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镉胁迫下萝卜基因组DNA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分析了重金属镉(cd)胁迫处理后萝卜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经50、250和500mg/L CdCl_2处理后,MSAP比率分别为37%、43%和51%,均高于对照(34%);全甲基化率(双链C~mCGG)分别为23%、25%和27%,而其对照为22%,表明重金属CdCl_2胁迫后,某些位点发生了重新甲基化。萝卜叶片DNA中总甲基化水平的增加与CdCl_2处理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甲基化变异可分为重新甲基化、去甲基化、不定类型以及与对照相同的甲基化模式等类型,Cd胁迫处理引起的植株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的提高主要是重新甲基化。 相似文献
2.
镉胁迫对拟南芥幼苗基因组DNA多态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检测了镉(Cd)胁迫对拟南芥幼苗叶片DNA多态性的影响,并结合其形态和生理指标,选取Cd污染敏感的生物标记物.结果表明:0.125~3.0 mg·L-1Cd处理21 d后,拟南芥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Cd浓度的增加呈倒U字型曲线变化,但其鲜重和叶绿素含量变化均不明显;12条寡核苷酸引物中,有5条引物扩增出稳定、特异的PCR产物;拟南芥幼苗叶片基因组的RAPD图谱中,对照组RAPD图谱中分辨出44条清晰的条带;Cd胁迫使拟南芥幼苗叶片基因组的RAPD图谱发生了改变,包括条带的增加、缺失和条带荧光强度的改变,且与Cd剂量相关.实验证明,Cd影响基因组模板的稳定性,即DNA多态性对Cd污染敏感,可以作为检测Cd污染及其相关生物学效应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从大肠杆菌K12菌株JM109基因组克隆了两段DNA重复序列,长度为0.9和0.6kb,分别命名为ECR-1和ECR-6。以ECR-1和ECR-6重复序列作DNA多态性分析的探针,可以鉴别大肠杆菌非常相近的菌株。表明ECR-1和ECR-6 DNA序列可用于大肠杆菌菌株的分类、流行病学和微生态学研究以及大肠杆菌各种致病菌株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Cd、Cu、Zn处理浓度对黑藻体内活性氧()产生及对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的分子毒理学效应以探讨高等水生植物抗氧化酶对重金属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三种重金属都不同程度地加快了产生速率;Cu使SOD、POD、CAT活性下降;Cd也都减弱了SOD和POD活性,而CAT活性在0.5—5mg/L处理浓度时增加;Zn对SOD活性也为抑制作用,当浓度为0.5—5mg/L时POD和CAT活性都上升。关联度分析发现Cd、Cu和Zn胁迫下黑藻起主要保护作用的分别为SOD、POD和CAT,而SOD最易受到影响。Cd、Cu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也都呈下降趋势,而0.5—5mg/L的Zn浓度刺激了叶绿素合成。所有Zn处理、0.5mg/L的Cu处理和0.5—1mg/L的Cd处理的叶绿素a/b值都大于对照值。除了Cu使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外,0.5—5mg/L的Zn和0.5—1mg/L的Cd都使其含量增加。综合起来,Cu的毒性最强,其次为Cd,Zn最弱。致死阈浓度分别为:Cu:0.5—1mg/L;Cd:1—2mg/L;Zn:5—6mg/L。SOD是评价重金属对沉水植物毒性效应的灵敏指标。黑藻对水环境Cu污染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5.
低温胁迫下红松幼苗活性氧的产生及保护酶的变化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在不同低温胁迫时间下,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Zucc)幼苗针叶中H2O2、O^-.2、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组织自动化氧化速率及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P)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先上升后下降;MDA的含量呈波 相似文献
6.
