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心静脉导管(CVC)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长期静脉营养、血液净化等.但中心静脉导管也可以带来各种并发症,最常见的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CRBSI的高发生率,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也造成了患者的高病死率[1].本文就如何近年来CRBSI的诊治及预防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4年2月本院1086例使用过CVC的患者资料,分析CVC留置1~7 d、7~14 d、14~21 d、21~28 d和≥28 d几个不同时间段CRBSI的发病率,并对CRBSI患者不同年龄段、性别、CVC留置时间和CVC置管处皮肤细菌数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086例使用过CVC的患者中共发生了352例CRBSI,CVC留置1~7 d、7~14 d、14~21 d、21~28 d和≥28 d CRBSI的发病数分别为65例(5.98%)、69例(8.84%)、143例(13.17%)、198例(18.23%)和352例(32.41%)。CVC留置≤3 d比3~7 d CRBSI发病率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 d比3~28 d CRBSI发病率也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另外患者年龄≥60岁、CVC经皮穿刺置管和CVC置管处皮肤细菌数≥100 CFU/10 cm2也是导致CRBSI的重要因素。结论:CVC留置的前3天和后28天是CRBSI发生的高峰时间,CRBSI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大和置管处皮肤细菌数多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所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北京同仁医院使用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CRBSI患者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结果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CRBSI的发生率为1.36次/1000导管日.CRBSI患者血培养阳性8例,分离出病原菌9株,包括表皮葡萄球菌3株(33.3%)、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22.2%)、人葡萄球菌1株(11.1%)、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埃希菌1株(11.1%)、绿脓杆菌1株(11.1%)、肺炎克雷伯杆菌1株(11.1%).导管留置时间是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11.09,P< 0.05).低白蛋白水平与CRBSI的发生相关.CRBSI患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使用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随留置导管时间的增加易发生CRBSI,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的处理措施对危重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的73例确诊为CRBS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1.2%患者有>3个基础疾病,68.5%患者有≥4个危险因素.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导管及单腔导管、双腔导管留置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分别占64.3%、26.0%、9.7%.发热12h内拔除中心静脉导管(CVC)且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者,退热和血培养转阴时间早于其他患者(均P<0.05),病死率亦较低(均P<0.05).结论 危重患者并发CRBSI多发生于有多个基础疾病和多个危险因素情况下,以股静脉处和双腔CVC较易发生感染,以革兰阳性细菌较多见.及时拔除CVC和给予恰当抗生素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朱丽  曹相原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0):963-964
目的探讨ICU内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ICU内拟诊和确诊CRBSI患者9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ICU内中心静脉置管情况和CRBSI年度发生率,以及患者基础疾病、住ICU时间、CVC留置时间等相关危险因素等进行研究。结果 ICU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率为40.97%,CRBSI的发病率为4.32%,病死率24.4%。CRBSI患者的基础疾病、住ICU时间、CVC留置时间、静脉营养为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ICU内CRBSI发生率为4.32%。结论随着患者危重病程度增加、住ICU时间和留置导管时间延长,CRBSI的发生几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郑洁  黄雯  姜立萍 《北京医学》2012,34(4):295-298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所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同仁医院使用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CRBSI患者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结果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CRBSI的发生率为1.36次/1000导管日。CRBSI患者血培养阳性8例,分离出病原菌9株,包括表皮葡萄球菌3株(33.3%)、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22.2%)、人葡萄球菌1株(11.1%)、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埃希菌1株(11.1%)、绿脓杆菌1株(11.1%)、肺炎克雷伯杆菌1株(11.1%)。导管留置时间是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11.09,P0.05)。低白蛋白水平与CRBSI的发生相关。CRBSI患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结论使用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随留置导管时间的增加易发生CRBSI,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中的效果.方法 将227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12例采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药物应用护理、保暖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11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CRBSI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60.47±5.97)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5.25±4.62)d(P<0.05),CRBSI发生率(1.74%)明显低于对照组(8.93%)(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9.1%)明显高于对照组(90.2%)(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明显降低血液透析患者CRBSI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并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陈燕春  王玺  陈倪  刘敏  田蓉 《四川医学》2013,(4):448-449
目的探讨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3月~2011年8月行中心静脉置管(CVC)常规护理的患者和2011年9月~2012年2月行CVC集束化护理的患者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应用效果。结果集束化护理措施实施前,CRBSI平均发生率为5.8‰,集束化护理措施实施后CRBSI平均发生率为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留置CVC的患者,严格执行集束化护理的每一项措施,可以降低CRBSI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选择189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治疗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97例、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结果 CRBSI发生率,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4.35%(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73.47±6.43)d,对照组为(51.39±5.71)d(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6.91%、对照组为86.96%(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降低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血管介入性导管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是重症监护室及危重、化疗、血液透析患者和长期肠外营养的患者中。但与之相关的各种并发症也随之而来,主要包括插管部位感染、管道内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其中最严重的是CRBSIT。研究显示葡萄球菌在CRBSI的致病微生物中占59%。CRBSI是导致医院相关菌血症的主要原因,且可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择该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102例血液透析病患资料,抽签分两组,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为常规性的护理,研究组是集束化的护理方式,研究两组护理效果.结果:CRBSI出现率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导管置留的时间研究组比对照组置留时间短(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减少血液透析CRBSI出现情况,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黄金兰 《求医问药》2014,(19):242-243
