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HyLogger岩芯测量系统是近年来最高效的获取钻孔岩芯高光谱数据的测量系统之一,其在金属矿产中已获得到了大量成功的应用。对于灰黑色页岩气岩芯而言,其光谱反射率低、光谱特征不明显,本文通过对HyLogger岩心扫描测量系统和岩芯数据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页岩气光谱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有效的提高了获取的灰黑色页岩气岩芯光谱反射率,获得到了较高质量的岩芯高光谱数据。未来使用HyLogger岩芯测量系统可以在我国页岩气岩芯测量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光谱原理,详细地分析了烃基的吸收峰位置。在此基础上,选择汽油、蓝色润滑油、黄油和树叶四种材料进行验证,试验证明在1 200nm、1 730nm、2 300nm附近上述物质有吸收带,同时说明对于烃基的提取还需要结合影像和波形特征,才能提高提取精度。然后使用HyLogger岩芯扫描系统分别对柴页1井和阳页1井进行高光谱数据获取,并分析扫描井段烃类信息含量。通过与TOC资料和现场解析气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该类资料吻合度较高,证明所用的烃类信息提取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地质装备》2013,(1):36
[本刊讯]2012年年底,国家重大科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岩芯光谱扫描仪研发与产业化"正式启动实施。据报道,通过岩芯光谱扫描仪对岩芯矿物结构进行快速自动扫描和分析,可以获得大量的矿物数字信息和图像信息,为地质勘查、找矿目标区选择、成矿作用的指示、成矿潜力评价等提供先进的测量手段。同时通过数字化存储,可供科研工作者对岩芯资料随时进行分析、整理和判断,解决大量岩芯用后被抛弃而造成的大量资金和资源浪费问题,在现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包古图斑岩铜矿的矿床模型,文章引入基于特征光谱的矿物组分快速提取方法对岩芯样品的光谱进行蚀变矿物含量提取。该方法是将光谱曲线每个吸收峰近似为三角形,提取三顶点数值(波长与反射率)。假设每个顶点反射率为纯矿物光谱的线性叠加,结合含量来建立等式。以美国地质调查局矿物光谱库光谱为端元光谱。通过解方程组获取矿物组分。将提取出的钾化、石英—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三种蚀变生成柱状图,结合实地测量的铜元素含量柱状图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包古图斑岩铜矿垂向上的蚀变分带规律和铜矿化的分布规律。基于特征光谱的矿物组分快速提取方法可有效提取感兴趣的蚀变矿物,在矿床研究中具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不破坏岩芯的前提下,采用无损扫描分析等手段,也能获取岩芯内部蕴含的定性、半定量甚至定量数据,为解决成因矿物学、矿物蚀变填图、热液成矿体系环境判定、矿床成矿模式建立等问题提供证据支持。本文以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岩芯为例,采用白光扫描、高光谱扫描、XRF扫描和CT扫描等技术手段提取岩芯的图像、矿物组成、元素浓度和内部结构构造等多参数信息,研究岩芯多参数信息提取在找矿勘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为珍贵岩芯的保管与利用提供范例,为今后提高岩芯在地质找矿、科研等工作中的利用价值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在孙村矿进行的煤巷围岩地应力测量过程,测量获得了三维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并且对测量过程中发生的岩芯饼状断裂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测点垂直应力与上覆岩层自重应力基本一致,最大主应力为近水平压应力。岩芯发生饼状断裂是由于垂直于钻孔轴线方向的地应力组合超过岩芯饼状断裂临界应力所致。  相似文献   

7.
岩芯定向技术是一项借助于钻探手段,直接获得深部岩层、矿层产状数据的先进技术。它对于露天矿边坡设计,岩石力学试验,矿产储量计算及大地构造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冶金部地质研究所去年研制成功了多点随钻岩芯定向钻具及岩芯产状测角仪,为我国在  相似文献   

