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探讨我国家养雉鸡MHC B-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雉鸡的选种育种提供基础数据支持,试验利用PCR测序技术对我国家养雉鸡种群(中国环颈雉、白化雉鸡、日本绿雉、申鸿七彩雉鸡和黑化雉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B-F基因外显子2进行多态性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得到雉鸡MHC B-F基因外显子2序列为264 bp,A+T含量为38.85%,G+C含量为61.15%。我国家养雉鸡种群中共检测到29个SNP位点,突变率为0.109 85,核苷酸多样度为2.606%;检测有3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693。中国环颈雉、白化雉鸡、日本绿雉和黑化雉鸡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较近,而新培育品种申鸿七彩雉鸡与中国环颈雉、白化雉鸡、日本绿雉和黑化雉鸡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取蒙古雉鸡、黑化雉鸡、日本绿雉、中国环颈雉和杂交雉鸡5种雉鸡,对其蛋清、蛋黄和全蛋中氨基酸含量和组成进行测定分析,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评价雉鸡鸡蛋营养价值。结果表明:5种雉鸡蛋清、蛋黄和全蛋中均含有17种水解氨基酸。日本绿稚蛋清、蛋黄和全蛋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全蛋中分别为25.43、10.61和8.52 g/100 g;参考WHO/FAO氨基酸模式谱,蒙古雉鸡、日本绿稚和黑化雉鸡全蛋中必需氨基酸组成均超出模式谱参考值。5种雉鸡全蛋的平均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85.23分,日本绿雉最高为89.37分。雉鸡鸡蛋氨基酸含量丰富,尤其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合理,表明雉鸡鸡蛋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我国家养雉鸡遗传背景和起源进化关系,采用高通量简化基因组测序方法对我国家养6个雉鸡群体(美国七彩雉鸡、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白羽雉鸡、绿雉鸡、申鸿七彩雉)的分类起源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雉鸡Clean base数据分别为330.44×106Gb,340.64×106Gb,348.50×106Gb,291.67×106Gb,286.44×106Gb和324.98×106Gb,Q20≥92%、Q30≥85%,GC分布正常,共挖掘到50 078个有效SNP位点。通过系统进化树、主成分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6个雉鸡种群可分为两大类,申鸿七彩雉、黑化雉鸡、白羽雉鸡、绿雉鸡和美国七彩雉鸡为一类,蒙古雉鸡单独为一类。研究揭示家养雉鸡种群在长期的养殖过程中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4.
我国家养雉鸡资源丰富,主要有河北亚种雉鸡、左家雉鸡、中国环颈雉(美国七彩雉鸡)、黑化雉鸡、白雉鸡、特大型雉鸡、浅黄色雉鸡、天峨六画山鸡、蒙古雉鸡和绿雉等。我国雉鸡养殖业经历30多年的发展,已摸索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饲养管理技术,在饲养管理、繁殖育种、营养标准和产品加工方面都有相关研究。本文对雉鸡资源和养殖现状进行总结,同时也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对我国不同雉鸡种群的肌肉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为优良雉鸡的选育和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选取在相同日粮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5个雉鸡种群250只(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绿雉鸡、申鸿七彩雉鸡和黑化雉鸡),对其胸肌和腿肌剪切力、pH值、失水率和肌肉颜色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五种雉鸡胸肌剪切力均为雄性大于雌性,其中,黑化雉鸡雄性最大,为2.462 kg/cm^2,申鸿七彩雉鸡雌性最小,为1.091 kg/cm^2,雌鸡腿肌剪切力大于胸肌。肌肉失水率均小于60%,p H值均低于6。肌肉颜色L值为47.40~62.90,a值为7.81~11.61,b值为8.27~12.57。pH值与失水率和肌肉颜色均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指标分析,申鸿七彩雉鸡的肌肉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6.
我国不同家养雉鸡血液生化指标测定与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5个家养雉鸡种群的4项血液活性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和8项血浆有机物(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血清补体)的含量进行测定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七彩雉鸡血糖、高密度脂蛋白、白蛋白和胆固醇含量最高,蒙古雉鸡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血清补体含量最高,孔雀蓝雉鸡谷草转氨酶和总蛋白含量最高,日本绿雉谷丙转氨酶含量最高。研究结果为从生化挣陛方面研究雏鸡的种质特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对雉鸡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选取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申鸿七彩雉鸡和绿雉鸡200只(每个品种各40只,公母各占1/2),参照国家标准,采用索氏提取法、凯氏定氮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测定胸肌中粗脂肪、粗蛋白质、肌苷酸、胆固醇、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1)黑化雉鸡胸肌中粗脂肪、粗蛋白质和肌苷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雉鸡(P0.05)。雉鸡胸肌中均含有17种水解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分别为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33.22%~37.26%,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比值在0.40左右,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高于0.60。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谷氨酸味道强度值最大(19.53~22.77)。2)雉鸡胸肌中检测到22种脂肪酸。黑化绿雉肌肉中12~16碳饱和脂肪酸、其他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其他雉鸡。由此可知,5种雉鸡胸肌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和组成基本一致,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黑化雉鸡脂肪酸含量优于其他雉鸡。  相似文献   

