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6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两组, 29例接受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 31例接受开腹脾脏切除术治疗,随访3个月。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332.34±36.26) ml,显著少于开腹组【(452.27±49.84) ml,P<0.05】,住院时间和拔管时间为(6.52±2.68) d和(5.23±1.71) d,显著短于开腹组【(9.58±3.06) d和(8.04±2.24) d,P<0.05】,但平均所需手术时间为(168.36±21.31) min,显著长于开腹组【(104.17±31.24) min,P<0.05】;手术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和血细胞计数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个月,两组主要并发症,如胸腹腔积液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尽管所需手术时间有所延长,但术后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70例,对观察组38例患者行微波消融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完全切除率、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62.3±32.4)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131.0±27.9) 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2.5±25.6) mL、(5.2±1.3) d和7.3±1.8) d】,均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368.4±67.1) mL、(7.0±1.6) d和(10.4±2.0) d,P<0.05】;观察组术后7 d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分别为【(19.7±5.2)μmol/L和(86.7±31.4)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24.1±5.8) μmol/L和(132.6±27.5) IU/L,P<0.05】,观察组术后7 d白蛋白为(43.3±10.8) g/L,显著高于对照组【(32.4±10.1) g/L,P<0.05】,而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别为【(1.2±0.1)和(1.1±0.2),P>0.05】;观察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肿瘤复发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1%(P<0.05)。结论 微波消融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对于肝功能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治疗提供经验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5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67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者34例,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者33例。在Excel表格记录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SPSS 20.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患者因腹腔粘连和术中出血难以控制而中转开腹,开腹组1例术后因感染性休克死亡,66例患者获得治愈;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引流管拔除时间分别为(55.6±15.4) min、(65.6±23.6) ml、(7.5±2.3) d、(2.4±1.3) d,显著优于开腹组的【(61.8±16.49) min、(103.9±35.6) ml、(14.3±2.9) d、(3.7±1.5) d,P<0.05】;术后第1、3、5、7 d,腹腔镜组疼痛评分分别为(5.9±1.3)、(4.4±1.1)、(3.1±0.8)、(1.5±0.8),显著优于开腹组的【(7.5±1.8)、(6.6±1.5)、(3.9±1.1)、(2.8±0.9),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显著低于开腹组的39%(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均是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者17),采用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者8例。结果 开腹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日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1.7) d、(3.8±1.5)d、(4.7±1.8) d、(9.4±2.3) d和(241.6±15.3)mL,显著长于或多于腔镜组【分别为(3.0±1.1) d、(2.6±0.8) d、(3.1±1.3) d、(6.6±1.2) d和(94.0±9.7)mL,P<0.05】,但腔镜组手术时间为(278.3±60.5)min,显著长于开腹组【(231.7±41.2)min,P<0.05】;治疗后3 d,开腹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77.4±6.4)mg/L ,显著高于腔镜组【(30.8±3.5)mg/L,P<0.05】;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5%和58.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疗效较好,与传统开腹手术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不加重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采用左肝蒂阻断法行完全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与开腹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左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78例,其中45例接受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法行左半肝切除术,另33例接受开腹左肝蒂阻断法行左半肝切除术。