活性氧(ROS)具有双重作用,高浓度引起细胞损伤,低浓度起保护作用。在光氧化胁迫条件下,光合作用高能态的反应与O2丰富供应使叶绿体成为活性氧丰富的来源。当ROS的积累超过抗氧化剂防护系统清除能力,叶绿体及细胞不可逆的光氧化损伤就会出现。而高等植物的质粒是半自主的细胞器,有它们自己的基因组学及转录、翻译机制来控制ROS生成、保护光合作用机构免受光氧化损伤。因此,本文就光氧化胁迫期间,叶绿体中ROS的乍成、功能与防护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旱胁迫引起的植物DNA损伤十分必要。 鉴于研究干旱胁迫引起植物体内DNA损伤的复杂性 本实验选择了对DNA损伤引起的结果即DNA合成的研究。利用H-TdR掺入比活性表示DNA合成的方法 研究干旱胁迫后一定时间内及单独增加一种ROS后的DNA合成情况 并结合使用ROS清除剂 试图说明干旱可引起DNA合成的变化对探讨植物的干旱引起ROS伤害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西北植物学报》2000,20(3):376-381
用不同浓度的 PEG60 0 0对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进行干旱胁迫 ,抗旱品种的DNA合成抑制程度明显低于干旱敏感品种 ,单独增加 3种主要活性氧 · O- 2 、HO· 、H2 O2 之一 ,结果亦然 ,其中以 HO· 抑制 DNA合成作用最强。加入活性氧清除剂 VC或 DMSO可部分抵消干旱胁迫或单独增加活性氧引起的 DNA合成抑制。结果表明小麦的抗旱性与干旱胁迫后 DNA合成水平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9.
水分胁迫引起的两种不同生态型芦苇的DNA损伤与修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DNA解链荧光分析(FADU)法检测两种不同生态型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在PEG6000胁迫处理后的DNA损伤。结果表明:无论是20%还是30%PEG6000胁迫处理,耐旱性强的沙丘芦苇的DNA损伤都比耐旱性弱的沼泽芦苇较轻。利用不同浓度的二乙基二硫代谢氨基甲酸钠(DDC)、H2O2、FeSO4以增加芦苇的3种活性氧(O2^-、H2O2、OH)的实验也同样显示出沙丘芦苇抵抗水分胁迫引起的DNA损伤的能力较强。同时,当加入外源活性氧清除剂二甲基亚砜(DMSO)、抗坏血酸(Vc)时,水分胁迫处理的芦苇DNA损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轻。当PEG胁迫处理的芦苇复水后,DNA损伤随复水时间延长而逐渐减轻,但沙丘芦苇的DNA损伤修复较快而完全。实验初步证明:水分胁迫可引起植物体内DNA损伤且该损伤与活性氧有关,植物的抗旱性与DNA损伤及修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气体信号硫化氢(H2S)对盐碱胁迫下裸燕麦(Avena nuda)活性氧(ROS)代谢的调节效应,筛选和确定H2S最佳的施用时期和适宜浓度。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在裸燕麦不同时期(幼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喷施0、25、50、100、200、400 μmol·L-1 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对3.0 g·kg-1盐碱混合 (NaCl∶Na2SO4∶NaHCO3∶Na2CO3摩尔比为12∶8∶9∶1)胁迫下裸燕麦叶片H2S含量、H2S生成关键酶L-半胱氨酸脱巯基酶(LCD)活性和ROS代谢相关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时期和NaHS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盐碱胁迫下裸燕麦叶片中H2S、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及LC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存在显著影响。与喷施0 μmol?L-1 NaHS相比,喷施一定浓度NaHS能够提高H2S、AsA、GSH含量和LCD、SOD、CAT、POD、APX和GR活性,减少、H2O2和MDA积累,但以上各指标最佳的喷施时期和NaHS浓度存在差异。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显示,在幼苗期和拔节期喷施25~200 μmol?L-1 NaHS的综合评价值(D)最高,表明在幼苗—拔节期喷施25~200 μmol?L-1 NaHS能更好提高ROS清除能力,从而缓解盐碱胁迫诱导ROS对裸燕麦的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11.
