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娃传》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行简的《李娃传》,艺术成就相当高超,“行简本善文笔,李娃事又近情而耸听,故缠绵可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历代研究者对《李娃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此有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李娃传》历来的研究状况。一、《李娃传》的创作动机《李娃传》为白行简所作,有人曾经表示怀疑。白行简为什么写作《李娃传》?《李娃传》中的某生、荥阳公是否意有所指?明人薛?《薛谐孟笔记》卷下认为传中荥阳公子是指唐代元和十一年间的状元郑澥,此说证据不足,影响甚微,戴望舒《小说戏曲论集·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洪范传》(以下简作《传》)在当世之所以特出于众,首先在于他于仁宗年间,面对弥漫朝野的《洪范》灾异之说,能独抒己见,创为新解,表现了鲜明而强烈的现实性与战斗品格。关于此点,他在《书<洪范传>后》一文中曾慨乎言之: 孔子没,道日以衰熄,浸淫至于汉而传注之家作。……宜其历年以千数而圣人之经卒于不明,而学者莫能资其言以施子世!予悲夫《洪范》者,武王之所以虚心而问与箕子之所以悉意而言,为传注者汨之,以至于今冥冥也,于是为作传以通其意。……夫予岂乐反古之所以教而重为此挠挠哉?其亦不得已焉者也。(《王文公文集》卷三三) 此所谓“传注之家”或“传注者”,显指董仲舒,刘向父子与所谓孔安国《传》等。至其  相似文献   

3.
“哭庙”辨     
金圣叹因哭庙案被杀头籍没,这是众所周知的史实。但哭庙案之“哭庙”应作何解?《金圣叹小传》作者说:“闻是狱之兴,为知吴县事山西任某(指任维初)以非刑予征课税,生员薛尔张等因民忿,鸣钟击鼓,入文庙哭泣,诸生不期而至者百余人。”(《清朝野史大观》第五册)近人也说:“初四日,诸生百余人,哭于文庙,皆欲声逐任令。”(《国史旧闻》第三分册《金圣叹》)今人再说:“于是初四那天,金圣叹等百余人先到孔庙鸣钟击鼓,并对着孔子的牌位放声痛哭。”(《民主与法制》1983年第三期《金圣叹之冤》)  相似文献   

4.
南柯太宗传     
李公佐,字颛蒙,陇西人,约生活于唐代宗至宣宗(公元763—859年)时期。与白行简(公元775—826年)同时。贞元间举进士,曾任钟陵从事。喜采集怪异故事。据说他曾鼓励白行简写《李娃传》。所作传奇小说有《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卢江冯媪传》、《古岳渎经》、《燕女坟记》。前四篇尚存,《燕大坟记》  相似文献   

5.
一、“传”近年出版的《中国通史讲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发行、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上册131页,引用了《汉书·景帝纪》关于景帝四年的一条史料:“复置诸关,用传出入。”作者在“传”之后,加了注音注义:“传(zhuàn撰,公车)。翻阅母本翦伯赞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第一册第106页注语云“传,是一种通过关津的信物,象通行证一样。”那么两条不同的注文,究竟哪条准确呢?我认为后者正确,前者有误。  相似文献   

6.
齐鲁书社新出的《女聊斋志异》是清末民初之际成书的一部历代文言小说专题选集。它侧重于“异样女子”的故事,实际是《奇女传》或《巾帼传奇》。著名学者陈汝衡曾肯定过这部书。编选者的鉴识水平较高,选录了许多历来传诵人口的名篇佳制。如唐前传奇《赵飞燕外传》、唐人传奇《莺莺传》、《李娃传》、文言拟话本《娇红传》、明人传奇《小青传》等等,都是在文言小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可惜的是,《焚椒录》、《李师师外传》、  相似文献   

7.
单字“欇”与迭字“欇欇”应有别;“欇”与“(聶木)”形略异而实为一字。“欇”字单用,指虎櫐,即紫藤。详见《尔雅·释木》及清郝懿行《义疏》。这里不必细说。又,《尔雅·释木》说:“枫,欇欇?薄端滴摹吩蛟?“枫,木也。厚叶,弱枝,善摇。一名(聶木)。”二书说法有些不同:一,前者为迭字,后者为单字;二,前者意符在左,后者在下。”清钮树玉说:《说文系传》作“一名欇”,《韵会》重一欇字,盖本《尔雅·释木》  相似文献   

