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黄河下游断流成因典型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家瑞  冯立亚 《人民黄河》1997,19(10):22-26
1972~1996年黄河下游累计有19年发生断流,其中给人们印象较深、影响较大的是1992和1995年的断流。现将这两个典型年的断流成因及影响作简要分析。11992年典型分析1.三断流情况1992年,利津站自3月16日起共断流5次,累计83天,其中5月22日至7月22日连续断流62天,济南际口站从6月3日开始,断流2次累计31天;断流上首在陈日以上,长度303ktho该年黄河下游断流,造成黄河下游沿岸一批引黄涵闸无水可引,灌区停灌,给沿黄地区人民的生活用水带来不便,给河口地区工农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地处黄河最下游的东营市,由于黄河水是其唯一的淡水资…  相似文献   

2.
黄河断流情况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黄河断流情况及特点 黄河下游除1960年因三门峡工程截流及凌汛蓄水发生过断流外,经常性断流的出现始于70年代。从1972年至1997年的26年中,黄河下游共有20年发生断流(黄河下游各站历年断流情况见表)。根据利津站的实测资料,20年中累计断流70次,共908天,平均每年断流45.4天(有断流的年份平均,下同),其中1991~1997年连年断流,累计断流717天,平均每年断流102.4天。  相似文献   

3.
对黄河下游断流的变化特点、成因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园口站下泄流量在关键用水月份小于900m3/s时,下游容易造成断流。从70年代至90年代,黄河下游断流形势越来越严重,而且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人类用水量的大幅度增加是造成下游断流加剧的主要原因,而黄河水资源缺乏、浪费严重、缺乏统一管理和调度也是造成断流的重要原因。文中最后提出了防止断流继续发生的几条对策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断流预测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流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初步探讨了黄河下游断充现状的背影机理,采用双向差分法对今后下游的断流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按目前的趋势发展,至2000年水平,年最长断流天数将达到130左右,至2010年水平,年最长断流和将达到190天左右,到2020年水平将出现河道全年枯竭的局面;到2000年水平,黄河下游将会年年断流,至少出现10年内9年断充或10年内8年断流的局同;而且  相似文献   

5.
, 《山西水利》2012,(9):25-25
黄河断流目前实际是指黄河下游断流。自公元1855年至1972年,黄河下游除1960年因三门峡工程截流及凌汛期间蓄水发生过人为断流外,并未发生过自然断流现象。即使在1922--1932年持续大旱的年份,下游河道仍有水流。  相似文献   

6.
进入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河道连续发生断流,且有初始时间提前、时段延长、河段向上延伸的趋势。黄河断流给下游及沿黄地区带来不利影响,对黄河下游防洪和生态环境也造成威胁。要避免和缓解断流发生,必须大力开展节约用水,实现国务院批准的分水方案以法管水;在枯水年、枯水季节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积极兴建干流调蓄工程,提高黄河水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7.
80年代黄河下游凌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黄河下游冬季气温较常年略偏高,花园口站冬季各月平均流量较常年偏大1%~13%,下游平滩流量大,不易在黄河下游的上、中河段首先叉封。但由于河口段河道的淤积延伸、比降变缓、流速减小,致使10年中有8年首先在河口河段封河,其封河机率较70年代增加了30%。  相似文献   

8.
1997年汛前,黄河河防部门为保证安全度汛,做了一系列防汛保安工作,如加强水毁工程修复和度汛工程建设、加大了河道清障力度、修订各项防洪预案及注重黄河防汛宣传等。8月4日花园口站出现4020m^3/s洪峰流量,8月6日洪水安全入海。地淤积1997年黄河中下游地区以了1951年有实测资料以来的特大干旱,利津站全年断流13交累计断流226d。在黄河防部的安排部署及沿黄各省的配合下,实施4次向黄河下游大规  相似文献   

9.
关于黄河下游断流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乾清 《人民黄河》1997,19(10):45-47
在分析黄河下游频繁发生断流现象及其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断流产生的原因,指出断流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并通过对黄河流域的需水量、节水措施、近期工程措施调控状况及水资源合理调度运用等方面的详细分析,进一步指出在当前没有十分有效措施的情况下,黄河下游断流将长期存在。基于这一认识,提出解决黄河下游河道断流的对策,最主要的还是开源、节流、加强管理。黄河下游用水必须有两手准备。  相似文献   

10.
论黄河断流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光斗 《人民黄河》1997,19(10):27-29
由于近年来黄河年径流量小,上下游用水量较多,水沙调控不协调,造成黄河下河道连年断河、河床淤积,洪水位抬高,防洪能力降低。指出黄河断流和防洪都有重要的,必须同时考虑,并提出增加黄河调水量、节约用水、减少黄河泥沙、优化小浪底水库调度运用、利用干流水库调水流调沙、整治下游河道、全河统一调度等一系列解决黄河下游河道断流和减少下游河道淤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黄河下游河道断面形态参数变化趋势及其变异点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断面形态参数发生了趋势性变化,特别是90年代以来各站平滩流量和平滩面积均有显著的下降趋势,花园口站、高村站和利津站平滩河宽出现了显著下降趋势,花园口站、艾山站平均水深显著下降,高村站和艾山站的平滩水位显著抬高,艾山站的宽深比也有显著增大的趋势。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萎缩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断面平滩流量和平滩面积的显著下降,相应的平滩河宽、平均水深、最大水深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另外可能还伴随着平滩水位和断面宽深比的上升。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在70年代开始初步萎缩,90年代以后进入严重萎缩期。  相似文献   