海岸带盐沼生态系统卤代甲烷释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卤代甲烷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也是重要的痕量温室气体和有机污染物.目前,其源汇格局和全球收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受海陆两相交互作用影响的海岸带盐沼是卤代甲烷重要的自然来源.本文综述了卤代甲烷自然源汇的研究现状、海岸带盐沼卤代甲烷的释放规律以及主要影响因素.鉴于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其后的研究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1)较长时间尺度、更大区域范围的盐沼卤代甲烷释放规律及源汇评估研究;2)利用目前已比较成熟的稳定同位素技术,更精确地定量不同盐生植物种类以及各种生物类型对盐沼卤代甲烷的贡献比率;3)关注潮水对其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进一步研究潮汐涨落过程、淹水时长等对盐沼卤代甲烷释放的影响;4)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盐沼卤代甲烷释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物理性质的时空分异及成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经典统计方法,以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4个植被演替阶段(草地、灌木林、次生林、原生林)土壤表层(0~15 cm)和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冗余分析(RDA)方法分析土壤物理性质的时空分异成因.结果表明: 灌木林和原生林表土的粘粒(<0.002 mm)和粉粒(0.002~0.05 mm)含量分别与其他3个演替阶段有显著差异;草地与次生林之间各粒级颗粒含量差异不显著;各演替阶段土壤砂粒(0.05~2.0 mm)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草地的容重与其他3个演替阶段差异极显著.草地粘粒含量随坡位升高而增加,其他植被类型为中坡位粘粒含量最高,且同一植被类型下不同坡位之间差异不显著.原生林0~30 cm土壤各层次间的粘粒含量变化幅度(14.55%)大于草地(7.12%)、灌木林(11.24%)和次生林(13.77%),人类干扰对表层土壤颗粒组成有很大影响.土壤物理性质主要受土壤有机碳和各演替阶段植被类型的影响,其中砂粒含量受裸岩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比较优势分析法的冬小麦产量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农户调查基础上,采用比较优势分析法对曲周县2003—2004年度冬小麦产量差异进行分析.调查数据表明,地块间小麦产量差异较大,产量范围为在4.2~7.9 t·hm-2,变异系数为0.14.通过逐步回归建立的由土壤盐碱度、土壤肥力、是否咸水灌溉、品种选择、返青期追施氮肥类型、播种时间、病虫害防治和返青期是否水分胁迫8个因子构成的产量差模型可以解释63%的产量差异.其中土壤盐碱度、土壤肥力和是否咸水灌溉是冬小麦的主要产量限制因子,其引起的产量差为727 kg·hm-2,占总模拟产量差的52%.小麦品种引起的产量差为202.1 kg·hm-2,占总模拟产量差的14%.播种时间、返青期追施氮肥类型、病虫害防治和返青期是否水分胁迫4个因子引起的产量差分别占总模拟产量差的7%、14%、10%和3%.因此,除土壤和气候状况外,管理措施也是造成产量差异的重要因素,通过优化管理措施可以大大减小产量差异. 相似文献
14.
Robert C. Rhew Benjamin R. Miller Markus Bill Allen H. Goldstein Ray F. Weiss 《Biogeochemistry》2002,60(2):141-161
Methyl bromide (CH3Br) and methyl chloride(CH3Cl) emission rates from southernCalifornia coastal salt marshes show large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ies that arestrongly linked to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factors. Here we discuss biogeochemical linesof evidence pointing to vegetation as theprimary source of CH3Br and CH3Clemissions from salt marshes. Sediments andmacroalgae do not appear to be major producersof these compounds, based on observations thatthe highest fluxes are not inhibited by soilinundation; their emissions are not correlatedwith those of certain gases produced in soils;and emissions from mudflat- andmacroalgae-dominated sites are relativelysmall. In contrast, the seasonal and spatialvariabilities of methyl halide fluxes in thesesalt marsh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oductionof these compounds by vascular plants, althoughthe possibility of production by microflora orfungi associated with the salt marsh vegetationis not ruled out. Flux chamber measurements ofemission rates are largely correlated to theoverall plant biomass enclosed in the chamber,but appear also to be highly dependent on thepredominant plant species. Emission ratesfollow a diurnal trend similar to the trends ofambient air temperature and photosyntheticallyactive radiation, but not surface soiltemperature. Diurnal variabilities in the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CH3Cl andCH3Br and their relative ratios ofemiss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simultaneouslycompeting mechanisms of uptake and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5.
