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201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高流行区农村育龄妇女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现状,评估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接种效果,为完善HBV母婴阻断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在广东省乙肝高流行区3个县(市,下同)农村抽取15~49岁育龄妇女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调查人口学特征、肝炎病史、Hep B接种史等。结果共调查育龄妇女2076人,平均年龄30.64岁。3个调查县育龄妇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 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 Ag,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年龄标化阳性率分别为12.81%、63.73%、65.90%。HBs Ag阳性妇女中乙肝病毒e抗原(HBV e Antigen,HBe 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e Ag,Anti-HBe)阳性率分别为29.76%和63.94%。不同年龄组育龄妇女HBs Ag、Anti-HBc、HBe Ag和Anti-HBe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HBs Ag=42.01,χ2Anti-HBc=443.35;χ2HBe Ag=38.10,χ2Anti-HBe=36.51;P均0.01),但Anti-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Anti-HBs=5.41,P=0.14)。不同地区、职业育龄妇女HBs Ag、Anti-HBs、Anti-HBc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地区间比较:χ2HBs Ag=9.07,χ2Anti-HBs=7.04,χ2Anti-HBc=39.44;P均0.01;职业间比较:χ2HBs Ag=46.17,χ2Anti-HBs=13.30,χ2Anti-HBc=445.18;P均0.05)。育龄妇女Hep B接种率为31.22%,有Hep B接种史组Anti-HBs阳性率(71.87%)高于无Hep B接种史组(58.57%)和Hep B接种史不详组(63.73%)。结论广东省2013年乙肝高流行区农村育龄妇女HBs Ag携带率处于较高水平,小年龄组育龄妇女HBs Ag携带率下降明显,Hep B接种预防效果显著,仍需继续落实HBV母婴阻断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重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Hep B)对孕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所生新生儿的阻断效果,为调整Hep B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4个市州的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HBs Ag筛查阳性的335名孕妇所生新生儿分别接种5μg和10μg重组酵母Hep B(5μg组和10μg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标志物(HBVM),分析其血清HBs 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Bs)和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HBc)、Anti-HBc水平以及疫苗保护水平。结果 5μg组193名,10μg组142名。5μg组HBs Ag阳性率为27.46%,Anti-HBs阳性率为69.95%,Anti-HBc阳性率为34.20%,HBs Ag+HBe Ag阳性率为13.99%,Hep B保护率为67.69%;10μg组HBs Ag阳性率为16.90%,Anti-HBs阳性率为80.28%,Anti-HBc阳性率为23.94%,HBs Ag+HBe Ag阳性率为6.34%,Hep B保护率为80.12%。5μg组的HBs Ag阳性率、Hbs Ag+HBe Ag阳性率高于10μg组(χ~2=4.575、4.228,P均0.05);10μg组的Anti-HBs阳性率明显高于5μg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3,P0.05)。结论接种10μg重组酵母Hep B免疫及阻断效果优于接种5μg重组酵母Hep B。建议对无应答者加大剂量或更换Hep B种类再次进行全程免疫,进一步提高Anti-HBs阳性率,避免HBV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贵州省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市州,在4个市州中随机抽取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内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孕妇开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筛查,对HBs Ag阳性的孕妇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分离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 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Anti-HBc)。对HBs Ag阳性标本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e Antibody,Anti-HBe)。结果共筛查9个县18 007名孕妇,HBs Ag阳性561例,经ELISA方法复测HBs Ag阳性517例,孕妇HBV感染率为3.08%,HBs Ag阳性率为2.87%。9个县孕妇HBs Ag阳性率1.82%~9.32%,HBV感染率1.89%~9.79%,HBe Ag阳性率0.81%~3.00%,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9个县孕妇HBs Ag阳性率、HBV感染率、HBe Ag阳性率均是黎平县最高。孕妇HBV感染的HBVM模式有20种,以HBs Ag、HBe Ag和Anti-HBc阳性(大三阳),HBs Ag、Anti-HBe、Anti-HBc阳性(小三阳)占总感染孕妇数的65.10%;调查的561例孕妇中,64例有乙肝疫苗免疫史,占11.40%,无免疫史的346例,占88.60%。