8.
虚拟现实技术能在实物地质资料科普服务中增强用户体验,让用户身临其境体验探索地下深处带来的乐趣,获取地球深部的地学知识。本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从松科二井岩芯获取与保存利用方面入手,以岩芯图像资料为基础,重建松科二井三维世界,还原岩芯资料记录的地质特征,制作"松科二井岩芯认知之旅"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这一应用实例,认为通过现场体验形式可以有效宣传地质调查成果,不断点燃社会公众探索地球科学知识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孙村矿进行的煤巷围岩地应力测量过程,测量获得了三维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并且对测量过程中发生的岩芯饼状断裂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测点垂直应力与上覆射 层自重应力基本一致,最大主应力为近水平压应力。  相似文献   

10.
陈渠  许江  周德培 《煤炭学报》2007,32(3):248-252
探讨了利用测量岩芯的直径变形来测定地应力的一种新方法--岩芯变形法,通过预备实验和实际测定确认了岩芯变形法的适用性.预备实验的测定结果表明,平面内的主应力方向和主应力差之值均与所施加的载荷相一致,水压致裂采取到的岩芯的测定结果也表明两种方法的结果相吻合.探讨了岩石的微观裂隙、超声波速度与岩芯变形之间的关系.岩芯变形法不需要对岩芯进行整形,并且在非破坏状态下测定,对各种岩石均适用,为原始地应力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岩石质量指标(rock quality designation,RQD)和岩芯采取率是水害评价中的重要参数,但在以往的应用工作中往往完全依照钻井记录数据,忽略了对其规律性的研究。为此,根据陕北某区域直罗组地层钻孔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和总结前人结论,研究显示,RQD与裂隙密度有关,岩芯采取率与裂隙有效宽度有关;RQD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增大,其相关性较好,岩芯采取率不随埋深变化而变化,渗透性随深度增大而减小;RQD随着风化强度的增强逐渐减小,岩芯采取率随着风化强度的增强而减小;相同风化程度下,泥岩比例越大RQD越小、岩芯采取率越大;构造对RQD和岩芯采取率的影响取决于其力学性质;人为因素总是使RQD和岩芯采取率小于其真实值。  相似文献   

12.
与化学分析相比,X荧光分析具有更加快捷、成本低廉的优点。只要技术方法得当,X荧光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化学分析,从而快速获取钻孔岩芯的元素组成及含量。对黄沙坪ZK1601,ZK12101的取样岩芯进行测量,得到Cu,As,Ca,Cr,Fe,Mn,Ni,Sr,Ti,W,Pb,Zn多种元素的含量随深度的变化情况,结合物探、化探,成功圈定了铜矿和其他元素富集地段,证明了X荧光分析技术在钻孔岩芯测量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岩芯钻机 ,主要用于固体矿产的普查与勘探或要求的其他用途的钻孔施工 ,是地质钻机的关键设备。1 .市场现状岩芯钻机按驱动方式分为顶驱式和立轴式两种。立轴式岩芯钻机因不能长行程进给 ,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大 ,又因与反循环连续取芯先进工艺不匹配 ,故钻进效率低 ,它将逐步被钻进效率上有明显优势的顶驱式岩芯钻机所取代。为了克服立轴式岩芯钻机的缺点 ,原地矿部将此问题列入“八五”攻关项目并研制出了 CD-3型岩芯钻机 ,主要是在立轴式岩芯钻机上安装全自动不停钻快速倒杆系统。改进后的钻机一次倒杆速度从原来的几分钟缩短到 5~ 7秒钟 …  相似文献   

14.
RQD分级是分析岩体工程地质条件和评价岩体完整性的重要手段。针对传统人工测量并编录RQD工作量较大且效率低下的问题,基于智能自学习(Inception-v3卷积神经网络迁移学习)模型,通过对地质钻探中拍摄的大量岩芯图片进行特征提取和迁移学习,建立岩芯-岩芯盒识别模型,实现对长度大于10 cm岩芯的自动识别和RQD获取,进而帮助钻孔岩芯编录和岩体质量评价。三山岛西岭矿区的应用结果表明,智能自学习模型识别岩芯的RQD标定结果与传统人工方法所得结果差距仅为1.78%,方便快捷的同时准确性较高,适合应用于实际矿山工程中。  相似文献   