结果 腔镜组手术时间为(4.6±0.9)h,显著长于开腹组【(3.6±0.6)h,P<0.05】,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22.8±8.4)h和(9.4±2.5)d,显著短于开腹组【分别为(44.6±10.5)h和(12.3±3.1)d,P<0.05】,术中出血量为(190.6±45.7)ml,与开腹组的【(212.5±50.4)ml,P>0.05】比,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1 w,腔镜组血清ALT、AST和GGT水平分别为(33.5±6.8)U/L、(43.1±7.4)U/L和(56.0±8.4)U/L,显著低于开腹组【分别为(39.7±5.2)U/L、(50.8±8.2)U/L和(64.2±8.8)U/L,P<0.05】;术后腔镜组出现切口或腹腔感染、胆漏、腹腔积液和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7例,解释开腹手术者30,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者47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89.7±14.6) min】,较开腹组的【(114.6±15.8) min】缩短,术中出血量为【(83.4±14.1) ml】,较开腹组的【(127.4±16.1) ml】减少,首次进食时间为【(2.2±0.5) d】和住院时间为【(6.3±1.3) d】,均较开腹组的【(4.3±1.1) d】和【(10.2±1.5) d】明显缩短(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血清AFP、CEA、CA199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较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检测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可便于对术后疗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者17),采用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者8例。结果 开腹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日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1.7) d、(3.8±1.5)d、(4.7±1.8) d、(9.4±2.3) d和(241.6±15.3)mL,显著长于或多于腔镜组【分别为(3.0±1.1) d、(2.6±0.8) d、(3.1±1.3) d、(6.6±1.2) d和(94.0±9.7)mL,P<0.05】,但腔镜组手术时间为(278.3±60.5)min,显著长于开腹组【(231.7±41.2)min,P<0.05】;治疗后3 d,开腹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77.4±6.4)mg/L ,显著高于腔镜组【(30.8±3.5)mg/L,P<0.05】;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5%和58.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疗效较好,与传统开腹手术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不加重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肝门肠吻合术治疗新生儿胆道闭锁症(BA)的疗效及其血清 IL-12p40和IL-13Rα2水平变化。方法 2014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72例BA患儿,其中42例接受腹腔镜肝门肠吻合术,30例接受开腹肝门肠吻合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2p40和IL-13Rα2水平。结果 术前,腔镜组患儿年龄为(55.8±7.4) d,身高为(64.4±2.8) cm,体质量为(3.8±0.6) kg,与开腹组的(57.3±8.2) d,身高为(65.2±3.0) cm,体质量为(4.1±0.8) kg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患儿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87.8±32.6) min 对(152.4±39.3)min,P<0.05】,但术中出血量和进食时间均显著少于或快于开腹组【分别为(15.3±5.2) mL对(33.6±12.6) mL,P<0.05和(1.3±0.4)d 对(2.3±0.7) d,P<0.05】,两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5±18.0) min对(82.1±20.2)min,P>0.05】;手术前,开腹组血清IL-12p40和IL-13Rα2水平分别为【0.7(0.1,2.0)】 ng/mL和【6.3(2.2,17.6)】 ng/mL,与腔镜组的【0.8(0.2,2.4)】 ng/mL和【6.7(2.0,19.3)】 ng/mL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分别为【0.4(0.1,0.9)】 ng/mL和【1.1(0.4,3.6)】 ng/mL,与腔镜组的【0.4(0.2,1.0)】 ng/mL和【1.1(0.6,4.0)】 ng/mL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访3个月,37例(51.4%)BA患儿预后良好,其中腹腔镜组5例(11.9%)继发胆管炎死亡,开腹组4例(13.3%)死亡,两组患儿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肝门肠吻合术治疗新生儿胆道闭锁症疗效确切、安全,值得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肝血管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抽取23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腹腔镜切除术的治疗手段;同期抽取23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主要实施开腹肝切除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及随访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所花费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对患者进行一年随访后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均比较良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3.17±20.21)ml、(2.54±0.68)d、(5.61±1.18)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2.45±21.47)ml、(4.12±1.26)d、(7.46±1.