训。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验证危险因素,同时对游泳池进行卫生学调查。结果 2011年9月,福建省长泰县某少体校游泳队发生一起咽结膜热暴发,共22例病例,罹患率为51.16%。病例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100.00%)、咽痛(77.27%)等。首例病例9月5日发病,9月11—14日为发病高峰,9月15日后无新发病例,疫情共持续11天。22例病例中,21例是队员(罹患率为52.50%),1例是教练(罹患率为33.33%),罹患率无统计学意义(RR=1.6,95%CI=0.3~8.0)。病例的年龄中位数是10岁(范围:8~38岁)。男性6例(罹患率30.00%),女性16例(罹患率69.57%),女性的罹患率高于男性(RR=2.3,95%CI=1.1~4.8)。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9月4日在B游泳馆直接接触消毒不彻底的游泳池水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测13份咽拭子中11份腺病毒核酸呈阳性。卫生学调查显示游泳池每周一换水一次并投放消毒剂一次。游泳池水量约为650 m3,投放漂白粉消毒量应需9.75 kg,实为1.00 kg。结论未经严格消毒处理的游泳池极易导致咽结膜热暴发,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游泳池的管理和监督。对不符合条件的游泳池应坚决关闭,直到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可有效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HFM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HFMD的预防措施。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80例HFMD患儿和160例非HFMD患儿进行调查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学龄前儿童HFMD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学龄前儿童HFMD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外来散居儿童(OR=2.889)、手足口病接触史(OR=7.852)、1周内门诊/医院暴露史(OR=2.689)、饭前便后少洗手(OR=3.378)、室内无消毒或少消毒(OR=3.198)、家长缺乏手足口病知识(OR=3.755)。 结论 影响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外来散居儿童手足口病高危因素进行预防和管理,降低学龄前儿童HFMD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