结论贵州省孕妇存在HBV感染,以小三阳、大三阳感染模式最多见,孕妇乙肝疫苗接种比例不高,建议贵州省在加强乙肝疫苗常规免疫的同时,应对15~30岁妇女开展乙肝疫苗补充免疫,提高贵州省育龄妇女乙肝疫苗覆盖率,进一步降低孕妇HBs Ag阳性率,减少HBV的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贵州省乙肝表面抗原筛检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市州,在4个市州中随机抽取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内2014-01/2015-12期间住院分娩的孕妇开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筛查,对HBs 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及脐带血标本,分离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 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Anti-HBc)。对HBs Ag阳性标本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e Antibody,Anti-HBe)。结果孕妇HBe Ag阳性占40.29%,HBs Ag、HBe Ag双阳性者占38.68%;527名新生儿中,33.97%为HBe Ag阳性,20.30%为HBs Ag、HBe Ag双阳性。孕妇感染HBV模式有20种,大三阳和小三阳占65.10%,新生儿HBV感染模式有23种,大三阳和小三阳占新生儿数的30.70%;162名大三阳孕妇所生新生儿中有56.79%为大三阳,203名小三阳孕妇所生新生儿中有35.47%为小三阳。结论孕妇HBs Ag、HBe Ag双阳性以及大、小三阳感染模式是贵州省HBV母婴传播防控的重点人群。对重点人群所产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h内,肌内注射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按0、1、6个月3针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切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陆良县﹤5岁儿童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 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Antibody to HBs Ag,Anti-HBs)情况,为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陆良县十个乡镇按人口数分层整群抽样624名儿童,经过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Bs Ag和Anti-HBs,并统计分析。结果该年龄段Hep B(Hepatitis B Vaccine,Hep B)接种率为99.68%,Hep B1及时接种率为89.74%;HBs Ag阳性率为0.48%,Anti-HBs阳性率为75.48%,两指标的阳性率与地区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ep B1及时和全程接种是阻断HBV感染因素之一,Anti-HBs阳性率随着人群年龄呈现下降趋势。加强﹥3岁儿童Anti-HBs监测,对高危人群开展Hep B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经济水平地区1-29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血清学流行特征及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免疫效果。方法在31个省(区、市)的160个国家疾病监测点,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贫困县和非贫困县1-29岁常住人口,采集静脉血,检测分析HBV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 Ag)、抗HBs Ag抗体(Antibody to HBs Ag,anti-HBs)和抗HBV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流行率,并调查分析1-14岁儿童Hep B首剂及时(Timely first dose of Hep B,Hep B1t)和全程(3 doses of Hep B,Hep B3)接种率。结果贫困县、非贫困县1-29岁人群HBs Ag流行率分别为3.03%(95%CI:2.73%-3.33%)、2.42%(95%CI:2.20%-2.64%),anti-HBc流行率分别为14.23%(95%CI:13.62%-14.85%)、12.31%(95%CI:11.85%-12.78%);anti-HBs流行率分别为56.33%(95%CI:55.46%-57.21%)、58.63%(95%CI:57.93%-59.32%)。贫困县和非贫困县1-14岁儿童Hep B1t接种率分别为69.49%(95%CI:68.53%-70.46%)、80.37%(95%CI:79.70%-81.04%),Hep B3接种率分别为78.21%(95%CI:77.34%-79.08%)、85.55%(95%CI:84.96%-86.15%)。结论中国新生儿Hep B免疫策略有效降低了HBs Ag流行率,且小年龄儿童HBs Ag流行率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1~29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和乙肝疫苗(Hep B)预防接种效果,以及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标志物8年后的变化情况。方法 2014年9月,在黑龙江省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7个县(区)932名1~29岁居民,同时对2006年在黑龙江省健康人群乙肝血清学调查中检测出乙肝感染者45人,分别于2009年和2014年追踪调查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变化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结果黑龙江省1~29岁人群HBV感染率为7.5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率为1.29%;Hep B接种率为88.09%。5岁以下人群HBV感染率为3.17%,HBs Ag阳性率为0.26%;Hep B接种率为100%。2006—2014年8年,有66.67%的HBe Ag阳性患者转为HBe Ag阴性。结论黑龙江省1~29岁人群HBs Ag流行率呈下降趋势,黑龙江省乙肝防控工作已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州省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epatitis B Virus Markers,HBVM)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载量,探讨孕妇HBVM模式与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市州的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住院分娩的孕妇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Hepatisis B Virus Markers,HBVM),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方法检测孕妇HBV-DNA载量。