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护理及观察要点.方法对62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前利用健康教育,完善各项检查和术前准备,术后观察生命体征,沙袋压迫伤口,观察下肢血液循环及小便情况,根据患儿病情卧床6~8 h,促使患儿尽快康复.结果本组62例术后除3例有呕吐外其余无1例其他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无需输血及ICU监护,住院时间短.结论认真做好婴幼儿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是配合术后早日恢复的关健环节.同时也体现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护理比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术前后护理显著优化.深受临床护理工作者及患者和家属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秀艳 《天津护理》2011,19(2):75-76
总结179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重视患儿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制定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水平及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封堵术治疗术前进行健康教育,完善检查和术前准备,术中监测生命征及密切配合,术后观察穿刺口、下肢循环及小便情况,全麻复苏监测及并发症的观察,促使患儿尽快康复。结果:本组23例患儿封堵术后除3例出现一过性Ⅰ~Ⅱ房室传导阻滞,3例出现一过性体温升高外,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结论:认真做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是配合封堵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关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3例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患儿的围术期护理进行总结,包括术前了解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和指导;术中观察病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及手术配合和治疗;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等。结果:13例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患儿的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围术期对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患儿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减少部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9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行心脏介入治疗,对照组536例行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疗效好等优点,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医疗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干预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就诊并拟行介入治疗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6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患儿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儿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命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缩短穿刺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住院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儿痛苦,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更为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36 h内的疼痛评分、X线曝光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及36 h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加快了手术进程,减轻了患儿的痛苦,缩短了接触放射源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484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接受心脏矫治的术前和术后护理经过。结果本组484例,其中21例死亡,死亡率4.34%;并发症62例,发生率12.81%;未见1例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后实施严密周到的观察与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对6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后进行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主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封堵器脱落、穿刺部位出血、血栓形成等.护理措施效果良好,全部患儿痊愈出院.加强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认识,注重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并获得全面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201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纳入研究,将2010年1~12月收治的7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将2011年1~12月收治的124例患儿作为试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呼吸道管理、呼吸机使用管理、加强气管插管的护理、吸痰护理、肺部体疗、术后康复护理等。结果:试验组患儿术后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术后肺部感染率试验组(4.84%)低于对照组(12.99%),住院天数试验组比对照组短。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患儿实施科学、完善的集束化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呼吸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将42例采用封堵器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围术期系统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疗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穿刺口感染及血栓形成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有重要的作用,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总结55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患儿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与护理。结果:55例患儿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7例出现室性早搏,4例出现短阵室速,停止操作即恢复正常,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儿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配合,加强术后监护,是保证患儿手术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邓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41-3142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监测7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每搏输出量(SV)、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在介入封堵术前、术后24 h的变化.结果 动脉导管未闭(PDA)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后24 h SV和术前相比较都显著下降,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后24 h SV和术前相比较都显著升高.结论 先心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24 h心功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53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介入手术并给予术前护理、术中护理观察与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5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手术成功;有2例术中发生过度迷走神经反射,1例发生心室颤动;术后有1例发生穿刺处出血;未发生拔管综合征、血肿、肾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配合与护理中,认真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与观察病情,术后精心护理以及详细的健康教育,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干预组患儿加强术前护理准备,术后严密临护呼吸系统功能,根据婴幼儿生理特点在输入液体管理、气管插管护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本组228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9%,占并发症总数的68.06%,病死率2.19%,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据婴幼儿特点加强术前呼吸系统准备,术后进行呼吸系统的护理干预、控制输液量等是防治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中的效果。[方法]根据本研究自拟的病人选入标准选择在本院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常规饮食护理+肠内营养)与对照组(常规饮食护理)各50例。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营养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红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护理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中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其能够显著增进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促进细胞代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CHD患儿行介入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访视、各项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CHD介入手术的护理重点:术前与患儿家属进行交谈,有助于解除其心理压力,使手术顺利进行;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呼吸,以保持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加强心电监护,注意封堵器脱落及机械性溶血的观察。结论重视CHD患儿介入治疗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对62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给予护理安全管理.结果:本组因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3例,无一例因脱机而导致死亡.结论:将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把护理不安全因素控制在最低限度,是保证手术成功率、提高治愈率、缩短监护室时间、降低患儿住院成本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李天鸿  杨茜  杨敏 《全科护理》2016,(5):479-481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留守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42例留守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留守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留守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的术前准备、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术前及术后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53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介入手术并给予术前护理、术中护理观察与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5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手术成功;有2例术中发生过度迷走神经反射,1例发生心室颤动;术后有1例发生穿刺处出血;未发生拔管综合征、血肿、肾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配合与护理中,认真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与观察病情,术后精心护理以及详细的健康教育,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