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肝血管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加快患者胃肠道恢复速度等,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可靠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肝外胆管结石再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收治的244例胆道结石再手术患者依据术式随机划分为腹腔镜组121例和常规开腹手术组12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5例中转开腹,中转率4.13%,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109.7 min±5.7min vs 97.8 min±7.7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32.7 m L±4.2 m L vs 92.7 m L±6.5 m L,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腹组(1.7 d±0.1 d vs3.0 d±0.6 d,1.4次±1.0次vs 2.9次±0.7次,8.5 d±0.9 d vs 12.0 d±1.2 d,P0.05);腹腔镜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0%vs 4.88%,P0.05).结论:腹腔镜在肝外胆管结石再手术治疗方面安全有效,并且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在术者经验丰富的前提下应作为胆道结石再手术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低出生体质量胆汁淤积儿的临床特征和转归情况,为患儿及时合理的诊治提供一个有效的依据。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低出生体质量胆汁淤积儿162例,其中由胃肠外营养相关的胆汁淤积(PNAC)患者143例,非PNAC患者19例。比较两组患儿相关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患儿发生PNAC的危险因素。结果 PNAC和非PNAC患者出生体质量分别为【(1237.2±173.3) g和(1377.3±177.9) g,P<0.05】,PNAC组脂肪乳累计用量为(35.7±10.5)g·kg-1,显著高于非PNAC组【(27.3±12.3)g·kg-1,P<0.05】,氨基酸累计用量为(36.6±11.2)g·kg-1,显著高于非PNAC组【(28.2±11.7)g·kg-1,P<0.05】,PN持续时间为(30.7±14.1)d,显著长于非PNAC组【(22.1±6.2)d,P<0.05】,住院天数为(51.2±11.2) d,显著长于非PNAC组【(37.4±10.5)d,P<0.05】;PNAC患儿贫血发生率为85.3%,显著高于非PNAC组的68.4%(P<0.05),感染发生率为73.4%,显著高于非PNAC组的42.1%(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体质量儿的出生体质量、累计脂肪乳和氨基酸用量和PN持续时间是影响PNA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低出生体质量患儿发生胆汁淤积的因素繁多,应科学喂养,缩短PN时间,及早恢复肠内营养,防治并发症,以利于其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对于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叶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行肝叶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130例, 在术后根据营养支持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5例和试验组65例, 分别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 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2w, 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为(41.4±2.9)g/L, 前白蛋白水平为(260.8±12.5)mg/L, Child-Pugh评分为(5.7±1.7), 与对照组的(34.6±2.5)g/L、(233.3±2.4)mg/L和(6.6±1.5)比, 差异显著(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 试验组排便时间为(3.3±1.5)d, 显著早于对照组的【(4.3±1.2)d, P<0.05】, 但住院花费为(53696.3±16754.4)元, 显著多于对照组的(50780.6±13632.7)元(P<0.05);试验组术后胆瘘、感染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为26.2%, 与对照组的32.2%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CC患者接受肝叶切除术的围术期, 采用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早期促进胃肠运动, 加速康复, 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的Sugiura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对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忆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治疗的56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采取玻璃管水柱法测量自由门静脉压(FPP),采用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ICGR15)检测肝脏储备功能,计算肝脏有效血流(ELBF),使用B超检测门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量(PVF)、肝动脉血流(HAF)和肝总血流量(THF)的变化。结果 经过改良的Sugiura术治疗,56例患者手术成功,出现肺部感染和胸腔积液4例,切口感染2例,门静脉血栓形成5例,吻合口狭窄4例,胃瘘1例。