结果 534名孕妇感染HBV模式有19种,有299名HBV-DNA载量阳性占55.99%。HBs Ag、HBe Ag、Anti-HBc阳性(大三阳),HBs Ag、Anti-HBe、Anti-HBc阳性(小三阳)孕妇占总534名孕妇的65.10%。HBs Ag、HBe Ag双阳性的大三阳孕妇其HBV-DNA阳性检出率较高为95.42%,平均载量(7.06±1.27)Log IU/ml,与其他HBVM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HBVM检测结果中HBs Ag、HBe Ag为双阳性者,其HBV-DNA载量较高,该类人群是贵州省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贵州省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免疫策略的实施效果。方法收集贵州省2003年乙肝疫苗(Hep B)纳入免疫规划(EPI)后Hep B常规免疫、1994-2007年出生人群查漏补种以及1992年、2006年、2014年1-29岁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与乙肝报告发病等数据,比较分析Hep B接种率、乙肝病毒(HBV)流行率、HBV表面抗原(HBs Ag)流行率。结果贵州省1992年1-4岁、5-14岁、15-29岁HBV流行率分别为29.92%、44.89%、59.73%,2014年分别为1.33%、9.32%、34.50%。2006年3个年龄组HBs Ag流行率分别为2.72%、2.94%、6.47%,2014年分别为0.66%、1.69%、5.00%。2014年3个年龄组Hep B调查接种率分别为100%、82.63%、26.00%。2004-2014年1-29岁人群乙肝发病率为2.38/10万-145.73/10万,其中1-14岁、15-29岁分别为2.38/10万-28.59/10万、37.36/10万-73.80/10万,分别比2006年下降79.43%-82.22%、38.87%-48.35%。结论贵州省Hep B纳入EPI后使1-29岁(特别是1-14岁)人群HBV和HBs Ag流行率、乙肝发病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省乙肝表面抗原筛检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市州,在4个市州中随机抽取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内2014-01/2015-12期间住院分娩的孕妇开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筛查,对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及脐带血标本,分离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Anti-HBc)。对HBsAg阳性标本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 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e Antibody,Anti-HBe)。结果孕妇HBe Ag阳性占40.29%,HBsAg、HBe Ag双阳性者占38.68%;527名新生儿中,33.97%为HBe Ag阳性,20.30%为HBsAg、HBe Ag双阳性。孕妇感染HBV模式有20种,大三阳和小三阳占65.10%,新生儿HBV感染模式有23种,大三阳和小三阳占新生儿数的30.70%;162名大三阳孕妇所生新生儿中有56.79%为大三阳,203名小三阳孕妇所生新生儿中有35.47%为小三阳。结论孕妇HBsAg、HBe Ag双阳性以及大、小三阳感染模式是贵州省HBV母婴传播防控的重点人群。对重点人群所产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h内,肌内注射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按0、1、6个月3针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切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2012年1~6岁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乙肝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广西122个县(区、市,下同),每个县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各抽取1~6岁儿童25人,对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化学发光法对调查儿童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西2012年1~6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Antigen,HBs Ag]阳性率为0.60%,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 Ag,Anti-HBs)阳性率为59.76%,且随着年龄的增长HBs Ag阳性率逐渐上升,Anti-HBs阳性率逐渐下降(χ2=13.530,P=0.019;χ2=789.306,P=0.000)。不同地区、接种不同剂次和不同剂量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其Anti-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9,P=0.655;χ2=429.417,P=0.000;χ2=818.100,P=0.000)。调查16 760儿童中,有Hep B接种史100.00%,首剂(First Dose)Hep B(Hep B1)及时接种率为89.68%,全程接种率为99.86%,全程合格接种率为84.87%。结论广西2012年1~6岁儿童HBs Ag阳性率为0.60%,开展儿童Anti-HBs监测,及时接种Hep B1,全程接种Hep B,可减少HBV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产妇乙肝标志物筛查情况及乙肝病毒(HBV)母婴阻断工作开展现状,评价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产妇筛查及新生儿母婴阻断措施开展情况。方法在四川省彭州市和西充县选取2013-01-01/2014-03-31期间在医院产前筛查出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住院分娩产妇及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调查地区医疗机构产妇HBV血清学标志物筛查均采用国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产妇HBs Ag阳性筛查率为5.18%,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为99.72%。