大规模湿地生态恢复是一项耗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整个区域湿地结构和功能恢复作为基本目标,将时间和空间上分散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形成对区域湿地生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规律性认识。本研究以盐城盐沼湿地为案例,以1987年作为未干扰或干扰较少的状态,从结构-过程-功能耦合作用角度,确定区域湿地恢复的关键生态特征,包括:健康与动态潮间带湿地系统、碱蓬生态系统生产力与弹性、复杂景观镶嵌与相互作用、潮间带底栖动物丰富与鸟类觅食基地,以及濒危与关键水鸟种群保护。在此基础上,将围垦与土地利用、水管理、全球变化与海平面上升作为驱动区域湿地生态变化的三大外部因素;海岸侵蚀与沉积、区域水格局变化、地形地貌变化、湿地空间变化与连通性丧失,以及互花米草入侵等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变化的内在压力因子;基于这些压力因子与湿地生态系统变化之间复杂作用关系分析,形成了外部驱动力-内在压力源-生态影响-生态特征之间联合作用下的区域湿地恢复概念生态模型。此模型以复杂因果关系研究为基础,直观展示了湿地恢复需要去除或减缓各种压力因子的一般路径,有利于指导大规模盐沼湿地恢复规划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涡河水生植被特征及分布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测定,运用TWINSPAN聚类和CCA排序等方法对淮河流域涡河水生植物的组成、群落类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影响水生植物分布的关键环境要素.结果表明:涡河共有水生植物27种,隶属于20科23属,其中以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居多(占总数的74%).涡河水生植物可划分为8个群落类型,即针蔺+藨草群落(Form.Eleocharis congesta+Scirpus trigueter)、藨草+喜旱莲子草群落(Form.S.trigueter+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藨草群落(Form.S.trigueter)、金鱼藻群落(Form.Ceratophyllum demersum)、喜旱莲子草群落(Form.A.philoxeroides)、芦苇+喜旱莲子草群落(Form.Phragmites australis +A.philoxeroides)、荇菜群落(Form.Nymphoides peltatum)、菱+萍蓬草群落(Form. Trapa bispinosa+Nuphar pumilum).各群落间水体铵态氮、水体硝态氮、水体总磷、水深等环境因子变异较大.CCA排序结果表明,水体理化性质如硝态氮含量、磷酸根离子及总磷是影响该区水生植物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滨海盐沼湿地有机碳的沉积与埋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盐沼湿地有着较高的碳沉积速率和固碳能力,在缓解全球变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盐渍土壤是滨海盐沼湿地碳收支研究中最大的有机碳库,研究其碳沉积与埋藏对于理解滨海湿地碳收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滨海盐沼湿地土壤有机碳的来源、土壤有机碳库与沉积速率、盐沼湿地有机碳的埋藏机制、全球变化与滨海盐沼湿地碳封存等几方面对滨海盐沼湿地有机碳沉积与埋藏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今后研究应侧重:1)加强对控制滨海盐沼湿地碳储存变异的基本因素的迸一步研究;2)对测量滨海盐沼湿地沉积物碳储量和沉积碳埋藏速率的方法进行标准化;3)对潮汐影响下滨海盐沼湿地碳与邻近生态系统之间的横向交换通量进行量化;4)探明全球变暖的影响和生产力的提高是否可以抵消因呼吸增强而造成的有机碳降解速率的升高.确定固碳速率变化驱动因子,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碳埋藏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提升我国滨海盐沼湿地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9.
We used the Braun-Blanquet method to study the vegetation of coastal wetlands in South Korea. Three habitat types were found,
i.e., salt marshes, salt swamps, and sand dunes. These plant communities were classified as: 1) two groups (five associations
each) in the salt marshes that comprised either annual herbaceous halophytes (ClassThero-Salicornietea), or biennial/perennial herbaceous species (ClassAsteretea tripolii); 2) one group in the salt swamps consisting of five hydrophilous halo-tolerant associations (ClassPhragmitetea); and 3) three groups in the sand dunes, including one association of annual herbaceous halophytes (ClassSalsoletea komarovii), seven associations of herbaceous perennial halophytes (ClassGlehnietea littoralis), and one association of shrub perennial halophytes (ClassVrticetea rotundifoliae). These three habitat types accounted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six main classifications of coastal vegetation distributed
in South Korea. 相似文献
20.
滨海盐沼湿地有着较高的碳沉积速率和固碳能力,在缓解全球变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盐渍土壤是滨海盐沼湿地碳收支研究中最大的有机碳库,研究其碳沉积与埋藏对于理解滨海湿地碳收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滨海盐沼湿地土壤有机碳的来源、土壤有机碳库与沉积速率、盐沼湿地有机碳的埋藏机制、全球变化与滨海盐沼湿地碳封存等几方面对滨海盐沼湿地有机碳沉积与埋藏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今后研究应侧重:1)加强对控制滨海盐沼湿地碳储存变异的基本因素的进一步研究;2)对测量滨海盐沼湿地沉积物碳储量和沉积碳埋藏速率的方法进行标准化;3)对潮汐影响下滨海盐沼湿地碳与邻近生态系统之间的横向交换通量进行量化;4)探明全球变暖的影响和生产力的提高是否可以抵消因呼吸增强而造成的有机碳降解速率的升高.确定固碳速率变化驱动因子,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碳埋藏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提升我国滨海盐沼湿地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