8.
为了检测雉鸡的生长性能及肉品质,以中华环颈雉、申鸿七彩雉、黑化雉鸡和白羽雉鸡为对象,对其进行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常规肉质和体尺的测定并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种雉鸡生长曲线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4种雉鸡之间18周龄体重差异均极显著(P0.01),公母雉鸡18周龄体重最大和料重比最小的为黑化雉鸡,其次是申鸿七彩雉。4种雉鸡的屠宰率和全净膛率均在90%和75%以上,说明肉用性能表现良好,其中中华环颈雉比其它雉鸡略好。体尺指标总体表现为体重越大的雉鸡,体尺各项指标相应都比较大,同一种的公雉鸡体尺指标大于母雉鸡。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我国家养雉鸡蛋黄中脂肪酸的组成和营养价值,试验使用气相色谱仪对我国五种家养雉鸡(美国七彩雉鸡、蒙古雉鸡、绿雉鸡、申鸿七彩雉鸡和黑化雉鸡)蛋黄中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和营养价值评价,并与市购的普通鸡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五种雉鸡蛋黄中均检测到7种饱和脂肪酸,包括月桂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酯酸、花生酸,五种雉鸡蛋黄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5.867%、36.050%、36.139%、36.087%和36.208%。五种雉鸡蛋黄中检测到12种不饱和脂肪酸,包括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五种雉鸡蛋黄十七烷酸、亚油酸、α-亚麻酸、二十二烯酸、花生三烯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鸡蛋(P0.05),雉鸡蛋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和显著低于普通鸡蛋(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和显著高于普通鸡蛋(P0.05)。建议可根据雉鸡蛋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特点进行合理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中华环颈雉(A)、蒙古雉(B)、美国七彩山鸡(D)和孔雀蓝雉鸡(E)为试验对象,组成4个配套杂交组合(DEA、EAD、EBD、EDA),经饲养试验,通过比较杂交组合雉的体重和产蛋性能差异,考察各个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率,筛选最适合的杂交组合。结果表明,从体重、产蛋性能和市场等综合分析,EDA为最适合用于产蛋的雉鸡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1.
试验对18周龄日本绿雉和美国七彩雉鸡进行体尺、屠宰性能的测定,并对体尺和屠宰性能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日本绿雉在体斜长、胸宽、胸深指标上优于七彩雉鸡,除屠宰率、胸肌重美国七彩雉鸡高于日本绿雉外,其余屠宰性能指标日本绿雉均优于美国七彩雉鸡。日本绿雉和美国七彩雉鸡在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雉鸡是世界一上重要的经济猎禽之一。据沃马利(1965的研究,雉鸡在野生状态下可分为30个亚种,其中分布于我国境内的就有19个之多,其资源相当丰富,分布也广。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自1978年对雉鸡首次进行较大规模的家养驯化与人工繁殖研究以来,已培育出2个雉鸡品种,并分别于1988年和1994年由美国引进了4个雉鸡品种。我国的雉鸡饲养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近年来其商品雉鸡年生产量约600万R,雉鸡肉已出口到日本和香港等地。现介绍几个可供养殖的优良雉鸡品种。1.中国环颈雉:该品种由美同经1()0多年的驯养繁殖和选育…  相似文献   

13.
雉鸡(Phasianus col hicus)属鸡形目、雉科、雉属。通称环颈雉鸡或野鸡(以下称雉鸡)。我国分布有十九个亚种,而我省分布种为东北亚种(P.C.Fallasi)。欧美各国及日本早在十九世纪就开始引种驯化雉鸡并获得成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已普遍建有不同类型的雉鸡狩猎场,年繁殖量达几十万乃至数百万之多。我们自1980年底开始研究雉鸡人工繁殖技术,到1983年末共驯养1368只。推广种卵50枚、种雏100只,种雉216只,实验用雉97只,释放132只。在研究饲养管理、人工孵化和育雏技术的同时,对于疾病防治和笼养繁殖习性进行了探索与观察。现将试验研究情况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14.
雉鸡在动物学分类上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雉属,学名为Piasianus colchicus,又称环颈雉,俗称山鸡、野鸡。我国古代就有养殖雉鸡的记载,但是真正大规模开始研究、养殖雉鸡是于197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首先开始的,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雉鸡在野生状态下分为30个亚种,其中在我国境内分布的有19个亚种,约占雉鸡亚种总数的三分之二,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除了西藏和海南以外,遍及全国。  相似文献   