随访的330名HBs 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均开展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ep B)免疫策略,89.79%的新生儿接种10μg重组Hep B(酵母)。新生儿HBs Ag阳性率2.1%,乙肝病毒表面抗体(Anti-HBs)阳性率93.09%。不同喂养方式(χ~2=8.210,P=0.004)和母亲乙肝病毒e抗原(HBe Ag)产前不同检测结果(χ~2=4.500,P=0.034)对新生儿HBs 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查地区HBV垂直传播母婴阻断措施实施效果显著,且不受喂养方式和分娩方式的影响,HBs Ag和HBe Ag双阳性和HBV DNA水平较高(106 U/ml)孕妇应为母婴阻断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感染者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 B)的效果。方法通过以社区为基础的筛选方法选择聊城东昌府区18-59岁的慢性丙肝病例,且血清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 Ag)、抗HBs Ag抗体(Anti-HBs)、抗HBV核心抗原抗体(Anti-HBc)均阴性,抗丙肝病毒(HCV)抗体和HCV RNA阳性者为病例组;按照1∶2配比选择以上五项指标均为阴性的人群对照组。采用0-1-6月程序为所有研究对象接种3剂次Hep B,比较两组人群免疫后1个月Anti-HBs免疫应答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结果病例组、对照组Anti-HBs阳转率分别为100%(17/17)、100%(34/34);低应答率分别为23.53%、2.94%(χ~2=5.43,P=0.02);正常应答率分别为29.41%、41.18%(χ~2=0.67,P=0.41);高应答率分别为47.06%、55.88%(χ~2=0.35,P=0.55);GMC分别为563.46m IU/ml、1 270.70m IU/ml(t=1.50,P=0.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丙肝感染是Hep B免疫应答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丙肝感染者接种Hep B后免疫应答弱于健康人群;需增加接种剂量或剂次以提高其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湖南省1~59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 Ag)和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 Ag,Anti-HBs)流行率,掌握乙肝流行现况,评价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的效果,制定今后乙肝预防控制(防控)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三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第一阶段抽取县(市、区),第二阶段抽取村(居委会),第三阶段抽取调查对象个体。根据公式n=400×Q/P进行样本量估算,P(1~59岁人群HBs Ag流行率)按4%计算,本次调查需总样本量为9600。使用统计分析系统(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SAS)9.4编程软件对本次的HBs Ag、Anti-HBs流行率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采用复杂调查设计为基础的估计方法进行参数估计,用调查设计权重进行总体率的加权估计,采用泰勒级数线性法估计率的方差。结果湖南省1~59岁人群HBs Ag、Anti-HBs流行率分别为7.23%、52.02%。城市人群HBs Ag、Anti-HBs流行率分别为6.09%、50.98%;农村人群HBs Ag、Anti-HBs流行率分别为8.33%、53.04%。男性HBs Ag、Anti-HBs流行率分别为8.18%、51.37%;女性HBs Ag、Anti-HBs流行率分别为6.27%、52.68%。1~4岁、5~14岁、15~59岁HBs Ag流行率分别为0.82%、1.71%、8.68%,Anti-HBs流行率分别为54.77%、55.25%、51.25%。结论湖南省Hep B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效果显著,1~4岁儿童HBs Ag流行率已降至1%。但乙肝防控形势仍然严峻,1~59岁人群HBs Ag流行率7%,仍属乙肝中度流行地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不同免疫程序,评价成人接种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汉逊酵母)[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Hansenula polymorpha),Hep B]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柯桥区年龄在16~49岁的健康成人且无Hep B接种史和接种禁忌,实验室筛检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标志物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 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 Ag,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均阴性。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问卷调查。3个乡镇分别选用"0-1-3月"、"0-1-6月"、"0-1-12月"免疫程序,接种完成1个月后检测Anti-HBs阳性率、抗体滴度水平进行评价。比较不同免疫程序免疫后的Anti-HBs阳性率、抗体滴度水平。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确定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免疫程序对抗体应答的影响。结果 "0-1-3月"、"0-1-6月"、"0-1-12月"各组Anti-HBs阳转率分别为98.01%、98.43%、9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P0.05)。各组Anti-HBs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分别为807.89 m IU/ml、930.68 m IU/ml、720.28 m 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0.32,P=0.8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排除性别、年龄等影响因素后,抗体水平与免疫程序无关。