目的 :探讨分析品管圈管理(QCC)在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行ICU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0例)和研究组(7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QCC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及中心静脉导管(CVC)的长期使用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在研究组70例患者中,发生CRBSI的患者有2例,发生率为2.86%;在对照组70例患者中,发生CRBSI的患者有9例,发生率为12.86%。研究组患者的CRBS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研究组70例患者中,仍使用CVC的患者有43例,使用率为61.43%;在对照组70例患者中,仍使用CVC的患者有52例,使用率为74.29%。研究组患者的CVC长期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接受ICU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品管圈管理,可明显降低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被广泛用于静脉输液、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监测、血液透析以及留取静脉血液标本等.导管尖端异位是CVC常见并发症之一,异位导管通常位于直径较为粗大的静脉主干,如颈内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以及无名静脉等.与常见异位不同,CVC罕见异位通常位于静脉干的属支小血...  相似文献   

14.
<正>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iion,CRBSI)是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和死亡的重要来源。美国肾脏病资料库统计显示:深静脉留置导管是发生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是CRBSI常见病原菌。由于血液透析患者疾病的特殊性,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相关的因素。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146例临时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CRBSI的发生比例、血培养结果以及与CRBSI发生相关的各种因素,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CRBSI患者共23例,占所有置管患者的15.7%,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共12株,占78.2%;(2)在CRBSI组与非CRBSI组的各指标的比较中,年龄、糖尿病患病率、穿刺位置、留置时间、操作时间、白蛋白在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透析龄、透析频率、血肌酐及血红蛋白等在不同组别中无明显差异(P0.05);(3)Log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RBSI的发生与年龄(P0.01)、糖尿病(P=0.032)、操作时间(P0.01)、留置时间(P=0.039)密切相关。结论 CRBSI的主要感染细菌为革兰阳性球菌,非操作因素中的年龄、糖尿病患病率,以及操作因素中的操作时间、留置时间、留置位置均与CRBSI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70%乙醇封管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Cuff)导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方法.选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脏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2例,首先将患者随机分为乙醇封管组(每周采用3.3 mL 70%乙醇封管1次,再采用3.3mL标准肝素封管2次)和肝素封管组(每周采用3.3mL标准肝素封管3次),每组16例,22周后进行交叉互换.比较两组患者CRBSI、导管功能障碍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2例患者退出试验,2例死亡,共28例患者完成试验,每组各14例.乙醇封管组患者CRBSI的发生率为0.45/1 000导管日,低于肝素封管组患者(0.92/1 000导管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醇封管组患者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0.90/1 000导管日,低于肝素封管组(2.06/1 000导管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醇封管组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结论 乙醇封管组维持性血液透析带隧道带Cuff导管患者的CRBSI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与肝素封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中的价值。方法将84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降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CRBSI发生率、推迟发生时间,缩短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持续观察6个月。对比两组CRBSI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存质量、导管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CRBSI、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10.00%,均低于对照组的26.67%、33.33%(P<0.05);观察组干预后简易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中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3.69±0.54)月,长于对照组的(3.01±0.33)月,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03±2.11)分,高于对照组的(90.35±2.16)分(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可以减少不良事件与CRBSI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生存治疗,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法近年来已成为各医院血液净化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主要方式.对于使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半永久性导管)长期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来说,防止导管内血栓形成和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1]是保证充分有效血液透析的关键,同时也是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监控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陈欣  温贤秀  夏琪  江华  邓洪飞  李庭  赖永明星   《四川医学》2021,42(11):1155-1161
目的系统评价ICU患者安置在股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及导管病原菌定植的风险。方法系统检索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及观察性研究,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得到可能相关的文献834篇,经过筛选后最后纳入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股静脉导管发生CRBSI及导管病原菌定植的风险均高于锁骨下静脉(P=0.0002,P<0.00001),但与颈内静脉导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P=0.83)。结论为了降低ICU患者CRBSI的发生率,本研究建议在患者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将CVC导管的安置时间控制在7 d以内,否则应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作为置管部位,且在安置导管期间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运用有抗菌效果的敷料及导管。而股静脉与颈内静脉置管的CRBSI发生风险是否有差异性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