15.
关于雉鸡球虫病的第一份详细资料是Tyzzer(1929)发表的。此后至少描述了10个不同的艾美耳球虫种,其中环颈雉艾美耳球虫(E.colchici)、十二指肠艾美耳球虫(E. duodenalis)和雉艾美耳球虫(E. phasiani)是最重要的。环颈雉艾美耳球虫是雉鸡盲肠球虫病的病原体,而且是狩猎场中最常见的虫种。十二指肠艾美耳球虫在十二指肠和小肠上段发育,致病力小等。雉艾美耳球虫发育于从十二指肠到盲肠附近的部分,严重感染时对青年雉鸡可引起严重的疾病。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2015年10月8日—11月8日进行绿尾虹雉饲养试验。试验选择8只体质量相近的绿尾虹雉成龄个体[4♂(雄)及4♀(雌)],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1个试验组,每组4只(2♂及2♀),每组2个重复,每重复2只(1♂及1♀)。对照组日粮为绿尾虹雉饲养场饲料(玉米+颗粒料),试验组日粮为参照我国雉鸡(环颈雉)种雉休产期营养需要标准配制的全价饲料。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试验组绿尾虹雉的血液白细胞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绿尾虹雉的血液总蛋白、球蛋白、尿酸和三酰甘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胆碱酯酶、葡萄糖、钙、无机磷和碱性磷酸酶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条件下,不同营养水平可影响绿尾虹雉的生理生化指标。日粮能量蛋白水平可影响绿尾虹雉血液白细胞数及血液总蛋白、球蛋白、尿酸和三酰甘油含量。  相似文献   

17.
雉鸡又称野鸡或山鸡,英文名为 Pheasant,形态似鸡,雌雄异色。雉鸡有16个种,包括家鸡的祖先——原鸡、眼斑雉和孔雀,除了一种生长于非洲刚果外,其余全部产于亚洲(日本,中国南北部及朝鲜),在16个种中,有175个亚种。仅是产于中国的环颈雉(Phasianus torquatus)便有十多个亚种。环颈雉分布在中国各地,是一种很好的可捕猎鸟,广泛引进于美洲,目前中国各地驯养的雉鸡,均属环颈雉。  相似文献   

18.
雉鸡,又名山鸡、野鸡、环颈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有名的野味佳肴,且由于雄雉鸡尾长,羽色光彩鲜艳,还具有观赏价值.随着人们对食品绿色、安全、营养要求的逐渐提高,雉鸡也越来越受到欢迎,雉鸡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雏雉鸡经4~5个月的饲养,雌雉鸡体重达1kg,雄雉鸡体重达1.3~1.4kg以上的体重时即可上市,特别是在入冬以后.雉鸡肉味尤其鲜美,是元旦至春节期间用作礼品互赠的佳品.饲养雉鸡首先要了解其生长特性,结合精心的饲养管理,才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开展山鸡蛋用系育种工作,利用美国新引进品种RN(中华环颈雉,代号A)、MX(蒙古雉,代号B)、MUT(绿雉,代号C)和国内饲养的七彩山鸡(代号D)和黑化山鸡(代号E)共5个品种组成9个二系和三系杂交组合:A♂×B♀、B♂×A♀、A♂×D♀、D♂×A♀、B♂×D♀、D♂×B♀、B♂×(D♂×A♀)、D♂×(B♂×A♀)、E♂×A♀,分别测定比较各组40周龄蛋品质差异。结果显示:9个杂交组合山鸡蛋的蛋重、平均蛋壳厚度、平均浓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差异极显著(P0.01),蛋黄重、蛋黄比率差异显著(P0.05),蛋壳强度、蛋形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EA、AD、DA三个组合在蛋重、蛋黄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EA在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白品质方面均表现良好,AD、DA在蛋形指数方面稍显不足。综合比较以EA表现较优,AD、DA次之。  相似文献   

20.
环颈雉的原产地是亚洲大陆北部、中部,有许多亚种。日本国的环颈雉是从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输入的。雄雉颈部的白环不完全,人工养殖下年平均产蛋量为65枚/羽。日本养雉业近二十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样规模的养雉场其收益是产蛋鸡的8~10倍,日本养雉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收益,原因是他们尽量降低成本。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育雏育成终生制饲养方法的应用。所谓商品雉终生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