结论成人Hep B"0-1-3月"、"0-1-6月"、"0-1-12月"免疫程序均可获得较好的抗体应答,"0-1-3月"和"0-1-6月"组阳转率略高于"0-1-12月"组,其长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辽宁省1~29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6个县区1 756人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清,用ELISA进行乙肝3项指标检测。结果辽宁省1~29岁人群HBs Ag阳性率为0.68%,标化阳性率为1.58%;Anti-HBs阳性1 035例,阳性率58.94%,标化阳性率为53.41%;Anti-HBc阳性者88例,阳性率为5.01%,标化阳性率为9.60%;男女性3项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调查人群比较,HBs Ag阳性率最高为20~24岁组(3.60%),Anti-HBs阳性率最高为1~4岁组(71.51%),Anti-HBc阳性率最高为25~29岁组(18.64%),HBs Ag和Anti-HBc阳性率呈现总体趋势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是否有疫苗免疫史的人群HBs Ag、Anti-HBs和Anti-HBc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辽宁省HBs Ag阳性率下降,疫苗接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甘肃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方法对甘肃省1980、1992、2006年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甘肃省1~59岁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由7.52%降至4.39%,1~9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1.66%,比1992年下降了77%;农村人群HBsAg阳性率均高于城市,城市人群HBsAg阳性率下降幅度大于农村;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阳性率由3.11%上升到49.48%,1992年随年龄增长而升高,2006年则随年龄增长而下降,1~9岁儿童Anti-HBs阳性率最高;HBV感染率和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Core Antigen,Anti-HBc)阳性率均呈现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的趋势,但2006年的各年龄组人群HBV感染率和Anti-HBc阳性率均明显低于1992年。结论甘肃省1~59岁人群HBV感染率明显降低,乙肝疫苗免疫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针对儿童的免疫策略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Antigen,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阴性人群,全程接种不同剂量重组乙肝疫苗(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HepB)Made by RecombinantDeoxyribonucleic Acid(DNA)Techniques in Yeast,HepB-Y]、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HepB Made by RecombinantDNA Techniques in Hansenula Polymorpha Yeast,HepB-HPY)后的血清抗体应答。方法采集受种者接种后28~45d的静脉血,用固相放射免疫方法检测Anti-HBs。结果<16岁HBsAg、Anti-HBs、Anti-HBc均阴性人群,接种5μg HepB-Y后,Anti-HBs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al Mean Concentrat...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两次调查肇东市农村地区20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情况,分析该地区1886~2005年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感染标志变化,了解该地区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的免疫预防效果。方法分别于1986、2005年,对该地区进行横断面调查并采集血标本,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HBsAg、Anti-HBs、Anti-HBc,分析这三项感染指标的流行情况。结果该地区20岁人群HBsAg平均阳性率,由1986年的8.5%下降到2005年的4.4%(χ2=10.88,P0.01),Anti-HBs平均阳性率由18.3%上升到43.1%(χ2=130.47,P0.01),Anti-HBc平均阳性率由39.9%下降到15.1%(χ2=122.18,P0.01)。结论肇东市农村地区20岁人群HBV感染率本底高,1986年使用HepB后,HBV感染率下降明显,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示该地区HepB接种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单采血浆还输血球的有偿献血20年后,河北省某"献血村"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现状,探讨乙肝传播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乙肝在该人群传播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北省某"献血村"常住村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血清学标志物,采用统计分析系统9.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河北省某"献血村"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 Ag)和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流行率分别为4.46%(22/493)和33.87%(167/493),均接近河北省自然人群水平。母婴传播是导致HBs Ag阳性的主要因素[母亲HBs Ag阳性组vs阴性组:比值比(Odds Ratio,OR)=13.17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457~70.669];接种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是Anti-HBc阳性的保护因素(接种组vs未接种组:OR=0.014,95%CI:0.003~0.058)。结论 HBV在河北省某"献血村"人群主要通过母婴传播。目前预防控制乙肝的策略应放在发现HBs Ag阳性的孕产妇,阻断母婴传播,以及提高成年人群Hep B的接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