8.
<正>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说:“每一个时代的思想家同诗人都向娼家女子奉献过他们的慈悲,有时还有伟大人物用他的情爱和名誉恢复了他们作人的资格。”(夏康农译本)《茶花女》是以歌颂妓女为主的小说。西方类似的著名小说还有法国莫泊桑的《羊脂球》、俄国托尔斯泰的《复活》等等。在这些小说中,作者无不以热烈真诚的爱,赋予那些苦难的妓女以无比圣洁伟大的形象,以致令人涕泪纵横,难以忘怀。中国以妓女为题材的小说也是如此。唐传奇《霍小玉传》、《李娃传》,宋传奇《谭意  相似文献   

9.
初唐小说《补江总白猿传》的写作动机,自宋代以来,几乎众口一辞,都认为乃时人为诽谤欧阳询而作。有的还把它与后来的《周秦行纪》视同一类作品,说:“唐时风气,往往心所不慊,辄托文字以相诟,如本《传》及《周秦行纪》皆是已”。(汪辟疆:《唐人小说·补江总白猿传》附识)甚至明智如鲁迅,也认为:“是知假小说以施诬蔑之风,其由来亦颇古矣”。(《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这简直就是把它当作攻击小说的始作俑者了。如果确是这样的话,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篇小说了。笔者不同意此说,故不得不予一辨。  相似文献   

10.
今本《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坤两卦各多“用”辞一爻)卦含卦名与卦辞,爻含爻题与爻辞.《易传》凡七种十篇,包括:(一)《彖传》上下两篇;(二)《象传》上下两篇;(三)《文言传》;(四)《系辞传》上下两篇;(五)《说卦传》;(六)《序卦传》;(七)《杂卦传》.据《汉书·艺文志》载:“易经十三篇”.颜师古注云:“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易经》在西汉中叶之前都是单独成篇,而不附于《易经》之后.熹平石经《周易》就是十二篇,《易经》和《易传》都是单独成篇,并不附于《易经》之后,这便是西汉中叶以前《周易》“经”和“传”的内蕴.  相似文献   

11.
“柬埔寨”这个名词出自《明史·真腊传》。该书记载:“柬埔寨即古真腊国也。……万历(1573——1619年)后……改为柬埔寨。”《隋书·真腊传》说:“真腊国……本扶南之属国也。……其王……质多斯那,遂兼扶南而有之。”这些史书阐明了柬埔寨的历史,柬埔寨由真腊国而来,真腊国的前身是扶南和真腊。真腊原先是扶南的属国,六世纪中期质多斯那为王时兼并扶南,建立了统一的真腊国。所以,要研究柬埔寨民族的起源,必须首先研究六世纪中期以前的扶南人和真腊人。  相似文献   

12.
隋末,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派刘文静借兵于突厥。有关援唐兵马数,史书有两种记载。《旧唐书·高祖纪》:“(大业十三年八月)突厥始毕可汗遣康稍利率兵五百人、马二千匹与刘文静会于麾下。”同书《刘文静传》(《突厥传》略同):“(刘文静使突厥)始毕大喜,即遣将康鞘利领骑二千随文静至,又献马千匹。”《新唐书》中《刘文静传》与《突厥传》的记载也是矛盾的;其余《通典》、《续通典》、《文献通考》等书的记载,也互相矛盾;而都不出上述的两说。到底哪是事实呢?《资治通鉴》将借兵前后情况记载得比较清楚。义宁元年(即大业十三年)六月,李渊命刘文静请兵突厥时就告诫说:“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电。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  相似文献   

13.
李朝威的《柳毅传》是唐传奇中一篇优秀名作。这篇小说,无论从思想内容或艺术表现形式上说,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别具一格,是中唐传奇中的佼佼者。唐传奇取材于婚姻爱情的作品很多,其中以严格的现实主义去反映这个社会问题的作品有《霍小玉传》、《莺莺传》和《李娃传》。这些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都取决于其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态度,她们或以顺从维护而取容,如李娃;或以反抗而被践灭,只留下一阙哀怨的悲歌,如霍小玉、崔莺莺。《任氏传》是一篇特殊作品,他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以人狐的恋爱去表现非礼教的倾向,但任氏、郑生、韦崟的生活,格调不高,且小说以任氏不得善终为结局,只可视  相似文献   