经充分引流、营养支持、抗感染、补充白蛋白或输注血浆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逐步缓解或痊愈;术后FPP水平为(21.3±3.4) cmH2O,显著低于术前水平【(32.5±5.0)cmH2O,P<0.05】;在术后,56例患者EHBF、THF和PVF水平分别为(0.5±0.1) ml/min、(1481.1±354.0) ml/min和(1046.1±258.0) ml/min,在术后3 m,分别为(0.5±0.3)ml/min、(1574.1±326.0) ml/min和(1131.0±304.1) ml/min,均显著低于术前水平 [分别为(0.7±0.3) ml/min、(1891.0±392.1) ml/min和(1523.1±291.1)ml/min,P<0.05];术后HAF水平为 (435.0±142.1) ml/min,术后3 m时为(443.0±183.1) ml/min,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368.1±139.1)ml/min,P<0.05】;术后患者ICGR15为(22.7±7.9)%, 显著高于术前的(19.3±5.5)%,差异显著(F=7.327,P<0.05);手术前后门静脉内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m和术后3 m,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大幅升高【分别为(35.2±2.3) g/L和(36.8±1.7) g/L对(31.8±1.7) g/L,P<0.05】;在术后1 m时,患者外周血PLT和WBC计数分别为(144.5±7.2)×109/L和(13.8±0.6)×109/L,在术后3 m时则分别为(98.1±10.6)×109/L和(4.2±0.8)×109/L,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分别为(75.3±6.7)×109/L和(3.4±0.3)×109/L,P<0.05】。结论 采用改良的Sugiura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能够改善肝功能、血细胞和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门静脉压力,对防治病情恶化和消化道出血有帮助,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预防肝血管瘤切除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123例,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在行手术切除肿瘤时分别采用全身麻醉联合椎旁阻滞麻醉或仅采取全身麻醉。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测定疼痛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结果 术后3 h、24 h和48 h,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3.6±1.1)分、(3.1±0.9)分和(2.9±0.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5±1.5)分、(3.8±1.2)分和(3.5±1.0),P<0.05】;术后24 h和72 h,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135.1±21.8) pg/mL和(99.3±18.2)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30.5±32.1) pg/ml和(183.7±22.7) pg/ml,P<0.05】,血清sTREM-1水平分别为(215.9±29.6) pg/ml和(168.5±25.3)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95.4±41.6) pg/ml和(241.8±27.4) pg/ml,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为(5.3±1.9)h,显著短于对照组【(6.3±2.1) h,P<0.05】,住ICU时间为(25.5±8.6) h,明显短于对照组【(31.6±9.8) h,P<0.05】,住院日为(9.4±2.1) d,明显短于对照组【(10.6±2.4) d,P<0.05】,舒芬太尼用量为(1.5±0.3) mg,明显低于对照组【(2.5±0.4) mg,P<0.05】;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为(2.3±0.5) d,明显短于对照组【(3.5±0.6) d,P<0.05】;观察组疼痛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P<0.05)。结论 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增加椎旁阻滞麻醉有助于减轻肝血管瘤切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疼痛相关不良事件,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外周血IL-6 174C/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以探讨1型糖尿病(T1DM)并发慢性胆囊炎患者外周血IL-6基因多态性的变化。方法 收集1型糖尿病并发慢性胆囊炎患者110例和健康对照者12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所有受检者进行外周血基因多态性检测,计算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并结合问卷调查和临床生化检查的相关信息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研究。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本研究的两组人群性别和年龄具有可比性,1型糖尿病并发慢性胆囊炎患者体质指数(BMI)为(28.15±3.98) kg/m2,显著高于健康人的(26.86±6.52) kg/m2(P<0.05);在110例1型糖尿病并发慢性胆囊炎患者中,伴有高血压现患例数65例(59.09%),显著高于健康人的32.50%(39/120,P<0.01); 1型糖尿病并发慢性胆囊炎患者存在糖尿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人(54.55%对10.83%,P<0.01); 1型糖尿病并发慢性胆囊炎患者吸烟(13.64%)和饮酒(19.09%)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11.67%和8.33%,P<0.01);1型糖尿病并发慢性胆囊炎患者外周血IL-6 174C/G基因CC基因型为40.91%,显著高于健康人的28.33%(P<0.05),而GG基因型为7.27%,显著低于健康人的19.17%(P<0.05),C等位基因分布为52.73%,显著高于健康人的15.00%(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携带IL-6 174 C等位基因【(OR=1.357(1.037~1.776),P<0.05】、存在高血压现病【OR=1.324(1.187~1.476),P<0.01】、肥胖【OR=1.165(1.087~1.249)和有饮酒史【OR=1.113(1.046~1.184),P<0.01】为T1DM患者并发胆囊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携带IL-6 174 