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Liu Y  Liu Y  Wu M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5):262-264
目的:探讨将囊袋张力环植入晶状体半脱位的囊袋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 障吸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对13例(14只眼)合并晶状体半脱位(脱位范围1/3-3/4象限)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注/吸晶状体皮质时,将囊袋张力环送入晶状体囊袋内,对脱位范围>1/2象限者,将囊袋张力环用缝线固定在巩膜上。结果:术中人工晶状体植入晶状体囊袋内11只眼,植入睫状沟3只眼;术后人工晶状正位12只眼,人工晶状体轻度倾斜2只眼;术中常见并发症为囊袋撕裂和玻璃 体脱出。结论:囊袋张力环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的新型辅助工具,它具有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刘刚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0):1957-1958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在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16眼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连续环行撕囊后植入CTR,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若晶状体半脱位>1/2需植入固定孔型CTR,将CTR固定孔上的聚丙烯线固定于悬韧带离断一侧板层巩膜壁上。结果:所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均位于正位。术后随诊3~9mo,矫正视力0.1~0.4者5眼,0.5~0.8者8眼,>0.8者3眼。结论:在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保持囊袋的完整,便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防止人工晶状体的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中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15眼)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术中连续环行撕囊后植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进行超声乳化吸出,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对晶状体半脱位范围>1/2圆周者,将囊袋张力环用缝线固定在悬韧带离断一侧巩膜壁上。结果术中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13眼,植入睫状沟2眼;所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基本处于正位。结论在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中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它有利于保持囊袋的完整,便于手术操作,防止人工晶状体的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采用中期提前植入人工晶状体替代囊袋张力环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对16例(17只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在超声乳化吸出部分晶状体核后提前植入人工晶状体(部分患者酌情缝线固定),替代囊袋张力环,然后继续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17只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15只眼(88.24%)的人工晶状体均处于正位,2只眼(11.76%)轻微倾斜.手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手术前明显提高(X2=13.24,P<0.05),其中>0.8者6只眼,0.4~0.7者6只眼,0.1~0.3者3只眼,0.1以下者2只眼.术中及术后未见严重或特殊并发症.结论 在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手术中,采用中期提前植入人工晶状体替代囊袋张力环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能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成本及植入异物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囊袋张力环在马凡综合征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囊袋张力环在马凡综合征合并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18例 ( 2 9眼 )马凡综合征合并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接受超声乳化吸出术 ,将囊袋张力环植入晶状体囊袋后 ,再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随访 6~ 18月 ,2 7眼 ( 93 .1% )保持了良好的居中性。术后 1月最佳矫正视力≥ 0 .7者 2眼 ,0 .3~ 0 .6者 2 2眼 ,<0 .3者 5眼。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囊袋张力环应用于马凡综合征合并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 ,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 ,而且保留了完整的晶状体后囊 ,避免或减少玻璃体脱出 ,有效地减少了马凡综合征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囊袋张力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李鹏  王莉  高丹宇 《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207-1208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apsulartensionring,CTR)在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10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CTR,超声乳化术摘除白内障,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所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均位于正位。术后3mo矫正视力>0.8者2眼,0.5~0.8者4眼,0.4者2眼,0.1者2眼。无CTR引起的其他并发症。结论: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手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病例中,可有效地防止晶状体悬韧带断离范围扩大、确保术中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及防止术后人工晶状体移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的疗效.方法:对15例(15眼)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囊袋张力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15例(15眼)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均顺利植入了囊袋张力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视力均得以提高,人工晶状体位正,后囊膜平整,无皱缩,混浊,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中植入囊袋张力环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防止术后人工晶状体偏位,降低了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缝线固定联合虹膜拉钩治疗大范围晶状体脱位白内障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晶状体脱位范围>180°的白内障患者17例(17只眼)行白内障手术,术中用虹膜拉钩固定囊袋,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植入囊袋张力环及折叠人工晶状体,并将囊袋张力环缝线固定在脱位侧巩膜。结果17例均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并顺利植入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最佳矫正视力≤0.4者5只眼,0.5~0.8者10只眼,0.8~1.0者2例。所有病例的人工晶状体均正位,无明显偏位及倾斜,无囊袋破裂及撕裂等并发症。结论囊袋张力环缝线固定联合虹膜拉钩应用于大范围晶状体脱位的患者,能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视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半脱位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悬韧带断离范围小于 15 0°的半脱位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 14例 (14眼 )。悬韧带断离范围小于 90°者 5眼 ,90~ 15 0°者 9眼。造成悬韧带断离的原因为眼外伤 (8眼 )、马凡综合征 (1眼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 (2眼 ) ,另有 3眼原因不明。在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过程中 ,植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及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随访 2~ 12个月 (平均 6个月 )。结果  13眼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体植入顺利 ,未见人工晶体移位及晶状体悬韧带断离范围扩大。 1眼术后 2 4h散瞳下发现人工晶体位于囊袋外 ,其余病例随访过程中未见人工晶体偏心及晶状体悬韧带断离范围扩大。结论 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手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病例中 ,可有效地防止晶状体悬韧带断离范围扩大、确保术中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及防止术后人工晶体移位  相似文献   

10.
李雪江  李静 《国际眼科杂志》2008,8(5):1018-1019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3例(13眼)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CTR,然后行超声乳化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结果:13眼的人工晶状体均处于正位,无明显偏位及倾斜。术后矫正视力>0.8者4眼;0.4~0.7者8眼;0.1者1眼,为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未见由CTR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在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脱位的白内障手术中运用CTR,能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种良好的白内障手术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