12.
1988年8月9日之后,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问内,黄河下游连续发生了4次洪水。花园口水文站洪峰流量分别为6400、6300、6900、6620m^3/s。洪水的特点是。洪峰连续出现,中水持续时间长,花园口站流量大于3000m^3/s时间达18天,大于5000m^3/s时间达8天多;总水量较大,8月份总水量较多年平均偏多32%。  相似文献   

13.
黄河“96.8”洪水的水文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占  王德芳 《人民黄河》1997,19(5):30-33
1“96·8”洪水的传播受1996年7号、8号台风的影响,黄河中游晋陕区间和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分别于7月31日至8月1日和8月2~4日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大到暴雨。黄河干流小浪底站,支流洛河黑石关站、沁河武陟站均在8月2~7日出现洪水,传播的序递叠加形成花园口8月3~10日的洪水,并出现黄河下游1996年的第一号洪峰,花园口站水位峰出现在5日14时,最高水位为94.73m,流量峰出现在5日15.4时,洪峰流量为7860m3/s。8月8~9日晋陕区间又降暴雨,黄河中游峡谷区吴堡、龙门、潼关水文站相继出现9600、11200、7500m3/s的尖锐洪峰,传至花园口站…  相似文献   

14.
水沙变异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胡春宏  陈建国  刘大滨  董占地 《水利学报》2006,37(11):1283-1289
通过对黄河下游各水文站1950~2003年实测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过去50多年间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形态变化过程及其与来水量的响应关系。分析得出,过去50多年间,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发生了明显的淤积萎缩,游荡性河段的萎缩程度大于弯曲性河段,平滩面积呈明显减小的趋势,宽深比有增大的趋势,但各河段河型没有发生转化;平滩面积随年来水量和当年最大洪峰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宽深比随来沙系数的增加而增大。由黄河下游排沙比与来水来沙的关系分析表明,黄河下游花园口~利津河段不淤积的花园口临界年均来沙系数约为0.012,临界年平均流量约为1850m3/s。综合分析认为,在目前下游河道来水偏枯的条件下,下游河道的平滩流量不宜也不可能太大,从维持中水河槽和满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考虑,在花园口年来水量为200~250亿m3时,花园口控制洪峰流量在4000m3/s左右、年均来沙系数不大于0.012的来水来沙过程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河道洪水冲淤临界水沙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以往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临界条件的研究情况,根据非饱和输沙理论导出了河段排沙比与水沙系数关系,通过1960~1999年422场次洪水资料的统计分析,建立了黄河下游各河段的冲淤临界水沙条件,该水沙条件包括了洪水平均流量、含沙量,给出了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上、花园口~高村、高村~艾山、艾山~利津4个河段在不同三黑小(三门峡、黑石关和小董3站)水沙组合情况下的冲淤关系,该临界水沙条件可为小浪底水库调度决策以及黄河下游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断流造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进豪  崔树彬 《人民黄河》1997,19(10):18-21
从黄河下游断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断流对河道冲淤及防洪的影响、断流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黄河下游频繁断流,严重影响着下游涡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黄河防汛及河口三角洲生态环境也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村段属游荡性河道向窄深河道的过渡段,在黄河下游河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现结合高村水文站近年来的资料,对下游现行河道的行洪规律进行分析研究。1现行河道行洪特点1.1持续小流量降低了主槽行洪能力近年来,黄河下游持续小流量高沙,低水期延长,主槽发生严重淤积,特别是1991年以来,主槽淤积速度有加剧趋势。1995、1997年还出现了断流,断流时间均出现在六、七月,累积断流30天。河床没有足够的造床流量维持,下游河道形态逐步恶化,断面更趋于平坦,已远远不能适应洪水期来水来沙的要求。近年来,高村河段主槽持续淤积,1982~2000年河床主槽平…  相似文献   

18.
刘杰 《中国水利》1999,(8):20-21
一、黄河断流造成的危害 黄河断流给下游广大地区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对黄河下游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山东省受到的影响最严重。20年断流期间给山东沿黄城镇工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64亿元,年均8.2亿元,其中1992、1995、1996和1997年,断流后工业经济损失均超过20亿元。受断流影响严重的农业区,农业大幅度减产,甚至绝产。其次,断流对下游河道防洪极为不利。河道在枯水直至断流过程中,泥沙均淤积在河槽内,使河槽变浅,产生萎缩。1986年以来,主槽淤积量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河道断面形态参数变化与主河槽萎缩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黄河下游河道断面形态参数变化趋势及其变异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花园口站、高村站、艾山站和利津站断面形态参数发生了趋势性变化,主河槽变化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断面平滩流量下降,相应的平滩面积、平滩河宽、平均水深、最大水深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平滩宽深比增大。变异点分析表明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总体上在1970—1975年开始萎缩,1990年以后进入严重萎缩期。  相似文献   

20.
流量和含沙量对水质参数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石伟  王光谦 《水利学报》2002,33(5):0051-0055
为了研究近年来黄河下游水环境容量萎缩的内在机理,本文用流量级频率分析的方法,对1982~1984年黄河下游花园口、泺口水文站实测水质分析成果表中的耗氧量、溶解氧及其相应流量进行了分析,得到在平滩流量下黄河下游河道对污染物输运能力最强,而且此时其水环境容量也最大的结论。随着花园口、泺口水文站平滩流量由1958年的8000m3/s和9200m3/s降至1999年的4000m3/s和3000m3/s,黄河下游水环境容量萎缩是必然的。本文又通过统计分析得知含沙量对黄河下游水质监测数据中的耗氧量及溶解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