C等位基因【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1.258(1.119~1.413)】、高血压【1.225(1.032~1.454)】和肥胖【1.167(1.056~1.289),P<0.01】以及饮酒史【OR值为1.111(1.006~1.228),P<0.05】为T1DM患者并发胆囊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L-6 -174C/G基因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胆囊炎的易感性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脓毒症患者并发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为其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7例脓毒症患者,并发肝损伤58例,未并发肝损伤5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并发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117例脓毒症患者中,原发感染灶主要为腹腔(48.7%)、呼吸系统(32.5%)、皮肤软组织(7.7%)、泌尿系统(6.0%)、血液系统(1.7%)、心血管系统(0.9%)、消化系统(0.9%)、中枢系统(0.9%)和纵膈(0.9%);肝损伤患者年龄为(61.0±14.9)岁,显著大于未并发肝损伤患者的【(52.6±18.0)岁,P<0.01】,住ICU时间为【9(5,12)】d,显著长于未并发肝损伤患者的【4(4,10)d,P<0.01】,SOFA评分为(8.7±2.4),显著大于无肝损伤患者的【(7.1±2.2),P<0.01】,APACHE II 评分为(21.9±6.4),显著大于无肝损伤患者的【(18.4±6.0),P<0.01】;在58例肝损伤患者中,呈高胆红素型21例,高转氨酶型24例,混合型13例,不同型肝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病死率为53.8%,显著高于高胆红素型(9.6%)或高转氨酶型【(33.3%),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APACHE II评分为脓毒症患者发生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脓毒症患者年龄越大,APACHEII评分越高,发生肝损伤的可能性越大,而混合型肝损伤患者预后差,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术和肝血管瘤包膜外剥脱术治疗肝巨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4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2例肝巨大血管瘤患者,41例接受肝叶切除术,另41例接受肝血管瘤包膜外剥脱术治疗。随访1年。结果 接受肿瘤剥脱和肝叶切除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3±1.1) h和(3.3±1.1) 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85.2±387.5)ml和(1567.5±751.4) ml、术中输血量分别为(928.7±412.4) ml和(1896.4±852.4) ml、肝血流阻断时间分别为(21.4±9.6) min和(27.5±8.2) min,住院日分别为(14.2±3.2) d和(16.5±3.5)d(P均<0.05);肿瘤剥脱和肝叶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6%和34.2%(P<0.05);经术后随访1年,肝叶切除患者术后血管瘤复发1例,失访11例,其余29例血管瘤消失,肿瘤剥脱患者复发1例,失访8例,其余32例血管瘤消失。结论 肝切除术和肝血管瘤包膜外剥脱术均能有效治疗肝巨大血管瘤,但肝血管瘤包膜外剥脱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肝血流阻断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观察组行腹腔镜微创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92例观察组手术时间、胃肠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5.32±11.67) min、(11.73±6.59) h和(5.7±2.3) d,短于67例对照组[分别为(92.80±13.55) min、(32.86±8.29) h和(9.6±1.9)d,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分别为(34.62±10.85) ml和(17.25±5.34) ml,少于对照组的(62.31±13.76)ml和(36.87±6.04)ml(均P<0.05);观察组住院总费用高于对照组[(6320.5±775.0)元对(4971.4±896.3)元,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出血、切口感染、胆总管结石、肝源性胰腺炎、胆漏和胆管损伤,其中观察组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和肝源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3.26%、2.17%和2.17%,低于对照组的13.43%、10.45%和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胆总管结石、胆漏和胆管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管结石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特点,临床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联合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被分为两组,47例观察组患者采取PTGBD联合延期LC治疗,另47例对照组采取急诊LC治疗。结果 观察组 手术时间为(83.2±34.1)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19.0±36.4) min,P<0.05】,手术失血量为(33.7±15.5) ml,显著少于对照组【(60.4±16.7) ml,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3.5±6.6) h,显著短于对照组【(27.2±5.1) h,P<0.05】,术后腹腔引流时间为(3.4±2.0) d,显著短于对照组【(9.1±3.1)d,P<0.05】,而总住院时间为(11.2±4.7) d,显著长于对照组【(8.3±3.0)d,P<0.05】;观察组腔镜中转开腹率和直接开腹率分别为4.3%和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和12.8%(P<0.05);术后72 h,观察组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8%(P<0.05)。结论 采取PTGBD联合延期LC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应尽量避免急诊行LC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