14.
孙蕡的卒年     
孙蕡字仲衍,号西庵,广东顺德人。《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第1版第253页)说:他的卒年是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此说不知何据? 孙蕡,《明史》有传,见卷285《文苑传》,他死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898年)的“蓝玉之狱”中。洪武二十二年,蓝玉督修四川城池(见《明史》卷132《蓝玉传》),时“蓝玉之狱”未兴。  相似文献   

15.
关于晚唐诗人赵嘏的登第年代,众说不一。夏承焘先生《温飞卿系年》“会昌三年癸亥八四三”下云:“赵嘏登进士。诗集八有和赵嘏题岳寺一首,无甲子。”缪钺先生《杜牧年谱》,“大和六年壬子(公元八三二年)”云:“赵嘏亦晚唐诗人,于会昌四年举进士及第。”其后“会昌二年壬戌(公元八四二年)”又云:“赵嘏举进士及云(《唐才子传》卷七《赵嘏传》)”前后自相矛盾。文学研究所新编《唐诗选》下册断言赵嘏为“会昌二年(八四二)进士”,显然是沿袭《唐才子传》。卞孝萱先生《元稹年谱》,则据  相似文献   

16.
诗词歌赋,是我国古代韵文的总称。而赋又别于诗词歌,独与文相近。赋同诗词歌一样,是我国文学的瑰宝之一。本文拟就赋之发生发展的历史探讨一下赋的某些特点,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份文学遗产的重视。(一)赋,最早见于《诗·大雅·燕民》:“明命使赋”,“赋政于外”。《传注》:“赋,布也。”《笺注》:“赋使群臣施布之也。”国王命臣将政令施布于民,也即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卫拉特蒙古英雄史诗《江格尔传》,不但是我国少数氏族三大史诗(《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传》)之一,而且也是被誉为世界蒙古族古典文学“三大高峰”(《蒙古秘史》、《江格尔传》、《格斯尔传》)之一。鲁迅先生说过:“有地方特色的,倒容易成为全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  相似文献   

18.
猜不透的古谜屈原为什么把十一首诗合在一起而称之为《九歌》?写于什么时候?所祀的是些什么神?……似科是一串猜不透的古谜。东汉以来,注家蜂起,但至今尚无定论。特别是开篇的《东皇太一》除标题之外,对祭祀对象没有任何具体的形容与描述,这究竟是组歌中的迎神总曲,还是奉献给某一尊神的祭歌?著名学者闻一多和文学史家郑振铎等人倾向前者。(详见《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四期)不过更多的学者从组歌的体例系统出发,断定每首诗的标题就是所祀的神名,如《文选·九歌》五臣注。但是,“东皇太一”是位什么神,古往今来又是众说纷纭。东汉的王逸说:“太  相似文献   

19.
霍小玉与李娃同为烟花女子,偶落风尘之中,却未丧失心底追求美好情爱的真性情。但因年龄阅历性格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她们的追求历程呈现出不同的轨迹。《李娃传》和《霍小玉传》是基于封建礼教、门第观念等客观因素干扰之下创作的文学作品,在此习惯势力的笼罩下,爱情往往不是婚姻的根本要义,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次要成分。两个作品都传递出对封建门第观念支配下的士族婚姻制度的批判以及家长制丑恶嘴脸的嘲讽。  相似文献   

20.
卷186《雍泰传附张津传》(页4932):“[张津]预平富贺贼……”(中华书局本,下同。) 按:“富[川]”、“贺”,都是当时的县名,同隶于广西平乐府,见卷45《地理志·广西·平乐府》。这里把两县混而为一,不妥。“富贺”中间应加上顿号,标点作:富、贺。卷199《李承勋传》(页5266):“临安、蒙自盗贼复兴……”按:“临安”是府,“蒙自”是临安府之属县,见卷46《地理志·云南·临安府》。临安和蒙自是从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