15.
张旭  郭奇峰 《金属矿山》2017,46(10):159-162
以三山岛金矿地质勘探钻孔岩芯饼化现象为背景,详述饼化破坏特征,结合国内外多种推算地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与现场岩芯饼化厚度进行大量对比计算,并基于矿区多个水平的地应力测量和岩石试验结果,得出了岩芯饼化薄饼与厚饼推算地应力的优势公式。通过3DEC数值模拟软件结合前期地应力测量成果模拟了钻孔过程以及岩芯根桩的应力分布,依据应力分区和优势公式推算了岩芯根桩不同应力分区的岩芯饼化厚度。区域Ⅰ,最大主应力为82~83.6 MPa,饼化厚度为7.7~7.9 mm;区域Ⅱ,最大主应力为80~82 MPa,饼化厚度为7.9~8.36 mm;区域Ⅲ,最大主应力为76~78 MPa,饼化厚度为8.79~931 mm。通过数值模拟兼理论计算获得的岩芯饼化厚度与现场实测误差在2 mm以内,为岩芯饼化现象研究提供了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6.
固体矿产数据是地质勘探的重要成果,传统的勘探数据管理方法已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基于MapGIS平台和SQL Server2000数据库,建立河南固体矿产岩芯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实现了钻孔岩芯资料的规范化录入、科学化管理;实现了钻孔柱状图、等厚线图等相关图件编制及自动化成图,可完成钻孔岩芯数据空间分析...  相似文献   

17.
徐坤  皮波 《西部探矿工程》2013,25(3):49-50,54
目前我国大量油田都已进入注水开发阶段,注入体积倍数对开发有着重要影响。采用高、中渗透全直径岩芯,通过单个岩芯和并联岩芯水驱实验,划分了相应的含水率及采出程度的变化阶段。这对油田注水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岩芯钻探是获取地质资料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岩芯钻探的孔径和深度都在不断提高,面对日益复杂的地质条件,出现岩芯钻探事故的概率也在迅速提升,事故种类逐渐增多,也使得事故复杂度在逐渐加剧。所以,对矿集区岩芯钻探特征以及常见的问题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对于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今后的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致密储层含油岩芯具有微小孔隙、超低渗透的特征,及岩芯中的有机质难以清洗的问题,建立了致密含油岩芯清洗方法。采用溶于二氧化碳的甲苯试剂进入岩芯孔隙和喉道,通过加压150psi和加温100℃,与岩芯中的有机质充分混合,再通过泄压使二氧化碳气体膨胀携带出岩芯中的原油。小柱塞含油致密岩芯样品在10个循环后(约14h)即可清洗干净,全直径含油致密岩芯样品则需20个循环(约28h)。实验结果显示,使用本方法进行岩芯清洗,不仅提高了致密油储层物性及其它实验样品制备和分析的质量和效率,孔隙度重复测量均小于±0.5%,其清洗效果达到物性实验分析要求,而且对致密岩芯破坏较小或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20.
目前,随着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钻孔岩芯被采集并扫描数字化,如何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将扫描的岩芯图像信息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在开发重要岩芯图像服务系统过程中,解决岩芯图像信息在客户端显示的三方面问题:一是单张岩芯图像太大;二是全孔岩芯图像连接起来显示太长;三是岩芯图像和描述信息深度计算标准不统一。通过充分利用Web Service技术,首先利用缩略图技术将岩芯图像统一压缩,然后利用图像延时加载技术即lazyload加载岩芯图像信息,最后利用Ruler控件设置岩芯深度标尺,作为岩芯图像和岩性描述信息深度对比的中间组件,最终完成全孔岩芯信息的整体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